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懷孕後被清退辦公桌停發工資 還因這事遭起訴

2020-12-18 網易新聞

(原標題:向前一步:34歲女白領遭遇懷孕歧視之後,維權多難?)

憶起知道自己懷孕的那天,劉怡然至今心情複雜。

那是2017年5月21日上午,北京陽光燦爛,沒有風。在北京婦產醫院,醫生告訴她懷孕了,她像一頭迷路的鹿,慌亂無措。

對於34歲的她來說,懷孕不在計劃之內。結婚六年,她一直糾結於丁克還是生孩子,直到意外降臨。

那時,她是北京一家小型創業公司的市場總監,所在部門幾乎承擔著公司最重要的業務,事業發展向好。

當她將懷孕的消息告訴領導後,一切都不一樣了——工作崗位被替代,被移出工作群,清退辦公桌,停發工資……生活驟然跌入谷底。

一場關於懷孕歧視的漫長拉鋸,伴隨著腹中新生命,悄無聲息地向她席捲。她像電影《秋菊打官司》中的女主人公一樣,固執地「想要一個說法、一個道歉、一個公平公正的處理」,但她發現,「維權的難度超乎想像」。她數度迷茫,這樣的堅持,值不值得?

「要不要?」

34歲之前,劉怡然的人生一路順遂。她1983年出生在哈爾濱,大學畢業後,跟隨鄰校同齡的男友北漂,進入北京一家創業型網際網路公司,之後又輾轉三四家網際網路公司,做網站運營、新媒體工作。

2015年,工作的第十年,她厭倦了朝九晚五的固定生活,想往移動網際網路方向發展,於是重找工作。

第一份面試邀約來自北京一家剛成立不到半年的創業公司。面試時,32歲的她被問到了生孩子的問題。她說,目前想做丁克。

這個想法源於她11歲時父母分開,從此跟隨母親生活,「我想要孩子,但是害怕會給他帶來傷害,所以寧願做丁克。」

最初,考慮到這家公司要上六天班,只有10來人,一人得身兼數職,劉怡然婉拒了。CEO發來消息,介紹了公司的優勢、未來發展前景。她被那種創業的目標感吸引,2015年3月12日入職該公司,負責新媒體運營,月薪一萬五千元。三個月後,轉為企劃部主管。

當年11月,她被改籤合同到其控股子公司A公司,擔任公關總監。第二年轉為市場總監,負責品牌等方面的工作,月薪慢慢漲到2萬。

工作時間朝九晚七,但她經常加班到晚上九、十點,甚至凌晨,周六也很少休息。每隔一兩個月,產品上線之際,那一周幾乎每天工作到凌晨四五點。累了,把瑜伽墊鋪地上眯一會兒,醒來繼續工作。

劉怡然被同事們喚「劉大人」,多用「工作努力」、「負責」、「女強人」等詞評價她。

公司氛圍也有些壓抑,有其他部門同事將雨後彩虹照片發到工作群,就被領導叫到辦公室罵了。曾在這家公司工作過半年的程欣語記得,剛入職那陣,APP新版本正要上線,一到下班時間,公司領導有時會坐在門口,「誰也不敢走,正點下班會受到白眼。」

