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長沙市初中大概念科學教育深度學習策略主題研修紀實(二)
導語:立秋之日,窗外驕陽灼烈,樹上蟬鳴聒噪,但絲毫未能影響培訓第二天中的長沙市初中大概念科學教育深度學習策略主題研修班的學員們,大家在思維風暴中迸發出澎湃的對STEM教育探索的熱情活力。來自深圳的兩位STEM專家對STEM教育理念的剖析,讓現場的我們對融合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的課程設計有了全新的認知和思考,使得長期身處教學一線中的我們 ,有機會跳出「分數」來審視現實生活情境下的真實科學問題,也引起了我們對單一學科教學和多學科融合、埋頭刷題拿分和解決現實問題、傳授知識和生涯規劃、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等問題的深度思考。
一、STEM教育的中國落地研究與探索
張海銀老師深度剖析校內STEM課程
上午,深圳市坪山區教育科學研究院的特級教師張海銀老師給我們帶來了基於《理科學科融合的STEM教育的中國落地研究與探索》這一課程的講座。
首先,張老師向我們介紹了STEM教育的內涵和特徵。STEM課程具有強大的活力,很有可能是未來教育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STEM課程大體分為基於科學的STEM經典課程、基於人文的STEM課程和基於計算機科學發展的現代化課程(新興技術)。其中,基於科學的STEM經典課程是最常見、也是可以同時在發達和欠發達地區實施的。然後,張老師闡述了科學、工程和數學在STEM課程中的特點及設計過程。整體來說,STEM課程中,學生是將科學原理和知識與技術、工程、數學結合起來,用它們來解決所面臨挑戰和現實世界的問題。而在傳統課程中,學生一般是通過實驗、模型等來驗證一個假設是否成立,這與STEM課程中學生是解決現實世界的問題是完全不同的。由此可以發現,STEM課程能幫助學生在未來世界中的學習和工作做準備,學生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下,能學會應用跨學科知識和方法;提升社會責任;提升社會交往技能;提升創新能力;鍛鍊反思能力和批判性思維。同時,張老師特別介紹了「工程」的八個設計過程,即確定問題→研究問題→提出方案→選擇方案→製作原型→測評原型→改進原型→交流方案。目前,隨著STEM課程在國內外不斷的發展,出現了STEAM、STRAM、STEMSS、STEMMM、STREAMSS等不同的概念。最後,張老師介紹了STEM課程在中國的落地形式。通過大量實際案例來告訴我們怎樣選擇STEM課程的研究課題,STEM課程與傳統學科教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融合方式、融合途徑以及校外STEM課程的開展方式,如科技館主辦STEM活動、培訓機構開設興趣課等。
二、 初中STEM活動的設計與實施
沈藝老師細緻講解STEM教學案例
下午,深圳市坪山區同心外國語學校的沈藝老師以「什麼是STEM教育」開始了下午的精彩講座,講座的主題是《STEM課程設計、整合與實施》。沈老師分享了STEM教育的特徵、設計原則,詳細具體地講解了STEM課程的設計、整合與實施,同時展示了大量的STEM課程案例。
STEM教育理念基於實際生活問題,以工程設計為核心,讓學生經歷工程設計過程,利用多學科知識,通過團隊合作,不斷發展高階思維,提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進而不斷實現全面發展,增強適應未來社會的能力。
通過學習,大家對STEM課程有了主體性了解,對STEM課程的設計過程有了方向性把握,在理念上進一步疏通。大家真切地感受到STEM課程的設計和開展過程,在培訓的過程中更加深了對課堂教學的理解。
專家與學員合影留念
最後,學員和專家們進行合影留念,留下美好的回憶。獲益匪淺的學員們都期待著明天也有滿滿的收穫。
撰稿:萬慧慧 侯毅玲 陳平 宋聰瑤
攝影:鍾敏 陳菊英
審稿:徐善羨 毛亞江
編輯:陳倩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