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帝國立國之初,也就是李爾必太祖武皇帝時期

2020-12-16 百家號

大唐帝國立國之初,也就是李爾必太祖武皇帝時期,可是沒有什麼發展工商業的國策的,哪怕是太祖武皇帝駕崩後,聖天子李軒繼位的頭幾年,也是談不上什麼發展工商業,頂多就是搞工業而已,而工業也局限在武器製造方面。 大唐帝國真正開始發展工業,是定都肇慶之後,當時為了滿足國防工業的需求,大唐帝國開始大搞特高工業。 而後打下廣州,為了獲得更多的稅賦和利潤,用以支撐戰爭,開始進軍海外貿易,並順勢成立了廣州貿易區。 戰爭所導致的龐大軍費壓力,才是大唐帝國早年大力發展工商的直接原因。

而等到定都金陵之後,大唐帝國的國策,基本上已經是建立起來了,以農業為骨,工業為肉,商業為血的三位一體的國內發展策略。 其中,農業無疑是最為重要的,在糧食產量不高的時代裡,一個大國不發展農業,而是一頭搞什麼工商業,那無疑是自尋死路。 讓廣大的帝國子民填飽肚子,這才是大唐帝國現行的核心國策,而其他的政策,大多都是圍繞著這一條來進行的。 要填飽肚子,就需要糧食,在有錢都不可能從外界大量進口糧食的情況下,也就只能依靠自己種植糧食了。 所以,農業和工商業之間,農業才是基本。 工商業,其實只是輔助而已! 這一點,哪怕是在大唐帝國也是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別看大唐帝國工商業搞的紅紅火火,但是帝國每年的財政支出裡,不管是中央還是地方,工商業所能夠得到的資源支持,是遠遠不如農業所獲得的資源支持的。

帝國號召的大規模的水利建設,為的是什麼?可不就是為了抵抗天災,提高糧食產量嗎,至於由此所帶來的內河航運發展,那只是順帶的 帝國搞統一農業稅,壓制田租,這還是為了廣大的農民能夠活下去,由此帶來的地主大量拋售土地,然後把資金投入到工商業裡,也只是順帶。 甚至就連是對外擴張,建立殖民地,提出什麼全球戰略,也是為了獲得更多的土地,緩解人多增長所帶來的糧食壓力。 就連工商業本身,其實也是為了讓帝國子民吃飽而服務的。 工商業的發展,尤其是技術的發展,可以帶來更加便利的生產環境,降低產品的成本,提高交通水平,同時還能夠讓大量的帝國子民獲得除了種田以外的就業機會。 民以食為天! 這一點李軒看的非常透徹,所以他哪怕是知道希望不太大,但是依舊支持皇家理工學院在瓊州府地區展開了雜交水稻的研究。

而其他的諸多政策,絕大部分也是為了讓帝國子民吃飽飯而服務的。 要說大唐帝國和前明等抑制工商業發展的封建王朝有什麼不同的話,那麼就是大唐帝國認為工商業能夠有效的輔助,乃至促進農業發展,從而提高民生水平。 而前明等王朝就不是這麼認為了。 這也不是說前明等抑制工商業發展的封建王朝就有錯了,實際上他們沒錯。 在科學技術低下,生產力更為低下的時代裡,工商業這東西,尤其是其中的商業部分,也就是尋常的把貨物從甲地運輸到乙地,這根本就產生不了什麼價值,相反還會吸引更多人去從事商業,而不是種田,這樣就會導致了農業人口減少。 種田的人少了,糧食產量就會低,又無法從外部獲得大量的糧食,而總人口卻是這麼多,這種情況下會發生什麼情況? 餓死人啊! 但是在大唐帝國裡卻是不一樣!

大唐帝國的工商業,是建立在科學技術的進步,工業革命初步掀開的前提下的! 科學技術的進步,帶來的是生產力的大幅度提高,海外貿易的展開,能夠讓大唐帝國從外部進口大量的物資。 工商業的發展,讓帝國擁有了雄厚的財政力量,從而反過來輔助農業的發展! 要不然,你以為帝國每年建設水利設施所花費的海量資金是從哪裡來的?還不是從工商業裡獲取的。 工商業發展,經濟好了,財政有錢了,水利等各種基礎設施好了,能夠把下等田變成中等田,中等田變成上等田,而且抵抗洪澇、旱災的能力也就更高了,這糧食產量自然也就更高了。 尤其是在南方各省,因為種植水稻的緣故,對水利設施的依賴更加的嚴重,良好的水利設施是提高糧食產量的前提條件。 同時科學技術的進步,也能夠大幅度的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率!