劉怡然自己後來整理工作郵箱時發現,工作兩年多,超出工作時間之外的郵件就有500多封,大多是凌晨時發的,有時是周末凌晨。

與忙碌相伴的,是經常性的胃疼和整夜的失眠,有時睜眼到早上五六點還睡不著,「很多個瞬間,會覺得很累,不知道是為了什麼。」

2017年4月,公司召開季度大會,這一年的重要業務幾乎都安排到她所在的部門。她還協助領導分擔公司管理事宜,這讓她感覺「整個人的價值是被肯定的狀態」,充滿幹勁。

直到5月21日周末,醫生告訴她,她懷孕了。

此前,她從未想過會懷孕。檢查前一天,還和朋友去喝過酒。

擔心影響工作,那天上午九點多,剛從醫院出來,劉怡然就在和CEO、副總裁三人組成的微信群裡說,「有一個壞消息,我懷孕了。」

發現懷孕後,劉怡然很快告訴領導。 本文圖片均為 受訪者 供圖

兩位女領導和她年齡相仿,關係很好,經常一起吃飯,生活中有什麼事也會互相幫忙。

但這次,她倆的反應出乎她的意料,一個說「恭喜恭喜」,另一個說「這是好事情啊,要不要?」她說還在糾結,要跟丈夫商量下。

劉怡然的丈夫很開心,希望生下孩子。她則隱隱有些不安。

「那我幹什麼?」

查出懷孕的第二天是周一。早會後,CEO告訴劉怡然,派她到深圳和上海出差四天。

入職以來,劉怡然只出差過兩次,一次當天返回,另一次第二天返回,都是提前通知,有同事一起。這次只有她一個人,又是剛懷孕一個來月,她有些擔心身體狀況,領導讓她「克服下」。

出差第二天,她開始發燒,硬撐到最後一天。回京後吃藥治療,身體才好轉。

5月31日,出差回來後第一天上班,她發現公司在招聘網站上新增了一個崗位,職位和工作內容和自己的一樣。

部門面試也不再通過她,而是直接由副總裁接手。副總裁還越過她,直接找她的下屬去開會。以前一去辦公室,各種工作任務壓過來,但那天,除了之前的工作,沒新任務了。

她心裡難受,想不明白,中午沒吃飯,趴在辦公桌上哭。副總裁看到後,把她叫到辦公室,說考慮到她的身體狀況,需要找人分擔她的工作。在她出差期間,她們已經面試成功了一個人,對方7月15日入職。在這之前,由副總裁完成她的那部分工作。

劉怡然問,「那我幹什麼?」副總裁說:「你能幹嘛就幹點什麼。之後可以去做一些助理類工作。」她忍不住一直哭。

等到6月26日,她肚子疼得厲害,去醫院後,醫生說是先兆性流產,建議在家靜養。她按流程給公司人力和副總裁發郵件,請求休半個月病假,在家辦公。副總裁回覆郵件表示同意。

那半個月,她沒被安排新的工作任務,銷售、商務方面的工作交由其他人做,自己繼續做之前的工作,撰寫品牌稿件等。

半個月後,身體仍未好轉,她又休了半個月病假。

7月19日,公司群發會議通知,對組織架構進行調整,她所在部門變更為品牌營銷中心,負責人變成了新入職的那位員工。

劉怡然辦公桌被清退,工作由新同事接替。

第二天,CEO助理在微信上告訴她,公司調整部門和座位,她的辦公用品被拿到了助理處。四天後,又告訴她,公司品牌宣傳等工作轉由新的品牌總監負責。

她私下詢問以前的合作夥伴,得知新品牌總監已和他們聯繫,「說是你那邊身體原因,主要對內了,她負責對外。」

高齡懷孕,加之身體透支嚴重,她身體狀況不太好。醫生告訴她,這個孩子不要的話,以後再要孩子會很難,建議她臥床保胎。

7月30日,她申請再休一個月病假。副總裁同意了,讓她去公司辦理工作交接。她記得那天走進辦公室後,同事們看她一眼,便不再言語,沒人跟她打招呼。

「把我開除了嗎?」

8月3日,劉怡然收到人力主管發來的郵件,說請病假需提供北京市三甲醫院證明,包括診斷證明書、休假建議條、病歷、醫藥費收據等原件;病假結束銷假時提供病歷冊、檢查單據等。

劉怡然收到人力主管發來的郵件,讓補辦病假手續。

她當時已經看完病,沒有留存這些資料。「有的材料,比如休假建議條,醫院說沒有這個,沒辦法提供。」劉怡然很無奈,之前休病假副總裁都同意了,人力主管也沒有提到交病假材料的事。

劉怡然收到停發工資郵件通知。

5天後,她收到郵件,說如果不能按要求辦理請假手續,她7月份工資暫停發放。

劉怡然覺得不公,8月11日,她向北京市朝陽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想要回工資和入職以來的加班費。

這之後,她在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平臺上發表「公司不發工資,逼懷孕員工辭職」之類的言論。公司發來律師函,指責她造謠損害公司信譽。

