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三國演義第十章:十常侍弄權,張純、張舉造反,劉備平亂封官

2020-12-20 鄉村嘉銘

再說十常侍既已掌握兵權,便相互議定:若有不順從他們的,一律誅滅。趙忠、張讓派人向擊敗黃巾的人索取金銀絲綢,不聽從的上奏罷官。皇甫松、朱儁都不肯給,趙忠等人上奏罷免了他們的官。靈帝又封趙忠等人為車騎將軍,張讓等人十三人都封為列侯。朝政愈來愈壞,民眾嘆息哀怨。於是長沙人區星叛亂,漁陽張舉,張純造反,張舉稱為天子,張純稱為將軍。表章象雪片一樣飛來通報形勢危急,十常侍都藏匿不上奏。

一天,靈帝在後花園裡與十常侍共宴,諫議大夫劉陶,直接走到帝前大哭。帝問怎麼回事?劉陶說:「天下危急就在早晚之間,陛下還在與監官一起喝酒歡快呀!」靈帝說:「國家太平,有什麼危急?」劉陶說:現在四方盜賊一齊起事造反,侵犯掠奪州郡。這禍都是由十常侍賣官害民,欺瞞皇上。朝廷中正人都已離去,禍就在眼前。」十常侍都摘掉帽子,跪倒在靈帝面前,說:「大臣不容於我們,臣等不能活了!願求活命回歸田裡,把所有家產充作軍資。」說完痛哭。靈帝怒聲對劉陶說:「你家也有身邊服侍的人,為什麼就不容朕一人?」一聲令下,叫武士推出去斬了。劉陶高呼道:「臣死沒什麼可惜,只恐怕漢家天下,四百多年,到今天一下就完了。」

三國演義

一武士推擁著是劉陶出去,正要殺他,一大臣制止說:「請慢動手,等我勸說君王。」眾人一看,是司徒陳耽,他直走進宮中規勸靈帝說:「劉諫議因什麼罪被殺?」靈帝說:「他誹謗朕身邊近臣,犯朕不恭。」陳耽說:「天下之中的百姓,都恨不得吃十常侍的肉,陛下卻敬如父母,身上沒一寸的功勞,卻都封為列候。況且封諝等人勾結黃巾,想作內亂。陛下現不自省,國家立刻就會滅亡。」靈帝說:「封諝作亂,這事還不十分明郎。十常侍中,難道就沒一二個忠臣嗎?」陳耽以頭撞階來勸說靈帝。靈帝怒了,命令牽出,與劉陶一同下入獄中。這晚,十常侍就到獄中將他們謀殺。又代帝詔命孫堅為長沙太守,討伐區星。

不到五十天,捷報傳來,江夏被平定。皇帝詔封孫堅為烏程候。封劉虞為幽州牧,並令劉虞領兵去漁陽徵討張舉、張純。代州劉恢書信舉薦劉備去見劉虞,劉虞很喜歡,命劉備為都尉,帶兵直抵反軍大本營。與反軍一連大戰了好幾天,挫動了他們銳氣。張純獨斷專行,脾氣兇暴,兵士中起了變心,一帳下頭目刺殺了張純,將頭帶著,率領著許多人來投降。張舉見形勢已敗,也自上吊自殺。漁陽全部掃平。劉虞上表奏劉備建立大功,朝廷赦免了鞭打督郵之罪,封下密丞,升任高堂尉。公孫瓚又上表陳述劉備前功,薦為別部司馬,職任平原縣縣令。劉備在平原,那兒有很多錢糧軍馬,於是重振昔日氣象。劉虞因平定匪寇有功,封為太尉。

