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哥的第1368次原創分享
最近,北京王府井的狗不理包子店火了。
擁有168萬粉絲的知名美食博主谷嶽最近探店北京王府井「狗不理包子」。
視頻中,谷嶽吐槽「狗不理包子」的醬肉包「感覺裡面全是肥肉」,「特別膩」,「實在吃不下去了」,並稱「這種質量20塊錢差不多了 ,100塊錢兩屜有點貴。」
視頻發出後不久,「王府井狗不理店」的官微便公開聲明:
稱「該視頻惡語中傷,均為不實信息」,表示餐廳「已經報警,將追究相關人員和網絡媒體法律責任」,還要求該網民「通過國內主流媒體公開道歉」。
看到這波「危機公關」我也是醉了,這不明擺著「店大欺客」、「狗急跳牆」麼?
東西難吃還不讓人說?說了還要以報警相威脅?還要讓顧客道歉?真是活久見。
99%的網友跟我反應一致,網絡上出現一邊倒的罵狗不理包子的聲音,這波輿情甚至引來了天津狗不理包子總店跟王府井狗不理包子店的切割。
狗不理包子享譽多年,我十幾年前在天津讀大學時也專程去吃過,說實話,確實又不好吃,買一個早餐的套餐花我100多。
沒想到,十幾年來一點都沒改變...
所以這一次品牌危機也不是偶然的,而是數十年來名聲和品質差距過大而導致的必然結果。
話說回來,狗不理這件事情,商家對待批評的回應是一方面,歸根結底還是要看產品和服務質量到底怎麼樣,否則市場拋棄你的時候,招呼都不會打,管你是不是老字號。
新聞就說到這裡,雖然狗不理包子難吃又貴,但「狗不理」這個品牌的英文翻譯卻很妙,可以拿滿分了。
我們再看一下大圖:
我沒看到,「狗不理」被翻譯成 Go believe,這是一個特別巧妙的翻譯。
因為「狗不理」的原義特別複雜,涉及到品牌誕生之初的一個故事。
清道光年間,「狗不理包子「創始人高貴友出生,因其父四十得子,為求平安養子,取其乳名「狗子」。
後來「狗子」從事包子生意,做出的包子很好吃,生意興隆。狗子忙得顧不上跟顧客說話,這樣一來,吃包子的人都戲稱他「狗子賣包子,不理人」。久而久之,人們喊順了嘴,都叫他「狗不理」。
但是在品牌翻譯中不可能把這個故事翻譯出來,也不可能用拼音 Gou Bu Li steamed bun,更不能直譯為 Even dogs pay no attention,又囉嗦又難記。
所以譯者乾脆拋棄了「狗不理」的含義,轉而從發音入手,翻成:go believe。
這個翻譯很妙,一是因為 go believe 是「狗不理」的諧音,二是簡單好記,三是暗示消費者暗示:「去相信吧,你不會後悔」。
但至於後不後悔,只有吃過「狗不理」包子的人才知道。
我今天也說狗不理包子又貴又難吃了,不知道會不會被發律師函…(對了,你還想到哪些中譯英、英譯中的妙譯,可以評論區分享一下哦!)
附:谷嶽評價狗不理包子的視頻
網友拍視頻吐槽狗不理包子,餐廳發聲明:信息不實,已報警,隨後又刪除聲明和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