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有個「八德獎」 專門表揚好人好事

2020-12-19 中國新聞網

臺灣有個「八德獎」 專門表揚好人好事


2008年12月25日 23:30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社臺北十二月二十五日電 題:臺灣有個「八德獎」 專門表揚好人好事

  中新社記者 路梅 陳立宇

  十二月二十五日,一年一度的臺灣好人好事代表表揚活動在臺北舉行。三十位獲獎者獲頒「八德獎」獎座及當選證書,並受到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的接見和鼓勵。

  臺灣的「八德獎」性質類似於大陸的「學雷鋒標兵」,目的是希望經由舉辦表揚活動充分發揮激濁揚清的效果,帶動社會各層面「心存善念,時時做好事、說好話,處處留溫情」,許社會一個美好的未來。但它的緣起,卻早於一九六三年大陸的學雷鋒運動。

  一九五八年,為了推展「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等八德教育,臺灣當局希望通過學校教育與社會運動相呼應,建立民眾「正人心、明是非、別善惡」的正確人生價值觀。先是民間自發,後來建立了「表揚好人好事運動推行委員會」,每年舉辦一次全島性的「表揚好人好事代表表揚大會」。

  要獲得「八德獎」,必須符合見義勇為、捨己救人;孝親尊長、慈幼睦鄰;熱心公益、樂善好施;守法守紀、勤勞節儉;盡忠職守、便民利民等標準。

  各地各單位推薦的候選人要經過專門的評審委員會的嚴格評審,有時評委還會實地調查候選人鄰裡的風評,經過初審、覆審及決審等三個程序選出。每次選出的人數並不限定,本著寧缺毋濫的原則,有多少符合標準就選出多少名。因此,通觀歷年的獲獎人數,少至二十六人,多至一百三十人不等。

  來自金門的七十四歲獲獎者蔡清龍退休後一直致力於公益,樂善好施,在今年四川遭遇地震之後,他積極走訪各地呼籲社會團體及教育界踴躍捐助,募得善款新臺幣一百五十餘萬元。同樣來自金門的吳龍山也因主動關懷貧病孤苦鄉親及熱心推動兩岸人道救援的事跡獲得殊榮。

  從小罹患小兒麻痺症而癱瘓的鄭淑勻身殘志堅,成為臺灣第一個輪椅領隊,並成立了臺灣唯一弱勢族群的旅遊諮詢公司。除此之外,她積極投入社會服務工作,致力於推動無障礙旅遊,鼓勵殘疾孩子自強不息,融入社會。

  鄭淑勻的臉上,總是洋溢著樂觀的微笑。她告訴記者,今年北京的八達嶺安裝了電梯,方便了坐輪椅的殘疾人參觀遊覽,於是她打算明年組織殘疾人朋友一起爬長城,當好漢。「人生沒有十全十美,面對陽光,陰影就會站到背後。我們要學習向日葵迎向太陽,不要做含羞草。」她說。

  「表揚好人好事運動協會」榮譽理事長李本仁指出,現階段臺灣媒體偏重於報導貪汙舞弊、社會暴力、災難事件及偏差價值觀等社會邊緣現象,但社會上仍有很多光明事跡,希望人們都能「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當好人」,保存淳樸善良風俗,讓社會朝好的一面發展。

  至今「八德獎」的累計獲獎者已達三千一百四十四名,分布於社會各階層、各角落,用他們的善行事跡發揮著改善社會風氣的積極作用。(完)

