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在課本上看過這樣的故事,教育家班傑明接到一個青年人的求助電話,二人約好在班傑明的家裡見面。班傑明讓青年在門外稍等,花一分鐘收拾好凌亂的房間。然後端著酒杯說,乾杯,你可以走了。
青年人不懂,說,我還沒有向您請教呢……
班傑明微笑著說,眼前這些難道還不夠嗎?你進來又有一分鐘了。
班傑明正是通過讓青年人感悟一分鐘的時間,認識到把握每一分鐘就把握了人生的道理。
很多時候,我們正是需要這樣去真正感受時間。
在「娛樂至死」的時代裡,我們沉浸在娛樂中而感受不到時間的流逝,當從中抽離出來,又會感到強烈的空虛感。
不再深度學習,空餘時間被電視劇和綜藝佔據,吃瓜永遠停不下來,待在群體中的時間也越來越長,留給自己的時間越來越短。這樣的生活中,我們很難感受到一分鐘的時間的可貴。
但小時候的我們不是這樣的,一分鐘就是一分鐘,可以做很多事情。可以把鉛筆削好,可以把書本擺放整齊,甚至可以蹲下來看螞蟻運食。
在一堂心理學課上,心理學老師讓學生這樣做:閉上眼睛,用耳朵聽外界的聲音。頭頂電風扇呼呼的聲音,窗簾被風拉扯的聲音,窗外的蟬鳴的聲音。這樣聽一分鐘,學生們大多可以靜下心來,並感嘆原來一分鐘可以這麼長。
我們對時間的認識,正是從感受時間開始,只是後來這種認識被娛樂衝淡。沉迷於新奇而虛擬的世界無法自拔,不如努力讓自己抽離出來,先去感受時間,把自己拽回到現實,與那些上癮的軟體保持距離,從而更好地投入到現實的事物中。
《秒的認識》教學設計:
一、情境導入
(播放新年聯歡晚會的片段)
談話:新年的鐘聲將敲響,讓我們一起來倒計時。(課件出示鐘面,伴隨著「滴答」聲,讓學生共同進行倒計時)剛才,我們進行倒計時,像這樣計量很短的時間,我們常用比分更小的單位——秒。今天,我們就共同來認識這個新朋友。(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一)認識時間單位「秒」
1、師:你知道怎樣計量用「秒」做單位的時間嗎?請仔細觀察你們所帶的鐘表,看看有什麼發現。
2、學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學生反饋:
①時鐘有3根針,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針。
②秒針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讀取電子表上的時間時,讓學生可以利用以前學過的電子表的讀法進一步類推。
4、體驗1秒鐘
①師:1秒到底有多長呢?讓我們閉上眼睛,仔細聽一聽。(利用時鐘的「滴答聲」讓學生感受。)鐘錶發出「滴答」一聲所經過的時間就是1秒。
②學生跟著時鐘的「滴答聲」,做拍手練習,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誰拍得最準。
③比一比,哪位學生不看時鐘,每秒數一個數,看誰數得最準確。
④小結:剛才,我們聽到鐘聲「滴答」一聲就是一秒,我們拍一下手用1秒,數一個數也是用1秒。1秒的時間確實很短,但是有些現代化的工具在這短短的1秒鐘裡卻可以做很多事情呢。(舉幾個具有說服力的數據說明1秒鐘的價值)所以,我們可別小看了這短短的1秒鐘,它的作用可大了。我們要珍惜時間,不浪費每1分、每1秒。
(二)探索分與秒之間的關係
1、師:如果秒針從數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數字12,這時經過多長時間,分針有沒有什麼變化。
2、讓學生小組合作,仔細觀察鐘面,自主探索。
3、學生反饋。
4、小結:秒針走1圈,就是60秒,這時分針走1小格,也就是1分鐘,所以1分=60秒。
(三)練習:體驗1分鐘
1、讓學生看鐘表,通過讀秒來體驗1分鐘的長短。
2、師:1分鐘能做什麼呢?
讓學生分組畫畫、寫字、做口算、摸脈搏體驗1分鐘實際的長短。
3、讓學生舉例,說說1分鐘可以做什麼事。
三、鞏固練習
完成「練習一」第2題。
四、課堂小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認識時間單位——秒)有了秒針,計時就更準確了,時針、分針、秒針在時間王國裡分工合作,準確地為人們報時。
五、布置作業
師:下課鈴聲響了,請大家安靜,迅速地將課桌上的學習用品整理到書包裡,看看需要多少時間。看誰整理得又快又好。(學生整理,教師報時)
師:相信大家今後每時每刻都能這樣珍惜分分秒秒,做時間的主人。
六、板書設計:
1分=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