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衣巷口、朱雀橋邊,劉禹錫筆下的故事還在被續寫

2020-12-18 每天讀詩詞

金陵城內,朱雀橋邊,秦淮河日日夜夜流淌不絕,河兩岸世世代代遊人如織。在那被歷史煙塵覆蓋而無人問津的朱雀橋邊,一株不知名的野花,悄悄地綻放了千年。但是此時它的身邊已經沒有能夠欣賞它的美的人了,只剩自己孤芳自賞。

這片草地上有許多許多花,許多許多草。但是這株野花,卻是其中最為惹人眼光落腳的。它花蕊純白,從花蕊到花瓣的邊緣,由白到紅一層層的漸變,竟有一種純潔與妖豔相融的美感。

聽旁邊的大樹先生說,這株野花已經在這橋邊呆了很久很久了。他還常常帶著幾分抑制不住的驕傲神情說道:「我自盤古開天闢地而生,已經度過了幾千個春秋了。滄海桑田,日月婆娑,我都見過。」

而我不過是一隻幼小的燕子。我是冬日裡剛剛出生的。春回大地的時候,母親便帶著我們北遷於此。此時的我,尚未經歷人心險惡,尚未見過江湖坎坷,對一切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母親帶著我們來到一間破舊悠久的木屋,剛在此落腳,母親便急忙地去看了下自己去年的燕巢,然而一年過去,這裡已然是蛛網密布破敗不堪。為了在此重新生活,母親便囑咐我和兄弟姐妹們,去尋找一些石頭、樹枝和小泥巴,來修補著幾個月來風吹雨打的燕巢。

我輕快地應下,咻的一下飛向遠方。剛飛出那剝落的朱門,我便在橋邊與這株自稱一千歲的野花相遇了。

她一見到我,就急切問道:「啾啾,是你回來了嗎?」我有些懵懂,不知道該怎麼回答。張了張嘴,欲言又止。她見我不答話,又悲戚地一笑,搖了搖羸弱的枝幹,嘆息地開口,又仿佛在回答自己剛剛的話:「好吧,我明白了,幾百年過去了,怎麼會是他呢?」

而此時的我,只能傻傻而又好奇地看著她。

背著晨光,她突然笑了,笑容裡竟然帶著幾分媽媽般的溫暖與柔和。她輕聲的問我:「小傢伙,初次見面,我給你講個故事,怎麼樣?」

我歡喜地點點頭,我可喜歡聽故事了,剛剛會飛的時候就悄悄去偷聽人類媽媽給自己孩子講故事。

花兒輕輕擺動自己婀娜的身姿,同我講述那些逐漸被世界遺忘的角落。用她的原話說:「只有我不敢忘。」

她說,1700多年前這裡曾經是幾個朝代的國都,這裡生活富足,安寧,鄰裡之間也十分和睦,他們喜歡騎馬抬轎,閒來無事也經常甩著漂亮的衣袂,端著醇香的酒樽,歡聲笑語成群出遊。而這裡是這座城市當時最繁華的地方。當時朝中最有名望的王氏族人和謝氏人家就住在著左右相對的朱門之中。左邊的這是王家,那時候他們世世代代在朝中做官,裡面的主人叫王導,他有個侄子叫王羲之,他們可都是很有名氣的書法家呢,那時候每天都能看到很多人絡繹不絕來到這朱門前拜訪等候,而當時我最喜歡的事就是等到了晚上聞那從這高牆裡飄出來的淡淡墨香,聞著墨香入睡,每次都能做一個好夢呢。

這右邊的朱門就是謝家居住的地方,他們王謝兩家經常互相往來,那時候經常看到王家的公子王羲之和這謝家官人謝安一起結伴出遊呢。你看,這座橋叫,朱雀橋,他們就經常在這裡一起踏上小船去遠遊。每次看他們路過就好想跟在他們身後,那樣就可以好好仰慕謝安儒雅風度了。