編輯:魏恆】

相關焦點

  • 從中山南路大樓到八德大樓 國民黨中央黨部搬遷
    位於臺北市中心區中山南路的國民黨中央黨部現大樓,在日據時期為日本「赤十字會」所有,後來成為日本總督和高官們宴樂場所,隨著一九四五年臺灣光復,一九四九年後成為國民黨辦公處所。大樓曾於一九九四年至一九九七年間進行改建,地上十二層,地下四層,總使用面積約七千坪(每坪三點三平方米),氣派十足,每年僅維持費就有四千萬元新臺幣,被批評太過豪華。
  • 學以致用 用以促學 知行合一 ——以「恆信八德」文化思想武裝頭腦...
    在全黨全國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之際,恆信集團也積極向黨組織靠攏學習,以黨建引領通過對恆信集團企業文化的積累和提煉,總結出指導集團全體成員樹德立人的集團企業文化精髓——「恆信八德」。  恆信集團曾專門發出通知,開展學習「恆信八德」專題活動,對學好「恆信八德」作出安排部署。
  • 國民黨中央黨部今日喬遷 臺北八德大樓成新家
    中國臺灣網消息 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將從今天開始陸續遷往臺北八德大樓,離開已經有60年歷史的國民黨中央黨部大樓,預計下周三全部搬遷完畢。   據臺灣媒體報導,國民黨中央黨部大樓從日本殖民統治時代的日海軍招待所,到蔣介石遷臺後的政治中心,將近六十年的歲月,見證了國民黨在臺灣發展的全部歷史。
  • 說說傳統的「八德」
    朱熹手書孝弟忠信禮義廉恥文/圖 裴偉早在堯帝時期,中國就有了「克明俊德」的說法。在崇文重禮的西周,更形成了深厚的重德傳統,《逸周書》中有「五德」「九德」等概念,《尚書》中也說到了「九德」。有此八徳焉,亦無往不通也。」南宋潘自牧《記纂淵海》:「海有八德:一漸深、二不窮底、三廣無涯、四出珍珠寶、五大身眾生所居、六無増減、七同鹹味、八不宿屍。」清代《月令輯要》「柳有八德:一不擇地而生、二易殖易長、三先春而青、四深冬始瘁、五質直可取、六堅韌可制、七穂葉可療治、八歲可刈條枝以薪。蓋梓材之良器也。」
  • 「四品八德」樹新人 春風化雨育芳華
    溫州日報記者 卓揚 通訊員 溫教宣在溫州這片溫暖的土地上,中小學校園裡時時處處都有美麗師生動人的道德故事:有在病床與講臺間選擇上完生命中最後一堂課的90後鄉村女教師陳瑩麗,有長年肩負照顧患病母親重擔的孝心少年林傑,有短短19小時匯聚15萬元救助善款的甌海中學師生和校友……近年來,我市中小學始終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
  • 物人以群分 界限有八德
    夫道未始有封,未始不是開始的意思,封就是界限。言未始有常,言語代表所有的文字理論,也代表所有的思想,沒有一個言論思想是永恆的真理,沒有什麼是永遠存在的。如果言語文字可以確定,那就永遠都不變,實際上人類言語文字,三十年變一次,再過六十年,我們的許多講話,說不定後人又聽不懂。
  • 桃園縣長吳志揚撤5主管 八德合宜住宅解約
    華夏經緯網6月3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桃園縣前副縣長葉世文收賄案重創縣政府形象,縣長吳志揚昨日大動作止血,宣布城鄉、工務、地政、政風等4名一級主管及秘書長調離職務;葉世文曾參與決策的143件案件,全移送臺「廉政署」調查。    據了解,未來一周桃園縣政府還有兩波高階主管異動,包括局處長和更高階主管。
  • 「好人好事銀行」引領文明風尚
    3月23日,葉縣任店鎮雙河營村村民李亞峰將自己在「好人好事銀行」的40多分積分,正式轉贈給了貧困戶李俊卿。    在辦完轉贈手續後,該村支部書記李大國感慨地說,「沒想到,『好人好事銀行』竟然有這麼大的作用。」    李大國所說的「好人好事銀行」是任店鎮抓鄉村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項創舉,群眾可將平時為民服務的愛心行動轉化為「愛心積分」存入「銀行」的「儲蓄」卡中。
  • 鼓勵孩子、表揚孩子、讚美孩子,三者到底有什麼不同?
    關於你們在多篇文章中提到的「表揚」,比如說「你真棒」這種話語,會否用多了,孩子會為了得到大人的表揚稱讚而迎合大人呢?我也在了解蒙氏教育和正面管教的說辭,他們更強調「鼓勵」,就是說明,孩子哪裡做得好,而不是簡單的「你真聰明」「你真棒」這樣的方式。我不知道我有沒有理解錯。
  • 初一男孩拾金不昧獲表揚,第二天收到獎品後,滿臉寫著「高興」
    但是有兩個來自安徽亳州的孩子在上交自己撿到的貴重物品後,心情卻好像坐了過山車一般。這兩名初一的男孩在路邊撿到了一部手機,雖然他們毫不猶豫地將手機交到了派出所的民警手裡,但是令人有些忍俊不禁的是,民警為了表揚兩個孩子拾金不昧的精神,在第二天給孩子們送來了榮譽證書和練習冊。
  • 做人做事的八德根本
