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希金(1799—1837年)
普希金(1799—1837年),全名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俄羅斯著名文學家、詩人,俄國現代文學的創始人,現代標準俄語的創始人,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被譽為「俄羅斯文學之父」、「俄羅斯詩歌的太陽」、「青銅騎士」。
普希金詩歌
出身沒落貴族家庭的普希金從小受到良好教育,8歲能用法語寫詩,12歲開始文學創作生涯。貴族子弟學校畢業後進入彼得堡外交部工作。因創作反對農奴制度、謳歌自由進步的詩歌,兩次被流放、遣返,但堅強不屈的普希金卻始終沒有放下書寫自由的筆,創作了大量的詩歌,並在俄國文壇嶄露頭角。1828年被新沙皇召回莫斯科,在其父領地居住的短暫的3個月裡迎來了他人生的創作高峰,代表作詩體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就是完成於這一時期。1831年,32歲的普希金重新供職於彼得堡外交部,工作之餘繼續投入到文學創作當中。1836年普希金創辦了著名文學雜誌《現代人》,成為俄羅斯進步人士的喉舌。1837年2月,為了捍衛妻子的名譽,在與他人決鬥中不幸去世,年僅38歲。
普希金雕像
普希金雖然的生命雖然只有38年,但他創作頗豐,成就非凡。他創建了俄羅斯文學語言,確立了俄羅斯語言規範。代表作除了詩體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外,還有中篇小說《上尉的女兒》、《杜布羅夫斯基》,短篇小說合集《別爾金小說集》、敘事長詩《青銅騎士》、童話詩《漁夫和金魚的故事》等,在詩歌、小說、戲劇乃至童話等文學各領域都給俄羅斯文學帶來了深刻影響。在他的作品中表現了對自由、生活的熱愛,對光明必能戰勝黑暗、理智必能戰勝偏見的堅定信仰,他「用語言把人們的心靈燃亮」的崇高使命感和偉大抱負深深感動著一代又一代的後人,被文學大師高爾基譽為「一切開端的開端 」。
普希金部分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