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的千古佳作,總結人生,翻譯過來:沒有什麼可以阻擋我前進

2020-12-13 每天讀文史

人這一生總是會遇到許多磨難,我們可以抱怨上天的不公,但是卻絕對不可以被磨難打倒而自暴自棄,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被失敗打倒。司馬遷雖然飽受酷刑,但是卻並沒有改變初衷,而蘇軾雖然一而再再而三的被貶者,可是卻依然淡然閒適。在南宋時,也有一位詞人在宦海中起起落落,而他雖有感慨,但卻從未放棄,這位詞人就是辛棄疾,而今天為大家介紹的就是他的一首詞。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鬱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

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鷓鴣。

在宋高宗時期,隆佑太后曾經被金人追趕,直到逃到贛州才擺脫追擊,由於金人的到來,讓那裡的百姓生靈塗炭。時過40年,在辛棄疾路過贛州之時,他有感而發,於是以菩薩蠻唯題寫下了這首詞。這首詞大家都非常熟悉,讀起來如同行雲流水,但是情感方面卻是一波三折,時而狂放時而抑制,看似文字很淡,可是那種卻飽含著極深的情感,讓人動容。

在開端的兩句中,作者寫到清江之水日夜奔流,大自然雖年復一年日復一日,但是事實卻是世事無常。作者從北方來到這裡,想到過去的事情,他感覺這滔滔的流水就如同曾經那百姓因為流失所流出的淚水一樣。在這裡"行人淚"寓意十分分遠,不僅僅指的是太后被金人所追擊的那件事,同時也是對國家危機存亡的憂慮,百姓的傷心淚水。

國家不在自然倍加思念,從一句"西北望長安"中,我們可以感到他對汴京的那份深深的思念。在這裡他借用唐人的情景表達自己對國家的熱愛,只不過視線卻被遠處的群山所阻隔,所以望眼欲穿,但是卻不得而見。現如今的國家正是奸佞當道想要復國,自然無法實現這種感情的壓抑,讓他心裡也不由得生出悲哀之感。

而在這首詞的下片中,則是筆鋒一轉,感情變得尤為炙熱。雖然現如今陷入困境,但是如果從長遠的角度而看,作者的內心仍舊是充滿了信心。不過好的心情沒維持多久,聯想到現如今的現實,又不免得升起悲哀的感覺,就有了這句"江晚正愁於餘"。

在這裡,作者的感情又進一步的發生了變化,江晚山深,這種蒼涼的景象,依然是作者內心的那種愁苦與孤獨的真實寫照,而同時又暗和了這首詞的開頭。他正在為國家的仇恨而愁苦,而這時又聽到了鷓鴣的聲音,這是在呼喚作者不要忘記難歸之懷抱,也是在提醒自己前路漫漫,大事未成。

細細品讀這首詞,我們會發現作者在這首詞中追憶了曾經的往事感慨今朝,情難自禁的回憶道故國,雖然他對未來抱有樂觀的期待,可是眼下的情景又讓他十分失望,整首詞文字不多,可是卻包含了非常深刻的內涵。尤其是其中那兩句"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更是流傳千古成為很多人的至理名言。

其實事事變化無常,在我們的身邊每天都會發生各種各樣的事情,但是無論是悲還是喜,我們要記住生活每天都在繼續,青山也不會因為白雲的存在而消失。我們不能杞人憂天,你不要懼怕得失,生活其實本就是這樣,順其自然滿懷希望足矣。