記得那時候每年春天這裡都會飛來很多小燕子,他們三五成群地飛進這王謝兩家的深院裡,在那屋簷下築巢安家,當時有一隻小燕子,經常來找我玩,我們一起聽謝安彈琴,一起聞著王家的墨香,一起看這烏衣巷口的落日……她回憶起啾啾時,臉上帶著幸福的笑:「記得我剛見到啾啾時,它小小的一團又軟又乖……」她告訴我,她看著啾啾從蛋殼中出來,欣喜若狂;又親眼目睹啾啾蒼老去世,內心悵然,而又無能為力。

她接著和我講述著:那幾年他總是秋天遠行,春天歸來,可幾年後,就再也沒有見過他了…

後來,這座城市好像在頻繁地更換主人,每一次都能聽到遠處的馬蹄和刀劍聲,就這樣王謝兩家門前逐漸冷落,再也聽不到那悠閒的腳步聲聲,看不到那華彩的飄飄衣袂了。不過我還聽說這謝家後來還出來了兩位大詩人,一位叫謝靈運,一位叫謝朓。後來還成了李白的偶像呢。

哎,野花深深嘆了一口氣,擺動了下身體,繼續說著。自從王家和謝家都搬了出去,我便睡了一場大覺,等我醒來的時候已經是幾百年過去了,這裡來來往往的人都換了服裝和髮髻,這曾經鮮紅的朱門也都生了銅綠,結了蛛網,唯一不變的就是那遠處隱約的江濤聲吧。

聽著她講故事,不知不覺已經是傍晚了。這時,她示意我看向遠方。我飛到橋邊,抬頭望去,穿過那條黯淡的烏衣巷子,便可以看見掛在樹梢的夕陽,美得仿佛像一幅畫。她此時也正迎著夕陽,身後的影子被拉得很長很長。此時她略顯疲憊地說:「人類總說,物是人非,事事休,自然是很有道理的。但是對於我這種壽命悠久的傢伙來說,卻是一種痛苦!」說完,她便收起那含著露水的花瓣,又睡去了。

我有些沉重地與她告別,離開了。

飛往家的路上,我一直悶悶不樂。這時,春風輕輕來到我的身邊,安安靜靜的陪我飛過青青柳梢和深深院落,細膩得不像話,伴著春風,看著眼前斑駁無人的院落,我似乎也聽到了野草花故事裡的琴聲,嗅到了那筆跡未乾時的淡淡墨香。於是,我噙著淚水,把花兒的故事告訴春風。春風安慰我說:「我會把這個故事帶給千家萬戶的。」

後來呀,春風把這件故事告訴了大地上的每一個人。然後,有一個叫劉禹錫的詩人,來到了這座城市的烏衣巷口,他聽了春風的話,很是感動,提筆寫下了那首流傳千古的詩: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相關焦點