開墾荒地,那是需要工具的,以前鋼鐵這麼昂貴,哪怕是鋤頭、鐮刀這些東西很多人都是用不起,但是現在呢,鋼鐵產量大幅度增加,鋼鐵的價格也是大幅度下降,這農具的價格相應的也是大幅度降低,如今哪怕是窮苦農民,也都買得起一把鋤頭。 更何況,近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也是讓農具的發展逐步科學化,新設計或者是改進出來了一大片能夠有效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的農具,比如說稻穀脫粒機,由肇慶機械公司開發並生產的一種器械,當然了,偉大的聖天子也是從中給予了一定的制導。這種脫粒機其實就是九十年代甚至是新世紀依舊有不少南方農村地區採用的稻穀脫粒機,一個木箱子上,有著一個插滿了鐵釘的木滾輪,通過齒輪和腳踏板連接,人通過反覆踩腳踏板,即可帶動滾輪高速轉動,然後放入稻穀,穀粒會被直接打飛,被上方和前方的木板所遮攔後,落入下方的木箱子。

這種稻穀脫粒機,雖然依舊是採用人力,但是其脫粒的效率比以往直接人力手持稻穀用力拍打的方式快多了。 後來,肇慶機械公司又是搞出來了專門用於脫麥粒的脫粒機的。科學技術的發展,帶來的是農業生產力的提高,解放更多的人力去開墾種植更多的土地,進一步提高糧食產量。 所以在大唐帝國裡,農業和工商業是相互相成的,並沒有和其他封建朝代一樣會發生距離的矛盾。 如此也是進一步刺激了帝國工商業的發展! 而工商業的發展,吸引了無數地主士紳們把資金投入到工商業領域當中來,工商業發展迅速,作為交通運輸的最重要力量,船運也得到了爆炸式的增速! 而這種增速從立國初期就已經是開始了,到現在依舊沒有結束! 大唐帝國裡的船廠不計其數,造船業也是國內唯一一個有大量民營資本進入的重工業。

而進入的人多,資本也多,也是導致了市場雖大,但是競爭更為激烈,尤其是經過多年的野蠻生長後,很多船東也是恢復裡理性,雖然他們依舊會揮舞著大唐皇家銀行的支票到處訂購船隻。 但是對船隻的質量要求也是越來越高,以前隨便拉幾個木匠造出來的船都有無數人搶的時代已經是一去不復回了。

