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關注【盛廷徵地拆遷律師】,私信回復「01」,獲得一對一專業諮詢。
在我們接到的眾多諮詢中,一個經常被提到的問題就是,自己因為某些原因(比如當兵、外嫁女、大學生等等)將戶口遷出,在農村有房但是戶口不在村裡。在面臨拆遷的時候,通常會被排除在被補償安置的範圍之外,或者是遭到差別的對待。
那麼這種情 況還能獲得補償嗎?依照法律規定,能獲得多少補償呢?
戶口遷出後,原則上不再享有宅基地使用權了。
因為宅基地使用權是基於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而享有的一項福利性權利,僅限於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之間的使用、流轉。
戶口一旦遷出,房屋也無法改建、擴建了,只能對房屋進行必要的修繕和加固,房屋自然倒塌後,宅基地便被收回村裡。
徵收宅基地及房屋的補償
根據現行法律法規的規定,
一、宅基地被徵收後一般有兩種補償方式,分配給集體經濟組織成員。
二、房屋的拆遷既有房屋的補償,也有人口的安置補助費,安置補助費和戶口有關。
《國土資源部關於進一步做好徵地管理工作的通知》規定:「住房拆遷要進行合理補償安置。徵地中拆遷農民住房應給予合理補償,並因地制宜採取多元化安置方式,妥善解決好被拆遷農戶居住問題。」
農民的居住權應當被保障。2020年《土地管理法》修訂,明確不再將房屋作為地上附著物進行補償,不再只承認房屋的價值屬性,而是作為農民最基本的生活需要。
從這個角度來看,對房屋的安置補償要從關注房屋所有人基本的居住需求的角度來進行考量。
新《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八條
徵收土地應當依法及時足額支付......農村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著物等的補償費用。
三、再看徵收耕地的補償,安置補助費和戶口有關
根據《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八條提到徵收耕地的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物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
其中跟戶口相關的是安置補助費,安置補助費是按照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進行計算的。顯然,如果沒有戶口,就不能享有與村集體組織成員同等的補償。其他補償同等標準。
雖然有房無戶拿到的補償會比有戶口的村民少幾項補助,但是遇到畸低的情況,感覺到不合理,還是要積極採取措施維權,拿起法律的武器保障自己的合法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