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被稱為俄國文學之父,這首詩清新流暢,流傳久遠,更引起共鳴

2020-12-15 品詩賞詞

生活中總是充滿了各種煩惱,開門就是七件事,出去還要忍受交通擁擠,在外打拼更要時時處處地變換表情、陪著小心。可到月尾一看收入如此微薄,怎麼對得起自己的付出,更何況身後還有嗷嗷待哺的嬰兒,以及臥病不起的老人。這都不算什麼,最揪心的是愛情失意、事業無望,前途渺茫、人生無常,甚至有時候真的是屋漏偏逢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如果您也在為此惆悵和悲嘆,就請欣賞下面這首詩,作者被稱為俄國文學之父,這首詩清新流暢,流傳久遠,更引起共鳴。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作者: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不要悲傷,不要心急!

憂鬱的日子裡需要鎮靜:

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

心兒永遠嚮往著未來,

現在卻常是憂鬱。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將會過去;

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

普希金是俄國偉大的作家,被譽為俄國文學之父。他反對專制農奴制度,熱愛並追求自由,因此遭到沙皇政府的迫害。普希金26歲時被流放,那時俄國革命如火如荼,詩人卻被迫與世隔絕。孤寂之中,鄰近莊園奧西波娃一家給詩人帶來了溫馨和慰藉。這首詩他就是為奧西波娃的女兒、即詩人的女友所寫,後來不脛而走,成為廣為流傳的作品。

這首詩語言樸實,卻飽含哲理。老子曾說,「飄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用老百姓的話說,沒有過不去的坎。蠶兒要作繭自縛,人也是向死而生,當你無所畏懼時,反而變得無堅不摧。普希金在自己被流放期間,必然感受到了屈辱和壓迫,卻無比堅強地說,「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詩人表達了自己對待磨難的態度,首先要想辦法克制悲痛,然後還要平穩心態,才能爭取更多的內外援助。

「憂鬱的日子裡需要鎮靜」,自亂陣腳反而更容易被人利用。不要總是期待有人會及時地伸出援手,也要不斷地提防有人會落井下石。一切言動,都要安詳;十差九錯,只為慌張。在嚴酷的環境中,唯有冷靜才能探究更深微的世界。暮色蒼茫看勁松,亂雲飛渡仍從容,唯有坦然面對,才會悠然遇見最美最新的風景。

接下來詩人既是安慰女友,也是鼓勵自己,「心兒永遠嚮往著未來,現在卻常是憂鬱。」普希金雖然很年輕,卻見多識廣,耳聞目睹了俄國社會的巨大變遷,他熱切地盼望自己也可以投身這場轟轟烈烈的社會革命。

最後兩句話更是引起了無數人的共鳴,「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將會過去;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唐代詩人劉禹錫曾說,「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以此表現出詩人的豁達襟懷;北宋文豪蘇軾也曾說,「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東坡先生宦海沉浮,一貶再貶,但精神上始終沒有被打敗,總是保持一顆鮮活靈動的心。

普希金也對前途充滿自信,「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生活有曲折,才會有更深刻的體會;失去了的美好,才能知道擁有的可貴。也正如陸遊所說,「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世間事物此消彼長,古今中外詩人們高度契合的心境讓人嘆服,在磨難中毫不屈服的精神更值得今人效仿,當我們正視了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就會為普希金拍案叫好,「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將會過去。」

