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努利和歐拉研究過的一個重要等式:x = y,你了解多少

2020-12-13 電子通信和數學

等式 x^y=y^x在伯努利致哥德巴赫的信中(1728年6月29日[2])提到。這封信包含一個聲明,說明x不等於y時, 唯一的自然數解是(2,4)和 (4,2)儘管有理數中有無數個解。戈德巴赫(1729年1月31日[2])的答覆包含代入方程式的一般解。y=vx,歐拉發現了類似的解決方案

上述等式最簡單的就是x=y的情況下:但這個並沒有實際意義

我們繼續,考慮x不等於y時,這才時重點,設y=vx,這是數學中經常使用的一種變換,並帶入等式得到如下樣式

我們將上述等式兩邊的指數上分別乘以1/X,等式兩邊再除以X,就得到如下公式

所以我們就得到分離變量後的X,Y的參數方程

設v=2,或者v=1/2,就得到一組正整數解4^2=2^4,還存在其他由代數數字組成的對,如根號3等等

但該等式的意義遠不止於此,本篇只是作為了解的基礎,畢竟時歐拉,伯努利等大數學研究過的,這需要更高等的數學知識才能更好地發掘背後的原理。

相關焦點

  • 自然常數e到底有多少秘密?數學家歐拉、高斯等也沒研究透徹
    伯努利家族以「盛產」物理學家、數學家而聞名,約翰·伯努利和雅克比·伯努利兩兄弟都是伯努利家族中最著名的一員。雅克比·伯努利第一次把e看成常數,並試圖計算17世紀的文森特與牛頓,一個用費馬的求積法、一個用二項式定理,都分別將y=1/(1+x)曲線下面積公式用對數來表示,而這個對數的底數是什麼呢?根據ln(x+1)這個式子相信你已經想到了,這個底數是e.
  • 歐拉、伯努利、達朗貝爾關於弦振動問題的論戰,催生了傅立葉級數
    所以數學家希望可以用數學方法詮釋自然界中的各種波動現象,其中,最為知名的,就是歐拉、伯努利以及達朗貝爾等人對於樂器中弦振動問題的爭論,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數學中的弦振動問題。弦振動問題爭論的由來17世紀的時候,牛頓和萊布尼茨分別獨立地提出了微積分,隨著微積分的發展,微分方程慢慢開始成為數學裡的一個重要的分支。
  • 歐拉和拉格朗日筆下的三角級數以及重要的等式關係
    偉大的數學家歐拉從最一般的三角函數sinx^2+cosx^2=1公式出發,得到著名的棣莫弗定理以及正弦和餘弦的無窮級數,方法簡單明了直觀,接著法國數學家拉格朗日運用三角學中的複數性質,又得到一些重要級數等式,優美的思路值得大家學習借鑑。
  • 高中:給出x,y的不等式求x+y的值?關鍵在於如何構建函數
    原題原題:已知實數x,y滿足3x-y≤ln(x+2y-3)+ln(2x-3y+5),則x+y=?圖一題中只給出了一個關於x,y的不等式,想導出x+y的值是非常困難的,那這道題該如何解決呢?關鍵在於函數的構建。
  • 數值積分中的重要公式:解讀歐拉-麥克勞林公式的原理
    前面的五篇文章都討論了自然數求和過程中存在的數學奧秘,伯努利在研究這些原理時發現了伯努利數,將一般的自然數任意次冪求和原理向前推動了一步伯努利數伯努利將求和公式用伯努利數替代,大大簡化和方便了公式的用矩陣表示出來就是:非常明了接著偉大的歐拉繼續推進伯努利的成果
  • 數學家約翰·伯努利在數學領域的貢獻
    約翰在巴塞爾大學學習期間,懷著對數學的熱情,跟其哥哥雅格布秘密學習數學,並開始研究數學.兩人都對無窮小數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首先熟悉了G.W.萊布尼茲(Leibniz)的不易理解的關於微積分的簡略論述。正是在萊布尼茲的思想影響和激勵下,約翰走上了研究和發展微積分的道路。
  • 數學第一家族和「伯努利方程」
    這個家族曾經連續出現過十餘位數學家,這些數學家有的是歐拉的老師,有的是萊布尼茨的朋友。1725年,丹尼爾到彼得堡科學院工作,被任命為生理學院士和數學院士時,父親約翰擔心兒子不能勝任,讓自己的得意門生歐拉前去當丹尼爾的助手,是的,你沒有看錯,就是那位數學史上的頂尖大神,前去給丹尼爾當「助理」。
  • 看得懂的數學之美:從青年歐拉對巴塞爾問題的解法說起
    歐拉,歷史上最重要的數學家之一,也是最高產的數學家,平均每年能寫八百多頁論文。我們經常能見到以他名字命名的公式與定理,可能最廣為人知的便是「世界上最美的公式」歐拉公式。先不說它的具體意義,能將自然數、虛數、π、0 和 1 這幾個最基本的元素組合在一起,就是令人驚嘆的美。
  • 《歐拉選集》中三角函數與複數的關係
    前一篇《歐拉和拉格朗日筆下的三角級數以及重要的等式關係》中我們已經得到如下兩個等式歐拉設z為無窮小,n為無窮大i,則v=nz=iz為有限數,z=v/i,從而sinz=v/i,所以cosz=1,我們帶入上式得到
