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在30歲的時候,總是稱自己為聖人,在他的眼裡,只有自己是包容天下,有偉大抱負的人,因為常常說話不留情面,不可一世的樣子把周邊的人都得罪了。
最終在江西地方官員的誣告下,他被解除兵權,整日生悶氣,動不動就罵人,語言粗俗。在痛苦中,他拿起老莊的著作,回想起此前為人處事,他明白了自己的不足,說話的狂妄,太過高調,自然引起其他人的反感。
柏拉圖說:「智者說話,是因為他們有話要說;愚者說話,則是因為他們想說。」
聰明的人,往往會說話,一般來說,聰明人不說四話。
一、不說狂話
總是目中無人,口出狂言的人,很是招人討厭,空口無憑說自己能力範圍外的事情,最終的結果必定是在人群裡沒有了信用。
說狂話,很多時候等同於假話,為了所謂的虛榮心,把在別人心目中的誠信都抹掉了。
其次,不少人很容易在別人的恭維中迷失,因為一些阿諛奉承的場面話而迷失。其實,真正的聰明人都是懂收斂鋒芒的,這樣不會遭到別人的嫉妒,更能保有不斷向上的自我。
清代山陰金先生說:「為人行事勿猖狂,禍福緣淺各自當。」意思就是,猖狂還是謙卑,是關係著個人的禍福的,人在人面前,猖狂難免就會招到別人的看不過眼,很容易受到事事的針對而招來禍端。
二、不說閒話
聰明人不說閒話,有的人喜歡在空閒時間,找別人的事情八卦,說三道四,自以為以此為樂子。
但聰明人明白,說別人閒話,如果話語傳到對方的耳裡,那肯定會得罪別人了。而且,重要的是,不知道什麼時候,自己說的話被別人傳播了也是一件未知事。
換一個角度,我們都不喜歡那種在別人背後指指點點的人。
有時候,嫉妒會讓一個人成為喜歡說閒話的人,從而變得不聰明。當別人在學業上進步、在事業上成功,就開始在背後議論紛紛,說別人以各種不正道的方式來獲取想要的,或者是揭別人的短。
說人閒話,最後損失的,多數都是自己。
三、不說惡話
曾國藩寫過給子女的家書,其中就有關於做人要厚道的,說話不說絕,留有口德,給別人一點餘地。
實際上,曾國藩的告誡,不僅是在尊重別人,更是在給自己留有餘地。
古語說,刀瘡易沒,惡語難消,你永遠也猜不到一句話可以給別人帶來多大的傷害,有些你看似無傷大雅的玩笑事,在別人那裡卻是心裡一陣陣的痛。
因為惡話給別人帶來的傷害,我們是無法估量的,有時候,當你反應過來,或許已經產生了讓你無法挽回的後果了。
人言可畏,我們在說話之前,特別是在氣憤時,要先讓大腦冷靜一下,才說話。更多需要注意的是,說話也要分場合,分人,還要有合適的程度。
四、不說怨話
沒有一個人能永遠和一個喜歡抱怨的人在一起。生活中,每個人都難免會遇到各種不順心的事情,難免也會抱怨幾句,但經常抱怨,只會讓自己和身邊的人越來越消極。
偶爾一兩句對生活抱怨可以,但不要經常性對身邊的人抱怨,沒有人願意和一個對生活消極的人交朋友。
當一個人怨念太重,你會發現,久而久之,這個人身邊都沒有朋友了,生活太苦,我們都需要一點甜,而不是時時刻刻把苦掛在嘴邊。
其次,抱怨久了,一個人的積極性也會慢慢被磨掉了,總是以為生活對不起自己,從而變得越來越消極,煩惱也會越來越多。
沒有事情能用抱怨來解決,與其抱怨,不如想辦法努力,把生活過好,這樣的人,才是一個聰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