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有個「八德獎」 專門表揚好人好事
2008年12月25日 23:30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社臺北十二月二十五日電 題:臺灣有個「八德獎」 專門表揚好人好事
中新社記者 路梅 陳立宇
十二月二十五日,一年一度的臺灣好人好事代表表揚活動在臺北舉行。三十位獲獎者獲頒「八德獎」獎座及當選證書,並受到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的接見和鼓勵。
臺灣的「八德獎」性質類似於大陸的「學雷鋒標兵」,目的是希望經由舉辦表揚活動充分發揮激濁揚清的效果,帶動社會各層面「心存善念,時時做好事、說好話,處處留溫情」,許社會一個美好的未來。但它的緣起,卻早於一九六三年大陸的學雷鋒運動。
一九五八年,為了推展「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等八德教育,臺灣當局希望通過學校教育與社會運動相呼應,建立民眾「正人心、明是非、別善惡」的正確人生價值觀。先是民間自發,後來建立了「表揚好人好事運動推行委員會」,每年舉辦一次全島性的「表揚好人好事代表表揚大會」。
要獲得「八德獎」,必須符合見義勇為、捨己救人;孝親尊長、慈幼睦鄰;熱心公益、樂善好施;守法守紀、勤勞節儉;盡忠職守、便民利民等標準。
各地各單位推薦的候選人要經過專門的評審委員會的嚴格評審,有時評委還會實地調查候選人鄰裡的風評,經過初審、覆審及決審等三個程序選出。每次選出的人數並不限定,本著寧缺毋濫的原則,有多少符合標準就選出多少名。因此,通觀歷年的獲獎人數,少至二十六人,多至一百三十人不等。
來自金門的七十四歲獲獎者蔡清龍退休後一直致力於公益,樂善好施,在今年四川遭遇地震之後,他積極走訪各地呼籲社會團體及教育界踴躍捐助,募得善款新臺幣一百五十餘萬元。同樣來自金門的吳龍山也因主動關懷貧病孤苦鄉親及熱心推動兩岸人道救援的事跡獲得殊榮。
從小罹患小兒麻痺症而癱瘓的鄭淑勻身殘志堅,成為臺灣第一個輪椅領隊,並成立了臺灣唯一弱勢族群的旅遊諮詢公司。除此之外,她積極投入社會服務工作,致力於推動無障礙旅遊,鼓勵殘疾孩子自強不息,融入社會。
鄭淑勻的臉上,總是洋溢著樂觀的微笑。她告訴記者,今年北京的八達嶺安裝了電梯,方便了坐輪椅的殘疾人參觀遊覽,於是她打算明年組織殘疾人朋友一起爬長城,當好漢。「人生沒有十全十美,面對陽光,陰影就會站到背後。我們要學習向日葵迎向太陽,不要做含羞草。」她說。
「表揚好人好事運動協會」榮譽理事長李本仁指出,現階段臺灣媒體偏重於報導貪汙舞弊、社會暴力、災難事件及偏差價值觀等社會邊緣現象,但社會上仍有很多光明事跡,希望人們都能「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當好人」,保存淳樸善良風俗,讓社會朝好的一面發展。
至今「八德獎」的累計獲獎者已達三千一百四十四名,分布於社會各階層、各角落,用他們的善行事跡發揮著改善社會風氣的積極作用。(完)
【編輯:魏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