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常說的看破紅塵是什麼意思?

2022-01-02 因果正見

編者按:看破紅塵,這個成語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出現多來自影視文化,那麼你真的了解它的意思嗎?在佛教中,看破紅塵又是怎樣一種超然物外精神?

徹悟六塵世界的虛幻不實,當下就是解脫自在。(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必須看破紅塵才能學佛嗎?這是一個似是而非的問題。「紅塵」二字並不是佛學的名詞,實出於中國文學的辭彙。它的意思是形容飛揚的塵埃,或是繁華的生活景象。

西漢班固的《西都賦》有「闐城溢郭,旁流百塵,紅塵四合,煙雲相連」,這是形容西都長安人多、事多、錢多,豪華熱鬧。盧照鄰詩《長安古意》有「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期紅塵暗天起」,宋朝程顥《秋月》詩中有「隔斷紅塵三十裡,白雲紅葉兩悠悠」,曹雪芹《紅樓夢》第一回也說「有城回閶門,最是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可見紅塵二字都是指世俗的、官場的、富貴人間的繁華景象。

「看破紅塵」這句話亦非佛家所用,而是中國古來的文學家受到道家自然無為的影響,以及後來隱遁之士厭倦官場虛幻的富貴生涯、嚮往山林的田園生活,而經常使用的辭彙。所以,看破紅塵就是從煙雲似地繁華生活,隱退到自由、簡樸、自然的林野或山野生活環境中。

佛教在中國常常受到誤會,一般人常把逃避現實、隱遁於山林的風氣和現象歸之於佛教的信仰以及學佛的結果。其實佛法中不講紅塵,也沒有講看破紅塵,只有講到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相對的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六塵是外境,六根是內境,必須加上眼、耳、鼻、舌、身、意的六識,才能產生身心現象。心為外境所轉,也就是被六塵所動,就會以六根造作善惡、好壞等的行為,佛法稱此為造業。其可以造惡業,也可以造善業:造惡業下墮地獄、餓鬼、畜牲的三惡道;造善業則還生為人,或生天界,享受人天的福報。但是不論下墮或上升,都是在世間的輪迴生死苦海之中。

欲解脫,則必須認識六塵是虛幻的、不實的、多變的,《金剛經》把它形容為如夢、如幻、如泡、如影。能夠徹悟六塵世界的虛幻不實,當下就是解脫自在。若身心處於六塵世間,而不為六塵世間所困擾、誘惑,就不會起煩惱,稱為解脫之人。

可見,佛法所謂的六塵是指身心所處的環境。繁華的富貴生涯固然是屬於六塵,隱退的自然生涯也沒有離開六塵,因此禪宗有言「大隱隱於市廛,小隱隱於山林」,也就是說,心有所執,身有所系,不管生活在什麼環境都不自在。山野的狂風、暴雨、惡獸、猛禽、毒蟲,或所謂窮山、惡水、潑婦、刁民,都會引起你的煩惱;如果心無掛礙,處於皇宮、華廈和居於洞窟、茅舍是一樣的,何必要去分別。

通常都說看破紅塵就是落髮為僧,那可能是指仕途失意、事業失敗、婚姻離散、家庭破碎,已經沒有東山再起的信心和勇氣,在窮途末路、心灰意冷之餘,就到佛門中找一條苟安偷生之路,這景象是非常消極、悲觀甚至悲慘的!佛門中的確有這種人,但這絕對不是進入佛門學佛者的通途和正途。

本文摘自聖嚴法師《學佛群疑》

關注【因果正見】公眾號後,回複數字「1」到「221」之間的相應數字,即可查看相應故事,這裡收錄的每一篇故事,都是閱讀量3000以上的精選故事。

201:管自己,是佛!管別人,是魔!

202:傻子上錯墳,夢中老頭致謝,十年後,終於改變了自己命運!

203:走夜路撞見四人抬棺,他上前去幫忙,全家因此躲過一劫

204:請客吃烤羊,發現肚中有五隻羊羔,遭遇悲慘報應!

205:新人結婚發願不殺生,以素食招待親朋

206:把這位苦行僧的慈悲開示放到朋友圈,法布施功德無量!

207:閻王披露:為何有的惡人沒得惡報反而榮華富貴?

208:放生一隻千年烏龜,晚上竟得烏龜託夢倖免於劫難!

209:母親死亡123天後,腹中雙胞胎順利出生,這就是母愛的偉大!

210:屠宰場大水牛淚流滿面跪地求饒,工人拒絕宰殺

211:佛說:這樣來布施,好運一輩子!

212:如果有這八個徵兆,說明你要鴻運當頭了!

213:男人的福報就是遇到真正的好女人!

214:養一個好女兒是積大陰德!

215:我清晰夢到了我的前世,查詢歷史資料讓我驚訝

216:星雲大師開導病中李開復,看後90%的人沉默了(李開復自述)

217:什麼是最狠的報復?(深度好文)

218:信仰詐騙已全面滲透各個佛學群,除了不上當,我們還應做些什麼?

