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不僅槍枝製造技術發展迅速,而且轟炸機的研製也在穩步提升中。二戰前,德國製造了一款亨克爾He-111中型轟炸機,當時這款戰機因為違背了凡爾賽條約,差點沒有誕生。第一款A-0 型是經過V3原型機改造而成,不過有很多缺陷,動力十分不足,德國只生產了10架。中國因為窮,只能買爛飛機,於是成了「接盤俠」,從德國手上買了8架。其中有六架去軍隊服役了,還有兩架被軍隊作為零拆機用。
抗戰爆發後,這批戰機隸屬於中央政府,淞滬會戰期間其中的三架進駐漢口機場,在轟炸日艦時,由於日軍火力太猛,其中一架被不幸擊落。剩下的兩架去了南京和常州,隨後日軍派戰機去轟炸漢口機場進行報復,所有的He 111A都撤離了。在1937年底只剩一架He 111A,這架飛機後來成了貨機,七年後,不幸墜毀於雲南。
「野山羊」行動中,希特勒的得力助手—戈林,專門派十架He111轟炸機滿載航彈去炸倫敦地標建築,最後這次行動失敗了,這個「鍋」應該飛機背。六架轟炸機還沒有到達倫敦,就因為發動機太熱,不得不把航彈扔進水裡,然後飛行員駕駛戰機無功而返。希特勒得知後,罵這款戰機是「耗油的垃圾」,還打了一個非常形象的比喻,稱「He111是飛行的黑豹,黑豹是爬行的He111」。
在設計這款轟炸機的時候,為了躲過《凡爾賽條約》,發明家把它偽裝成了民用運輸機的樣子,獨特的機鼻是這款轟炸機最鮮明的特點。二戰前期,它已經成為了德軍的主力轟炸機。參加過數次作戰,只受了輕傷。比如在大西洋海戰中滿載魚雷轟炸盟軍的軍艦,在西戰線和東戰線以及非洲戰線中,作為中型轟炸機和運輸機使用。直至不列顛空戰,作為戰略轟炸機,它的缺陷漸顯,速度和靈活性都比不上盟軍的戰機。
而且在執行任務時,沒有遠程戰鬥機護航,當時在英國上空損失慘重。二戰末期,還有科研人員不斷對它進行升級,而且一直生產到1944年,但無論怎麼升級,它都是落後的戰機。所以希特勒只讓它去運輸物資和補給,還命令空軍研發一款性能更優越的戰機,但是也沒有挽回德軍在戰場上衰敗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