  • 最偉大的數學公式:歐拉公式
    但巧的是他的父親與伯努利家族關係很不錯,而伯努利家族是17〜18世紀瑞士的一個赫赫有名的家族,其中出了很多著名的數理科學家。伯努利原籍比利時安特衛普,1583年遭天主教迫害遷往德國法蘭克福,最後定居瑞士巴塞爾。
  • 常微分方程中的重要方程:黎卡提方程(一階二次非線性微分方程)
    ,所以引起伯努利家族,歐拉,達朗貝爾,劉維爾等人都對其進行了深入研究,本篇就來了解下這個看似「一元二次方程」的重要微分方程:黎卡提方程定義:設一階微分方程的右端f(x,y)關於y是一個二次的多項式,則稱微分方程為二次方程根據定義,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可以寫成
  • 求助:x+y=y+x到底是不是方程?
    翻開初中的課本,可以看到方程的定義是:含有未知數的等式。x+y=y+x既含有未知數,又是等式。我認為滿足定義的兩個條件,所以是方程。但是有人提出反對意見,認為x+y=y+x不是方程。原因是等式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恆等式,如n+2n=3n,n取任何值等式都成立;第二類是矛盾等式,如m-1=m,m取任何值等式都不成立;第三類是條件等式,如3x=12,只有當x=4時等式才成立,這才是方程。我覺得這個意見也有道理,因此對x+y=y+x是方程產生了動搖。
  • 數學界的老師-歐拉|偉大的數學大師系列
    (推薦觀看這個視頻:《數學家的故事 歐拉》)歐拉13歲時作為全校年齡最小的學生進入了巴塞爾大學,主修哲學和法律, 但是每周都會跟當時歐洲最優秀的數學家, 也是他父親最好的朋友約翰·伯努利(Johann Bernoulli)學習數學.
  • 蘇格拉底和歐拉有話說
    俄國皇家科學院由彼得大帝於1724年創建,當時是一個對外頗具吸引力的地方。資金充足,藏書豐富,重視研究,沒啥教學負擔,有充分的時間及自由探究科學問題。後來愛因斯坦終老一生的普林斯頓高級研究所有點山寨俄羅斯科學院的意思。
  • 已知x>0,y>0,x+y = 1,求1/x+2/y的最小值
    已知x>0,y>0,x+y = 1,求的最小值一 常見錯誤解讀:已知x>0,y>0>錯誤分析:首先注意使用不等式時,等號成立的條件是a=b。那麼我們可以看出,式(1)等號成立的條件是x=y,而式(2)等號成立的條件是。顯而無法同時滿足,那麼最後得出的值就不是最小值。在做此類題目時,若反覆採用均值不等式,切記保證前後等式成立的條件一直,否則得出的結論會大於我們需求的數值。
  • 數學史20大數學家之——歐拉,史上第二高產的數學大師
    歐拉被譽為大師中的大師,我們曾在歐多克索斯和畢達哥拉斯兩位數學家的文章中略微窺探過它的風採,今天我們就來正式的聊聊他——瑞士數學家萊昂哈德 歐拉。13歲時他的父親送他去巴塞爾大學學習哲學和法律,希望他能成為一個出色的牧師。這段時間歐拉和大數學家約翰伯努利交往甚密。約翰伯努利是當時歐洲最優秀的數學家之一。他不僅向歐拉傳授數學,還說服了歐拉的父親讓歐拉開啟數學生涯。這應了約翰伯努利的座右銘「我違父意,研究星辰」。
  • 自然常數e到底有多少秘密?至今沒研究透徹,它到底神秘在哪兒
    在數學王國中,有五個數非常重要,它們所包含的內容和所承擔的作用,遠遠超過了數值的本身,因而比一般數字顯得更為神秘,這5個數就是0、1、π、i和e,其中e的作用更為突出。像π一樣,e也是一個無理數。它的數值是e=2.7182818459…無限而不循環。
  • 數學史上的最豪華的頂級數學家家譜,原來歐拉是黎曼的祖師爺
    家族式社會一度成為古代中國的發展潮流,家族的家譜也成為家族的重要部分,直到今天仍有許多家族保留家譜。在數學史的發展中也有這麼一個家譜,它有頂級數學家組成,稱它為「最豪華家譜」一點也不為過!這個家譜要從萊布尼茨說起,萊布尼茨收了個學生叫約翰·伯努利,伯努利收了一個徒學生就是著名的歐拉,歐拉在他的那個時代是無敵的存在。然後歐拉收了一個學生叫拉格朗日,拉格朗日收了一個學生柯西,就是著名的柯西不等式的柯西。
  • 一代數學巨匠:歐拉的生平
    這種廣博對他很有好處,機會在1727年出現了,當時,他聽到來自俄羅斯的消息說,聖彼得堡皇家科學院的醫學部有一個空缺。此前,年輕一輩的伯努利兄弟已經去那裡擔任數學教授。這家重要的學術機構是葉卡捷琳娜一世遵循她丈夫彼得大帝制定的路線,加上萊布尼茲的建議,在幾年之前剛剛建立的。在伯努利兄弟的推薦下,歐拉被聘為皇家科學院醫學和生理學部的成員;但就在他抵達俄國的那一天,女皇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