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福林媽咪
朋友雅雅這幾天準備給孩子斷奶,本來很簡單的一件事,卻在斷奶後自己是接著帶孩子,還是去上班的問題上變得「複雜」了。
自從有了寶寶,雅雅的婆婆就一直在這裡伺候他們一家人。現在,寶寶已經到了斷奶的年齡,婆婆的意思是,斷奶後,寶寶就由自己帶,雅雅就直接去上班,還說「家裡沒錢,養不了兩個閒人」。這話在雅雅看來,就是婆婆在嫌棄她沒掙錢養家。
可雅雅又覺得,寶寶在進幼兒園前,正是需要培養入園習慣的時候,萬一婆婆教給寶寶的哪些地方不對,那孩子再改正豈不是又得浪費時間和精力。
斷完奶,寶媽們該何去何從?各位媽媽們也是有不同看法的。
@圖圖媽媽:我姐家的孩子,兩歲了,我姐姐也在糾結怎麼處理這個問題,關鍵是孩子奶奶太慣著孩子,孩子剛哼唧兩聲,就立馬抱起孩子,什麼都順著孩子的心思。我就是怕家裡老人也這樣,這才熬到圖圖幼兒園的年齡。
@樂樂媽媽:有糾結是很正常的,畢竟老人帶孩子,有時候就是毫無理由的慣著。讓媽媽出去工作,兩個人一起掙錢,生活質量確實好,可是幼兒園之前也是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娃的教育也很重要的,這簡直就是魚和熊掌的選擇啊!
@荔枝媽媽:誰家都這樣,上一代婆婆有文化有涵養的畢竟佔少數,思想和我們的也不一樣,我們家也糾結,也吵架,但有些東西只要和老人講明白,問題還是好解決的,所以,留給老人帶也未嘗不可。
其實,不管寶媽是選擇留在家裡帶孩子,還是出門工作,除了經濟上的因素外,還是要考慮老人的因素,家裡老人如果是這樣帶孩子的方式,那寶媽們就得考慮是否讓老人帶。
◆老人身體狀況不好
照顧孩子,不僅要有精力,體力也要跟得上。家裡老人如果身體本來就不好,那他們就不適合再照顧孩子,一是他們的體力和精力肯定不足以支撐帶孩子的任務,二是老人們的身體也很虛弱,容易生病,而孩子抵抗力又很差,也很容易感染他們身體上的病菌,引發病症。
◆老人衛生習慣不好
孩子身體的抵抗能力差,很多時候就是因為周圍環境狀況不好,或者是使用的、接觸的物品不衛生,出現腹瀉、拉肚子等症狀,而這樣的情況又會削弱孩子本有的抵抗力,形成惡循環,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如果老人帶孩子,衛生習慣不好的話,就會給孩子的身體造成傷害,影響孩子的成長發育。
◆老人不良習慣多
其實,老人帶孩子,很多爸媽並不多求老人能教孩子文化知識,只要老人別把不良的行為習慣帶給孩子就行。
有些老人夏天吃飯的時候習慣脫鞋,有些老人習慣佔小便宜,有些老人習慣說髒話等等,這樣的行為,孩子看到後,就很容易學會並效仿,這對孩子以後的成長都是有很大的負面效果的。
家裡的老人如果真是有很多不良的行為習慣,寶媽孩子自己帶孩子比較好,不然以後還要花費很長的時間再糾正孩子的錯誤,浪費時間不說,糾正起來也很費勁的。
◆老人不明事理
有些老人出於對孩子的寵愛,就算是媽媽明令禁止的事情,只要孩子想,老人也是極力促成。這樣「雙標」的教育模式,很容易把孩子養成為一個「兩面派」,在嚴厲的人面前特別乖巧,卻在慈愛的人面前特別跋扈。
還有的老人愛「挑撥離間」,逗孩子說媽媽不要她,騙孩子說媽媽不是他們家的人,甚至還有些老人說媽媽的不是,這樣的行為,都會影響孩子自己的判斷,甚至還會影響以後的親子關係。
這樣的老人,寶媽們還是不要考慮把孩子交給他們帶的好。
當然,很多情況下,寶媽給寶寶斷奶後,不得不進入職場。
其實,有些情況下,只要寶媽們與家裡老人交代清楚注意事項,讓老人與自己保持好聯繫,下班後多與老人討論一些帶孩子時出現的問題,多與孩子互動,這樣也是能很好的促進孩子的教育的。
不管是接著帶孩子,還是轉向職場,寶媽們都需要投入自己足夠的精力,那樣孩子才會成長的好,家庭也會越來越好。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