    禮義廉恥全都沒有的人,即使活著,也已經死了,即使有張人皮,也只是行屍走肉。2宋代理學家朱熹,在「禮義廉恥」四維基礎上,加上「孝悌忠信」,構成「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德精神。《關聖帝君桃園明聖經》云:「孝悌忠信人之本,禮義廉恥人之根。」
  • 2020「山西好人」發布,他不會遊泳卻跳水救人,附好人好事(上)
    本次活動評選出山西助人為樂好人、山西見義勇為好人、山西誠實守信好人、山西敬業奉獻好人、山西孝老愛親好人共25人,接下來就讓我們看看分別是哪些好人好事吧!多年來她自費購買理髮工具免費為全院患者理髮,給外地患者買藥寄藥,拒收紅包,資助的藏族姑娘畢業於中國政法大學,定期捐款捐物,王彩瑛先後榮獲「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太原市五星級學雷鋒志願者」「太原市身邊好人」「優秀義工」等榮譽稱號。
  • 「四品八德」樹新人 桃李芬芳香甌越
    原標題:「四品八德」樹新人 桃李芬芳香甌越 班主任作為落實德育的主體,連續三年在全省班主任基本功大賽中蟬聯冠軍;「新雨」家庭教育公益講師團每年面向家長開展100場公益講座;印發《溫州市中小學學段德育工作指南(試行)》,明確不同階段學校教育的使命和責任…… 近年來,溫州中小學教育緊緊圍繞「立德樹人」這一主題,創造性整合構建了「四品八德
  • 曾國藩成功的8字秘訣,簡稱「八德」,看看你身上有沒有
    後來,宋朝在前人的基礎上又總結出了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比如,宋代名臣範仲淹在《范文正公家訓百字銘》說:「處世行八德,修身率祖神」,即處世「八德」是準則,後世應當謹遵前人教誨。到了晚清名臣曾國藩這裡,他根據自身多年生活學習經驗,也總結出了一個修身「八德」,他說:「餘近年默省之勤、儉、剛、明、忠、恕、謙、渾八德就中能體會一二字,便有日進之象」。
  • 銅陵計程車行業好人好事 中秋節期間湧現30多起
    「我的行李箱遺落在計程車上,感謝當班計程車駕駛員撿到後送還給我……」9月19日上午,市運管處值班室工作人員先後多次接到市民來電,表揚我市計程車駕駛員拾金不昧、樂於助人的善舉。據了解,我市計程車行業好人好事層出不窮,據市運管處不完全統計,中秋節小長假期間,我市計程車行業就湧現好人好事30多起。
  • 好人好事上紅榜不良行為進黃榜
    潘從武 閻文華近日,記者在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興慶區掌政鎮採訪時發現,該鎮13個村都有一塊道德紅黃榜,紅榜表揚的是好人好事,黃榜則對村民不良行為進行曝光。鎮負責人告訴記者,2008年該鎮從提高村民道德文明素質,倡導社會文明新風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抓住村民好面子的心理,組織開展了「道德紅黃榜」活動,把孝敬父母、團結鄰裡、崇尚科學、熱心公益等先進典型挖掘出來,將他們的事跡通過紅榜進行表揚。將亂堆亂放、無故拖欠水費、不盡贍養義務等不良行為的人和事寫到黃榜上進行曝光,每月更換一次。
  • 樹人先立德,「八德教育」播撒正能量
    在這種情況下,「八德教育」應運而生。 「八德教育」是指通過孝親、 尊師、友學、立 志、長善、救失、守法和落實 《弟子規》這八個方面的教育,用道德與法制相結合的方式, 教育學生做孝親尊師、友愛同學、立志成才、有社會公德、奉獻愛心、知書明理的人,從而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
  • 中華傳統八德價值歷久彌新
    傳統八德歷經數千年沉澱與凝結,深深影響了每一位炎黃子孫,具有歷久彌新的價值。&nbsp&nbsp&nbsp&nbsp德與道密切相連。什麼是「德」?說起來,「德」很抽象。不過,《說文解字》說得很容易理解:「德,升也。」德有登高、攀登的意思。這就不複雜了,人有了德,就進步了,就與原來不一樣了。
  • 做人當講「八德」
    這「三個倡導」24個字,是國家改革發展的「精神之柱」、社會良性互動的「精神紐帶」、個人工作生活的「精神之鈣」。如何踐行核心價值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努力從中華民族世世代代形成積累的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和智慧,延續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華,展現精神魅力」「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的重要源泉。」
  • 衰衰:我也要做好人好事
    漫畫中衰衰特別想在大家面前露臉,任何機會他都不願意放過,這次的班會演講他質疑臉臉,就是為了讓大家知道自己,這一點筆者不希望大家學習,想在班上演講,你就要好好學習,成為一名好學生,要不然你就回家睡覺,夢裡什麼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