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大師文懷沙先生:亦狂亦俠亦溫文

2020-12-17 中國文明網

靳尚誼素描文懷沙,2005年 資料圖片

  小引

  在文懷沙的書房,有一張他的頭像素描,是靳尚誼2005年所作。素描頗見其風採:眼神淡宕,如面煙波,眉頭緊鎖,銀須蕭然。這讓我想起屈原,大概是因為他早有「當代屈原」之稱。

  文懷沙是楚辭專家、文史學者,在古典文學方面造詣深湛,特別是對屈原詩歌的研繹,成就頗豐。試想,汨羅江畔,文懷沙動情吟唱,其聲幽咽,響遏流泉,景象何等動人。

  文懷沙吟唱古典詩詞,可以立即把人帶入一片超塵之境。其間多是悲涼苦寂之意,我心裡暗自落淚,仿佛立於杜甫、李煜、李清照等詩詞巨匠的左右。

  素描有的具象,有的抽象,有的意象。我喜歡意象,它宛如一篇散文,形散而神不散。何況,世上也本無完全的寫實。

  同樣,歷史也是如此。

  對於文懷沙,我是很熟知的,但在提筆寫這篇「素描」前,對他突然感到了些許「陌生」。好在,「熟悉的陌生」,也正是藝術追求的一種境界。

  「平生只有雙行淚(老來猶剩雙行淚),半為蒼生半美人」,這可算是文懷沙的名句。此道一以貫之,或許可被視為「情種」,我想亦無大礙,悲憫蒼生,獨憐世間尤物,云何不可?

  可是,「大道甚夷,而民好徑」,當年老子之所以如此無奈,也是看透了雅俗之間的不平衡。羊腸捷徑廣受歡迎,康衢大道卻無人問津。黃鐘喑啞,瓦缶雷鳴,屈原類似的牢騷更多。「情種」容易看分曉,「聖哲」卻未必。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雖然沒有湯因比那樣寫歷史的宏願,但我卻懂得需要注意周圍的當下。所以,即便是一幅意象素描,也儘量做到每一筆趨於到位。

  熟悉歷史的人都懂得,因果是一個不斷的鏈條,偶然鑄就必然,細微衍生重大,許多發起並參與其中的人,到後來卻被掩蓋並忘卻。文懷沙,作為一位社會活動家的世紀老人,不知參與過多少重大歷史事件,但他卻不願細說張揚,爭名逐位,這不是「淡泊明志」的另一種註解嗎?

  歷史就是故事,「History」,一個人有一個人的講法。歷史的背後的背後,還是背後。

  「吾儕當以事實決事實,而不當以後世之理論決事實,此又今日為學者之所當然也」(《觀堂集林》卷一《再與林博士論〈洛誥〉書》),王國維努力講究「以事實決事實」,精神可嘉;學者當然不可以想當然,道聽途說,當人槍手,發洩情緒,徒手寫史,貽害後學。

  眾生畏果,菩薩慎因。「用霹靂手段,行菩薩心腸」,文懷沙經常書寫此聯,「菩薩心腸」與「霹靂手段」,也顯露於其書法筆墨間。

  「通會之際,人書既老」

  我喜歡文懷沙的書法。論書法,我最重「沉著痛快」四字,先生皆備之。

  有一等倜儻之人,乃有一等倜儻之書。所謂「是真名士自風流」,有其道理,但所謂「風流」其實有真偽、雅俗和深淺之別。我首先欣賞文懷沙的書法,然後通感其人、其語、其行,及其情性、氣質、品格、胸襟。文懷沙之「風流」,本是才情,那是一種真淳之態。

文懷沙書法對聯「用霹靂手段,行菩薩心腸」 資料圖片

  書如其人,人如其書。執此標準,觀文懷沙其人其書,可以斷定他所在乎、所篤求的,是文質彬彬,謙謙和睦。

  文懷沙的書法穩重安詳,「樂而節、哀而婉」,其寓事說理,看來隨便,似不經意,然而,目的所在正是大義微言、趨美去惡。只是,他所採用的表現方式,一如其書法形式,是舉重若輕、左右逢源、隨機而化,不在乎一體一勢。