劉怡然被移除微信群。

沒多久,她的工作郵箱被關閉,陸續被從工作微信群、QQ群中移除。她給人力主管發消息「把我開除了嗎?」,對方沒有回她。

劉怡然詢問人力主管,自己是否被開除。

前同事得知她的情況後聯繫她,說自己之前的工資也有問題。她便在朋友圈發布了這一消息,並曬出工資條照片。公司認為她洩露員工工資,以洩露商業機密為由起訴她。

她轉而向媒體求助,一家自媒體平臺發布了她自述被拖欠工資的報導,公司又以侵犯名譽權為由起訴她。

兩起訴訟去年已經開庭,不過至今沒出結果。

「這是一條更艱辛難走的路」

劉怡然自詡非典型東北姑娘,內向、宅、不願惹麻煩,希望能很快解決問題。但這次她選擇了以一種「最麻煩的方式」反抗。

從2017年8月11日開始,她先後向朝陽區仲裁委提請了5個勞動仲裁,其中3個為病假工資,另外還包括加班費、生育津貼等。

剛開始由於不懂法,前兩個月的工資申請後沒發下來,她迫不及待地去申請中間兩個月的工資,過兩個月又去申請第三次,「導致一個裁決要等另一個裁決的結果,這是我的血淚教訓。」

由於提交的多為電子證據,沒有原件或未經公證,證據不予採信,加班費和工資申請大部分被駁回,只有後期補交了病假手續的那部分工資獲得了支持,公司按北京市最低工資標準支付她5664元。然而,判決期過,公司還未履行。她請求法官強制執行,公司才將執行款打給她。

仲裁裁決書中,公司辯護律師稱,她有100多天沒有按規定辦理病假手續,後期補交了手續的病假工資已經支付了。

生完孩子後,她申請了生育醫療費和143天產假的生育津貼。社保局將兩筆費用打到公司帳戶,公司以她未提交完整病假手續為由扣留。她不得已又申請勞動仲裁,獲得支持,公司這才將錢打給她。

不過,生育津貼是按北京市最低工資標準,而非她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資繳納,差額部分以及離職補償金等至今還在等待判決。

「原以為法律是唯一出口,走了法律之路後,發現這是一條更艱辛難走的路。」 劉怡然說,勞動爭議仲裁需申請人舉證,但證據往往很難獲取,比如考勤,公司打卡機的材料員工很難拿到;工作郵箱關閉後,郵件沒有原件對比;如何證實加班、計算病假工資等,法律上也沒有明晰的說法。

剛開始,由於對法律不了解,她不知道什麼證據是有用的什麼是沒用的,一些重要證據比如原件、工作群中的聊天記錄、受到排擠的語言等,沒能及時保留下來,導致證據不完整。

她記得第一次參加仲裁庭審時,提交了358頁加班時間發的郵件列印件、工資條、微信聊天記錄等7項證據。公司只提交了考勤表和工資條兩項證據。這讓她感覺勝訴希望很大。

她焦急地等待結果。2018年3月25日,接到去領裁決書的電話後,她興奮了一晚,感覺「終於要柳暗花明了」。

第二天一早,她和丈夫去取。裁決書上寫著,由於證據沒有公證,不予採信,申請被駁回。她感覺有盆冷水澆了下來,「很絕望,覺得唯一一條路都被堵了。」

回家路上,她和丈夫誰也沒說話。到家後,她想不通,哭著給審判庭長打電話,「我說因為這件事,我一點活下去的希望都沒有了」。庭長安慰她,「這次的仲裁結果並不重要,你贏了,公司會上訴;你輸了,你也一定會上訴。」

「但我覺得這個結果很重要。」劉怡然說,經歷了漫長的訴訟和等待,結果讓人難以接受,她哭了一天。

那時的她還不知道,這只是開始。

「刁難」

比起等待的煎熬,威脅、跟蹤更讓她驚恐不安。

2017年10月12日第一次庭審結束後,在仲裁大廳門口,公司副總裁告訴她,已經對她發的朋友圈進行證據保全,隨時可以起訴她,勸她和解。劉怡然覺得「我要的這部分是合理的」,拒絕了。

擔心會被騷擾,她和丈夫搬了家。公司的人去她的住處找她,沒找到。之後多次當面詢問她的新住址,給她發郵件,「由於不知道你的住址,以後文件、通知沒辦法發給你,一切後果你自負」。

