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完美的太空藥房長什麼樣?

2020-12-20 澎湃新聞

原創 Troy Farah 科學藝術研究中心

譯 as

在太空中,沒有人能聽到你打噴嚏。但如果一個太空人真的感染了流感,這可能是個大問題。最近的沃爾格林(美國的連鎖藥店)離得尚有幾百公裡遠,每一種太空人在執行太空任務時可能會用到的藥物都必須事先打包帶上。這使得空間藥房的設計極為複雜。

當然,重要的是,太空本身也帶來了潛在的醫學問題。眾所周知,這種極端環境會使人體發生變形,改變液體的流動,減少骨骼質量,等等。微重力也會影響藥物的代謝,可能會降低藥物的療效或提高它們的毒性。

儘管60年來人類一直在將個體送入太空,但對於在地球以外藥物作用有何不同的研究卻少得驚人。雖然太空中的自我治療很常見,但沒有很好的記錄下來誰服用了什麼,何時服用,以及它有沒有起作用。有一些證據表明,某些藥物在太空中的功用可能會減弱,輻射甚至會使藥物降解,但事實上,專家們並不確定。

「如果你去看醫生,基本上他們可以為你做三件事,」法國斯特拉斯堡國際空間大學教授Virginia Wotring博士說道,「他們可以做手術,他們可以建議你改變行為,戒菸或其他什麼,或者他們可以給你開藥。這意味著(對於太空旅行),醫生最好的工具將是藥箱……這是值得關注的,太空人應該知道。」

Dog Hurley和Bob Behnken搭載SpaceX的商用載人「龍」飛船進入國際空間站,成為最近最熱門的新聞。

如果NASA太空人Dog Hurley和Bob Behnken最近在大流行期間為進入國際空間站做的所有精心準備都沒有洩露出去,那麼太空人已經遵守了極其嚴格的健康規則。即使更健康的時期,他們也會在發射前隔離數周。

他們的行為沒什麼需要改變的。在太空中動手術風險巨大,幸運的是這種事從未發生過。默認情況下,藥物治療是遠離這個世界之外的最佳治療選擇,所以這方面的研究不足難免讓人生疑。

「我們假設藥物在太空中的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洩方式基本相同,」Worting說,「這可能不是事實。」

舉例來說,2014年的一項研究測量了國際空間站上太空人的睡眠剝奪狀況,以及他們為了休息而服用的藥物,比如安必恩品牌的唑吡坦。一些來自哈佛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太空人經常到半夜會服用第二劑,可能是因為第一劑沒有提供足夠的緩解。

但藥物的增加可能意味著副作用的風險增加,或者在安必恩的案例中,緊急情況下可能會出現頭昏眼花。想像一下,在被「安必恩中毒「時,突然被警報聲驚醒,試圖做出連貫反應時會是什麼情形。

為了更好地了解哪些藥物對於長期太空逗留是有效的,Worting設計了一款IOS應用程式,2017年,國際空間站上的6名機組人員自願使用該程序記錄他們的藥物使用情況。每次服用,太空人都會記錄下藥物名稱、劑量、服用後的跡象,以及他們是否認為有效,以及任何副作用。

Wotring和她的合作者、詹森航天中心的臨床管理員LaRona Smith收集了5766份藥物使用記錄,比以往所有太空飛行中留下的同類記錄加起來還多了大約38倍。「我們期待更多的數據,」她說,「當我們看到有多少數據進來時,我完全驚呆了。」這一結果發表在今年1月的《航空航天醫學與人類行為》(Aerospace Medicine and Human Performance)期刊上。

Wotring和Smith發現,平均而言,太空中的藥物使用量比地球上多一些。睡眠問題是服用藥物最常見的原因,但像布洛芬這樣的輕度止痛藥也經常被吞服。「大多數藥物被認為是部分有效的,」她們寫道。

儘管這款app明顯存在可用性問題,導致研究提前結束(這裡嵌入了蘋果snark,一種加密措施),Wotring說NASA正準備採用類似協議,以便能更好地跟蹤太空人的藥物需求。在協議被實施之前,還有很多未知數。

「我們知道在太空飛行中人體有生理變化。由於太空人的生理變化,藥物的作用可能是不同的,這是有道理的。」詹森航天中心藥房部的首席藥劑師Tina Bayuse博士在一封電子郵件中說道。她2002年便成為了NASA第一位也是唯一位首席藥劑師。