  錢鍾書曾有句贊文懷沙,「文子振奇越世」,這話並不是空穴來風。文懷沙的書法,在當代學者中最具特色。「通會之際,人書既老」,唐人孫過庭《書譜》論書推崇此至高境界。文懷沙能臻書老境,在於他命途多舛而騷音錚錚、高馳不顧,常人難以想像。

  早在宋代,蘇東坡就說「古之論書者,兼論其平生;苟非其人,雖工不貴也」。誠然,學者書法之所以名貴,獨立於專業書家、畫家書家等之外而存在,就是因為其人的不同尋常、其學的深厚難測、其書的稀世罕見。

  作為學者,文懷沙的書法可研可味,在於其有「技」與「術」的物質基礎。大凡一等之才,加之一等之學識、之工夫、之修養,便成就一等高格之書。

  文懷沙書法通篇所表露出來的氣息,是古奧、樸厚、生拙、渾融。其結體,在夏商鼎彝、秦漢碑碣、齊魏造像、瓦當磚記之間,悉參精要,尤得漢簡帛書率直靜穆。其字態,則意在篆隸之間、隸楷之間、楷草之間,下筆了無躊躇,略卻掛礙,故能在信手揮毫之際,沒有時人之流氣,也無明清書家之風習。因此,在經意與不經意之中,跨越了隋唐理路,徑追秦漢氣象,其聲情款坎鏜拓,其勢態寬博雍容。

  文懷沙書法最得意處在於用筆,一派風骨神明,看那筆毫,鋪得開,收得攏,重若崩雲,輕若蟬翼,若壯夫之揮鈍鐵,裹挾千鈞之力,又若仙女之起曼舞,清風過焉。

  《正清和》,是文懷沙書法的代表作,收藏家皆珍視之。此「三字經」不僅總結了儒道釋三家之精髓,還蘊含了文懷沙獨特的藝術養生法。「孔子尚正氣,老子尚清氣,釋迦尚和氣,東方大道其在貫通並弘揚斯三氣也」,崇尚「正清和」,就是把生命的過程演繹得更正、更清、更和,也就是更真、更善、更美。

文懷沙書法「厚德載物」 資料圖片

  文懷沙的居所經常門庭若市,我很少與其獨處。每獨處,他的話語也很少,意在言外。2006年,我去永安賓館的文化沙龍給他拜年,很多人散去,安靜下來。文懷沙拿過一本上面有他題字的《古蘭經》,念的內容大意是說,困境對於一個人是考驗,而富裕等優越條件更是考驗,不經歷曲折和挫折,就無從體會幸福與幸運。

  後來,聊起生活狀態、室名齋號,我便請他起個堂號。老人沉吟,想到「敔柷」二字,又取詞典驗證。文懷沙起身取紙書寫,三字篆體,並跋道:「柷為『始樂』義,猶『自』,與『鼻』通訓,內蘊發軔。『敔』則止眾音繁會,歸諸天地靜默也。以之顏崔君堂,其誰曰不宜。」

