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元兵:探尋那抹人間煙火

2020-12-20 意不盡網

探尋那抹人間煙火

文/劉元兵

曾經一度以為自己住在一座閒適的城市,總感覺自己的生活是溫暖的,快樂的。當我們來到金堂縣域邊遠的又新鎮永樂村時,才發現祖祖輩輩生活於此的人們更有他們的幸福與閒適。

這個村子與資陽市樂至縣金順鎮的觀頂廟村交界。站在由金堂人出資,樂至人出土地修建的長約50米的人民橋上,就有了一腳踏兩市,一跨過兩縣的妙感。左望金堂,一汪清水被冬日的寒風吹皺出陣陣碧波,秀俊的遠山倒映在水中。寬闊的油房堰一望無際,伸向薄霧漂浮的天邊。堰邊的淺水區,一叢叢蘆葦雜草已經被冬霜打焉,有的依然昂著頭隨寒風起舞,再也不見春夏時節那垂釣者的身影。水利部授牌的"一級水功能保護區"的水泥碑上,可以看出各級政府對生態的重視。右望樂至,依然是微波蕩漾,蘆葦飄搖。遠方傳來雞鳴鵝叫,就像一首鄉村之歌,灌入我這個喜愛流行音樂的心房,就像一碗開胃湯,讓我這顆久居城市的心慢慢張揚。樂至縣實行河長制,鴨鵝都在山地邊上的一個巨大的圍欄裡敞養,並將糞便和汙水進行了處理。山邊的一片翠竹包裹著幾戶農家。"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這裡的百姓修房建屋都要選在竹林盤裡,即使沒有竹林,也要在新房周圍遍種竹子,展示出原鄉的風景。

幾步走出成都市,走出金堂縣,來到資陽市樂至縣的土地上。有點破損的水泥路上一個女子身著紅色棉衣圍著圍腰,向我們氣踹噓噓地走來。與我同庚,黝黑的臉上帶著農村婦女那特有的羞澀的谷玉蘭,是一位有著夢想的女子,少女時期,喜愛詩和遠方,曾經在縣級報紙上發表過詩歌,寫過新聞,在山村人眼中是一位才女。生活總是讓人難以琢磨,幾經坎坷的她,如今回到村子,與老公一道辦起了養殖場。她自豪地告訴我,就連百度上都可以搜索到她家的養殖場啊。養殖場逐漸發展壯大,收入也很豐厚。心中的詩已經被日常生活所淹沒,曾經打工到達過最遠的廣東省東莞市,虎門銷煙那個地方一直掛在她的心中。如今,遠方已經不在,為了照顧年老的父母,故鄉卻是她生存養息的地方。從這位接近60歲的女子身上,看不到農村婦女特有的那份憂傷,只有滿臉的微笑和幸福的張揚。

熱情的谷玉蘭見到我們這些作協會員,埋藏在心中的那份詩意頓時飛揚起來,不時回憶起當年寫詩寫新聞稿的幸福場景。此時的她已經不再是一個農村婦女了,儼然一個詩人的架勢。

講起這個小山村的故事,有頭有序,有理有據。豐收過後的秧田邊,矗立的觀頂廟,大門緊鎖,但可以看出這個三縣相鄰的廟宇曾經旺盛的香火。山村就因這座小廟而得名。從門口仰望遠山,翠柏蔥鬱,山腰鮮紅的橘子掛滿枝頭。田野裡,一群鴨鵝悠然戲水,膽大的居然跑到公路上來阻擋汽車和行人通過。車到身邊才慢悠悠地扇著噗噗的翅膀,飛向田野。汽車踹著粗氣,艱難的通過一段險路,來到山頂的一個村子。75歲的老隊長響應政府"廁所革命"的號召,正忙著修建新廁。就是這位老隊長帶領全隊的人,自己動手,自出費用,掘土開山,將這個懸崖村,變成了汽車可以通達家家戶戶的山頂村子。更讓人驚訝的是,這個隊100來號人,十幾年來居然出了30幾個學子,有的已經成了一方官員。後來他們都積極回饋村子,給村裡做了很多的好事善事。

山村裡雞鳴鴨叫,綠蔭覆蓋,柏濤陣陣。黝黑的土地裡,油菜、小麥、萵筍、青菜長勢喜人,豐收在望。在這個遠離都市的山村,可以感受到這裡淳樸的民風與農人的勤勞。時值正午,一棟棟樓房旁邊的小青瓦房的煙囪裡,冒出股股白煙,忙碌半天的女人們回到家中,開始生火做飯。男人們還捨不得地裡的農活,固執地要將雜草除淨,期待著女人們那一聲"老頭子,回家吃餉午了!"的熟悉而又親切的喊聲傳來,才放下鋤頭,慢悠悠的回家吃飯。一碟花生米,伴著二兩小酒,男人疲憊的身軀就恢復了活力。簡單午休後,又下地幹活了,直到夕陽西下,甚至天黑才回到那近年才修好的二層小樓。

