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看到一個媽媽在網上留言說,「我的孩子幾個月開始就用手機教東西,看的都是各種動畫式的教育視頻,但是後來2周半還不會說話,到醫院檢查,語言發育障礙,醫生說多半原因是電子產品影響了孩子的語言發育。在醫院裡也見到很多同齡孩子不會說話,一打聽原因絕大多數都是因為手機動畫看多了影響的,還有得了電視孤獨症的孩子。現在我家孩子三周半了,還在兒童醫院做康復訓練」。
這段話真是讓人觸目驚心,我們一直覺得,看電視看手機,主要是影響孩子的智力,很少有人會想到,看手機對孩子的語言發育也有那麼大的影響。
其實,電子產品對孩子的影響除了視力和語言,還有注意力、人際交往能力等,也非常重要。
不過我們今天想談的是語言發展,有人說,我家孩子看電視看動畫,學會了不少詞,也沒影響說話啊。其實,電子產品看多了,對孩子各方面的影響肯定會有,只是程度的高低罷了。手機、電視、平板,包括現在一些有顯示屏的智能家電,能看動畫的,對孩子都有影響,因為看電子產品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單向的輸入,沒有互動和交流,對孩子的輸入效果較差,對語言學習的效果,可以忽略不計。
1、語言發育可以促進多方面的發展。
語言發展非常重要,人類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形成了可進行複雜交流的語言,語言主要是由左半球控制,左半球大腦的高度發達,也造就了人類的右撇子現象,就是右手更為靈活。
對於嬰幼兒的發展來說,語言學習的過程,就是大腦發育的過程,同時,語言也使兒童可以更順利的進行社交,因為語言溝通促進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溝通。
2、別錯過語言發育敏感期。
語言的發展需要學習,所以聾人通常是不會說話的,因為他們沒有機會學習語言。所以在嬰幼兒時,養育者(主要是父母、祖父母等)要給孩子儘可能多的語言刺激,尤其是在8-10個月的語言發展的關鍵階段,而0-7歲是語言學習的敏感期。
3、對於孩子的語言發展,父母應該怎麼做?
一是多和孩子說話,並做到三個「豐富」。
在和孩子說話時,要注意做到幾個「豐富」,首先,說話的聲調要豐富,抑揚頓挫,有高有低,儘可能的誇張一些;其次,是面部表情要豐富,媽媽和孩子說話的時候,建議要儘可能地看著孩子,讓孩子看到媽媽的表情,促進孩子的情感認知;再次,是詞語要豐富,使用多種詞語,讓孩子接觸各種詞,豐富孩子的詞彙量。
我家嘟嘟不到三歲,經常會蹦出一些詞,爸爸給他安裝小床,完工後,他說「爸爸成功了」,去冰箱裡拿了東西,說「我終於拿到了」。
二是口手並用。
在帶孩子的過程,自己做什麼,要用語言來告訴孩子,比如給孩子衝奶餵奶,可以在這個過程中,隨時把自己的動作用語言告訴孩子,比如,媽媽給你衝奶了,倒水,放奶粉,搖一搖,給,寶寶拿著。
在給孩子玩具時,要說,給你玩具。或者孩子想做什麼,要代替孩子說出來。
這種口手並用,有利於孩子理解和學習詞彙的用途。
三是朗讀和閱讀。
美國兒科學會在0-5歲的各個階段促進孩子大腦發育的建議中,都提倡父母給孩子大聲朗讀,朗讀能促進嬰幼兒的大腦和語言發育,增加孩子的詞彙量。閱讀也一樣,當然,嬰幼兒時的閱讀,主要是父母讀給孩子聽,或者指著一些圖畫教孩子認識一些事物,過程中也伴隨著父母的講解,其實也是讓孩子學習語言的過程。
四是儘可能的使用多語言交流。
當然,這對大多數家庭來說有些難度,不過即使不會外語,方言和普通話的共同學習,對孩子也是有益處的。美國兒科學會同樣提倡,如果家庭成員有使用其他語言學,可以在家裡和孩子說。
回到開頭,電子產品對孩子的語言沒有幫助,主要是缺乏互動,因為嬰幼兒的注意力有限,需要父母在教孩子說話時,看著孩子,使用變化豐富的聲調,並經常重複,孩子才能記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