相關焦點

  • 大唐帝國二百八十九年,二十一位皇帝順序總覽
    唐朝歷史從618年唐高祖 李淵稱帝建立唐朝開始,到907年後梁太祖 朱溫篡唐為止,共289年。唐朝概略分成數期,大致上以 安史之亂為界。現將大唐帝國二十二位帝王給列位看官一一介紹大唐疆域圖1、唐高祖 大唐帝國的奠基人李淵(566-635年6月25日),字叔德,隴西成紀人,唐朝開國皇帝
  • 大唐歷代皇帝簡介,強盛的大唐帝國,後期皇帝個個是慫包
    唐朝從公元618年高祖李淵建立大唐起,到公元907年後梁太祖朱溫廢唐哀宗李柷終結,大唐共傳289年曆21帝,此篇來簡單介紹下曾經強盛的大唐帝國的歷代皇帝。1:唐高祖李淵(566-635年)大唐開國皇帝,公元618年-626年在位。
  • 大唐皇帝與劍門蜀道
    所謂「世濁則逆,道清斯順」,說的就是劍門蜀道隨時代的盛衰,相應呈現出要麼暢通無阻,要麼艱險難行的歷史規律。  武則天從利州(今四川廣元市)沿劍門蜀道出川的時代,正值唐太宗貞觀之治。這是大唐乃至整個中國歷史上政治最清明、人民生活最安定、思想文化最為活躍的著名時期之一。
  • 阿拉伯帝國吞滅波斯,波斯3次請求大唐援助,皇帝最後2次答應了
    尤其是到了大唐時代,那更是強盛到了極點。因此很多國家受到了欺負,甚至直接來找大唐哭訴。典型的如波斯,在阿拉伯滅亡波斯的過程中,波斯王子3次跑到中國哭訴,請求大唐派兵援助,那麼當時的皇帝是怎麼回復的呢?波斯一直是中亞地區的強國,立國有1000多年。在唐朝初期不斷受到阿拉伯人的入侵,不斷亡國,在此過程中,其王子3次到大唐求援。第一次,貞觀十二年。
  • 是誰毀了三百年大唐之國運,開兩百年亂世之先河
    ,卻把這289年一分為二——130年的盛世和150年的亂世,前130年,大唐幾代英主勵精圖治,先後攻滅東、西突厥,薛延陀,高昌,高句麗,勢力遠伸中亞,而安史之後的150年,藩鎮割據,朋黨之爭,閹宦之禍就如同三把利劍同時刺入唐帝國的心臟,這個偉大的巨人終於步履蹣跚,從此再也沒有站起來。
  • 清太祖名為「努爾哈齊」論
    「據可靠的文獻記載,努爾哈赤的先祖,有籍可查的,當上溯到元末明初的建州女真一個部落的頭人猛哥帖木爾,這就是《武皇帝實錄》載述的努爾哈赤的六世祖都督孟特木,後來追尊為『肇祖原皇帝』。」(5)由此可知,要想弄清楚清太祖的漢譯名是「努爾哈赤」還是「努爾哈齊」,有一部非常「可靠的文獻」叫做「《武皇帝實錄》」。
  • 大唐帝國在中亞的怛羅斯之戰,被低估的戰役
    今天要說的怛羅斯之戰發生在盛唐,唐玄宗中後期。此時,大唐帝國對西域的經營已經歷經了太宗時期的李靖、李世績滅東突厥、滅高昌,建立了西州和安西都護府,又經歷了高宗、武則天長達60多年的西域的大小不斷戰爭,西域的經營已經有了穩固的基礎,當時的安西四鎮兵力強盛,戰鬥力極強。
  • 世紀對決27 7世紀:大唐崛起鑄就輝煌霸業,阿拉伯帝國一統中東大地
    7世紀是亞洲兩大帝國阿拉伯帝國和大唐王朝崛起的時代,兩大帝國均以風捲殘雲的態勢擊敗了所有對手迅速崛起。在中東地區,7世紀初還是薩珊王朝的末世統治時代,632年,從阿拉伯半島起家的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突然迅速壯大崛起,建立了阿拉伯帝國。
  • 毀譽參半的大唐皇帝,早年勵精圖治,為了寵妃殺死三個兒子
    ,其曾孫唐明皇治國期間大唐軍事實力為世界之最,李隆基青少年時期,正值其祖母武則天竊國篡權,李唐宗室戰戰兢兢苟且度日,李隆基雖貴為李氏血脈,也長期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經過一系列的政變後,李隆基成了最大的贏家,剛剛登基的唐玄宗躊躇滿志,立志要恢復貞觀年間的盛世景象。
  • 天可汗李世民:渭水之恥到平滅東突厥,不修長城的大唐終成大帝國
    這就是隋末以後的東突厥,頡利可汗有效仿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的實力。而大唐呢?大唐到了最危險的時候。自618年建國以來,大唐一直在推進統一戰爭,至623年才剛剛平息戰火。公元626年7月,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成為大唐皇帝,但立即遭遇太子和齊王餘黨的反撲。