  • 江蘇南京烏衣巷,因「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而聞名
    烏衣巷位於文德橋夫子廟南面,因為駐紮在三國的孫吳官兵都穿著黑色軍裝,所以他們的駐紮地叫烏衣巷,劉禹錫的「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使烏衣巷聞名於世,烏衣巷是中國最古老、最有名的古巷,那時,這裡是中國家庭居住的地方,三國時期也是吳國守衛石城的軍營所在地
  • 朱雀橋邊野草花,中國詩詞大會,陳更答題《烏衣巷》
    劉禹錫是唐代的大詩人,在詩壇具有崇高的地位。劉禹錫去過很多地方,但是唯獨沒有去過金陵,他的朋友寫了幾首關於金陵的詩,讓劉禹錫和詩,於是劉禹錫就寫下了《金陵五首》,其中有一首就是著名的《烏衣巷》,讓烏衣巷成為了熠熠生輝的風景名勝。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 朱雀橋邊,烏衣巷口,王謝人家,劉禹錫為什麼寫金陵用這三個地方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唐朝劉禹錫《烏衣巷》詩文漫讀:朱雀橋邊,搖曳著野草閒花,烏衣巷口,夕陽慵懶下墜。晉朝時,王謝豪門的景象早已不見。「朱雀橋邊野草花」,曾經是金陵重要樞紐之一朱雀浮橋,不再有前朝,車馬絡繹,萬方輻輳的景象,人煙茂盛之時,城市裡哪有野草閒花的地方。但現在很顯然,搖曳的花草,掩蓋了前人的足跡。「烏衣巷口夕陽斜」,烏衣巷此時沐浴在斜陽裡。如果不知道歷史,誰曾想過如此安寧的地方,曾經是如何的鐵血凜冽與高華?
  •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20個詩詞意象,不一般的情懷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劉禹錫《烏衣巷》
  • 劉禹錫遊訪金陵,寫下一首詩,白居易讀後也嘆賞良久
    劉禹錫遊訪金陵,寫下一首詩,白居易讀後也嘆賞良久。讀完這首詩,也許你會更加迷茫,也許你從此變得堅強。烏衣巷唐代:劉禹錫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首詩是劉禹錫《金陵五題》的第二首,雖詠懷古蹟,卻沒有拘泥於史實,全文沒有一句議論,只是選取典型景物以顯示烏衣巷的今昔變化,寄託詩人深深的感慨,是詩人最為滿意的懷古佳作之一。首句「朱雀橋邊野草花」,從描寫六朝古都金陵南門外的朱雀橋入手,描寫烏衣巷的環境。
  • 劉禹錫最經典的一首詩,寫得非常悽美,讀來真是令人百感交集!
    劉禹錫世稱「詩豪」,唐朝著名的詩人,而且他還是名門之後,漢朝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所以也被人們稱為「劉郎」,他的詩寫得非常的悽美,這也是與他的人生經歷有關,儘管他有著名門的這一身份,但是這一身份,並沒有給他帶來什麼,更多的是令他處處受到打擊,所以他一輩子鬱郁不得志,這也使得他的詩作,
  • 南京:烏衣巷 多少詩詞在其中
    到了中唐,詩人劉禹錫以有「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感嘆,足見王謝舊居早已蕩然無存。南宋時期,建康城曾一度得到恢復和發展,「商品繁盛,民殷物阜」。人們又在傾圮的王、謝故居上重建「來燕堂」。其址在烏衣巷東,建築古樸典雅,堂內懸掛王導、謝安畫像。士子遊人不斷,成為瞻仰東晉名相、抒發思古幽情的勝地。只是小街兩側的鋪面房都開成了民間工藝品店,中外遊人在此可以觀賞和購買到各類工藝品。
  • 劉禹錫最經典的一首詩,有一種大徹大悟之感,懂了也就明白了人生
    作為當時最著名的才子,劉禹錫才華過人,不過在現實生活中,他又是處處不如意,曾經一度被貶到偏遠的地方,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正由於劉禹錫一直被貶,過著常人難以想像的艱苦生活,使得他對於人生有著更為深刻的認識,創作出來的作品自然也就更具有感染力,在這首著名的《烏衣巷》一詩中,那就是有一種大徹大悟之感,寫盡了世間的繁華與落幕,這樣的作品如果讀懂了也就明白了什麼才是人生。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 「詩豪」劉禹錫經典詩詞10首 值得收藏
    劉禹錫的詩,不論短章長篇,大都簡潔明快,風情俊爽,有一種哲人的睿智和詩人的真摯滲透其中,極富藝術張力。劉禹錫詩文俱佳,涉獵題材廣泛,與柳宗元並稱「劉柳」,與白居易合稱「劉白」,代表作有《陋室銘》《竹枝詞》《楊柳枝詞》《烏衣巷》等名篇。
  • 劉禹錫這首詩才真正的大徹大悟,寥寥幾句,寫盡世間的繁花與落幕
    劉禹錫也正是經歷了這樣的生活,才使得他最終大徹大悟,他的很多詩作中,都表達出了這樣的一種觀點,最為經典的便是他的《烏衣巷》,這首詩相信對於很多人來說,都不會陌生,在這首詩中,詩人把當年烏衣巷的繁花,以及當下的落魄,描寫的很是生動,從而形成鮮明的對比,使得人們讀了之後,真是感傷不已,無論生前多麼的顯貴,但是終究抵不過時光的流逝。