「胃動力的變化可能會影響藥物的吸收,液體流動的改變可能影響藥物的分布或代謝。任何已知生理變化的結果都可能導致藥物產生更多的副作用或降低療效。」

儘管這已被確定為一個可以進行更多研究的領域,像Wotring和Smith的研究早就開始,但考慮到當今時代的太空雄心,這項工作可能必須更迅速地進行。

亞利桑那州梅奧診所航天航空醫學和前庭研究實驗室的合作研究者Rebecca Blue表示,為了全面準備未來的太空飛行,包括前往月球站或火星長途旅行,我們首先需要更多的數據。她認為,我們對太空藥物代謝知之甚少的原因,是因為人類還沒有冒險去到離地球太遠的地方,而且緊縮的預算優先考慮了其他的太空研究。

「當我們去月球或火星的時間越來越長,我們可能沒有這種能力供給,或補充庫存,」Blue在電話中說道,「突然之間,我們不得不開始考慮這個問題。」

另一個問題是,迄今為止,在太空和藥物方面所做的少量研究質量並不高。像Wotring的劑量跟蹤實驗一樣,通常樣本很小或缺乏對照。去太空也非常昂貴,因此很難重複實驗或收集大量數據。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許多研究是在齧齒動物身上或「模擬」環境中進行的,而不是在外層空間的人類志願者身上進行。

例如,今年4月發表的一項由NASA資助的研究,便試圖通過將雄性威斯塔大鼠暴露在X射線輻射下,注射甲基苯丙胺後收集其尿液,模擬藥物在太空中的代謝過程。讓老鼠吃《絕命毒師》裡的玩意兒而不是太空人實際使用的藥物可能聽起來很奇怪,但這是醫學級的速度,它確實有健康研究上的應用。

更重要的是,人們已經對甲基苯丙胺在大鼠體內的代謝進行了深入研究,這使得追蹤這種興奮劑在體內的運動變得更加容易。

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之一Michael Hambuchen博士在一封電子郵件中解釋說,一些老鼠受到的輻射量「大約相當於一個人往返火星過程所受到的輻射量」。另一些老鼠的受到的輻射量則相當於「在該星球表面停留10年的往返旅行」,同時使用了未受輻射的老鼠作為對照。

最終結論是,輻射似乎對藥物的藥代動力學沒有任何影響,這對太空人來說是一個好徵兆,他們可能會服用類似的興奮劑,如阿德拉。但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來支持。

Hambuchen是馬歇爾大學藥學院的助理教授,他提到,「這種方法的主要弱點是急性輻射暴露,而不是像人類太空人那樣隨著時間推移而逐漸受到輻射。大鼠體內甲基苯丙胺藥代動力學的研究和描述好得不可思議……雖然我堅信這項研究中使用甲基苯丙胺作為探針的基本原理是對的,但在NASA的航天處方中用藥物重複這項實驗可能才是有益的。」

在微重力下結晶的蛋白質通常質量要比地球上生長的蛋白質大,這也是太空醫藥研究的一個課題。

模擬太空環境也被用於涉及人類的研究。2005年發表在《臨床藥理學》(Clinical Pharmacology)上的一項研究,描述了在佛羅裡達州蓋恩斯維爾一家醫院模擬微重力作用得情況下,6名患者服用了一種常見的抗生素環丙沙星。

儘管結果表明,在微重力下,藥物的組織滲透性可能會受到輕微損害,但與正常重力下的血液樣本相比,環丙沙星的血漿濃度「幾乎相同」。換句話說,這並不是一個非常令人擔憂的區別。

為了讓這些志願者感覺自己身處太空,研究人員使用了一種廣泛使用的技術,稱為抗立位臥床休息(ABR)。ABR的工作方式非常簡單:患者數日甚至數周躺在病床上,頭朝下,角度為6°-12°(有趣!)。當然,這會把液體從腿上衝向大腦,也是太空中常有的事。

不過,儘管2016年《應用生理學》(Applied Physiology)期刊的一篇評論曾強調了這種實驗設計的優勢,但它指出,ABR「可能不是真正的太空飛行模擬」。

「當我們暴露在正常的地球引力下時,無論你是站著還是坐著,你體內的液體都會被往下拽。」Blue解釋說,「然而,當你進入微重力環境時——我們稱之為重力梯度——它會將液體拉向你在動的腿腳。因此,液體重新分布。」

