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橋連通青海甘肅 川海大橋年底成型

2020-12-20 央廣網

央廣網西寧5月26日消息(記者張雷 青海日報記者馬新)站在青海省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川垣五路熱火朝天的施工工地,極目遠眺甘肅省蘭州市紅古區的海石灣鎮,一座飛架青甘兩省,隔著滔滔湟水河和川流不息的馬平高速公路,南北高差達70多米的川海大橋,已然橋墩林立,氣勢如虹。

「修建川海大橋,真正是青海人投資,甘肅人受益呀!」據負責大橋建設的中交二工局四公司項目辦總工胡煥猛介紹,川海大橋全長1656.7米,其中橋梁長度832.8米,按雙向六車道設計,總投資2.85億元。大橋自2017年4月動工至今,已累計完成投資1.35億元,計劃今年年底大橋基本成型。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由於川海大橋在青海境內只有部分道路引橋和1號、2號橋墩,因此支撐這座高墩大跨徑橋梁建設的T梁預製場、鋼筋加工場、混凝土拌合站都設在了蘭州市紅古區海石灣鎮。位於湟水河河床之內,正在進行鋼板樁基坑開挖的3號橋墩,與已經完成承臺施工的2號橋墩隔河相望,忙碌的工人和挖機在十多米深的卵石河床上如入小人國一般。

「川海大橋施工環境侷促,而且既不能汙染湟水河,也不能影響馬平高速及周邊鄉村道路的正常通行,確實給大橋建設管理帶來新的考驗。」青海交通投資有限公司項目辦副主任趙永輝告訴記者,為確保大橋質量、進度、安全可控,施工單位積極推行雙標管理,打造品質工程,先後開展了30項微創新,如用於深基坑開挖防護施工的鋼板樁圍堰技術,用於高墩施工的懸臂爬模工藝,用於T梁預製的地埋式自動噴淋養生技術等,使大橋的標準化作業更環保,更智能,更高效。

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以來,一河相隔的民和縣與紅古區不斷加快合作與交流,特別是自2007年以來,兩地就創建友好縣區、共同打造湟水河下遊經濟隆起帶、共同建立「民海經濟開發區」達成共識,但由於兩地無直接連通途徑,嚴重製約著兩岸經濟發展,成為阻礙人流、物流、信息流發展的「瓶頸」。

據了解,川海大橋起自民和縣川口鎮川垣新區,正好處在2017年剛剛建成的川大公路和民小公路的交會點。目前,川口鎮與海石灣鎮兩地的過往車輛均需繞行上遊7公裡至享堂西路橋或下遊10公裡至連合橋,通行時長均在半小時以上,且兩座橋梁通暢能力均較差,尤其是連合橋已被判定為危橋,限定大車通暢。川海大橋的建設,不僅將兩地連接為一個整體,而且可將往返兩地的通行時間縮短至二三分鐘。

