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常說的「業力」是什麼意思?

2021-12-11 法華楞嚴一心三藏

節選自夏壩仁波切《法雨清流》

什麼叫業力呢?以今天為界,過去身體所造的,好的、壞的、不好不壞的一切行為;口所說的好的、壞的、不好不壞的一切言辭;心裡想的好的、壞的、不好不壞的一切念頭,這一切就構成了業力。這些過去所做的一切善、惡、無記三業,對未來的幸福與痛苦起決定作用。

仔細想想,以今天為界,若你過去學習非常好,成績非常不錯,將來你一定能找到好工作。以今天為界,你過去工作表現得非常出色,那麼你明天不但不會下崗,而且還會升職;過去表現得非常不好,有可能明天就下崗了;過去學習不好,未來肯定享受不了榮華富貴;或者,若你過去做了許多傷害他人和殺生的事情,未來肯定要遭受被殺的果報,或者許多怨敵的復仇,因此你會非常痛苦。這就叫作業力。

有些人一生下來,就非常善良,還是小孩的時候,人們就都非常喜歡他,而且他總是樂呵呵的,他心裡邊沒有一點點壞的心;有些小孩一生下來心裡就非常邪惡,誰看到他,還是一點點大的嬰兒,都覺得不舒服。即使是同一父母所生的孩子,也有這樣的。

這絕對不是環境、父母或者血統導致的,而是他潛在的意識裡面所保留下來的善惡習氣的多少所決定的。善的習氣多,還是惡的習氣多,還是無記的習氣多,決定了這個人從生下來開始的一切發展,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先天。實際上不是什麼先天,而是由前世在意識裡邊所留下來的習氣,導致了你一生下來是聰明還是遲鈍,是善良或者是邪惡,是樂觀或是悲觀等等,這皆是業力所成

註: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絡,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後臺留言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並同時向您表示歉意。

——往期回顧——

最好的早課就是晨坐念佛,受益無窮!

每天念一聲「阿彌陀佛」居然能得到這麼多好處!

