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半孩子不會說話因手機看多了?嬰幼兒語言發展,應該這樣做

2020-12-22 嘟嘟寶貝

前兩天看到一個媽媽在網上留言說,「我的孩子幾個月開始就用手機教東西,看的都是各種動畫式的教育視頻,但是後來2周半還不會說話,到醫院檢查,語言發育障礙,醫生說多半原因是電子產品影響了孩子的語言發育。在醫院裡也見到很多同齡孩子不會說話,一打聽原因絕大多數都是因為手機動畫看多了影響的,還有得了電視孤獨症的孩子。現在我家孩子三周半了,還在兒童醫院做康復訓練」。

這段話真是讓人觸目驚心,我們一直覺得,看電視看手機,主要是影響孩子的智力,很少有人會想到,看手機對孩子的語言發育也有那麼大的影響。

其實,電子產品對孩子的影響除了視力和語言,還有注意力、人際交往能力等,也非常重要。

不過我們今天想談的是語言發展,有人說,我家孩子看電視看動畫,學會了不少詞,也沒影響說話啊。其實,電子產品看多了,對孩子各方面的影響肯定會有,只是程度的高低罷了。手機、電視、平板,包括現在一些有顯示屏的智能家電,能看動畫的,對孩子都有影響,因為看電子產品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單向的輸入,沒有互動和交流,對孩子的輸入效果較差,對語言學習的效果,可以忽略不計。

1、語言發育可以促進多方面的發展。

語言發展非常重要,人類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形成了可進行複雜交流的語言,語言主要是由左半球控制,左半球大腦的高度發達,也造就了人類的右撇子現象,就是右手更為靈活。

對於嬰幼兒的發展來說,語言學習的過程,就是大腦發育的過程,同時,語言也使兒童可以更順利的進行社交,因為語言溝通促進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溝通。

2、別錯過語言發育敏感期。

語言的發展需要學習,所以聾人通常是不會說話的,因為他們沒有機會學習語言。所以在嬰幼兒時,養育者(主要是父母、祖父母等)要給孩子儘可能多的語言刺激,尤其是在8-10個月的語言發展的關鍵階段,而0-7歲是語言學習的敏感期。

3、對於孩子的語言發展,父母應該怎麼做?

一是多和孩子說話,並做到三個「豐富」。

在和孩子說話時,要注意做到幾個「豐富」,首先,說話的聲調要豐富,抑揚頓挫,有高有低,儘可能的誇張一些;其次,是面部表情要豐富,媽媽和孩子說話的時候,建議要儘可能地看著孩子,讓孩子看到媽媽的表情,促進孩子的情感認知;再次,是詞語要豐富,使用多種詞語,讓孩子接觸各種詞,豐富孩子的詞彙量。

我家嘟嘟不到三歲,經常會蹦出一些詞,爸爸給他安裝小床,完工後,他說「爸爸成功了」,去冰箱裡拿了東西,說「我終於拿到了」。

二是口手並用。

在帶孩子的過程,自己做什麼,要用語言來告訴孩子,比如給孩子衝奶餵奶,可以在這個過程中,隨時把自己的動作用語言告訴孩子,比如,媽媽給你衝奶了,倒水,放奶粉,搖一搖,給,寶寶拿著。

在給孩子玩具時,要說,給你玩具。或者孩子想做什麼,要代替孩子說出來。

這種口手並用,有利於孩子理解和學習詞彙的用途。

三是朗讀和閱讀。

美國兒科學會在0-5歲的各個階段促進孩子大腦發育的建議中,都提倡父母給孩子大聲朗讀,朗讀能促進嬰幼兒的大腦和語言發育,增加孩子的詞彙量。閱讀也一樣,當然,嬰幼兒時的閱讀,主要是父母讀給孩子聽,或者指著一些圖畫教孩子認識一些事物,過程中也伴隨著父母的講解,其實也是讓孩子學習語言的過程。

四是儘可能的使用多語言交流。

當然,這對大多數家庭來說有些難度,不過即使不會外語,方言和普通話的共同學習,對孩子也是有益處的。美國兒科學會同樣提倡,如果家庭成員有使用其他語言學,可以在家裡和孩子說。