219:他自述出家因緣,拒做豪門女婿,隻身去了一座荒村破廟!

220:起底「心靈法門」:創辦人自稱觀音化身 每年斂財數億

221:很多家畜、寵物都是親人的轉世,因為特別貪執家……

如果上圖二維碼過期,或者有任何疑問,請諮詢您的上級健康使者,或者官方客服。

官方客服電話:18910271025

官方客服微信:15243311983

點擊閱讀原文了解詳情

相關焦點

  • 佛學 | 佛教中常說的看破紅塵是什麼意思?
    ,今天禪宗文化為您帶來了聖嚴法師對「看破紅塵」的解讀,內容如下:必須看破紅塵才能學佛嗎?它的意思是形容飛揚的塵埃,或是繁華的生活景象。西漢班固的《西都賦》有「闐城溢郭,旁流百塵,紅塵四合,煙雲相連」,這是形容西都長安人多、事多、錢多,豪華熱鬧。
  • 佛教中常說的「福田」是什麼意思?
    在佛教中,經常會聽到種植福田、培福、修福這一類的詞,那麼這個福田到底是什麼意思?怎樣才是種植福田呢?福田是佛教用語。這個「田」是表示能夠生長東西、能夠收穫東西的地方,像我們吃的糧食、瓜果蔬菜等等,都是從田地裡生長出來的。
  • 「看破紅塵」並非佛家用語,「逃避現實」更非佛教本義
    「紅塵」是出於中國文學的詞彙,它的意思是形容飛揚的塵埃,或是繁華的生活景象。其實佛法中,沒有講看破紅塵,而是認為身心處於六塵世間,能不為六塵世間所困擾、誘惑,不會起煩惱,稱為解脫之人。
  • 佛教常說的禪茶一味到底是什麼意思?
    佛教禪師多數會喝茶,禪宗有「吃茶去」的公案。故此,有禪茶一味的說法。大家的看法@六點半先說茶,拋開茶複雜的品種,種植,製造,保存工藝不談。佛家說的入定就是打坐嗎?兩者有什麼區別)在此之後還可以洞澈茶湯中各種微細變化。有點觀的意思了。
  • 佛教常說的「南無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很多人都不知道
    佛教距今已經有兩千多年了,在很多個朝代都推崇佛學。一直到現在,還是有很多人在信奉佛教。而佛教之人經常說的一句口號「南無阿彌陀佛」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估計很多人都不知道。而作為佛教的口頭禪「南無阿彌陀佛」,更是時常在信佛,禮佛的人口中聽到,那這句話到底蘊含了什麼道理呢?「南無」二字是表示恭敬,禮拜的意思,也是阪依的意思。阿彌陀佛是一個「有無量功德的覺悟者」的名字。「阿彌陀佛」翻譯成中國話,「阿」翻作「無」,「彌陀」翻作「量」,「佛」翻作「覺」,就是無量覺的意思。
  • 想要明心見性,就要懂得佛教中的不二之法是什麼意思?
    佛教文化中,因為地域文化的差異,以及文字般若的不同,所以,我們在看許多經典中看到的文字經典不一定能領會。也或者說每個人領會的可能也有不同,就比如我們常見一些大德講的不二法門,佛家經典中提到的不二之法,有些人就不理解,所以本文大茶經就來探討佛教中的不二之法到底是什麼意思?
  • 「南無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說了你可能意想不到!
    文|歷史挺靠譜「南無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說了你可能意想不到!佛家是千百年來一直久盛不衰的教派,他勸人向善,遠離惡果,對世俗四大皆空,世界上所有的人幾乎都對佛學都沒有憎惡感,每到一家佛廟都會心存敬意,沒有半點的褻瀆之心。
  • 佛教所說「緣起」是什麼意思? ※ 佛教·常識
    佛法的基本內容是什麼?佛教教義的基本內容簡單地說來,就是說世間的苦(苦諦Dukkha-sacca)和苦的原因(因諦或稱集諦Samudaya-sacca),說苦的消滅(滅諦Nirodha-sacca)和滅苦的方法(道諦Magga-sacca)。佛教經籍非常繁多,其實不超出這四聖諦(Cattqri-ariya-saccqni,諦的意義就是真理),而四諦所依據的根本原理則是緣起論(Pawiccasamuppqda)。
  • 佛教說的「四大皆空」是什麼意思?
    佛教說的「四大皆空」是什麼意思?自唐朝時期,佛教傳入我們中國後,越來越興盛,歷朝歷代的帝王們很多都是非常信奉佛教的,當時的國家統治者,很多都將佛教作為了國家的一項重要的思想文化,利用這個宗教來讓百姓更加的安定,或者說安撫民心。
  • 魯迅說:「人往往恨和尚,恨尼姑……從不恨憎道士」,這是什麼意思
    魯迅先生一生寫過太多的文章,在其一篇文章中有這麼一句話,每個人對這句話的理解都不一樣:「人往往恨和尚,恨尼姑,而不恨道士,懂此理者懂得中國大半」。從字面上看,就是說人往往憎恨和尚,憎恨尼姑,卻從不憎恨道士,能看懂這其中道理的人,就能看懂大半個中國。然而即使這樣翻譯,我們也有點看不懂。