  • 大唐帝國的這位皇帝,當了36年的智障親王,登基後卻成一代明君!
    安史之亂之後的大唐帝國,風雨飄搖,江河日下。宦官專權、藩鎮割據,朝廷內部沒有一致對外,卻黨爭不斷,整個唐帝國如一位遲暮老人,沒有一絲生機,步履蹣跚,隨時有可能倒下再也爬不起來。然而在這個黑暗的時代,卻誕生了一位隱忍界的超人,竟然裝瘋賣傻36年,騙過了所有人,這位英明隱忍的皇帝,為搖搖欲墜的帝國注入了一絲活力,令大唐國祚又延續了近一個世紀,創造了一個奇蹟!
  • 中國皇帝順序,太全了,值得收藏 !
    可加私信號諮詢xll88899,(xll是XLL的小寫)建議您:(花3~5秒存一下吧)1.秦始皇(贏政)——中國的第一個皇帝2.漢惠帝(劉盈)——來去匆匆,過眼雲煙3.漢景帝(劉啟)——政績並不代表著其成功4.漢武帝(劉徹)——開天闢地的帝王5.漢宣帝(劉詢)——中興之主6.漢哀帝(劉欣)——「同志」皇帝
  • 強大帝國皇帝給我國皇帝寫信,要其歸降,中國皇帝下令:滅了它
    據《宋史·卷一·本紀第一》記載:太祖啟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德聖功至明大孝皇帝諱匡胤,姓趙氏,涿郡人也。 在大宋王朝建立之後,趙匡胤本著先南後北的軍事策略,安排自己胞弟趙光義先後滅了南唐等國。待到南方穩定之後,他就要舉兵北上,可惜之後趙光胤暴斃,趙光義便登基稱帝。
  • 大唐帝國最遺憾的一場戰役,決定了之後千年的亞洲版圖(上)
    公元626年,大唐武德九年,東突厥大軍進逼長安,太宗皇帝親赴前線,訂立「渭水之盟」。   公元627年,貞觀元年,薛延陀反東突厥,建立薛延陀汗國,隨後跟唐朝結盟,共同打擊突厥。
  • 中國歷代各王朝鼎盛時期疆域 哪朝最厲害
    四、大唐帝國鼎盛形勢圖唐高宗時期,大唐帝國達到鼎盛。唐初,經過短暫的休養生息後,開始對外開疆拓土。唐太宗派李靖統帥數萬精銳騎兵攻入漠北,徹底消滅漠北遊牧政權後,在其故地設立了安北都護府進行管轄。五、大宋帝國鼎盛形勢圖宋徽宗末年,大宋帝國達到鼎盛。
  • 唐武帝被兒子李世民囚禁九年,其他四位武皇帝的兒子也很坑爹
    古代的皇帝駕崩了,接任的皇帝會給他上廟號和諡號。比如漢太宗文皇帝劉恆,他的廟號就是太宗,諡號就是文皇帝。皇帝的廟號,不是某祖,就是某宗,比如隋高祖、唐玄宗。皇帝的諡號,不是某皇,就是某帝,比如唐明皇、隋文帝。古代皇帝的諡號,文皇帝最尊貴,武皇帝緊隨其後。能被子孫上「武皇帝」諡號的人,都是很有成就的皇帝。
  • 世紀大對決9世紀:大唐、阿拉伯雙雙衰弱,拜佔庭逆勢上揚
    經過元和中興、會昌中興以及大中之治等幾代皇帝的努力,唐王朝似乎一度有了復興之勢,但可惜這復興氣象如曇花一現般轉瞬即逝。 859年,大中之治落幕後,大唐王朝隨即便開啟了帝國墜落的急速下跌通道,不可挽回的走向了唐王朝的最後時光。
  • 秦朝以後的開國皇帝諡號 為何始終圈定這三個字?
    根據《逸周書·諡法解》:「諡者,行之跡也;號者,表之功也。先秦時期,周天子及各諸侯國君、夫人、卿大夫等皆有諡號。而自秦始皇一併天下後,認為由臣子給先君評定諡號,是「以子議父、以臣議君」乃大不敬。於是,廢除了諡號,其自號始皇帝,其以後稱二世、三世乃至萬世。
  • 安史之亂徹底吞併了西域,但並沒有能力滅亡大唐帝國
    在安史之亂徹底吞併了河西西域,但並沒有能力滅亡大唐帝國。其次南詔在唐朝中後期進攻西川和安南,但都遭到了失敗,回紇也曾囂張過幾天,殺胡山之戰徹底讓回紇老實了,契丹在東北日漸坐大,但賴強悍的盧龍鎮,並沒有多大威脅。所以外患滅亡不了唐帝國。
  • 西域的繁榮和弱小,導致三大帝國搶奪,結果三大帝國都因此而沒落
    從漢朝開始,基本上凡是佔據過西域的王朝,都成了超級大帝國,如兩漢時期、大唐帝國時期以及曹魏時期,次一點的如隋朝時期,都佔據了部分的西域;故而經濟發達,國家國力繁盛。西域的重要性,直到元朝以後,準確的說是宋朝以後,才漸漸開始消弱,宋朝因為連幽雲十六州都無法收回,西北有西夏擋路,無力拓展,加上科技的進步,因此海航興起,如泉州、廣州、寧波等港口城市,吞吐量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