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芮軒。
相傳,世界上散落著7顆龍珠,集齊7顆龍珠念出咒語,就能召喚神龍,並能向其許一個願望。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小時候買乾脆麵要收集卡片,買飲料要「再來一瓶」,這種模式讓人慾罷不能。隨著Z世代的崛起,這幾年出現了一個更牛B的玩法——盲盒,也是讓人慾罷不能!
今天跟大夥聊一家牛B的公司,泡泡瑪特,英文縮寫叫POP MART,這名字一聽就感覺逼格很高。泡泡瑪特通過盲盒+潮玩的模式營收三年翻了十倍,12月11日將在H股上市,估值高達70億美金。很多朋友一聽是H股就不感興趣,其實這是不對的。一是因為H股可以通過滬深港通交易,二是可以開H股直接交易。再說,多了解一些公司的生意模式,不管是A股、H股還是美股,都可以提升自己的認知水平。
盲盒的玩法,現在已經無處不在,甚至到了萬物皆可盲盒的地步!先來簡單科普一下盲盒的概念,然後再來說下泡泡瑪特這家公司。
盲盒現在已經火遍了中國南北,在年輕人中火爆異常!每年有超過200萬人購買泡泡瑪特的潮玩,並且平均每人購買數量達到驚人的20個,而且復購率也達到了58%。如果您還沒聽過盲盒,我只能說,大叔大嬸,您OUT啦~不知盲盒為何物,很容易暴露年齡!
盲盒,誕生於日本,最開始叫mini figures,後來又叫blind box。顧名思義,就是一個看不見裡面東西的盒子,它裝著不同樣式的玩偶手辦,但你不知道裡面到底裝著哪一款。其實盲盒就是裝著不同款式玩偶的盒子,盲盒就是盲選盲抽,購買時不能拆盒,只能憑運氣抽,抽到神秘隱藏款,就會極大的刺激消費者心理,激發再次購買的欲望。
泡泡瑪特官網popmart.com,也有京東和天貓旗艦店,大家可以去官網或者旗艦店看一下產品。公司成立於2010年,成立之初,公司定位為潮玩雜貨鋪。主要售賣玩具、化妝品等創意小百貨,什麼流行就賣什麼,但這生意不賺錢還一直虧錢,直到2014年、2015年、2016年1-5月,泡泡瑪特淨利潤分別為-277.29萬元、-1598.04萬元、-2483.53萬元。
2016年泡泡瑪特與Molly的創作者王信明展開合作,成為Molly大陸地區獨家授權經銷商及獨家生產廠商,並以盲盒的形式進行銷售。自此,泡泡瑪特一舉扭虧為盈,並且用三年多的時間將Molly做成了爆款。
2017年至2019年期間,泡泡瑪特收入分別為1.58億元、5.15億元和16.83億元,連續兩年同比增長了225%以上。淨利潤方面,2017年至2019年分別為156萬元、9952萬元、4.51億元。毛利率則從2017年的47.6%增至2019年的64.8%。其中,Molly帶來的收入佔當年泡泡瑪特總營收的26%、42%以及27%。
通過盲盒+潮玩的模式營收三年翻了十倍,泡泡瑪特一舉成名天下知!根據公司招股書數據,公司目前不僅是中國最大的潮玩公司,並且是業績增速最快的。嘗到甜頭後,當然是想進一步做大做強啦!目前泡泡瑪特與漫威、迪士尼、HelloKitty等知名IP建立了合作關係,目前累計已運營85個IP,包括12個自有IP、22個獨家IP及51個非獨家IP。
這就是泡泡瑪特的生意模式,通過知名IP打造盲盒+潮玩的玩法,讓消費者欲罷不能。目前在中國潮玩市場中已經排名第一,份額為8.5%,第二第三名分別為7.7%和3.3% 。天貓的銷售數據也很好,泡泡瑪特目前在盲盒品類的銷售中穩居第一。
抓住年輕人,才有未來。這一點,在B站上體現的淋漓盡致。所以泡泡瑪特在資本市場也受到了熱捧。那麼,泡泡瑪特的未來,也會持續輝煌嗎?
從泡泡瑪特目前整個的運營思路來看,公司更多是對IP進行商業包裝,再通過「盲盒」方式進行銷售,但消費者這種「成癮性」能否一直持續下去,是一件不確定的事情。消費者的「購買癮」能無限期持續下去嗎,很難。更多發掘新IP,發展SKU,想辦法創造更多品牌曝光的機會,用營銷吸納新顧客,也許才是泡泡瑪特未來要走的道路。
否則,泡泡瑪特,一不留神,就會變成泡沫瑪特。
多點在看多澆水,不點在看會枯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