這聽起來令人擔憂,但並不危及生命。太空人的身體最終會適應微重力,這是一種被稱為「太空正常」的模糊條件。然而,我們還不能完全確定這種液體重新分布是否會改變身體吸收藥物的方式,更不用說其他與太空有關的變量,如輻射、擾亂晝夜節律或動脈壁增厚會帶來什麼改變。

「和在地球上有明顯的不同,但不一定有什麼不好的地方。對太空來說這樣是正常的。」 Wotring說。但她指出,航空藥理學家必須解釋這一變化。「我們所擔心的一個問題是,如果你的血容量有任何顯著的變化,那麼,需要改變藥物的劑量嗎?我們不清楚。」

Blue還指出,僅僅自己服用藥物並不是沒有風險的。「當我們對太空飛行沒有一個完美的模擬或完美的能力進行專門的控制研究時,很難理清現實。」。

視覺損傷顱內壓症候群被認為是航天航空相關的主要健康風險,NASA太空人Karen Nyberg在國際空間站上用眼底鏡檢查她的眼睛。

那麼在這一切之後,你如何決定在前往土衛之前裝上什麼藥物呢?自1977年以來,世界衛生組織提供了一份「基本藥物」清單,裡面的藥物數量持續增長,旨在滿足任何人口最重要的健康需求。它為發展中國家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指南,讓他們知道應該儲備什麼。但目前的統計是433種藥物,你不能把這些都帶上太空船,因為增加的重量會帶來麻煩。

NASA已經縮小了他們這份藥典的涵蓋範圍。Bayuse說:「在很大程度上,我們為當前任務準備的藥物是針對諸如充血、頭痛或暈車等常見問題的。所需的藥物佔地面積較小,不需要特殊儲存,或可覆蓋多種症狀,是納入醫療包考慮的部分條件。」

如果一種藥物需要更高的給藥頻率來治療一個症狀,比如說,一天三次,而同一級別的另一種藥物每天只需一次,那麼NASA會考慮服用更少的藥物。

2016年NASA的一份《信息自由法》(FOIA)請求披露了國際空間站上醫藥櫃裡的一些東西。當然,咖啡因起作用,但用於治療嗜睡症的警覺藥莫達非尼也起作用。如果你需要幫助入眠,有褪黑激素和安眠藥。

如果你有排洩困難,有大便軟化劑樂可舒,和用於排尿的坦索羅辛,如果你需要相反的幫助,那麼有止瀉藥伊莫迪。為了治療胃病,有水楊酸鉍,奧美拉挫,以及還有其他一些治療噁心和高原病的藥物。

對於過敏,有艾來錠,苯那君,開瑞坦,還有腎上腺素筆和偽麻黃鹼,一種減充血劑。對於疼痛,從對撲熱息痛到氫可酮,到阿司匹林到氯胺酮,無所不包,更不用說像利多卡因這樣的局部麻醉藥了。有一整套抗生素,從阿奇黴素到妥布黴素,再加上伐昔洛韋,用於治療皰疹病毒。

別忘了沙丁胺醇吸入器、眼藥水、抗真菌藥片、清除耳垢的過氧化脲滴耳液、幾類類固醇和激素,還有治療癲癇、高血壓的藥物。甚至還有精神健康藥,包括舍曲林和怡諾思等抗抑鬱藥,以及治療焦慮症的安定。

不過,所有這些都只是為國際空間站上的小機組人員準備的。這個名單可能會隨著時間更長的登月任務而改變。NASA已經在考慮增加或取消什麼。Bayuse說:「探測任務已經並將要求我們重新評估未來醫療裝備的組成部分。」。

《火星救援》中,孤身一人滯留在火星表面的主人公不得不面臨自己給自己治療的選擇。

更長的飛行任務給藥物在太空中的效用帶來了更多變數,包括更快的失效。Wotring說:「通常,我們購買的產品和經FDA或同等歐洲機構批准的產品都有24個月的保質期。不幸是,到達火星大約需要36個月,這可能是一個重大問題。太空人們沒可能在途中得到一批新的維可定。

「由於太空飛行環境的影響,藥物的穩定性在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有一些證據表明,某些藥物可能會在製造商列出的有效期之前(在太空中)降解。不妙的是,這類研究凸顯了一些問題,例如沒有地面對照來比較結果,混淆變量和樣本量有限阻礙了結果的再現性。」