2018年4月17日,雙方約在一家咖啡店商議和解。公司代表提出給5萬元經濟補償,讓她撤掉所有仲裁。

她和法律顧問算了下,工資、加班費、離職補償金等加起來總共50餘萬。對方覺得金額太高,說給九萬八千元。

雙方沒談攏,不歡而散。那天,劉怡然丈夫開車接她回家。兩人進小區停車後,在車上坐了會兒。突然,她發現一輛寶藍色的寶馬從面前開過,有些眼熟。正在這時,寶馬車車窗搖下,劉怡然一看,是CEO助理一行。

她和丈夫開上前,對方很快開車走了。兩人追了一段,沒追上,打電話報警。被嚇到的她再次搬家。

2018年10月24日,在朝陽區人民法院望京法庭門口,被問到跟蹤一事,CEO助理沒有否認,說這是為了跟她保持聯繫、有個溝通渠道,「你們要50多萬,我們要解決這事,我們認為這是敲詐勒索,所以急了啊。」

公司法務說,劉怡然提出的和解金額挺大,他們覺得不合理,因此沒有達成協議。他們一直積極與劉溝通,但她拒絕溝通,而是向媒體爆料,去各個職能部門舉報,「我們就配合(職能部門)檢查,準備法院起訴。」

劉怡然至今記得離職時的場景。2018年1月生完孩子後,生活捉襟見肘,與公司的糾紛遲遲未了,她不得不主動申請離職。

6月14日她到公司辦理離職,法務說刻章不在,拒開離職證明,讓她先籤署解除勞動關係協議書。協議書中寫明,不再向公司索取任何費用或損害其聲譽。

劉怡然不同意,「他們說不籤就開不了離職證明,我的辦公用品也不讓拿走。」她只得打電話報警,花家地派出所的兩位民警趕來,在民警的幫助下,她才取走東西。

第二天,她去朝陽區勞動監察大隊投訴公司不開離職證明。大約一個月後,她收到了公司寄來的離職證明。

對於上述排擠、刁難的說法,A公司副總裁矢口否認,「完全沒這回事」,「走到這一步誰也不願意」。

當澎湃新聞提出採訪她時,她說這事太複雜了,電話裡說不清,必須面談,當面給記者看證據。她兩次告訴記者來上海出差時面談,之後又以「開會忙」為由取消了出差行程,直至後來不再接電話。

「懷孕被排擠了怎麼辦?」

懷孕後,劉怡然身子弱、需要臥床保胎,母親在老家照顧病重的姥爺,公婆身體不好、常年住院,丈夫只得辭職照顧她。

此前,兩人都不怎麼攢錢,有多少花多少。沒了收入來源,日子過得緊巴巴的:去菜場,得時刻想著菜多少錢;遇到喜歡的東西,不敢再買;她甚至將家中電器、首飾等放網上變賣。

最窘迫的是2017年11月、距離預產期不到兩個月時,兩人積蓄花沒了,沒錢給孩子準備嬰兒用品,只得找朋友借。她覺得心酸又難過,對不起孩子。

仲裁結果出來前,她幾乎每天打投訴熱線,焦慮得睡不著。工作上的遭遇和生活壓力,讓她覺得撐不下去,「很多次想到了自殺。」

生完孩子後,她沒有坐月子,也沒有請月嫂,和丈夫輪流照顧孩子。一休完產假,丈夫便去工作。她拿到離職證明後,也馬上找工作。

2018年10月,她進入一家有上千人的國企,從事品牌公關方面的工作,工資只有之前的一半。

她記得剛入職時,部門有個女孩懷孕,同事們都很照顧她,幫她分擔重活累活;快下班時,領導會讓她先回去,讓她很是羨慕。

她想起了自己懷孕後的遭遇,那是「對身心和精神持續性的壓迫」。

上網搜索時她發現,那些在網上問「我懷孕被排擠了怎麼辦」的人,在被建議去投訴和仲裁後,往往會問「沒有其他辦法了嗎?」

劉怡然理解這種心情。她身邊的朋友都勸她,「你跟公司耗不起的,公司聘一個法務專門幹這事,你得付出很多時間和精力。」

起初,她也想大事化小、儘快解決,「但後來一直被壓迫、欺負,所有的鬥志都被燃起來了。」

劉怡然至今不敢告訴父母自己的遭遇,怕他們擔心。她身邊有朋友懷孕後被刁難、孤立,忍不了,便自己辭職,「很多人覺得吃點虧算了,但如果所有人都覺得走法律途徑太折騰了,那麼這個事情永遠都停滯在當下的狀態。」

