背 景
6月13日是我國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當前各地正如火如荼地開展「非遺購物節」,一些老字號也紛紛觸電觸網觸屏,藉助直播、短視頻等新媒體手段展現傳統品牌的生機和魅力。
然而,近期,創立162年的狗不理退市全國新三板,反映出狗不理經營之難,也折射出老字號轉型之困。
話題熱議:
@郝小圖:狗不理包子餡料品種比較豐富,但價格頗高,一個包子賣三十多元,服務也跟不上。原本親民的包子走起了高端路線,消費者買過一次就不想買第二次了。
@福桃九分飽:狗不理的退市,完全是市場的選擇。對於包括狗不理在內的所有老字號而言,這是一次警鐘,一味消耗前人留下來的招牌名氣、吃老本是不行的,失去初心的狗不理,就失去了「做包子的本分」。
@魏鈺燕:老字號都有上百年的歷史,但不能「倚老賣老」,要抓住商業的本質,在產品和服務上下功夫。當前,很多老字號最大的問題就是不斷透支品牌的價值,營銷模式缺乏創新,品牌理念陳舊落後,服務團隊活力不足。
@李毅:為了適應新的發展趨勢,不少老字號已經開始嘗試轉型。雖然常變才能常新,但面對長期培養出的品牌內涵以及亟需重塑的品牌形象,如何掌握住變與不變的界限,這是一個需要深度思考的問題。
@翟山鷹:對老字號而言,首先應該摒棄浮躁,將大部分精力下沉到自己的產品與服務當中;其次要創新理念、開闊視野,打破固有格局,多層次、多角度地提升老字號品牌的市場活力;三是要創新產品形態和營銷模式,善於用網際網路思維挖掘老字號的文化內涵,在知名度、忠誠度方面贏回顧客群,在數字經濟的大潮中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
您對此話題有何看法?歡迎留言一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