相關焦點

  • 連通甘青兩省新大橋——川海大橋正式開通
    新華社蘭州12月31日電(記者李傑)連接甘肅、青海兩省的川海大橋31日正式通車運營。通車後,甘肅蘭州紅古區至青海民和縣車程將由40分鐘縮短至5分鐘。據了解,川海大橋位於甘肅省蘭州市紅古區與青海省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交界處的湟水河上,全長1656米、寬31米,按照二級公路標準建設,為雙向六車道,全線設計行車速度每小時40公裡。
  • 連接甘肅紅古、青海民和的川海大橋正式通車
    原標題:川海大橋正式通車中國甘肅網1月2日訊 據蘭州日報報導(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張旭永 特約記者 令望海 呂國清)架起兩地互通「連心橋」、民生互惠「幸福橋」、經濟協作「發展橋」。2019年12月31日,連接甘肅紅古、青海民和的川海大橋正式通車,海石灣至民和的距離將從10公裡縮短至3公裡。司機李師傅說:「原本繞一個大圈的路程,變成了直線距離,時間由40分鐘縮短成了5分鐘,喜事,攢勁,高興。」
  • 「聚焦蘭西城市群建設」一橋跨兩省,一「通」百事興 「川海大橋...
    一橋跨兩省,一「通」百事興「川海大橋」將民和縣與紅古區連成一個整體連接甘肅省蘭州市紅古區與青海省民和縣的「川海大橋」。2019年12月31日,連接甘青兩省,紅古、民和兩區縣的第一橋「川海大橋」正式建成通車,將民和縣川垣和紅古區海石灣連成一個整體,有效推進了兩縣區間的便捷往來和交流。該橋貫通後,從海石灣到民和縣城的車程由原來的40分鐘縮短為5分鐘。同時,紅古、民和還開通了票價3元的跨省省際公交線路(川海大橋線)。現在,兩地人不再好奇地打聽對岸的情況,只需親自去體驗一番便知。
  • 川海大橋正式開通
    這是12月31日拍攝的川海大橋(無人機照片)。當日,連接甘肅、青海兩省的川海大橋正式通車運營。川海大橋位於甘肅省蘭州市紅古區與青海省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交界處的湟水河上,全長1656米、寬31米,按照二級公路標準建設,為雙向六車道,全線設計行車速度每小時40公裡。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 川海大橋今年建成通車
    「橫跨青甘兩省的川海大橋今年將要建成通車,今後從民和到甘肅省蘭州市紅古區只需幾分鐘的車程。川海大橋建成後,作為蘭西城市群建設的節點城市,民和將加快推進川海一體化建設進程,為積極融入蘭西經濟區創造便捷條件。」省人大代表、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縣長馬維忠說。
  • 川海大橋順利通車
    新建成的川海大橋。青海交通投資有限公司供圖  2019年12月31日,位於我省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與甘肅省蘭州市紅古區交界處的湟水河上的川海大橋順利通車。  據了解,川海大橋起點位於民和縣川口鎮川垣五路與川垣北路交叉口,終點與蘭州市紅古區海石灣鎮紅山路相連,路線全長1656.7米,橋梁長度832.8米。
  • 川海大橋10月底完成合龍
    高空俯瞰下的川海大橋建設場面正在建設中的川海大橋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客戶端訊 正在修建中的川海大橋位於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境內,連接海東市民和縣川口鎮和甘肅省蘭州市紅古區海石灣鎮。10月23日,記者再次來到施工現場,了解這座大橋的工程進度。據悉,2017年6月開工建設的川海大橋,位於民和縣與紅古區交界處的湟水河上,項目起點位於川口鎮川垣五路與川垣北路交叉口,終點與紅古區海石灣鎮紅山路相連。按照公路二級標準建設,路線全長1656米,項目估算總投資2.85億元。
  • 一橋飛架南北 天塹變通途
    轉眼間,如巨龍般跨越黃河天塹的海黃大橋在視野裡越來越近,「H」型的索塔高高聳立,兩岸群山連綿巍峨,橋下的黃河水碧綠清澈。  2017年9月14日,隨著牙什尕至同仁高速公路最後一項控制性工程的實施,意味著青海首座大跨徑斜拉橋——海黃大橋建成通車,從此,黃南藏族自治州結束了沒有高速公路的歷史。
  • 川海大橋!民和5分鐘到海石灣
    川海大橋是連接甘肅省蘭州市紅古區與青海省海東市民和縣的重要橋梁5月8日,記者了解到川海大橋目前已進入大橋上部結構的關鍵施工部分已完成75%的工程量預計將於11月初完成主橋合龍>據《海東時報》此前報導,負責川海大橋工程的項目部項目書記金志軍說:「今年的主要任務是完成主橋的連續剛構的施工,去年完成了70%的工程量,預計今年年底基本建成通車。」
  • 「川海大橋」將民和縣與紅古區連成一個整體
    早上8時,蘭州紅古區居民趙亮啟程去青海民和縣辦事,民和的朋友聽說他要來,說好晚上帶他去夜市吃手抓肉。人來人往,香氣四溢的民和縣美食廣場是趙亮和朋友常去的地方。趙亮曉得,民和的小吃與紅古海石灣相比別有風味,特別是一些少數民族傳統小吃,極具地方特色。