山村流傳著很多的神話故事,也有很多的現代故事。曾經因為貧瘠而外出打工的青壯年,逐步回流,在這片土地上,用現代農業的理念,種植蔬菜、水果和糧食作物;有的辦起了規模養殖場、養豬、養魚、養雞、養鵝。像谷玉蘭一樣的勤勞農人,用自己的雙手勤勞致富,建設家鄉,讓一度衰敗的村落生機重現,煙火升騰。

惜別山村,谷玉蘭的眼眶有點溼潤,我們也依依不捨。手捧著我的新書《郵仔鄉愁》和《三江文藝》雜誌,激起了這個有著詩人夢想的農村婦女埋藏已久的那份激情。她說,現在兒子媳婦已經開始撐起了養殖場的事情,自己有了更多的空閒時間,要將停頓下來的夢想再續起來,繼續寫詩,寫農村的故事,要做一位新型農民。

冬日的山村,雖然沒有火熱的陽光,但是,詩友的熱情,農人的樸實與勤勞和那一抹抹升騰的人間煙火,驅散了冰冷的空氣,帶給人們幸福與安祥。

二〇二〇年十二月十三日

編輯:意不盡網編輯部

相關焦點

  • 從地攤經濟,探尋古詩詞裡的人間煙火
    自從國家鼓勵地攤經濟的政策一出臺,擺攤的風氣如雨後春風,吹遍大江南北,一夜之間,街市小巷,,火樹銀花處,小店小攤間,萬頭攢動,人聲鼎沸,各式商品琳琅滿目,那股濃烈的,久違的人間煙火氣息瞬間又回來了。此時,我便想起陸遊那句「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只覺此詩甚是應景。從地攤經濟,探尋古詩詞裡的人間煙火,品味古人筆下的地攤文化。
  • 人間煙火最動人的朋友圈文案:為何你捨不得這人間煙火,煙火即歌
    1.生活就是一半煙火,一半詩意。手執煙火謀生活,心懷詩意以謀愛。 2.山河遠闊,人間煙火;無一是你,無一不是你。 3.在刮小風,在下小雪,在等跨年的小紅花,和新年的煙火,還有更好的我們。
  • 國家話劇院《三灣,那一夜》《人間煙火》亮相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
    今年,來自中國國家話劇院的原創話劇《三灣,那一夜》應邀作為第二十一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參演劇目,而《人間煙火》則納入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藝術天空」系列活動。《人間煙火》劇照《人間煙火》編劇林蔚然,導演婁迺鳴,演員塗松巖、範志博、牛銀紅、楊軍君、劉曉翠等傾情出演。
  • 那碗最令人魂牽夢縈的人間煙火
    汪曾祺說,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在美食與愛中,我們感受著綿綿的親情、濃濃的鄉情和對夢想的執著追求。那碗最令你魂牽夢縈的人間煙火,又是什麼呢?臘八蒜京源學校高一(2)班 張天翊小時候,一到冬天我就盼著過年。期待那香甜的關東糖、軟糯的臘八粥和香氣撲鼻的瓜子。
  • 煙火女人——墜落人間的天使
    煙火女人——墜落人間的天使「理雲鬢,著素裝,不畏濃煙燻顏色,為君洗手做羹湯……"當女人們挽起長發的那一刻,她們把自己嫁給了愛情,為了心愛的人,她們心甘情願盤起如雲長發。當愛的激情漸漸褪去,俗世的煙火漸漸向女人漫溢,現實生活慢慢向女人露出真實的面目。柴米油鹽、灑掃洗涮……,平淡而又瑣碎的現實生活漸漸磨去了女人的銳氣,讓他們一次次在現實和夢想間掙扎糾結。在掙扎糾結中妥協與抗爭。又在不斷的妥協與抗爭中,努力尋找夢想與生活的最佳相處方式,試圖衝出現實煙火的重圍,令夢想的光芒在現實煙火中透射出耀眼的光芒。
  • 十堰新疆小夥兒圖蓀,你點綴了城市間那抹最美的人間煙火
    毫無疑問,十堰新疆小夥兒圖蓀,你點綴了城市間那抹最美的人間煙!
  • 散文詩:七月寄語《人間煙火人間愛》
    七月寄語:《人間煙火人間愛》伸手接住的是重重的人間煙火,也是不言而喻的幸福。日子在七月流放,一粥,一飯,一茶,都是你悉心付出的溫暖和愛。所謂的歲月靜好,在一枝一葉間,在一言一行裡,在一顰一笑中,在一來一往上。
  • 「人間筆記」人間煙火/樂白
    人間煙火城市的燈火又亮起,每一盞背後都有一個故事。我們都想做生活的主人,總是不自量力地高談闊論人世的真諦,殊不知在生活面前,你我都幼稚得像個學步的孩子。實際上,那是在找尋一種潛意識中的踏實感。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終於關心起了糧食和蔬菜的價格,那些經過加減乘除而得出的數字一列列布在眼前的時候,我竟找到了久違的踏實感。
  • 四方小院,人間煙火
    真正惦記難忘的是曾經擁有過,又漸漸失卻的小院煙火。作家白落梅在她的書裡說:「我亦可貪戀人間煙火,殷實人家,幾間瓦房,四方小院,守著流年,幸福安康。」世間再大再繁華,所要不多,不過小院煙火。就算是小小一院,勃勃生發的人間煙火,無時無刻提醒著我們,日子鮮活,生活該當生動純真。