程欣語有相似的感受。她在一家連鎖餐飲公司工作過。面試時,29歲的她被問到有無男友,她說有,不過近期沒結婚打算。

入職一個月左右,她被查出是宮外孕。住院期間,仍運營公司微博,出院在家休息時,也每天寫文案、發布文章。

然而等她休完病假回公司,領導以她懷孕了沒告訴公司、耽誤公司宣傳為由,要求她離職。

流產、被辭退,讓她備受打擊,患上了抑鬱症,覺得「被欺負到極限了」。

她去申請勞動仲裁,獲得勝訴,法院判定公司支付她1萬多元工資。公司不服上訴,目前判決結果還未出來。她想好了,如果輸了,就繼續申訴,「支撐我的信念就是這件事情我沒有做錯,我必須要一個結果。」

「為什麼要這樣對我?」

「我沒有做錯任何事情,為什麼要這樣對我?」幾乎是遭遇懷孕歧視女性的共同困惑。

懷孕歧視通常被認為是就業性別歧視的一種,也稱「育齡女性就業歧視」,指用人單位招聘時拒錄懷孕婦女,女員工懷孕後將其解僱、降薪或態度上有歧視表現,休完產假回來上班後將其解僱等行為。

職場女性的生育權與用人單位的利益間,似乎天然存在著矛盾。辭退懷孕女員工、要求女員工排隊生育、懷孕要報批等屢見報端。

從業六年的HR韓鵬介紹,公司為員工承擔的人力成本約為其個人收入的兩倍。女員工懷孕後,公司用人成本增加,很多工作也不太適合做了。她休產假時,工作需要有人做,如果再招一個人,女員工休完產假回來後,新招的人怎麼安排,會比較尷尬;安排其他人分擔,又會增加其他員工的工作量。

為此,企業招聘時,一般會問年輕女員工的婚育狀況,「已婚未育的女性,找工作時競爭力會下降很多。」

這導致一些育齡女性找工作時會「隱孕」:隱瞞已懷孕或打算懷孕。

程欣語覺得,30多歲對職場女性來說是個非常尷尬的年紀,沒生孩子,找工作會很難;生了孩子回到職場,之前的成績可能不在了,還會被擔心生二胎。

她有時想,找工作時說自己離婚了、不打算要孩子了,「這樣入職會簡單些吧?」

《勞動法 》、《勞動合同法》、《婦女權益保障法》、《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等明文規定,女職工在懷孕期、哺乳期、產期的,不得降低其基本工資或解除勞動合同。

韓鵬說,確實有一些女員工會利用法規的保護,為了在孕產期拿到工資、不讓社保斷檔,入職沒多久就懷孕,休完產假就離職;還有的懷孕後故意長時間休病假不上班。

他的一個HR朋友曾招聘過一個女前臺,三年裡連著生兩個孩子,生完二胎回來工作半個月就離職,「等於女員工從企業白拿了三年工資。正是因為這種情況多了,企業在招聘時會採取措施規避這種風險,不敢再去賭這個人的人品怎麼樣。」

這似乎形成了一個死結,加劇了性別歧視壁壘。

2019年2月21日,人社部等九部門聯合發布《關於進一步規範招聘行為促進婦女就業的通知》,禁止招聘時以性別為由限制婦女求職就業、拒絕錄用婦女,不得詢問婦女婚育情況,不得將限制生育作為錄用條件等。

韓鵬覺得,這個政策對企業的約束作用並不大,企業在招聘信息中不會寫明,但篩選簡歷時可以看;不直接問婚育情況,但可以間接問,「這種東西只要不露在檯面上,就沒有辦法特別好地監管。」

當女員工懷孕後,用人單位一般不會直接辭退或勸退,但可能會在工資上有一定的考慮,少發獎金、績效等浮動工資,只發固定工資,「這其中還是有可操作的空間,《勞動法》中還沒有明確的規避性條款。」