  「柷敔」與「自默」二字聯類緊密,令人擊節。

相關焦點

  • 文懷沙 「大師」還是「騙子」?
    北京作家李輝對文懷沙的年齡、經歷以及「國學大師」頭銜,提出了三點質疑。「文懷沙是誰?」出生於1981年的李盈感到疑惑。怎樣的人才是「國學大師」呢?陳明遠認為,按照中國學術的定義,凡國學大師,必在義理、考據、辭章三方面均有建樹。「我們試問,文懷沙為儒道釋哪一種學問做出過貢獻?有沒有基本的文字訓詁功力?他自己的詩文又寫得如何?這些都是騙不了人的。」陳開民強調,如果文懷沙反江青的詩是真實,光憑這一點,文懷沙就是「大師」。在陳開民看來,文懷沙是特平平常常的一個人。
  • 亦俠亦醫丁濟萬(上)
    何時希於上海中醫專門學校學習時,丁濟萬任學校院長,何氏對其敬重尤深,寫下二十餘首小詩緬懷丁先生,取名《亦俠亦醫丁濟萬》,原文如下: 亦俠亦醫丁濟萬何時希讀《左傳》「鄭伯克段於鄢」章,可知古代國權的傳授,其固定方式是傳於長子,是不可改變的「權位」制度。但長子早死,是否可以傳於次子呢?不。
  • 德風堂丨于右任:一代宗師,才情萬丈,亦儒亦俠
    右老一生行事亦儒亦俠,為民族、為時代做出偉大貢獻。 于右任先生一生,不管是在如火如荼的革命年代,還是在國難當頭的抗戰年代,不管是在戰火連綿的舊中國,還是去臺灣後,始終不忘國民教育,為我國教育事業立下了彪炳史冊的豐功偉績。
  • 【2018066·緬懷李亦園先生】彭兆榮:亦園,亦緣
    見亦園師是緣,識亦園師是緣,因人類學亦是緣。1994我從貴州大學調到廈門大學工作。記得調入不久就見到了亦園師。大師祖籍閩南泉州,那一段時間,他經常回家鄉探親。回家鄉必到閩南的大學——廈門大學,到廈門大學必來人類學系。廈門大學是我國少有的,具備完整人類學科系的大學。中國數千大學中屈指可數者,廈大必在其列。
  • 朝陽區圖書館「亦讀亦思亦欣賞」青少年讀書節啟動
    朝陽區圖書館「亦讀亦思亦欣賞」青少年讀書節啟動 「小書友」評委組成員也在活動現場向小讀者們公布了「亦讀亦思亦欣賞」青少年讀書節的評選流程和參與方式啟動儀式之後,人稱「鐵馬姐姐」的憶空間老師曹雨捷主持了《舌尖上的清明上河圖》閱讀分享會。分享會現場氣氛活躍熱烈,歡聲笑語不斷,小讀者們在收穫知識的同時,更多的體會到了閱讀的魅力。鐵馬姐姐富有激情的講解,贏得了熱心家長和小讀者的陣陣掌聲。
  • 張亮出演《活佛濟公2》 角色亦正亦邪獲肯定
    藝人張亮出演的《活佛濟公2》中亦正亦邪地詮釋角色
  • 【民族團結一家親】亦師亦友亦真情
    【民族團結一家親】亦師亦友亦真情 2020-10-10 21:24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楊鈺瑩做貼心老師 「亦動亦靜」因材施教
    原標題:楊鈺瑩做貼心老師 「亦動亦靜」因材施教 楊鈺瑩錄製節目賣萌楊鈺瑩指導學生楊鈺瑩做老師嘟嘴賣萌  搜狐娛樂訊 3月21日首播的北京衛視兒童教育真人秀《音樂大師課》反響不俗,播出後迅速登上了微博熱門話題榜,觀眾紛紛反映其中唯一女老師楊鈺瑩的表現尤為亮眼。
  • 評"文懷沙事件":混亂年代裡如何剝一顆洋蔥
    「文懷沙事件」裡的緘默與喧囂  畫面中的文懷沙戴著茶色眼鏡,標誌性的白鬍子在說話時偶爾會埋進衣領。這位被稱作百歲老人、「反江青」英雄和國學大師的老人,在過去的這一周成為各媒體文化板塊的最大賣點。面對當年入獄原因的質疑,文懷沙說:「那是一個混亂的年代。」
  • 中大商學院與睿亦嘉推進「睿亦嘉財務研究項目」
    香港2013年9月10日電 /美通社/ -- 香港中文大學 (下稱中大) 商學院公司治理中心宣布,接獲本地金融研究公司睿亦嘉科技有限公司 (下稱睿亦嘉) 捐贈,作為雙方於2011年共同合作展開的「睿亦嘉財務研究項目」的第二筆研究資金,以進一步推動該研究項目,專注研究中國金融市場及提出未來發展方向的建議等。
  • 星雲大師:感念亦師亦友的合塵法師
    文/星雲大師 我這一生中影響我文學的是聖璞法師,影響我正義感的,就是合塵法師了。 合塵法師是我在棲霞山佛學院就讀時的糾察老師,為人非常正直善良,他跟家師志開上人私交甚篤,好像是結拜的兄弟,也很年輕,比我大不了幾歲。