  • 我與蟬聲為伴留燈一盞不識煙火人間是什麼歌 《煙火人間》哪裡聽
    近日,在抖音上面有一首特別火的歌,很多人都在翻唱這首歌,這首歌的其中一句歌詞是「出淤泥怎能不染我與蟬聲為伴留燈一盞不識煙火人間」,這是首什麼歌呢?一起來看一下這首歌的演唱者及歌詞介紹。  1、抖音出淤泥怎能不染我與蟬聲為伴留燈一盞不識煙火人間是什麼歌  「出淤泥怎能不染我與蟬聲為伴留燈一盞不識煙火人間」是歌曲《煙火人間》中的一句歌詞,這首歌的演唱者是網絡歌手添兒唄,目前在網上很是受歡迎。
  • 最不食人間煙火的四大生肖女
    態度冷淡的女生往往給人一種不好相處的感覺,但是有些女生的冷漠,自帶著一種不食人間煙火的味道,妥妥的女神範兒。十二生肖當中,態度冷淡不食人間煙火的四大生肖女都有誰呢?  屬鼠女:冷淡而理智  屬鼠女在日常生活中都扮演著那個充滿智慧的角色,他們在任何時候都是人群中最冷靜的那個。大家知道。他冷淡的時候並非是有意的,往往在思考一些事情。
  • 到溫州文成旅遊,必吃的人間美好煙火味——文成拉麵
    央視著名主持人白巖松老師曾在《朗讀者》欄目上談起這樣一個片段:很多年前,他的一個同事從國外出差歸來,一到機場,他幹的第一件事不是回家,而是拿上行李,直奔他平常總去吃的那家牛肉麵館,要了兩碗面,吃了一碗半,然後才抹抹嘴,心滿意足地拎著箱子回了家。
  • 願有一顆浸透人間煙火的心
    物道君語:心有煙火氣,人無煙火味,是最好的生活方式。
  • 金紅棉影展落幕,從《煙火人間》看見影像新趨勢
    12月20日,隨著閉幕影片《煙火人間》的放映落幕,2020金紅棉影展畫上了圓滿的句號。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組委會常務辦公室副秘書長張鸝女士(前排左一)在金紅棉影展閉幕影片《煙火人間》放映現場,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組委會常務辦公室副秘書長張鸝女士對到場的所有觀眾致謝,並對《煙火人間
  • 神的愛情也是人間煙火
    神的愛情也是人間煙火 2020-08-25 22: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看一碗人間煙火 覽一幅簡約家畫
    廚房窗戶的位置正正好,備菜的時候,眼裡看景,心裡念人,手裡顧家,人間煙火都聚攏在這棕米色的溫柔裡。書房木色純淨,擺上心頭好的飾品,打造一方獨屬的自由天地,陽光透過白色紗簾,為靜謐閒暇午後添抹書香。
  • 我就是我,不食人間煙火,卻是人間不一樣的煙火
    我就是我,不食人間煙火,卻是人間不一樣的煙火文/寄愁心與明月01那一刻,我們只能默默地心疼杜甫童鞋三秒鐘,他的內心肯定是崩潰的。但他應該很快會釋然,誰讓自己只寫詩不玩音樂呢?這可是大唐當時最流行的歌曲,有之一。因為還有另一首《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首《渭城曲》又名《送元二使安西》。
  • 通過信封看歷史:人間煙火
    人間煙火文/麥國培1948年6月18日,僑居上海的一位外籍人仕寄出一張航空明信片到美國麻省,按美國郵政規定,非給據(即掛號)郵件一律不蓋落地戳,以節省處理時間。抗戰勝利後,因「解放戰爭」導致國統區貨幣貶值,國際明信片郵資從1945年8月15日的2.4元升到此時的3萬元,升幅以萬倍計(再後來則更誇張,那是後話了),可見戰爭有多可怕!有趣的是,本片的圖案是富有生活氣息的主婦買菜閒聊漫畫,蔬菜、水果滿籃,中間大嬸手抓公雞,滿臉喜悅。
  • 食光不老,我們不散‖從美食到人生,《最是那碗人間煙火》
    馮遠臣的《最是那碗人間煙火》就是這樣一本書,以整個民國時期為背景,以一眾民國大師為基點,向讀者朋友拉開了一副那個時代人們活色生香的美食圖景。這本書共提到二十九位民國時期的人物,單從人名上看,他們之間就有很鮮明的共同點,即都是民國名人、要人。
  • 最是人間煙火味——成都頭號玩家農場體驗活動
    丨人間煙火味 最撫凡人心丨生活,總離不開擺滿柴米油鹽醬醋茶的方寸天地。是田野,承載了那些詩和遠方的嚮往。你可曾體驗過,在農場上圍著灶臺,張羅一家人的飯菜?左邊大廚,無人能敵婉兮曾說:「廚房的溫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個家的溫度,那方寸之間調和著人間五味。煙火氣,可以說是世間最溫暖的地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