一些用人單位甚至轉向隱形歧視,使用各種手段逼迫懷孕女員工自動辭職。一旦懷孕婦女在《辭職申請書》上簽字,很難證明脅迫事由,進而增加了維權難度。

「想要一個勝訴判決」

2018年8月24日,劉怡然以公司侵犯一般人格權為由,向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11月7日立案成功。

2019年1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在《民事案件案由規定》中,將「平等就業權糾紛」增加到「人格權糾紛」中。

1月28日,劉怡然申請將案由從「一般人格權」變更為「平等就業權」。代理律師劉明輝解釋,一般人格權屬於侵權責任法;平等就業權屬於勞動法。公司不給工資、經濟補償金等無法作為侵犯一般人格權的證據立案,變更案由後可以解決這一問題。

5月15日庭前談話時,公司提交了18項證據,其中一項被發現和原件不一致。目前還在等待下次開庭。

在此之前,孕婦維權有例可循。國內首例孕婦歧視集體維權案發生在2017年12月。中鐵物流集團倉儲管理有限公司的三位女員工——兩位處於孕期,一位在哺乳期,先是被公司降職降薪,之後以「架空」、清走辦公用品、註銷指紋打卡權限等方式驅逐,直至被辭退。三人先後提起勞動仲裁申請,互為人證。最終,都取得勝訴。

劉明輝介紹,過往懷孕歧視案大多為勞動爭議,這是首次以平等就業權來起訴的懷孕歧視案,或將成為國內平等就業權糾紛第一案。公司表面上雖沒有辭退劉怡然,但實際上她屬於被辭退的狀態,既沒崗位也沒錢。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法律是有缺陷的。」她和法官交流過,都有些發愁,依據什麼來認定是懷孕歧視、就業歧視、侵犯平等就業權。這方面,國內法律上沒有明確規定。

一些發達國家以及我國港澳臺地區,有推定解僱制度——如果從一些排擠的行為,推定出用人單位有辭退員工的故意,可以定性為「推定解僱」,適用非法解僱的法律責任,員工可要求復職或雙倍經濟補償金。

為此,她期望,這個案件能推動國內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在《勞動合同法》中加入推定解僱制度。「我們想要一個勝訴判決,哪怕認定這是一種性別歧視,侵犯了女職工的平等就業權,都很有意義。」

在劉明輝看來,遇到這類情況,多數女性選擇隱忍,劉怡然則屬於高級白領,維權和取證意識強。即便如此,「對方公司還是認為我們不可能贏,因為法律沒有明確規定,又沒辭退你,你告什麼?」

經歷近兩年的維權拉鋸,劉怡然發現,很多有過類似經歷的女性,不知如何維權,她希望能給她們一些啟示。未來,她想考法律系在職研究生,幫助在法律上遇到困難的人。

眼下,漫長的訴訟如同一道溝渠橫在面前。她努力想跨過,卻寸步難行。她記得,電影《秋菊打官司》開頭,秋菊丈夫被村長打了,她去找村長理論,村長把錢扔在地上,說你愛上哪兒告上哪兒告去。