Wotring補充說:「目前,我們還沒有足夠的數據來充分說明這些結果意味著什麼,如果有了的話,還需要知道太空人的護理該如何做出調整。」。

如果一些藥物降解了,變得毫無用處,這可能還是好的情況。其他情況下,降解藥物會產生化學物質達到有毒濃度。「四環素類抗生素是這方面的典型代表,」Wotring說。四環素類抗生素被用來治療從梅毒到瘧疾到炭疽感染。

但據過去幾十年的研究,四環素類藥物過期後,似乎會降解成導致腎功能衰竭的化學物質。(多西環素是國際空間站上使用的一種四環素抗生素。其他的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可能沒有這個問題。)

如果儲存正確,一些藥物可以使用數年,甚至在過期後數十年。但太空是一個不同的環境,一些早期證據表明,在遠離地球的地方,衰變速度更快。2011年美國藥物科學家協會發表了一份分析報告,對國際空間站儲存了28個月的35種藥物進行了檢查。這些藥物有不同的形式,包括藥丸、藥膏和液體,研究人員還使用地面對照來確保準確性。

「許多藥物在太空中的降解速度比在地面上快。」作者寫道,並指出異丙嗪和右旋安非他明(阿德拉)等藥物對這些變化特別敏感,可能是因為它們對光敏感。空間輻射、過度振動和重力異常也可能起作用。

所有這些仍缺乏大量的研究。我們對太空中的藥品有太多的不了解。目前,這還不是一個大問題,但這是NASA和其他探測機構遲早要考慮的,如果我們想離開地球的話。

「我們已經能夠通過例行補給來對付藥物穩定和有效的不確定性問題,而目前來說,機組人員在太空飛行環境中生活和工作的時間也就是一年或更短而已。」 Bayuse說,「隨著我們過渡到補給不確定的勘探任務,機組人員將離開一年以上,提供安全有效的藥房護理將更具挑戰性。」

改善太空藥房對地面醫療也有廣泛的意義。在極端條件下對藥物機制的創新和新的見解可以轉化為地球上更好的藥物,就像許多航天航空創新改善了我們的生活一樣。

也許到頭來,我們可能會發現藥物穩定性和藥物在太空中如何代謝是一個相對較小的問題,很容易解決。但在我們有更多數據之前,還很難下這樣的斷語。Blue說,「我不想讓它聽起來像是我在不必要地敲警鐘,因為事實在於,我們不知道。」

原文連結:

https://arstechnica.com/science/2020/06/vicodin-ketamine-and-caffeine-the-ingredients-of-a-good-space-pharmacy

ABOUT.