相關焦點

  • 劉備的創業之路 英雄抱團——三國演義桃園結義在哪裡
    靈帝劉宏是個安居享樂之人,國家大事都由太監們辦理,也稱「十常侍」,貪贓枉法的「十常侍」不得人心。黃巾起義消息傳到洛陽,靈帝大慌,下詔抵禦。幽州太守劉焉派人到各郡縣招兵買馬,榜文引來了一個人,姓劉名備,此前靠販麻鞋織草蓆為生。
  • 細說三國 三國演義第三回01 你不知道十常侍殺死何進只是一個意外
    劉備得到關羽張飛兩個異姓兄弟,兩人都為他拼死賣力。丁原收了一個異姓的乾兒子,卻丟了性命。這是什麼原因呢?劉備會選擇合適的人當兄弟,並像對待弟弟一樣對待他,那就是他的好兄弟。丁原不會選擇合適的人當兒子,所以那就不是他的兒子。看到呂布的所作所為,就會佩服關羽張飛的義氣;看到丁原,就會感嘆劉備的知人的本領。
  • 細讀經典《三國》:十常侍亂政中的十常侍何許人物?
    漢靈帝時的宦官集團,人稱「十常侍」,其首領是張讓和趙忠。他們玩弄小皇帝於股掌之中,以至靈帝稱「張常侍是我父,趙常侍是我母」。十常侍自己橫徵暴斂,賣官鬻爵,他們的父兄子弟遍布天下,橫行鄉裡,禍害百姓,無官敢管。人民不堪剝削、壓迫,紛紛起來反抗。當時一些比較清醒的官吏,已看出宦官集團的黑暗腐敗,導致大規模農民起義的形勢。
  • 何進為什麼要邀請董卓入京殺十常侍
    此事發生在《三國演義》第二回,算起來也是此書的開篇之事了。也就是因為何進邀請董卓入關消滅宦官,才有之後董卓亂京師、諸侯伐董以及隨後的一切。所以說,何進的這一舉措,正式將東漢拖入了諸侯爭霸的局勢之中。十常侍何進誅殺宦官,也就是十常侍,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漢靈帝剛死,董太后和十常侍想要立皇子協為帝,還要剷除何進一黨。當時的何進因為妹妹何皇后得到漢靈帝的寵幸,官居大將軍,基本掌握漢朝中央的軍事和大部分政治力量,自然不甘心任人宰割,於是調集5000御林軍,以袁紹為先鋒,殺進宮內。
  • 為什麼何進身為大將軍,殺不了十常侍?十常侍為何不投靠何進?
    面對威脅,十常侍為何不借風使舵,投入何進的懷抱?我們從十常侍是一個什麼樣的組織,以及它與皇權、士族階級及外戚之間的關係談起。皇帝們為了對抗士族集團,迫不得已,大力培養宦官集團,以對付士族集團,中常侍就是宦官集團的核心。所以,十常侍其實就是皇權的依附品,是皇權刻意培養的第三方勢力。倘若沒有宦官勢力,恐怕東漢帝國早就進入了門閥士族輪流坐龍椅的時代。
  • 何太后為什麼反對何進殺十常侍?
    靈帝的皇后宋氏不受寵,何氏在中常侍王甫等宦官的推崇下,公元180年坐上了皇后的位置。何氏一當上皇后,父親被封車騎將軍,舞陽宣德侯,母親封宣德君。何後對宦官更是恭敬有加。 幸虧中涓宦官們如張讓、蹇碩等後來的十常侍等人從中斡旋,才使何皇后逃過了一劫。由是,何皇后對宦官們充滿了感激之情,所以,後來自己的哥哥屢次三番地要對十常侍痛下殺手,何太后都極力予以阻止。
  • 十常侍勾結黃巾軍,王允3次入獄狀告張讓,換來子孫400年榮華富貴
    這次大勝,徹底改變了王允的人生軌跡,他發現了一個秘密——張讓私通黃巾軍。於賊中得中常侍張讓賓客書疏,與黃巾交通,允具發其奸,以狀聞。王允整理物資時,在黃巾降軍中,意外發現了「十常侍」張讓門客的書信。一個選擇性難題出現了,彈劾還是沉默?
  • 再讀《三國演義》:第一回 宴桃園豪傑三結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
    讀《三國演義》,其樂無窮。其實我已經十多年沒讀過了,讀書時候讀的最多。但那時候經歷的少,可能只是對英雄,戰爭的熱血更加感興趣而已。如今重讀,應該會有很多不一樣的感悟和認知。過去是囫圇吞棗,這次我選擇慢讀,並記錄一下再讀《三國演義》的想法。
  • 何進在誅殺蹇碩時還英明神武,為何在誅殺十常侍時變得優柔寡斷?
    但令人不解的是,之前還英明神武的何進,卻在隨後誅殺手無兵權的十常侍等宦官時,變得遲鈍、優柔寡斷起來。當時他已手握軍、政大權,要誅殺十常侍是易如反掌之事,但他卻捨近求遠,引狼入室召外軍進京,最終造成了局勢的失控。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何進要捨近求遠,召外軍進京呢?