很多個瞬間,她覺得自己像極了秋菊。

本文來源:澎湃新聞 責任編輯:化成雨_NBJ11143

相關焦點

  • 女子懷孕有流產跡象9次請病假被公司停醫保開除
    女子懷孕有流產跡象9次請病假被公司停醫保開除   女工懷孕請病假本是平常事,可是,南京市民戎小姐不僅連續五次請病假都未果,而且還被公司停用醫保開除了。
  • 河南教師出差車禍身亡 妻子索賠被停發工資
    她說,因支付不起高昂訴訟費,4個月過去了,還未拿到賠款。而且事發不到2個月,校方曾承諾再給牛京偉開40個月、給自己開到年底的工資也都停發了,而且並對家屬避而不見、置之不理。  對此,太康縣華夏外國語中學書記羅松8月1日對澎湃新聞稱,校方已經補貼家屬7萬多元,等交通事故、工傷兩項賠償下來後,還會酌情補貼。
  • 孕婦請假保胎 工資少發5險被停
    當前位置:首頁 >> 城事·民生 2014.04.05 星期六 孕婦請假保胎 工資少發5險被停 勞動仲裁部門稱,若證據確鑿,將督促濟南哮喘病醫院補償職工損失
  • 廣東茂名12歲殘障女子遭侵犯,一年懷孕兩次,82歲嫌疑人不予起訴
    據報導,廣東一12歲女子侵犯,並懷孕兩次。近期,該案件有了新的進展,據了解,小文(化名)是一個智力殘疾人士,就連她的家人也都如此,2018年的時候,男子劉某曾猥褻受害女子小文,還想跟小文發生關係但是卻沒有成功,2019年3月份,小文家人發現小文已經懷孕,於是家人帶著小文到醫院進行墮胎手術,之後便報了警,警方接到通知後立即展開調查。
  • 山東22歲女子遭婆家虐待後死亡:因無法生育,死前僅60餘斤
    他還提到,方暘身高176釐米,婚前體重有160多斤,婚後因為遭到「虐待、挨餓」,去世時只有60多斤。全文4059字 閱讀約需5分鐘因不能懷孕,山東禹城女子遭公婆及丈夫虐待後死亡。一審法院認為,三名被告人均構成虐待罪,鑑於歸案後均能如實供述犯罪事實,並且自願預交賠償金5萬元,決定從輕處罰。
  • 不是因病請假嗎?為什麼在朋友圈發旅行照片?女子因這事被公司開除...
    約見大律師案例一因病請假,一般來說應該在醫院治療或是在家休息。可是,55歲的保潔員宋玉奇請了病假後,卻被發現在朋友圈曬旅行照片。因嚴重違反公司的規章制度,宋玉奇被公司辭退。事後,宋玉奇向法院起訴,要求公司支付她一定的賠償金。
  • 12歲少女遭多人性侵兩度懷孕,八旬老人曾親口認罪,但因證據不足無法起訴
    2019年3月,小文的家人發現小文疑似遭性侵且已懷孕9周,於是便帶小文做了終止妊娠手術,並報了警。警方提取胚胎DNA樣本後,與村裡多名疑似嫌疑人對比,未發現吻合者。同年10月,家人見小文身體"不太對勁",再次帶其檢查時驚訝的發現,小文又一次懷孕了,於是家屬再次報警。
  • 女子因不孕遭丈夫婆婆虐待致死,至今沒有道歉
    近日山東一女子因不孕遭婆家虐待致死的案件有了判決法院稱:因施暴者悔罪,所以從輕處罰一時間引起網上熱議不僅是死者家屬連廣大網友都對這一結果十分不能理解>案件還原方某洋出生於1997年的山東德州方莊村,自2018年7月份以來,因不能懷孕
  • 女子懷孕6個月意外遭公司解聘 擔心生育險打水漂兒
    白領投訴 懷孕6個月遭辭退  齊女士介紹,已懷孕6個月的她任職於瀋陽一家房地產開發公司,職務是策劃經理,屬於公司中層,月薪7000元左右,體面的工作和不菲的收入,讓身邊的朋友羨慕不已。該公司在瀋陽一共有兩個項目,一個位於渾南,一個位於三好街。
  • 向前一步:34歲女白領遭遇懷孕歧視之後,維權多難?
    當她將懷孕的消息告訴領導後,一切都不一樣了——工作崗位被替代,被移出工作群,清退辦公桌,停發工資……生活驟然跌入谷底。一場關於懷孕歧視的漫長拉鋸,伴隨著腹中新生命,悄無聲息地向她席捲。她像電影《秋菊打官司》中的女主人公一樣,固執地「想要一個說法、一個道歉、一個公平公正的處理」,但她發現,「維權的難度超乎想像」。
  • 女子小區內遭丈夫追殺致死!曾兩次起訴離婚,只因…