正信的佛學基礎知識---佛教、佛法、佛學三者的區別

相關焦點

  • 業力是什麼意思?
    佛法中所說的業力,簡單地說,有善業、惡業兩種類型;還有定業和不定業、共業和不共業、引業和滿業。反之,無意造的業力,譬如無意踩了一個蟲,無意傷害了別人,雖然也造下了業,但這種業力是不定業。將來可能受報,也可能不受報,可能報得重,也可能報得輕。還有一種情況,當我們造了業之後,假若懺悔了,即使是定業,也會變成不定業。相反,假若沒有懺悔的話,那就是定業了。這是根據懺悔和不懺悔來區分的。所以,佛教提倡懺悔法門,它能消除業障。
  • 業力是什麼
    各種宗教,各種的大師也總是喜歡拿著業力來說事兒。
  • 業力的秘密,全都在這裡!
    如何能明白自己的過去、現在、未來是許多人思考過的問題,其實佛教對這個問題相當明確。只要我們了解「業力」這個觀念,三世因果就會徹底明白。1、什麼是「業」佛教的基本教義及其簡單,佛教對世界的總結可以概括為「緣起性空」四個字。「業」就是「作業」「業障」等意思。因此,所謂「業」就是眾生「身、口、意」三方面的行為。
  • 佛教常說的禪茶一味到底是什麼意思?
    佛教禪師多數會喝茶,禪宗有「吃茶去」的公案。故此,有禪茶一味的說法。大家的看法@六點半先說茶,拋開茶複雜的品種,種植,製造,保存工藝不談。佛家說的入定就是打坐嗎?兩者有什麼區別)在此之後還可以洞澈茶湯中各種微細變化。有點觀的意思了。
  • 佛教中常說的看破紅塵是什麼意思?
    徹悟六塵世界的虛幻不實,當下就是解脫自在。(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必須看破紅塵才能學佛嗎?這是一個似是而非的問題。它的意思是形容飛揚的塵埃,或是繁華的生活景象。西漢班固的《西都賦》有「闐城溢郭,旁流百塵,紅塵四合,煙雲相連」,這是形容西都長安人多、事多、錢多,豪華熱鬧。
  • 佛教中常說的「福田」是什麼意思?
    在佛教中,經常會聽到種植福田、培福、修福這一類的詞,那麼這個福田到底是什麼意思?怎樣才是種植福田呢?福田是佛教用語。這個「田」是表示能夠生長東西、能夠收穫東西的地方,像我們吃的糧食、瓜果蔬菜等等,都是從田地裡生長出來的。
  • 什麼是業力?怎麼消除業力?
    《宋書·蔡廓傳論》:「 蔡廓 雖業力弘正,而年位未高,一世名臣,風格皆出其下。」  2.佛教語。謂不可抗拒的善惡報應之力。  南朝 梁 沉約 《佛記序》:「分五道於人天,設重牢於厚地,各隨業力,的焉不差。」  宋 陸遊 《西林傅庵主求定庵詩》之二:「業力驅人舉世忙, 西林 袖手一爐香。」
  • 佛學 | 佛教中常說的看破紅塵是什麼意思?
    它的意思是形容飛揚的塵埃,或是繁華的生活景象。西漢班固的《西都賦》有「闐城溢郭,旁流百塵,紅塵四合,煙雲相連」,這是形容西都長安人多、事多、錢多,豪華熱鬧。盧照鄰詩《長安古意》有「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期紅塵暗天起」,宋朝程顥《秋月》詩中有「隔斷紅塵三十裡,白雲紅葉兩悠悠」,曹雪芹《紅樓夢》第一回也說「有城回閶門,最是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可見紅塵二字都是指世俗的、官場的、富貴人間的繁華景象。
  • 佛教常說的「南無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很多人都不知道
    佛教距今已經有兩千多年了,在很多個朝代都推崇佛學。一直到現在,還是有很多人在信奉佛教。而佛教之人經常說的一句口號「南無阿彌陀佛」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估計很多人都不知道。而作為佛教的口頭禪「南無阿彌陀佛」,更是時常在信佛,禮佛的人口中聽到,那這句話到底蘊含了什麼道理呢?「南無」二字是表示恭敬,禮拜的意思,也是阪依的意思。阿彌陀佛是一個「有無量功德的覺悟者」的名字。「阿彌陀佛」翻譯成中國話,「阿」翻作「無」,「彌陀」翻作「量」,「佛」翻作「覺」,就是無量覺的意思。
  • 業力
    基本上它指的就是宇宙法則裡的因果律,與《聖經》格言「人種的是什麼,收的也是什麼」十分雷同,但是又比俗世因果概念的範疇更寬廣一些;很顯然的,一個播下薊花種子的人是不可能種出玫瑰來的。業力法則與牛頓機械定律「每個作用力必定產生反作用力」很近似,但其涵蓋範圍的廣度卻有差異。業力法則假定人轉世投生乃是連續不斷的經驗,而且絕不會在物質世界投生一次就了結了。
  • 佛教:因果通三世,這「三世」是什麼意思?