  • 民和-紅古:攜手同心共繪川海同城新圖景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通訊員 石延壽 報導) 「一衣帶水,同唱民族團結進步曲;兩地同心,共譜雙城聯創新篇章!」這是印刻在連結甘青兩省的川海大橋橋頭上的一副對聯。而這座橋,把青海民和、甘肅紅古這兩座位於蘭西城市群節點位置上的兩座小城緊緊連在一起,成為兩地人民心目中的「連心橋」。地處青海東部門戶之地的民和縣與甘肅省蘭州市紅古區,雖然轄區分屬兩省,但一河相隔的民和、紅古兩地一衣帶水、地緣相接,兩地交流頻繁,往來密切。
  • 深中通道年底開建全球最高海中大橋
    11月3日,廣東省交通集團透露,作為我國「十三五」重大工程的深中通道項目橋梁工程年底開建,建成後橋面高達90米,有望成為全球最高海中大橋。其中,主跨1666米的伶仃洋大橋是深中通道項目的標誌性構造物。由於大橋跨越廣州港出海主航道——伶仃航道,該航道通行的船舶類型眾多且航行極為繁忙,為滿足通航要求,採用最為合適的懸索橋橋型方案。「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橋的橋面將高達90米,未來有望成為全球最高的海上大橋。」宋神友表示,這個高度相當於30層樓的高度。
  • 蘭州紅古區川海大橋與濱河路連接公路項目開工
    5月15日上午,經過前期積極準備,紅古區重點建設工程川海大橋與濱河路連接公路項目正式開工建設。該項目作為蘭州市紅古區和青海省民和縣的重要交通路網,對推動蘭西城市群發展具有重要支撐作用。記者從項目建設方蘭州交通發展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所屬的昌通路業公司了解到,川海大橋與濱河路連接公路項目位於紅古區海石灣鎮上海石村,建設內容包括川海大橋與濱河路的2條連接線及濱河西路段(濱河西路順接濱河中路的一部分),路線全長1.071公裡。
  • 長江大橋江漢一橋按尾號限行
    本報訊 武漢市路橋隧收費從下月1日零時起實行ETC,對通過長江二橋、白沙洲大橋、天興洲大橋、晴川橋、月湖橋、長豐橋和長江隧道的車輛按ETC方式徵收通行費。昨日,武漢市交管局通報,實行ETC後,將對通過不收費的「老三橋」——長江大橋、江漢一橋、知音橋(江漢二橋)車輛,實行新的交通管理。
  • 連通蘇州園區和吳中區勝浦大橋實質性開工 預計2022年底完工
    今天(9月8日)上午,隨著勝浦大橋便橋首根鋼管樁試樁打設成功,連通園區和吳中區的勝浦大橋改建工程進入實質性開工建設階段,預計勝浦大橋新橋將於2022年12月竣工。為切實滿足群眾出行需求,回應群眾改建勝浦大橋的呼聲,蘇州交通部門將勝浦大橋改建工程列為2020年蘇州市綜合交通運輸十大惠民惠企項目之一,多次與有關部門對接,推動這一民生實事項目儘早開工建設。2020年上半年,蘇州市水運工程建設指揮部克服疫情期間的種種困難,通過視頻連線、雲審查等創新性手段加快推進勝浦大橋改建工程的航評、洪評和施工圖設計等工作。
  • 長江大橋、江漢一橋全面取消限行?交管部門這樣回復
    11月2日上午8時30分,長江大橋首個不限號雙休日車輛暢通(資料圖)長江日報-長江網11月7日訊(記者李愛華)從11月2日開始,長江大橋、江漢一橋法定節假日(含雙休日)不受單雙號通行限制。近日,多位市民在長江網武漢城市留言板留言建議,長江大橋、江漢一橋可否工作日也放開單雙號管制,方便市民出行?對此,市公安交管局回復表示:目前長江大橋、江漢一橋工作日放開單雙號管制措施不合時宜。
  • 常德石門大橋(一橋)要施工 禁止機動車通行
    石門大橋(一橋)需要除險維修加固,更換橋梁欄杆和伸縮縫、增設防撞設施等。為確保工程順利進行及通行安全,公路、交警等部門將組織施工單位對施工路段實行交通管制。二、交通管制路段:石門大橋(一橋)橋梁路段。三、交通管制措施1.禁止機動車通行(施工車輛除外)。2.施工期間,設置臨時通道供行人通行。行人必須按照施工現場設置的交通標誌和提示行走,服從施工現場交通管理人員的管理和指揮。
  • 川滇黔交界處雞鳴三省大橋主拱合龍,2個半小時車程變1分鐘
    川滇黔交界處雞鳴三省大橋主拱合龍,2個半小時車程變1分鐘 2019-07-08 19: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總投資30億元海南鋪前大橋動工 可抵禦「威馬遜」級颱風
    因而,在橋梁的抗風性上,鋪前大橋設計及施工單位必須要做出正確處理。  經過多番探討、考察、驗證,鋪前大橋的設計方案逐漸成型。在此過程中,有關單位對橋梁的抗震性能進行了專門研究,提出了適宜的減隔震及抗震構造措施方案,並確定大橋建設能抵禦類似「威馬遜」、「海鷗」等強度的颱風。
  • 三峽神農架武當山,一橋架起三大著名景點,香溪長江大橋主拱「積木...
    香溪長江大橋主拱成功合龍□楚天都市報記者陳俊 通訊員鄭家裕周華山峽江天塹,一橋飛架,如長虹臥波,似巨龍騰空。大橋主拱由23塊弧形鋼構件在空中像「搭積木」一樣組合起來,全橋沒有橋墩,飛跨兵書寶劍峽口,俯瞰壁立千仞下的碧水東流。大橋總工程師許鑫介紹,面對層層險阻,9名中國工程院院士組成的「智囊團」指導技術團隊闖過了一道道難關。大橋建成後,還會安裝集群全壽命監測與管養系統,一座「智慧橋梁」將崛起於巍巍三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