相關焦點

  • 56歲的辛棄疾搬家,寫下千古佳作,初讀笑出眼淚,再讀心酸不已
    56歲的時候,辛棄疾準備搬家,但是,沒想到準備搬過去的地方著了火,辛棄疾搬家不成,便寫下了一首千古佳作,初讀讓人捧腹大笑,再讀才能讀懂他的心酸和無奈——水調歌頭·我亦卜居者將遷新居不成,有感,戲作。時以病止酒,且遣去歌者,末章及之。我亦卜居者,歲晚望三閭。
  • 辛棄疾「運用成句,純以神行」的一首《水調歌頭》,成千古佳作
    在我國古典詩詞作品中,送答之作,多如牛毛,但是真正能夠流傳下來的千古名作,卻少之又少,無疑,辛棄疾的這首《水調歌頭》,便是其中的佳作之一。這首詞,是一首感時撫事的送答之作。宋光宗紹熙三年(公元1192年),辛棄疾出任福建提點刑獄,這年冬天,宋光宗趙惇想要召見他,雖然當時已近年關,辛棄疾還是要馬上啟程從三山趕赴臨安。
  • 這些千古流傳的名篇佳作,英文翻譯美翻了!
    千古流傳的名篇佳作,無論語言如何變換,蘊含於其中的情感,從不會因此消逝。《關雎》《再別康橋》《當你老了》……這些經典,你都知道怎麼翻譯嗎?有真題案例,有規律總結。做到舉一反三!本節課程最受歡迎!2019網際網路+教育,我們來了,加油!——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 8首千古佳作,8個千古名句,太美了
    另外,說個題外話,除了首二句寫江邊落日的句子,後兩句寫夜晚的句子,也非常著名,可以說整首詩都是千古名句。3.《登樂遊原》李商隱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這首詞,比起辛棄疾的其他名作來,可以算是「冷門」之極,即便是喜愛詩詞的達人,或許也會常常忽略這首詞,但是,開頭一句「衰草殘陽三萬頃」,卻讓我第一次讀完之後,便久久不能忘懷,悽婉中透著悲壯,如何令人不愛?6.
  • 辛棄疾可愛的一面,喝醉酒後,寫了一首「冷門」詞,風趣幽默
    卓爾不凡,卻也有醉酒之態辛棄疾生於南宋,是歷史上著名的愛國主義詩人,他寫的詞句多為心繫家國的大義之詞,難得一見他的雅興,將自己酒後的樣子主動寫了下來,這一千古佳作,讓我們看了以後不禁莞爾一笑。原來錚錚鐵骨的傲世男兒,也有這麼可愛的一面。
  • 辛棄疾: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
    這個樓有一個很突出的特點,就是整個樓只用了兩根鋼筋,其他全是實木,梁柱都是榫卯結構,沒有用一根鐵釘,所以這個建築也還是很獨特的。北固山之所以這麼有名,不就是因為有北固樓嗎?北固樓之所有有名,不就是在那上面留下了許多千古不朽的佳作嗎?據鎮江的地方文獻記載,曾經登上北固樓,而且留下了佳作的名人還不少,在這些人當中,影響最大的還是辛棄疾,辛棄疾在北固樓上面留下了兩個作品。
  • 辛棄疾喝醉酒,寫下一首「狂」詞,最後兩句,可以用「囂張」形容
    辛棄疾之所以被稱為大家,正是因為他的全能實屬難得。國家危難之時,他可以僅憑帶領五十鐵架上陣衝殺,建立軍工;無奈仕途不順,遭小人構陷,只得甘心被流放做個閒職。 但是這依舊掩蓋不住辛棄疾的才華,雖然不能再戰場上建功立業,卻依舊把自己滿腔抱負寄情與詞作,依舊創造千古絕唱。 比如這首《賀新郎》,更是狂妄不羈到了極點,讀過的人,沒有不欽佩辛棄疾的真性情的。
  • 蘇軾一名句比喻精妙,辛棄疾不服,寫出意思相反之句,亦流傳千古
    新可以是角度新、觀點新、比喻新等等,因為人的審美是容易疲勞的,例如古代詩人寫月,他們將月亮比作鉤、弓、盤、銀鏡,在當時看來,或許十分新奇,能令人耳目一新,時至今日,如若還以這些事物來比作月亮,則太過平淡,讀來毫無味道。
  • 蘇軾失眠寫下千古名作,多年後辛棄疾寫下同名詞,水平高低難辨
    辛棄疾比蘇軾晚出生103年,同為宋代頂級詞人,兩人所處的年代雖不同,但經歷卻差不多。他們的起點都很高,蘇軾21歲靠文採名揚京城,而辛棄疾也是20歲出頭揚名沙場。可是過了高光時刻後,他們的人生卻充滿了坎坷。
  • 辛棄疾喝醉酒,醉倒在樹下,寫了一首另類詞,幽默風趣
    似乎喝酒時中國每一位文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論什麼時候都要喝酒。金榜題名要喝酒。他鄉遇故知要喝酒;心中失落、仕途失意也要喝酒。似乎不論怎樣的原因都能夠成為喝酒的理由,何時何地,都可以痛飲一杯。這是中國古代文人的雅趣,也是中國古代文人創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 人生的成敗,取決於你正處於什麼樣的前進狀態
    時間猶如一條大河,滾滾向前,不可阻擋,不可逆轉。我們每一個人都在時間的長河中不斷前進,從首富到首負,從明星到乞丐,從工作狂到流浪漢。人生沒有回頭路。無人不在前進。你是在計劃著前進的人嗎?人生路,長而艱,迷而彎。古人云:「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如果你還在「求索」之中,說明你還沒有找到出路,還沒有找對前進的方向。