  • 佛教的空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含義呢?
    佛教文化在中國不斷的傳播發展,一些佛教術語也經常出現在我們生活當中,極其賦予佛教文化特色的非【空】莫屬,如【四大皆空】,我們常在生活中會聽到【四大皆空】。在生活中沒有了解佛教文化的會以為,【四大皆空】代表的事酒、色、財、氣。
  • 佛教常說的「業力」是什麼意思?
    節選自夏壩仁波切《法雨清流》什麼叫業力呢?
  • 佛家常說四大皆空,五蘊皆空,六根清淨是什麼意思?
    《漫談品禪》第26回我們常常看到影視劇中,僧人們常說:「出家人四大皆空,出家人六根清淨等」,在《心經》中講:「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那麼四大皆空、五蘊皆空、六根清淨分別是什麼意思?之間是否有聯繫?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分享學習。
  • 【佛教常識】趙樸初:佛教所說「緣起」是什麼意思?
    新朋友可點擊本文標題下「騰訊佛學」,查看微信帳號並加關注,點擊【查看歷史信息】閱讀之前發送內容~佛法的基本內容是什麼
  • 佛教中所講的「無常」「無我」是什麼意思
    佛教中所講的「無常」「無我」是什麼意思「無」即沒有的意思,佛教提出無常無我的觀念是告訴世人,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事物是永恆不變的。大海會變成河流,山川會變成海洋,一切的事物沒有任何一種是永恆不變的,正是因為他會變化,才會給我們帶來痛苦,我們的生命會經歷死亡,家人也會離我們而去,你越是想要抓住什麼,而這個東西就會傷害你越深,「無我」也是這麼一個過程,不僅一種事物的形體不會永存,就連精神也會隨之消失,也就是說沒有一個常存的生命精神的主體。佛教的「無常」「無我」的觀點的提出都是來自於緣起論和五蘊論為思想基礎的。
  • 佛教中施主是什麼意思
    佛教中施主是什麼意思?施主,梵語檀越,也音譯為陀那缽底、陀婆。意為行布施的主人,一般指出資供養僧眾或者舉辦法會的在家信眾。廣義來說,樂於布施者都可以稱施主。《無量壽經》中,阿彌陀佛在因地上發願說:復為大施主,普濟諸窮苦,令彼諸群生,長夜無憂惱。《佛學大辭典》:施主,(術語)行布施之主人也。自投資財而開法會或供養僧之人,又葬式之主等皆謂之施主。梵語檀越,陀那缽底Dā-napati,思益經一曰:「世尊何謂菩薩能為施主?佛言:菩薩能教化眾生。」寄歸傳一曰:「梵雲陀那缽底,譯為施主。陀那是施,缽底是主。
  • 「卍」字在佛教中怎麼讀?代表的是什麼意思呢?
    當今世界主要的宗教有:基督教、伊斯蘭教、猶太教、佛教、道教等。這些宗教在我們國家當中,信徒最多的要數佛教了。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其歷史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羅衛國王子所創。佛教自東漢傳入中國以後,千餘年來一直是中國人民的主要信仰之一,「如來佛祖」、「觀世音菩薩」等等我們常在電視劇當中看到的這些角色,都是佛教當中的人物。
  • 佛教中「般若波羅蜜多」是什麼意思?禪宗為什麼敢呵佛斥祖?
    從書中可以看出,作者對中國地域的了解,中國文化的精通。除了禪宗,書裡還包含其它佛教文化知識以及城市發展歷史、中國詩人和佛教之間的相互影響、佛教寺院的生存現狀以及發展歷程等知識,作者語氣文字是亦莊亦諧的風格,讀來興趣盎然,不會因為禪宗經義、規章的講解而枯燥。
  • 佛教:「南無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不要再無知了!
    在佛教寺院裡,這六個字也隨處可見,它們被佛教淨土宗奉為「六字大洪名」,淨土法門主要就是通過稱念佛號往生淨土,因此,在佛教裡,這句「阿彌陀佛」被人稱誦得最為廣泛,幾乎所有的出家修行人都要日日念此佛號,精進道業。許多信佛的善信也喜歡念這句佛號,但是事實上大多數人並不知道這句佛號是什麼意思,甚至連讀音都不正確,這樣就容易鬧笑話,也會讓人更加迷惑,於學佛修行是無益的。
  • 佛教中的三寶,主要指的是什麼
    我們在沒有具體解釋三寶的種類之前,首先來了解一下三寶的大體含義:佛教中所說的三寶主要是指佛、法、僧這三寶。佛是覺者,自覺、覺他、覺滿的意思;法的字義解釋是「任持自性、軌生物解」 意思是每一事物必然有它特有的性質和相狀,有它一定軌則,使人看到便可以了解是什麼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