科學藝術研究中心是一家非營利機構,以「跨界促生變革」為核心,致力於打造國內首家科學藝術家們的研究與創新平臺,來促進不同學科領域間的高度交叉融合。科學藝術研究中心集創作與傳播為一體,推動科學知識的大眾普及。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太空人在太空漫步,不小心掉入太空中,會遇到什麼樣的危險呢?
    太空人在太空漫步,不小心掉入太空中,會遇到什麼樣的危險呢?隨著我國航天技術不斷的發展,人類的航天夢想也一步一步在實現。首先是火箭的成功發射,接著是成功的登陸月球,每一次的成功都證明了科學家們不斷的努力成果,更代表了我國的航天事業又創下了一個偉大輝煌的事跡!太空人是一個非常偉大而神聖的職業,每一次的航天任務,都象徵著我國的航天技術又突破了一個新的層次。隨著科技不斷的發展,人們對太空的了解也是越來越多,同時也有更多的朋友對神秘的航天事業充滿了好奇心。
  • 雙胞胎一個在地球,一個在太空,一年後他們的身體會有什麼不同?
    人類一直嚮往著飛向遙遠的星際空間,那麼長時間的宇宙旅行會對人體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美國宇航局NASA一對雙胞胎太空人做是一項對照實驗。雙胞胎哥哥被派往國際空間站出任務,弟弟則在地球待命,科學家們準備藉此進一步了解宇宙對人體的影響。一年以後,太空人哥哥回到地球了。
  • 你知道水在太空中會是什麼樣嗎?太空人用毛巾試驗,看完長知識了
    而對於人們來說,喝水吃飯都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那麼在太空這種沒有重力的情況下呢?我們都知道,在太空中是沒有重力存在的,地球人都知道水往低處流這個道理,但是在太空的失重環境中水是不流動的,而在太空中太空人如果需要喝水的話,算的上是一件比較麻煩的事情,他們需要拿一根吸管與裝水的容器連接在一起,然後通過手的擠壓自己也跟著用力吸,這樣水才會像果凍一樣被和喝進肚中。
  • 美國的「專業藥房」長啥樣?
    在當前看病買藥比較困難的背景之下,美國很多醫藥零售商開始建立自己的專業藥房。與普通藥房裡大規模和長時間服用的常用藥品相比較,美國專業藥房銷售的是新特藥,對藥品的存儲管理、處方審核以及專業服務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如果在太空中捏爆一個氣球,會有什麼樣後果?說出來你可能都不信
    我們生活當中的一些小事如果放到太空當中去做會出現一些非常有趣的事情,比如水在太空中失去了引力會凝聚在一起,成為飄在空中的水球,而且人在太空中,也一樣會飄起來生活很困難。那麼,很多人會好奇一個問題,那就是如果在太空中捏爆一個氣球,會有什麼樣的後果?還會有清脆的爆破聲嗎?說出來你可能都不信,下面一起來看看科學的解釋。我們大家總在電視上看到一些放氫氣球的場景,那我想問大家,各位知道氣球飛上去以後會去哪裡嗎?
  • 人人羨慕的「完美眼睛」長什麼樣?驚豔還耐看,太難得!
    我們的眼睛長什麼樣是天生的,我們並不能決定眼睛的長相,只能通過化妝等手法去改善眼睛的缺點。但有一些女生的眼睛堪稱完美,這種眼睛不僅驚豔而且還十分耐看,是大家都尤為羨慕的。那麼,這種人人羨慕的「完美眼睛」到底長什麼樣呢?大家快來看看自己是不是吧!現在的人們經常追求大眼睛,不管是手術開眼角還是通過化妝讓眼睛變得更大,總是會有部分女生想要讓自己的眼睛大到極限。
  • 如果人類移民太空,那麼我們的太空社區是什麼樣的?-奧尼爾圓筒
    一些未來學家認為,介於人類向外擴張自己領土的本性,當地球上的資源無法支持人類的生產生活需要時,我們無可避免的要走上探索以及向太空殖民的道路。人口過剩是目前人類面臨的一個迫在眉睫的挑戰,這使得星際旅行和太空殖民的需要變得更加迫切。
  • 孩子長相完美避開父母的優點,專挑缺點長,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導讀:孩子長相完美避開父母的優點,專挑缺點長,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長相完美避開父母的優點,專挑缺點長,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完美體驗!在九號宇宙化身太空人 遨遊浩瀚無垠的太空
    、天外來客體驗;③參觀項目——觀看項目火箭發射、講解員講解太空衣;④互動項目——月球探測,互動拍攝,航空基地搭建;⑤太空體驗——乘坐太空梭,帶上3D眼鏡,來一場特殊意義的星際旅行;⑥課程體驗——對話少年星課程、我是飛行員課程、科學實驗秀課程。
  • 太空人在太空中感染流感 服用一般藥物會有效嗎?
    詹森航天中心藥房運營部門的首席藥劑師蒂娜·貝尤斯(Tina Bayuse)說:「我們知道,在太空飛行中,人體會有生理上的變化,因此藥物的效果可能有所不同。胃動力的改變可能會影響藥物的吸收,液體位移可能會影響藥物的分布或代謝。任何已知生理變化的結果都可能導致藥物產生更多副作用或效果降低。」