回到開頭,電子產品對孩子的語言沒有幫助,主要是缺乏互動,因為嬰幼兒的注意力有限,需要父母在教孩子說話時,看著孩子,使用變化豐富的聲調,並經常重複,孩子才能記住。

相關焦點

  • 2歲半孩子不會說話怎麼辦?
    2歲半孩子不會說話怎麼辦?大家都知道的是,每個父母都是孩子的第一任啟蒙老師,在孩子2歲半的時候父母可以多和寶寶說話,儘量整句的話來跟寶寶交流,語句一定要清楚,讓寶寶跟著父母來學習,這樣在寶寶的腦子裡也會積累一定的詞語量,到了一定的時期寶寶也就能夠慢慢的說話了。那麼,2歲半孩子不會說話家長要怎麼做?接下來就講一講這個問題。
  • 嬰幼兒語言發展歷程
    陳偉明語言治療師及蔡欣芸語言治療師建議,家長可以參考以下11項基本原則,來幫助與刺激嬰幼兒的語言發展:1. 再忙,也要保留親子互動的時間。每天大人都必須保留一些親子時間。陪伴寶寶時,最好能與寶寶多說說話,比方替寶寶洗澡或餵食時就是一個很好的說話時機。2. 使用寶寶聽得懂的語言跟他溝通。
  • 孩子幾歲會說話才正常?參考嬰幼兒語言發育裡程碑,做到心裡有數
    從整體上看,孩子在幾歲能學會說話,在什麼樣的年齡段能掌握什麼樣的語言能力,是有規律可循的。今天我們就簡單聊下這個話題,供各位家長參考。嬰幼兒語言發展裡程碑人的各方面能力成長是有其自身的規律的。在這個時期,孩子在語言方面的能力,僅限於發出一些意義不明的音節,或隨周圍大人們的聲音進行模仿。在這段時間,雖然孩子還不會說話,但這卻是孩子語言發展的重要時期。我們都知道這樣一個道理:學習的最基本方法,就是模仿與重複。同樣,孩子在語言的準備期,也在經歷這個「模仿和重複」的過程。
  • 2歲孩子不開口說話,0-3歲語言敏感期,這樣「教」孩子是害他
    孩子不願開口說話、說話含糊不清,可能是你造成的!不要這樣「教」寶寶說話,你越教,孩子開口越晚!掌握0-3歲嬰幼兒語言發育規律,正確引導,寶寶才愛開口說話。2歲的孩子應該會說很多詞語了,可是那個孩子就是不說,「爸爸、媽媽」也不會叫,家裡人急得團團轉,都以為是啞巴。
  • 孩子2歲還不會說話?醫生:可能是認知能力發展落後
    信息時報訊(記者 劉俊 通訊員 張小瑞)「寶寶快2歲了,還不會說話,這是不是發育落後啊?」最近,一位寶媽來到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諮詢,對此,該院兒科心理測評師林健芬表示,這位寶媽的意識是對的,寶寶的認知能力已經落後了。很多父母並不知道怎麼判斷孩子的認知能力發展情況,有時候就會錯過認知能力訓練的最佳時期。
  • 兩歲多的孩子還不會說話正常嗎?該怎麼辦?
    意見建議:建議患兒家長帶孩子到正規醫院先檢查聽力和發音器官是否有問題,再做頭磁共振、腦電圖,然後根據結果再做相關心理測試。腦核磁共振成像檢查、CT這些檢查是十分必要的,家屬需要警惕孩子不會說話的情況是不是腦癱引起的。一旦檢查出導致孩子不會說話的原因,就需要針對病因進行積極治療。
  • 0-3歲嬰幼兒語言發展裡程碑
    0~ 3 歲嬰幼兒語言發展裡程碑0~ 3 歲,是幼兒語言發展的裡程碑,對於幼兒的語言發展有著舉足輕。
  • 男孩2歲多還不會說話,爸媽急了!醫生診斷結果竟是……
    小宇已經2歲6個月大了,除了不會說話外,吃飯、運動都很正常。看見別人家的孩子1歲多什麼都會說,而自己家孩子2歲多還不會叫爸爸媽媽,小宇父母心中不是滋味。家裡老人一直安慰他們說:貴人語遲,等孩子大些自然就好了,可隨著小宇一天天長大,情況反而愈發嚴重,爸媽發現小宇經常一個人玩,無目光對視,而且叫他也沒有反應,意識到情況不對小宇爸媽急了。
  • 娃娃2歲多還不會說話,但什麼都能聽懂,這樣正常嗎?
    現代版的「狼孩子」越來越多!大家都知道狼孩的故事,出生後被叼到狼窩的孩子,即使七八歲返回社會,仍然不會說話,就是因為沒有語言環境的刺激。語言的能力是在出生後早期,在充分的語言環境刺激作用下發育的。4歲男孩不會叫爸爸幾年前,4歲男孩波波(化名),由爸爸媽媽和奶奶帶到了內地的醫院求醫。家長告訴醫生,波波幾乎不開口說話,到現在也只能叫一聲「媽」,連「爸爸」都不會叫,其他詞句也不曾聽他說過。
  • 【必看】孩子2歲還不會說話?醫生:可能是認知能力發展落後!
    但兩代人的教育理念難免有分歧,比如孩子在嬰幼兒時期到底要不要上早教?孩子說話晚、成長慢,該不該看醫生?廣醫三院兒科心理測評師林健芬提到,最近有位寶媽來問道:「寶寶快2歲了,還不會說話,這是不是發育落後啊?
  • 「健康」孩子2歲還不會說話?醫生:可能是認知能力發展落後!