相關焦點

  • 胡學星評《俄羅斯文學》︱「迷宮」內外的普希金與俄國文學
    作者凱利是牛津大學的教授,她在「前言」中已明確,不希望把這個讀本寫成一部「循規蹈矩的文學史」。那麼,究竟要怎樣寫,會寫成什麼樣?初讀下來,發現這本書的寫作確實與眾不同,既不是作家生平與作品的羅列,也不是對文學運動的概述或文學鑑賞。凱利的做法頗為獨特,她將普希金的《「紀念碑」》一詩拆解開來,從中挑出七句詩來表徵作家崇拜等俄國文學傳統,並將這些傳統一一揭示出來。
  • 一個最被低估的詩人,每逢感恩節我就會想起他的這首詩!
    大家對於「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這句詩一定耳熟能詳吧!但是很多人知道這首詩,卻不知道背後的詩人。這首詩的作者孟郊,可謂是唐代最被低估的一個詩人了,他沒有被冠以什麼詩聖、詩魔的高大上名頭,也沒有成功挺進當時代的「幾大家」排名榜,卻被送了「詩囚」的稱號。
  • 俄國文學之父告訴你什麼叫做顏如玉
    俄國文學之父告訴你什麼叫做顏如玉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是俄國著名的文學家、被許多人認為是俄國最偉大的詩人、現代俄國文學的奠基人。19世紀俄國浪漫主義文學主要代表。被譽為「俄國文學之父」。《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勇往直前,永不放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是俄國詩人普希金於1825年流放南俄敖德薩同當地總督發生衝突後,被押送到其父親的領地米哈伊洛夫斯科耶村幽禁期間創作的一首詩歌。《自由頌》謳歌自由的詩歌今天,無論是刑罰,是褒獎,是血腥的囚牢,還是神壇,全不能作你們真正的屏障;請在法理可靠的蔭蔽下首先把你們的頭低垂,如是,人民的自由和安寧才是皇座的永遠的守衛。
  • 王安石的一首詩,淡靜有味,清新流暢,頸聯10個字令人心醉
    北宋文學家王安石退休後安居江寧,與世無爭,這首詩淡靜有味,清新流暢,頸聯10個字令人心醉。即事宋代:王安石徑暖草如積,山晴花更繁。縱橫一川水,高下數家村。靜憩雞鳴午,荒尋犬吠昏。興致之餘詩人輕吟,「徑暖草如積,山晴花更繁」,春暖怡情,路上綠草如茵;陽光明媚,滿山的野花更顯繁茂豔麗。王安石信手拈來兩句,自己細加琢磨,還算滿意,不由得更加開心,心想自己還不算太老,偶爾吟幾句小詩倒也怡然自得。詩人由近到遠地描寫,目光也從小徑移到山色,心境更加開朗。正當讀者有如身臨其境之時,詩人又思緒飛揚,「縱橫一川水,高下數家村。」
  • 七年級下冊第19課《外國詩二首》課文批註。梳理知識點,感悟主旨
    品味、揣摩詩中作者表達的情感、蘊含的道理和表現的手法。3.三誦、四背。這兩個環節常常緊密相連,因此要注意詩的節奏,分出輕重緩急、抑揚頓挫。《假如生活欺騙了你》詩歌學習作者介紹普希金(1799—1837年),全名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俄國詩人。他被認為是俄國文學語言的創建者和俄國近代文學的奠基人。
  • 這首詩是李白失意之作,《慶餘年》範閒為何背他?作者用意不簡單
    最近熱播的《慶餘年》,範閒在裡面的賽詩會上流利背誦了幾百首唐詩宋詞,精彩絕倫,讓觀眾們佩服不已,並且都暗想:唐詩三百首還是要趕緊背下來,以備不時之需。 這麼多詩作中,原著作者卻選擇了李白的《將進酒》作為開頭,這首詩氣勢磅礴,如果用於結尾可能會更能震撼人心,可是為什麼卻偏偏用在了開頭呢?難道作者不怕用力過猛,後面跟不上節奏嗎?
  • 一首初夏山行詩,景色清新寧靜,心情輕鬆愉悅,讀一遍就能記住!
    不知道是在哪裡讀到的這首詩,只記得那是一個初夏的傍晚。剛剛下過一陣暴雨,空氣裡充滿了雨後的清新。風,帶著些許涼意從窗外吹進來,輕輕地拂過我的面頰,真是愜意極了!此時,太太正在廚房裡忙碌地準備著晚餐,飯菜的香味不時飄過來,鑽進我的鼻子。
  • 林徽因的一首詩,意象豐富,表達流暢,感受一種清新與驚豔
    《記憶》作者:林徽因 斷續的曲子,最美或最溫柔的夜,帶著一天的星。林徽因的許多佳作也是在一片寧靜中通過回憶,讓發生於以往時空裡的客觀人事,與當前主觀感情,在沉思想像中不斷地錘鍊消融,並自然流暢地表達出來,淺顯而且感人。林徽因的這首詩創作於1936年2月,距離徐志摩的逝世已5年多,距離她到劍橋訪問已經整整15年。
  • 秋瑾的兩首詠梅詩,樸實清新,寓意深遠,更體現了才女的不凡胸襟
