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之後的大唐帝國,風雨飄搖,江河日下。宦官專權、藩鎮割據,朝廷內部沒有一致對外,卻黨爭不斷,整個唐帝國如一位遲暮老人,沒有一絲生機,步履蹣跚,隨時有可能倒下再也爬不起來。然而在這個黑暗的時代,卻誕生了一位隱忍界的超人,竟然裝瘋賣傻36年,騙過了所有人,這位英明隱忍的皇帝,為搖搖欲墜的帝國注入了一絲活力,令大唐國祚又延續了近一個世紀,創造了一個奇蹟!
他就是唐宣宗李忱。李忱原名李怡,乃是唐憲宗的第十三個兒子,而他的母親地位卑微,是一位宮女,作為庶出的李忱原本沒有任何希望登上帝位,可是他裝瘋賣傻,隱藏真正的面目36年,麻痺了所有人,甚至利用敵人,登基稱帝,他的事跡,堪稱一部勵志的典型。
幼年的李忱,原本也是一位聰明伶俐的少年,作為唐憲宗的十三子,被封為光王。然而在一次宮廷的行刺事件後,也許是心靈受到了衝擊,但更大的可能,是李忱意識到明哲保身的重要,李忱開始變得木訥起來,甚至顯得有些痴傻,對任何事情都顯得反應遲鈍無動於衷,這一傻,就傻了36年,在皇宮之中,這位親王不會引起任何人的注意,大家都把他當作空氣一般。
唐文宗時,有一次在聚會上,唐文宗開玩笑對各位親王宗室和大臣說,誰能讓光王說話,就重重賞賜,於是眾位親王和宗室對李忱極盡嘲弄之能事,可是無論怎樣,李忱都面無表情,惹得所有人都哈哈大笑,只有一個人對李忱升起一絲警惕,他就是後來登基的唐武宗。唐武宗和唐文宗都是光王李忱的侄子,當時的朝堂,宦官權勢燻天,甚至能夠策立皇帝,穆宗,文宗和武宗都是宦官所擁立的。
唐武宗登基後,同樣重用宦官,由於對叔叔李忱心存疑慮,他多次對李忱進行試探,多次派人明裡暗裡給李忱使絆子,比如李忱會無緣無故墜馬,差點摔死,大冬天的雪地裡,李忱無緣無故掉進雪坑,可是幸運的李忱躲過了一次次的災難,這更加加重了武宗的懷疑,最後武宗乾脆決定直接殺掉李忱。武宗下令讓宦官動手殺了李忱,可是有個仇姓宦官暗中救了他,把他藏在了民間,宦官們覺得這個傻子親王很好擺布,以後會有大用。
唐武宗雖是宦官擁立,然而他也是一位有自己思想的皇帝,有時並不會完全受宦官的擺布。所以宦官們一直想再次擁立一位能夠完全受擺布的皇帝。武宗死後,裝瘋賣傻,韜光養晦36年的光王李忱被宦官們擁立為皇帝,史稱唐宣宗。
宦官們原本期待著一個任自己擺布的皇帝,誰曾想到,登基的第二天,宣宗李忱一掃以往的痴傻形象,展現出了一個成熟穩重,辦事幹練的有為帝王的形象,他處事果斷,見識不凡,一掃前代的積弊,宦官們這才明白自己上了李忱的當,可是後悔已經來不及了。
登基之後的宣宗李忱,打擊朝堂上的黨爭風氣,任用賢能,恢復國家的法治,使得晚唐政治逐漸顯示出清明的跡象;對於宦官專權,他逐漸收回宦官們手中的權力,使得宦官再也無法興風作浪;軍事上他大敗吐蕃,收復河湟地區,是晚唐為數不多的軍事勝利,藩鎮割據也有所緩解。在位十三年,唐宣宗李忱使得唐朝再次展現出中興的跡象,被後世成為「小太宗」,堪稱一代明君。而他韜光養晦,裝傻隱忍36年才最終取得帝位,更是展現出一位優秀帝王超一流的心性和耐性,令人嘆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