  • 劉禹錫最經典的一首詩,寫盡世間的繁華與落幕,給人大徹大悟之感
    」,這也正是劉禹錫最為獨特的一個地方,而這樣的作品也最是能夠打動我們,從而引起我們情感上的共鳴。劉禹錫的詩之所以會如此地與眾不同,那也是與他的人生經歷有關,作為一位才子,可是在現實的生活中,他也是處處遭受到了打壓,並且始終是被貶,這種獨特的人生經歷,也令他對於人生有著更為深刻的認識,從而創作出來的作品裡便是處處充滿了哲理。
  • 烏衣本是貧賤者的象徵,為何烏衣巷卻會成為頂級貴族的府邸?
    烏衣巷位於南京市秦淮區,坐落在秦淮河的南岸,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著名古巷之一,穿過朱雀橋就可抵達。劉禹錫有詩云:「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寫得就是它。從劉禹錫的詩中來看,烏衣巷曾經是一個不平凡的存在,是貴族的聚居地。
  • 劉禹錫最經典的一首詩,寫盡世間的繁華與落幕,有種大徹大悟之感
    那劉禹錫的作品裡就有著他對於人生深刻的解讀,這也就是為什麼他的詩作會顯得特別,顯得與眾不同的原因,其實這也是與他的人生經歷有關,詩人還在少年時代便是表現出了過人的才華,同時他在科舉之路上,也是非常的順利,一切都順風順水,可正是在這個時期,他捲入了政治鬥爭中,由於參加了以當時以王叔文為首的改革運動,最終詩人遭受到了打擊。
  • 劉禹錫驚豔千古的詠懷名篇,白居易讀後嘆賞不已,帶火了一條小巷
    今天筆者要和大家分享的就一首和一條小巷子有關的唐詩,唐代詩人劉禹錫的《烏衣巷》。烏衣巷,劉禹錫 (唐)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首詩是劉禹錫組詩《金陵五題》中的一篇。
  • 烏衣巷位於夫子廟南,三國時是吳國茂守石頭城的部隊營房所在地
    烏衣巷 其實就是個很小的巷子 幾十米長 三個口 兩個口是正門 劉禹錫曾經來過這裡 並寫下《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 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 飛入尋常百姓家 」 到這個巷口 有很多人拍照打卡留念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然現在的烏衣巷已不再是詩人曾感慨過的野草叢生
  • 《唐詩三百首》中劉禹錫最經典七首古詩,堪稱千古絕唱
    劉禹錫,唐朝文學家,哲學家,政治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中唐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玄都觀桃花劉禹錫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裡桃千樹,儘是劉郎去後栽。
  • 「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馳可以役萬景」,一代「詩豪」劉禹錫
    「劉郎」 實際上說的就是劉禹錫,大有一種物是人非、人去樓空的悽涼之感。2. 《烏衣巷》中的人生感慨《烏衣巷》是劉禹錫眾多詩歌中的代表之作,詩人藉助撫今弔古的中心思想,既感受到了昔日烏衣巷曾經的繁華與鼎盛,同時也寫出了物是人非之後的蒼涼之感。
  • 劉禹錫經典詩文十六篇
    劉禹錫被貶南荒,二十年間去來洞庭,據文獻可考的約有六次。其中只有轉任和州這一次,是在秋天。而此詩則是這次行腳的生動記錄。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簡析:公元826年(唐敬宗寶曆二年),劉禹錫從和州(今安徽省和縣)刺史任上返回洛陽,途徑金陵(今江蘇省南京市),寫了這一組詠懷古蹟的詩篇,總名《金陵五題》,這是其中的第二首。《烏衣巷》這是唐朝詩人劉禹錫感慨藏而不露,寄物詠懷的名篇,是組詩《金陵五題》中的一篇。
  • 「詩豪」劉禹錫著名唐詩14首,道是無晴卻有晴
    劉禹錫是唐朝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與柳宗元並稱「劉柳」 ,並與白居易合稱「劉白」。劉禹錫的詩文俱佳,詩詞題材廣泛,留下了許多名篇佳作。2、烏衣巷唐代:劉禹錫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 秦淮河畔烏衣巷,魏晉風流王謝家
    烏衣巷十裡秦淮,自古就是文人墨客流連忘返之地,劉禹錫的那首《烏衣巷》更是廣為流傳,「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寥寥數筆,便描繪了烏衣巷自六朝到中唐的滄桑變化。烏衣巷何解?詩中的「王謝」指的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