    女子小區內遭丈夫追殺致死!2019年6月2日,小董和父母在某商場與魏某因離婚一事爆發衝突。糾紛中,小董的父親被推搡倒地,小董則被毆打致腦震蕩、鼻骨骨折,後經鑑定構成輕傷二級。2019年9月初,小董第二次向法院提起離婚訴訟,法院擬於當年9月30日開庭審理。據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代理人介紹,兩人結婚期間,魏某多次對小董實施家暴,其中有6次報警記錄,魏某2次被傳喚進公安部門,但這都沒能約束魏某的行為。
  • 因保險套送遲,​女子懷孕起訴外賣小哥?網警回應了
    8分鐘致意外懷孕,索賠3萬··》江蘇徐州一女子通過網絡購買了保險套,因外賣小哥送貨延誤,導致其意外懷孕。隨後,該女子起訴外賣小哥,索賠3萬餘元。這條消息迅速在網上爆火,並登上微博熱搜。不少網友表示:匪夷所思!9月24日上午,「@江蘇網警」回應了:經與相關部門核實,近期並未發現類似訴訟案件。江蘇網警稱,經與相關部門核實,近期並未發現類似訴訟案件。
  • 河南一女子面試第一,卻因體檢懷孕沒做胸透淘汰,女子起訴人社局文...
    現在很多人的年輕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在學業完成了之後,就開始為步入社會做準備,而找工作面試是面臨的第一道關卡,像是面試第一的人,那肯定是用人單位,爭取的對象,但是這位河南女子,卻遭遇了不一樣的境遇。
  • 女子因懷孕8個月,遭公司降職降薪,怒曝光:產檢都不敢請假
    導語:女子因懷孕8個月,遭公司降職降薪,怒曝光:對我的一種歧視現在生活壓力可以說是越來越大了,很多年輕夫妻不僅要生活費,還要還房貸、車貸什麼的,生活壓力可不是一點點而已。所以現在很多的女性,為了分擔家庭壓力不得不外出工作。
  • 女子懷孕後被公司停薪留職 公司回應
    唐女士認為,公司這是變相裁員。6月28日,唐女士所在公司負責人受訪時表示,唐女士是違反了公司規定,才對她作出這樣的處理決定。對此,唐女士不認可,今年6月,她向仲裁部門提出申請,追討近兩年的工資。該案將在7月27日開庭。
  • 懷二胎後被「停薪留職」,欽州一女子起訴單位後獲賠2萬元
    唐女士曾是欽州一家房地產中介公司的員工,2018年10月,她懷上二胎後,被所在公司——欽州市世華房地產代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世華公司)以業務調整為由「停薪留職」。唐女士認為,公司的做法是變相裁員,便將該公司訴至法院。
  • 山東「女子遭虐待致死」案臨近重審,有多少迷霧等我們撥開?
    而31號這天,這個可憐的女子更是遭到公婆丈夫的多次棍棒毆打,這成為她的直接死因。長期的虐待導致她極度營養不良,出嫁時160斤的她,死時只有60多斤。,方某洋的娘家最近迎來了許多記者,「女子遭虐待致死」的話題走上熱搜。
  • 女子欠債不還設誘捕陷阱,前男友遭綁後丟6米深排水渠嗆醒
    1名林姓女子因積欠前男友羅男金錢,不斷遭羅討債,今年二月間,林女因多次遭催討犧牲不滿,竟與現任周姓男友設局,佯裝要還錢誘出羅男後 ,有周男夥同3人將羅打暈後捆綁,再丟入約有5公尺多深的河溝裡,所幸羅男命大,遭水嗆醒而驚醒逃離,新北地院審理後依殺人未遂 罪,判處周男5年8月徒刑。
  • 西安女子懷孕小產休病產假 被單位調崗「降薪」延發工資
    經諮詢監察部門,病假期間工資不能低於雙方約定工資金額的70%,也不能低於西安市最低工資的80%,西安市5月1日之前的最低工資標準為1680元。合同中並未約定基本工資,郝女士稱公司基本工資為1200元,所以應補金額為1344元。調解現場,馬先生對於這一數額並不認可,雙方並未達成一致。馬先生表示還有其他問題需要了解相關政策後再做決定,暫不接受工資發放。
  • 「女子遭虐待致死」案臨近重審,有多少迷霧等我們撥開?
    而31號這天,這個可憐的女子更是遭到公婆丈夫的多次棍棒毆打,這成為她的直接死因。長期的虐待導致她極度營養不良,出嫁時160斤的她,死時只有60多斤。,方某洋的娘家最近迎來了許多記者,「女子遭虐待致死」的話題走上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