    但兩代人的教育理念難免有分歧,比如孩子在嬰幼兒時期到底要不要上早教?孩子說話晚、成長慢,該不該看醫生?廣醫三院兒科心理測評師林健芬提到,最近有位寶媽來問道:「寶寶快2歲了,還不會說話,這是不是發育落後啊?林醫生表示,這位寶媽的意識是對的,寶寶的認知能力已經落後了。
  • 2歲孩子不愛說話,是"貴人語遲"?幼兒語言啟蒙應該這樣做
    有家長在諮詢區提問:為什麼我的孩子2歲了,只會叫爸爸、媽媽,不會說別的話?聽老人家說「貴人語遲」,是不是孩子大了,自然就會說話了?孩子說話晚,對孩子有什麼影響?父母要如何正確引導?我們首先要了解一下,幼兒在語言發展過程中,不同階段所表現出來的規律及特點,只有掌握這些規律和特點,才可以幫助父母有效的進行幼兒語言的啟蒙。新生兒階段:新生兒通過吸吮,增加嘴唇、舌頭以及臉部肌肉的鍛鍊,這種語言器官的鍛鍊,為幼兒形成語言做準備。
  • 孩子2歲還不會說話?醫生:也許是認知能力發展落後,要注意
    信息時報訊寶寶已經快兩歲了,居然還不會說話,這是不是發育落後的情況了?最近有一位寶媽來到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諮詢最遲這一醫院兒科心裡特別是林建芬也表示過,這位寶媽的意識也是一個隊的意識,寶寶的認知能力已經不斷的落後,很多的一些父母也並不知道如何去判斷孩子的一些認知能力和發展情況,有的一些時候就會錯過了認知能力訓練最佳的事情。孩子2歲還不會說話?
  • 2周孩子不說話怎麼回事?
    2周孩子不說話怎麼回事? 時間:2020-11-09 19:44 太原天使兒童醫院 兩周孩子不說話怎麼回事?2歲小孩還不會聊天,母親們還要造成看重了。一般小孩在一歲的那時候就若隱若現會叫父母了。
  • 孩子喜歡和玩具說話?對待娃的語言發展,父母應該做一個"話癆"
    當孩子進入語言敏感期時,他們會模仿爸爸媽媽說話,並且能說出一兩個簡單的詞語。如果孩子掌握,並熟練運用一些詞語時,他們就會開始頻繁地使用這個詞語,不分場合和時間。最常見的情況之一,就是對著玩具說話。孩子進入語言敏感期,說明他們的語言能力在快速發育。對待娃的語言發展,父母應該做一個&34;,對娃更好。
  • 1歲半寶寶不說話不走路,發展遲緩,媽媽奶奶唱雙簧︰愈聰明愈懶
    每個孩子的發展不一樣,但去到1歲半仍不懂走路及說話,就需接受專家評估。日前有臺灣醫生分享個案,一對婆媳帶同一歲半孩子前來打疫苗針,期間醫生發現孩子仍不會走路、不會說話,發展或比10個月大寶寶更慢,但婆媳仍未察覺異樣,唱雙簧反稱孩子乖巧,聰明的孩子才會「懶惰」。
  • 孩子3歲還不會說話淨咬人是因為孕期吃了狗肉?
    聽完媽媽焦急的提問,醫生馬上做了解釋:孕期吃狗肉和孩子不會說話愛咬人沒有聯繫!這樣的環境可能存在幾個問題:很多家庭並不能及時發現孩子語言發育遲緩,大部分家庭都是在孩子2歲時發現他依舊不能完整說話才來兒童保健門診檢查。類似的語言發育理解誤區大量科研證據表明,3歲兒童的語言能力能幫助預測孩子三年級的閱讀能力。
  • 孩子喜歡和玩具說話?對待娃的語言發展,父母應該做一個「話癆」
    對待娃的語言發展,父母應該做一個「話癆」,對娃更好。為什麼父母做一個「話癆」對孩子更好呢?①能給孩子創造語言環境我們都知道,孩子學習說話需要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而父母平時在家裡做一個「話癆」,沒事就和孩子說一會話,哪怕是自言自語,也能給孩子的語言發育帶來一定的幫助。如果父母沉默不語,正在學說話的孩子沒有模仿和學習的對象,會阻礙其語言能力的發育。
  • 兒童發展專家:最好的早教,就是跟孩子多說話
    現在越來越多的父母開始重視孩子的教育與性格發展,於是早早就買了早教機、早教課,不管嬰兒正在做什麼就每天在家裡一直放,這樣做真的有助於孩子的智力發育嗎?殊不知,相比於這些動輒上百還可能不起作用的做法,最簡易最高效的早教方式卻被很多父母都給忽略了,那就是多跟孩子說話聊天。
  • 0—3歲嬰幼兒生活化閱讀的語言學習
    布魯姆通過研究認為,若人在17歲所達到的智力水平為100%,那麼兒童在4歲時已具備了其中的50%,4—8歲期間獲得30%,而8—17歲這一階段只增加了20%。0—3歲是個體生長發育與心理發展最迅速的時期,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是有一定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