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計5110字,閱讀大約需要12分種,匯報發言大約需要25分鐘。關注「教育同心圓」,可遇見更多校長發言稿、講話稿、匯報材料。
正文:
各位領導、各位同仁:
大家好!首先感謝市教育局給我們搭建了這個分享課改成果、交流辦學經驗的平臺。按照會議安排,下面我就××學校在「和諧育人」策略引領下進行課程改革方面的工作向各位領導和同仁做以匯報和交流。
課改的關鍵就在於改課。我校經過近幾年的課改實踐,逐步形成了「356」課改措施。即:落實「三種培訓」,著實提升教師課改能力;落實「五個轉變」,切實改變教學操作方式;落實「六個抓手」,紮實做好課改過程細節。
一、落實「三種培訓」,著力提升教師課改能力。
教師「立」,則學校「立」;學校「立」,則教育「立」。近年來,我校將建設一支師德好、能力強、業務精的教師隊伍作為促進學校內涵發展的重要舉措來抓。除在師德錘鍊上通過開展「五抓四尊三比」、教師作風整頓、「三優示範崗」爭創等活動,引導教職工成為受學生愛戴、讓群眾滿意的教師外,還在師能提升上建立了三種培訓機制。
1.校內崗位培訓。
主要是立足課堂,著眼學生,以聽專題講座、讀教育名著、開展課堂診斷、課堂教學定等晉級、舉辦課堂教學大賽、課改論壇等形式為主,進行崗位培訓。在學習上,我們採用「四定一結合」的方法進行,即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定學習的方式,並與普通話過關相結合。
近年來,我們組織老師研讀了魏書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談》、林華民的《新課程下我們怎樣當老師》,蔡林森的《教學革命》等課改論著,促進了教師教育教學觀念的轉變。並在學習的基礎上加強對學習體會的交流和討論,確保把學到的理念內化成自己具體的教學行為。
2.校際交流培訓。
主要是通過和縣內兄弟學校開展系列課改活動,城鄉教師結對幫扶活動、下鄉送教活動、「雙百雙十」活動以及和縣外周邊兄弟學校的教學交流活動等,促進教師課堂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近兩年,先後有省內外10多個縣區3000多人次來我校進行課改交流。
3.外出輪流培訓。
主要是帶領教師到全國課改名校取經學習。近年來,我校籌資60多萬元,先後派出7批共計340多人次前往由全國著名教育專家、原江蘇洋思中學校長蔡林森為校長的河南永威學校取經學習,讓每位教師都帶著困惑出去,帶著答案回來。
每期學習時間4天左右,學習期間每天早上5:40起床看宿舍內務整理、看早操校長訓話,上午、下午深入教室聽課,並和結對指導老師交流,聽專題報告,晚上租用永威學校教室集中討論,寫體會。回來之後人人做心得體會匯報交流,人人上示範課,其他教師上跟進課,通過這種方式促進了教師課改能力的提升。
二、落實「五個轉變」,切實改變教學操作方式。
1.變個人備課模式為「三說兩備」的集體備課模式,優化教學設計。
集體備課質量是質量建設的保證。我校按照同級同學科配備36個備課組,採用「三說兩備」的方式進行備課。即備課前在備課組長的主持下說課(一說),之後由一人執筆寫出教案和導學案草案(一備),再在組長主持下進行討論修改(二說),再由各科任教師在草案上修改(二備),課後再議教案和導學案的優缺點和可操作性(三說),並寫出課後記。集體備課要求要突出集體說課,堅決杜絕一個人閉門造車,借用他人教案的不負責任行為;集體備課的前提要執行「四個統一」,即教學進度統一,導學案統一,學生作業統一,教學方法基本統一。也堅決反對一人一章、一人一單元的「趕忙功、圖快速、圖省事」的假備課行為。
學校領導不定期對教師的導學案備寫情況進行現場檢查,如進老師辦公室則必查導學案,進教室聽課後必看導學案,嚴防教師備課和上課「兩張皮」,不斷提高導學案的使用實效,用高質量的備課保證高效益的課堂。
2.變教師傳統的「講案」為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導學案」,優化教學方法。
導學案是質量建設的有效抓手。學校出臺《規範導學案的幾點說明》,統一了導學案的格式,在課堂上採用「學案導學」的方法進行教學。突出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和自學能力,強化課堂訓練力度,力求少講多思多議多練,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需要完整電子版先關注「教育同心圓」,購買後私信作者獲取本專欄近40篇校長、學校管理者各項工作匯報材料,同時還可在本號專欄裡遇見更多學校各項工作計劃方案、總結報告、細則制度等、講話稿、評優選先事跡材料及學校黨建工作材料等教育公文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