  • 當太空與康師傅相遇,讓寰宇更有「中國味道」
    更重要的是對於航天員來說,新飛船的返回艙可以提供更加安全和宜居的保障,讓航天員的太空旅行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最讓人感動的是,新飛船設計師表示,未來的航天是平民大眾的航天,每個人都有機會進行太空旅行。想想就很期待呀!
  • 支付寶螞蟻森林裝上監控:梭梭樹長什麼樣了?
    【PConline資訊】11月16日消息 可以說支付寶螞蟻森林是又一個火熱的「偷菜」類遊戲,不過這個遊戲有意義的一點是可以通過積攢能量為我國荒漠地區綠化做出貢獻,那麼你申請種植的梭梭樹現在長什麼樣了呢?
  • 這個太空飛船比頭髮絲還薄,它的誕生只為與太空垃圾同歸於盡
    地球四周的近地軌道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太空垃圾,比如脫落的螺絲螺母,剝落的漆,失效的衛星,以及幾十年來太空任務所留下的各種殘留物。這些加起來超過 50 萬塊的太空垃圾正在以每小時 28000 公裡的速度環繞著近地軌道運行,威脅著近地衛星的安全。
  • 國家為什麼禁止未婚未育女航天員上太空?看完算長知識了
    國家為什麼禁止未婚未育女航天員上太空?看完算長知識了2003年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的成功發射,使太空人這個神秘的職業展露在國人面前。人類踏入宇宙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但是對於當時大多數的中國人來說,楊利偉登上太空,是中國人的驕傲,是屬於中國人的壯舉。近期嫦娥五號也順利回歸了,這是屬於國人的登月驕傲。至神舟五號之後,中國太空人三三兩兩繼而踏入太空,為中國的航天事業作出了貢獻。而神舟九號中,中國首位女太空人劉洋的加入,更是讓國人為之驕傲。
  • 把同卵雙胞胎航天員中的一個送上太空,NASA這次證明了什麼?
    Scott Kelly和Mark兄弟,他們是歷史上唯一一對同卵雙胞胎航天員,兩兄弟既滿足基本的要求,也對太空實驗有足夠的認知,簡直是完美的實驗對象。2016年3月,經過了一年的任務之後,Scott Kelly返回了地球,在Scott執行飛行任務之前、飛行期間和返回地球之後,研究人員分別採集了兩個雙胞胎兄弟的DNA樣本,希望找出太空生活對人類身心造成的影響。那麼,在太空飛行時,人體具體會發生哪些奇特的變化,會遇到哪些在地球上不會遇到的問題,科學家是怎樣去解釋這些變化,又會給出什麼樣的結論呢?
  • 特寫丨連續走訪了5家藥房,一個口罩也沒有買到
    「我從大年初三開始就在附近到處找口罩,直到現在才在泥崗村的一家藥房買到10個口罩。」在福田區八卦嶺,記者見到這位正在到處尋找口罩的程佳,「網上很多關於口罩急缺的段子,看起來有點搞笑,但我就是屬於那種情況:家裡有4口人,現在只剩下6個口罩,雖說待在家裡不需要口罩,但家人出去買菜需要口罩,而且下周就要上班,我很擔心。」
  • 長時間太空飛行會影響大腦結構與功能
    《美國神經放射學雜誌》線上版最新刊發的一項研究稱,長時間太空飛行會影響人類大腦的結構與功能。該項研究由美國南卡羅來納醫科大學神經放射學家唐娜?羅伯茨領導。研究團隊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太空人太空飛行前後的大腦磁共振成像數據進行了回顧性分析,量化了他們大腦結構的變化情況,並將這種結構變化與其認知和運動功能的臨床表現進行了比較。
  • 北約吹響緊急集合號,多國推出太空軍事行動,太空作戰或將實現
    圖為未來太空戰想像圖近日,據媒體報導,北約吹響了緊急集合號,歐盟大國法國最近對外表態稱正在組建太空軍司令部,而歐盟內部多國也正在推出太空軍事行動,這個消息讓外界很是緊張,難道星球大戰將成為現實對此,有專家分析稱:目前各大國都已經瞄準太空,而各國太空軍的建立或促使歐盟未來將整合一太空部隊,與中美俄三國太空軍對峙,太空作戰或將在未來實現。
  • 記者走訪夜間藥店:24小時藥房是剛需,「網訂店送」藥房很便利
    夜間買藥還算便利,24小時藥房是剛需13日晚22:30,記者來到閘弄口社區附近,這裡的海王星辰藥房、老百姓大藥房、九洲大藥房均已關門。其中,老百姓大藥房和九洲大藥房營業至20:30,海王星辰藥房營業至22:00。
  • 為什麼印度藥房的藥便宜?「假藥居多」
    而說到仿製藥,就不得不談談靠它制霸全球的「世界藥房」印度。印度為什麼盛產價格低廉的仿製藥?又是如何徵服世界市場的?天價藥治的是病,仿製藥救的是命要了解仿製藥,先來看看它和原研藥(或者叫創新藥)之間的關係。舉個例子,C肝治癒藥吉三代,國內叫丙通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