  • 何進自己有兵,為何還要董卓去消滅十常侍?這點很重要
    何進自己有兵,為何還要董卓去消滅十常侍?這點很重要,何進的出身非常低微,一直從事屠宰工作。直到他的妹妹何氏被靈帝專寵立為皇后時,他才步入仕途。黃巾起義讓靈帝慌了神,大肆的賣官鬻爵,讓他身邊奸人林立,卻無可用之才。
  • 十常侍張讓終迎來大砍,爆發過後迎來的就是自己的滅亡?
    三國殺的武將池可謂之一直在進行著更新換代,越來越多的新武將不斷地衝擊著玩家們的認知,這這其中還能夠屹立不倒的老牌武將可以說強度都是十分可觀的,張讓身為十常侍之首自從登陸三國殺以來已經是第四個年頭了,從剛登陸到現在張讓一直都是豪門強將的代名詞,這個武將在回合內的爆發能力甚至可以說是全武將之中最高的哪一個也絕不為過
  • 何進身為天下兵馬大元帥,為何要借董卓的兵消滅十常侍?
    他手裡直接掌控的兵力是足夠多的,但要對付張讓、趙忠等十常侍時,卻還要從邊地調集了董卓、丁原等人的兵馬,這是為何呢?這是因為,第一,「十常侍」等太監勢力龐大,並不容易對付。第二,何進的家人,比如他的妹妹何太后,反對除掉宦官。宦官勢力在東漢中後期得到了大發展,出現了眾多權傾朝野的大太監。比如曹操的祖父,就是大太監曹騰。
  • 何進是輔政大臣,誅殺十常侍為什麼還有召董卓率兵進京?
    漢末的問題是從漢靈帝總統十常侍以及發生立儲之爭就開始形成的,並不是一天兩天的問題。靈帝在世的時候,在何皇后的兒子少帝和董太后撫養的兒子獻帝之間,到底立誰為太子,就一直沒有決定下來。靈帝死後,在何進的支持下,才強行立何皇后的兒子為帝,之後形成了由何進擔任大將軍輔政,何進的弟弟何苗掌握禁軍的局面。
  • 哭泣、垂淚、痛哭,三國演義裡的劉備為何那麼愛哭?
    —阿諾德 《三國演義》有兩個重要的版本,一是《明弘治本三國志通俗演義》(簡稱《三國志通俗演義》),一是清康熙年間毛綸、毛宗崗父子改評加工後的《三國志演義》(俗稱毛本《三國演義》)。後者是最通行的版本。在毛本《三國演義》中,劉備因近三十件事而哭泣、垂淚、痛哭,甚至號哭至昏絕,次數達到近百。主要如下: 1.
  • 《三國演義》中的一條喪家之犬——劉備
    當時四海一劉備,至此已堪悲失腳。出語翻為樂國想,是人止可偏方看。提及《三國演義》中的劉備,各位看官回想起什麼呢?一個輾轉騰挪,不甘人下的梟雄?一個收買人心,腹黑狡詐的小人?一位攜民渡江,以民為本的仁君?一個怒傷心肝,為義伐吳的兄弟?
  • 張讓:我乾兒子是皇帝,嚇死你
    奇葩的是,在《三國演義》第一回中的東漢末年,漢靈帝劉宏,卻拜太監張讓做了乾爹。是時,讓、忠及夏惲、郭勝、孫璋、畢嵐、慄嵩、段珪、高望、張恭、韓悝、宋典十二人,皆為中常侍,封侯貴寵,父兄子弟布列州郡,所在貪賤,為人蠹害。【(白話翻譯)靈帝時期,張讓、趙忠兩個太監一起升遷為中常侍,封列侯,與曹節、王甫等太監內外勾結,玩弄大漢於鼓掌之中。曹節死後,趙忠兼任大長秋之職。
  • 引爆三國的「十常侍之亂」,到底是怎麼個「亂」法?
    三國時代的形成,從外在表現上來看是「十常侍之亂」所引爆的,它是東漢統治的終結,同樣也是群雄割據的開端。「十常侍之亂」不是一次兩次的政變,而是在漢靈帝以及漢少帝、漢獻帝三任皇帝在位的時間裡出現的宮廷權力爭奪現象。
  • 名著閱讀 ▏《三國演義》導讀清單
    4.梳理本回情節脈絡(答案不固定)十常侍之亂→(       )→ 幽州募兵 → 三英結識 →(      )→剿滅黃巾5.劉關張三人出場時面貌各異,均有肖像描寫,請根據文字描述為三人畫像,比一比誰畫的像。
  • 《三國演義》中,死的最慘的十位將軍,他居然是替死鬼
    三國時期是我們中國歷史上很精彩的一個時期,是東漢末年的故事,羅貫中就把東漢末年的故事記錄下來,就寫出了著名的《三國演義》,也成為日後非常經典的著作。《三國演義》之所以能夠成為經典,主要還是因為喜歡歷史的人,還有作者羅貫中對三國人物描寫的極其生動活潑,雖然很大部分都是根據歷史真實故事改編的,但是不免還有些作者個人的主義,三國裡面的人物也就更加的鮮明,但是在三國演義中,有十名將軍死的非常慘,小編今天來說一下慘死的十大將軍都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