  • 辛棄疾這一首寫愁的詞,當真與眾不同,令人不忍卒讀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辛棄疾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這又是一首辛棄疾閒居帶湖時所作的詞。辛棄疾在閒居帶湖時,作了很多首詞,有遊覽之作,也有田園風光;有家國愁懷,亦有滿腔悲憤。這首詞無疑是後者,他眼看國事難為,一腔愁懷無處發洩,於是在博山道中寫下了這一首千古傳誦的佳作。你看他寫的這樣悽婉,這樣直白,但仔細品來,感人之處,卻撥動人的心弦。上闕寫少年時的愁。
  • 辛棄疾的煩惱:愁苦跟著他跑,寫了一首詞抱怨,開頭就是千古名句
    然而,這首《鷓鴣天》卻讓豪邁豁達的辛棄疾自己深陷愁苦,估計您應該聽得也相對少一些。《鷓鴣天》宋代:辛棄疾欲上高樓去避愁,愁還隨我上高樓。經行幾處江山改,多少親朋盡白頭。歸休去,去歸休。不成人總要封侯?辛棄疾接下來寫歲月流逝、滄海桑田帶來的巨大變化。他的一生都在為國家統一而奔走,中華大地留下了讓他的足跡,奈何很多地方都已經面目全非,被侵略者踐踏得支離破碎。生活在這些土地上的人們也是愁容滿面,流離失所。辛棄疾看著親朋好友逐漸老去的面龐、兩鬢斑白的頭髮,不禁悲從中來,這種水生火熱、漂泊異鄉的生活究竟什麼時候是個頭啊?
  • 辛棄疾最經典的一首詞,800多年來無人能出其右,句句是千古名言
    「這裡講究的是」得「,當你前面的目標都實現了之後,你就可以會擁有成功,無論是你的事業,還是愛情這個時候就會開花結果,這也是一種」得「,你能夠得到所想要的一切。三種境界講述了三個大道理,雖然大道理人人都懂,但是真正能夠實現的卻又是寥寥無幾,而在這第三重境界中,王國維也是重點告訴了世人,一定是要先有目標,再通過努力去拼搏,最終你才能夠實現人生理想。
  • 醉裡挑燈看劍:宋詞大咖辛棄疾鮮為人知的彪悍人生
    懷古憶昔,心潮澎湃的老人感慨萬千,一氣呵成寫下了這首千古名篇。他叫辛棄疾,這一年66歲。可以看出辛棄疾面對非常情況的霹靂手段也是非常厲害的。然而有句話叫「樹大招風」,辛棄疾的政績很快便引起了一批人的嫉恨,他們不斷在朝廷裡說辛棄疾的壞話,皇帝難免也會被蒙蔽,於是不久辛棄疾便被罷職了,給了一個主管衝佑觀的閒差事。
  • 醉裡挑燈看劍:宋詞大咖辛棄疾,鮮為人知的彪悍人生
    可以看出辛棄疾面對非常情況的霹靂手段也是非常厲害的。    此時的辛棄疾已經是位66歲的老人了,但他仍然沒有拒絕,義無反顧趕到鎮江協助北伐事宜,拳拳報國心,天地可鑑。    開篇那首千古傳誦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就是創作於這一時期,年邁的辛棄疾登上北固亭眺望長江,心事重重的他想到韓侂胄的輕率冒進,不禁捏了一把汗,南宋此時根本沒有做好北伐的準備就草草準備出兵北伐,辛棄疾的心頭湧起一絲不祥之感
  • 辛棄疾的苦口婆心:為了勸朋友當官,他寫了一首詞,用了6個典故
    要知道,一時的安於現狀並不能讓人這一生都沒有挫折,反而可能會錯失機會,從而整個人生陷入混沌中。對於親近的朋友、家人更要讓他們選擇正確的人生方向,選擇拼搏奮鬥的人生路程。作者直接用典,雖沒有直接表達範增範蠡的名字,但是典故卻能讓範如山一看就能明白,詞人希望範如山能像這兩個人一樣竭誠所能為自己的國家復興貢獻力量。有了前面的鋪墊,後面的「千古風流今在此,萬裡功名莫放休」勸慰就讓人更加感到力量百倍。
  • 蘇軾《減字木蘭花》,西湖邊上寫下四十四個字,卻成為一代佳作
    蘇軾還為他做了一首詞,成為了千古佳作。今天我們就來賞析一下這首詞,了解一下蘇軾和清順的故事吧!《減字木蘭花》雙龍對起,白甲蒼髯煙雨裡。疏影微香,下有幽人晝夢長。湖風清軟,雙鵲飛來爭噪晚。翠颭紅輕,時下凌霄百尺英。這是充滿禪機的一首詞,大家知道為什麼這麼說嗎?這首詞是蘇軾在杭州做太守的時候所寫。那個時候蘇軾經常在西湖邊上散步。
  •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宋代:辛棄疾
    由於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圖片來自網絡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 辛棄疾的這首詞上闕平淡無奇,卻名傳千古
    南宋詞人辛棄疾,與蘇軾齊名,合稱為「蘇辛」,共同撐起宋詞裡的豪放派。辛棄疾的一生是傳奇的,首先是他的出生不一般,他生長在被金人佔領的淪陷區,從小就感受到「國破山河在」;青年時期,曾經單騎闖入金營,擒殺叛徒張安國,隨後回歸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