    秋瑾工於詩文,投身革命後更能用通俗的文體,來宣傳革命、提倡婦女解放。她的詩大多是慷慨悲歌之作,格調豪放雄健,充滿英雄氣概。下面介紹秋瑾的兩首詠梅詩,樸實清新,寓意深遠,更體現了才女的不凡胸襟。梅二首(其一)冰姿不怕雪霜侵,羞傍瓊樓傍古岑。
  • 「春宵一刻值千金」別亂用,後面一句更有意境,作者原來是這意思
    【「春宵一刻值千金」別亂用,後面一句更有意境,作者原來是這意思】「春宵一刻值千金」是影視劇中很常用的一句話,什麼時候會用到呢?就是洞房花燭夜的時候,新婚夫婦洞房之時就被譽為「春宵」,整句話表示要珍惜夫妻洞房的美好時刻。但這句話真的是這個意思嗎?而這句話又是出自哪裡呢?
  • 【每周一詩】《過故人莊》
    這是一首田園詩,描寫農家恬靜閒適的生活情景,也寫老朋友的情誼。通過寫田園生活的風光,寫出作者對這種生活的嚮往。全文十分押韻。詩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約」一徑寫去,自然流暢。語言樸實無華,意境清新雋永。作者以親切省淨的語言,如話家常的形式,寫了從往訪到告別的過程。其寫田園景物清新恬靜,寫朋友情誼真摯深厚,寫田家生活簡樸親切。
  • 《畫》這首詩的作者,到底是不是王維?王維的詩集中有這首詩嗎?
    「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這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對唐代詩人王維的一句評價。 眾所周知,詩歌是通過凝練的語言來進行抒情言志的一種文學體裁,而蘇軾對王維的評價恰恰可以看出王維詩作的唯美意境。
  • 這首描寫約會的詩,由於對方的失約,反而成就這首千古名篇!
    文學最是能夠代表一個人的情緒,往往不同的心情,所寫作出來的文章會有不同的意境,這也正是文學最獨特的一個地方。然而我們中國也是一個文化大國,五千多年來,誕生了無數偉大的詩人和作家,他們用一支筆描寫了纏綿悱惻愛情,書寫了自己遠大的理想,同時也寫到了社會的黑暗,以及內心的那種悲痛之情。
  • 嶽飛忙裡偷閒,這首詩構思獨特,充滿激情,讀後令人振奮
    一首好詩的出爐,不僅要善於選擇題材、深入生活進行觀察,巧於運筆鍊句,更要精心加以構思。同樣的遊記,可以描寫沿途迷人的景色,可以抒寫獲得的感悟,也可以表達心中的真實情感。詩貴含蓄,也重形象思維,而不是只注重平仄和對仗。
  • 南宋朱淑真這首詩,用實境表現心境,令人如見其狀而聞其聲!
    蘇軾的詩膾炙人口,不僅抒情,同時還充滿了哲理,像這種哲理詩蘇軾寫過很多,大部分都流傳了下來。那麼除了蘇軾之外,南宋時期的才女朱淑真也寫過一首與《春宵》意境相似的詩歌。兩者之間雖有所區別,但同樣很經典,皆為難得的佳作。這樣的好作品,我們不應該錯過,一定要去讀一次,從中感受作者的相思之苦。
  • 俄國自然派作家今日觀
    作者:於明清(首都師範大學副教授)  俄國自然派的創作活躍於19世紀40年代俄國民族自我意識高漲的年代,其作品中體現著為祖國服務的公民精神,以國家前途為己任的使命感,因具有鮮明的社會批判傾向被看作是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早期階段。
  • 宋代才子的一首七律,清新流暢,可媲美陳與義的名作
    詩歌創作追求煉意,有人求深,也有人求新;還有人喜歡理趣,更有人愛好含蓄。唐代大文豪韓愈曾說,「根之茂者其實遂,膏之沃者其光曄。」意思是說,根深葉茂,果實飽滿;油脂豐富,光亮充足。通俗地說,根茂、沃膏,這是詩文求深的根本。
  • 兩首詩創作背景相似,作者的結局卻迥異,悲嘆之餘更令人深思
    唐中宗神龍初年,韋承慶核審張易之弟張昌宗的罪行,因為結果失實,而被彈劾,後發配嶺南,這首詩就創作於詩人被貶的途中。韋承慶才華橫溢,他在武后時期曾任雍王府參軍,王爺對其極其信任,府中文翰皆出自其手,可謂文採風流,聲名遠揚。可是韋承慶也是凡夫俗子,即使經歷過大風大浪,卻也有陰溝裡翻船的時候。
  • 王安石夏日午休,這首絕句意境優美,清新明朗,更令人神往
    這期間他經常閉門不出,卻潛心從事文學創作,也讓其詩歌達到了很高的藝術造詣。葉夢得就曾評價說,荊公晚年造語用字渾然天成,意與言會。南宋詩人楊萬裡也讚揚荊公擅長抒寫絕句,很有唐人風採。王安石晚年詩歌重在吟詠山水,抒發閒適恬淡的情感。他在藝術上還專門模仿李商隱的風格,注意形象描繪,克服之前喜歡發表議論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