    業力流轉,因果不虛。在佛教之中,有一部經典,他確切的記載了有關於「三世之中」我們行了什麼善,造了什麼業。它就是《三世因果經》,又稱《三世因果文》其主要目的是導人相善,亦是傳遞佛教所講的因果關係。那麼三世因果中的三世是什麼意思呢?他們分別指的是哪三世呢?
  • 學佛小考:你能分得清業報、業障、業力的區別嗎?
    佛的確能夠加持我們,但在業力面前,也許佛更想對你說的是「你要好自為之」。業報、業障、業力,這三個詞都跟「業」有關係。其中「業障」是它們的本體。比如說殺生、偷盜這類行為,會在我們的意識當中,產生一種能量,這個能量就叫業。不好的業,對我們的學習、修行,還有日常生活,都有一定的負面影響,所以它是一種障礙,我們平時稱其為業障。
  • 「業力是什麼?法王說業力就像一股黑煙」
    「業力是什麼法王說業力就像一股黑煙」 法王噶瑪巴故事:業力是什麼? 堪布丹傑/記述 跟在法王身邊,常能聽到一些「私房法語」。從法王的身上我看到一個具有慈悲心的人,真的能夠如實地去感受、關懷他周圍的人,即使是很細微的細節,不管是好的或是不好的,法王都能感覺得到。
  • 業力是什麼?它對有情生命的延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佛音妙法大智慧業力是什麼意思?在有情生命延續中,業力是直接推動生命延續的力量。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佛法中所說的業力,簡單地說,有善業、惡業兩種類型;還有定業和不定業、共業和不共業、引業和滿業。反之,無意造的業力,譬如無意踩了一個蟲,無意傷害了別人,雖然也造下了業,但這種業力是不定業。將來可能受報,也可能不受報,可能報得重,也可能報得輕。  還有一種情況,當我們造了業之後,假若懺悔了,即使是定業,也會變成不定業。相反,假若沒有懺悔的話,那就是定業了。這是根據懺悔和不懺悔來區分的。所以,佛教提倡懺悔法門,它能消除業障。
  • 業力是宿命還是非宿命?
    正如Rita Gross所說:「業因果」字面意思是指一個人的行為。若只重視行為導致的後果,就好比只看重馬車(果)而忽略了馬匹(因),因此也會看不到佛陀教理中的革命性意義。「業因果」被視為心靈成長的關鍵,它揭示了怎樣通過改變一個人當下行為的動機來改變一個人的生活狀態。
  • 佛教所說「緣起」是什麼意思? ※ 佛教·常識
    佛法的基本內容是什麼?佛教教義的基本內容簡單地說來,就是說世間的苦(苦諦Dukkha-sacca)和苦的原因(因諦或稱集諦Samudaya-sacca),說苦的消滅(滅諦Nirodha-sacca)和滅苦的方法(道諦Magga-sacca)。佛教經籍非常繁多,其實不超出這四聖諦(Cattqri-ariya-saccqni,諦的意義就是真理),而四諦所依據的根本原理則是緣起論(Pawiccasamuppqda)。
  • 佛教說的「四大皆空」是什麼意思?
    佛教說的「四大皆空」是什麼意思?自唐朝時期,佛教傳入我們中國後,越來越興盛,歷朝歷代的帝王們很多都是非常信奉佛教的,當時的國家統治者,很多都將佛教作為了國家的一項重要的思想文化,利用這個宗教來讓百姓更加的安定,或者說安撫民心。
  • 佛學百科:佛教裡說的「平等舍」是什麼意思?
    佛教裡談到的「覺悟」,我們可以理解為開發潛能,針對這個「潛能」,佛陀講了兩個方面,一個是善巧,一個是智慧,其中善巧又叫慈悲。「願一切眾生具足樂及樂因,願一切眾生永離苦及苦因,願一切眾生不離無苦之樂,願一切眾生遠離愛憎住平等舍」。
  • 佛教的空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含義呢?
    佛教文化在中國不斷的傳播發展,一些佛教術語也經常出現在我們生活當中,極其賦予佛教文化特色的非【空】莫屬,如【四大皆空】,我們常在生活中會聽到【四大皆空】。在生活中沒有了解佛教文化的會以為,【四大皆空】代表的事酒、色、財、氣。
  • 佛家常說四大皆空,五蘊皆空,六根清淨是什麼意思?
    《漫談品禪》第26回我們常常看到影視劇中,僧人們常說:「出家人四大皆空,出家人六根清淨等」,在《心經》中講:「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那麼四大皆空、五蘊皆空、六根清淨分別是什麼意思?之間是否有聯繫?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分享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