  • 一方名醫與病人亦師亦友
    這位出身農民家庭的名中醫,身上有一種天然親和的氣質,很多病人與他相處亦師亦友。□晚報記者 陳瓊 通訊員 彭紀樹 張心悅 範崇勝A習慣查根究底找病因記者來到魯光錢醫生的病區辦公室,他查房剛結束正在給病人看病。
  • 胡桃夾子與鼠國王,大師送給孩子亦真亦幻的夢境童話
    今天看到一個童話故事,是德國大師霍夫曼寫的《胡桃夾子和鼠王國》,故事裡亦真亦幻的情節給孩子如夢般的想像,故事連著故事,大故事裡套著小故事,真假故事和夢聯合起來,現實和夢境之間來回地穿越,讓人搞不清哪一部分是真實的,哪一部分是虛構的。
  • 孩子18歲之前15個必遊地:中國臺灣 亦古亦今的寓教於樂
    中國臺灣 亦古亦今的寓教於樂適合年齡:6歲以上涉獵:國學文化我國臺灣對於親子遊來說,是個不錯的目的地。首先這裡從南到北匯集各類博物館、文化村以及遊樂園。從傳統到傳承的國學體驗在這裡,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禮貌有分寸,而對於社會公共秩序的遵守與維護,大家也都比較自覺。這種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要得益於正統的儒家思想一直在中國臺灣教育中佔主導地位。
  • 亦舊亦新:清華大學與王國維,「五項全能」的文化偶像
    「四大名旦」時期的清華魯迅先生在《我觀北大》中說:「北大是常為新的。」而清華則是守舊的。清華的守舊,以國學研究院為代表。「亦新亦舊」王國維2015年12月,我曾經在浙江海寧市見過王國維先生「內因」對王國維先生影響很大的兩個人:羅振玉(1866-1940,他的親家)和王乃譽(他的父親),他們舊學根底很深,這些,對於王國維做國學研究而言,都是「外因」。存在於王國維自身的矛盾才是「內因」。
  • 阿里、騰訊、平安「三馬同槽」:亦敵、亦師、亦友
    在這個三角關係圈裡,與其單純的稱三者是現實版「中國合伙人」,不如用「亦敵、亦師、亦友」的註解更為合適。  阿里巴巴藉助各金融機構的力量,其網際網路金融生態閉環初具規模,騰訊也在逐步加深向金融領域的滲透,從理財通到與國金證券合作,再到籌建深圳前海微眾銀行,也是風生水起。
  • 現如今,在世堪稱國學大師的還有幾位?
    首先我們要看看國學大師的定義是什麼。第一個,在國學的領域,除了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以外,他一定是長壽的,因為現在來看,只有年紀夠大,才能做到德高望重,一個五六十歲的人很難被人認可為國學大師,所以,我們只能往80歲以上的人群中去尋找了。
  • 亦古亦今西津渡
    鬧中取靜,遐思邇想,細細尋思西津渡的衰而復興,深感其奧秘就在於其又新又舊、又古又今,亦中亦西、亦山亦水的絕佳組合,堪稱「古今、中外、山水」渾然一體匯聚於斯。   鎮江西津渡始建於六朝,因渡成街、因渡成名,渡連著街、街倚著渡。渡是浪漫的,目睹了太多的兒女情長、悲歡離合;渡更是歷史的,見證了大江大河裡的千帆競發、百舸爭流。「千年古渡、千年老街」,延續著鎮江的文脈。
  • 香港迷你倉:亦存物亦蝸居擁擠中的商機
    這句話用來形容香港的迷你倉十分合適,鄰近地鐵站、24小時冷氣、免費WiFi,租金便宜,在「無王管」情況下,迷你倉不再僅僅是儲物空間了,它的用途亦愈來愈千奇百趣,有人常年蝸居於此,有人用來經營漫畫店、古箏教室、擺街頭小販車、甚至放骨灰,及當作計時酒店。漫畫迷鄧先生發現,近年商場內的二手漫畫店愈來愈少,不少店轉戰迷你倉經營,既可存畫又可做生意,成本大減。
  • 丁俊暉與奧沙利文亦師亦友的關係,讓火箭真情流露
    在今日凌晨剛剛結束的2019年斯諾克大師賽一場半決賽中,中國選手丁俊暉在先輸四局的不利情況下,連扳三局將大比分追至3比4,但是由於錯失一桿147且在幾次關鍵球上把握欠缺,最終丁俊暉還是3比6不敵賽會7冠王奧沙利文,無緣最終的決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