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開年就是一波經濟大衝擊,註定了這一年充滿了各種不確定性和不安全感。
以前一公司行政也失業了。禍不單行的是,她老公也相繼被裁。家裡還有一個上小學的兒子,各種教育相關的費用不能停。
行政很著急,不想做山吃空,就在網上找能賺錢的機會。看到網上有帖子說:「誠信刷單,日收益>500」。行政心動了,在對方的指導下,選擇下了一單23000的商品。對方承諾這單可以返給行政200元佣金。
行政點擊「確認購買」後,錢就瞬間被支付出去了,對方也銷聲匿跡了。2萬多的存款,說沒就沒,行政慌忙找老公一起去報案。
在派出所做了筆錄回家之後,行政自責的哭了,丈夫坐在旁邊安慰她。同時,丈夫也後悔地說道:「要知道這樣,當初我就忍住不辭職了。」
行政也生氣地說:「就是。現在工作那麼難找。你幹嘛辭職,那崗位月薪還高。你說不做就不做了?!」
丈夫嘆了口氣說:「那公司裡內耗太嚴重了。人在裡面都不是做事的。整天就跟著一幫子搞事情的人團團轉,太心累了。」
內耗讓這位頂梁柱寧願放棄高薪,也要毅然辭職。這些內耗有什麼可怕之處呢?
企業普遍存在的內耗有:
1. 通過繁多的會議,來刷存在感;
2. 跨部門合作,推卸責任,來回扯皮;
3. 業務能力低下的領導,費心費力打壓下屬;
4. 不願與時俱進,堅守老舊流程
這樣就代表著,人才在其中會將時間投入到沒有產出的事件上,而且心情也會被弄得很糟糕。
當人們感到上班會讓自己情緒壓抑,他們就會出現離職的想法。這是一種自我保護措施,為的是讓自己儘快離開感到不適應的環境。
那麼對於企業而言,人才出走,留下來的員工只會將「內耗」貫徹到底,進入惡性循環。要想打破這樣的局面,在《零內耗》中,提供給我們兩種方式:
一、當眾喝彩,激發多巴胺
1. 將會議改變為演講
當企業發展壯大之後,各種會議也會隨之增多,無效會議讓人感到痛苦。所以,我們可以將會議縮短。並將主要負責人邀請為演講嘉賓。
這樣的好處是:演講者需要提前做好準備,這樣就更能激發對方的工作欲。其次,演講會是開放式的,觀眾作為檢驗。會議上你可以用言語攻擊對手,追求的是將對手擊敗。在演講中你會更注意自己的公眾形象,將項目成果進行一番展示。此時你追求的是聽眾的掌聲。
所以,形式的變化會帶動項目負責人匯報工作的追求目標。而且一旦幾位負責人都公開演講,會形成新的競爭,實打實的拿出有說服力的成果來徵服聽眾。
2. 採購喝彩物品,投放於「關愛員工日」
巧立名目為員工增加放鬆環節。關愛員工日、優秀員工獎勵日,這樣都可以。在這樣的日子中,可以用小聚會的形式,對員工進行表揚、喝彩。
通過喝彩可以使當事人的分泌出多巴胺。這種神經遞質能夠讓人感受到愉悅,並能提升人的注意力和內在能量。
這也是為什麼當我們被表揚後,那種激情澎湃,全情投入工作的狀態,可以保持好幾天。
人事BP更是需要去了解核心員工的喜好和心願。一旦核心員工表現出色,可以提供意外的驚喜。例如設計部的妹子一直很想去上海迪士尼。這次她設計的海報獲得了甲方爸爸的高度認可。部門就可以在「優秀員工獎勵日」上,將迪士尼門票作為「喝彩」禮品,獎勵給這位妹子。
在這種企業文化氛圍的影響下,大家都會自發努力工作。因為從本質上來說,我們都很喜歡被獎勵,更喜歡獲得驚喜的感覺。
二、私下批評,減少急性應激
有的部門領導,喜歡當眾批評員工。他的用意可能想要樹立威信,或殺雞儆猴。但對於目睹你訓斥下屬的其他員工,他們也會聯想到:「這領導挺厲害,下次說不定倒黴的那個就是我」。這種做法會降低員工對你的信任感與好感度。
而且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公眾場合的批評,會讓引起個體的應激激素急劇上升,處於防禦機制。員工會選擇自我保護並對抗外部批評。簡單來說,當眾批評不但起不到你期望中的效果,有時還會起到反效果,得不償失。因為被你當眾訓斥的下屬,所產生的社會性壓力心理刺激會比其他的心理刺激持續時間長50%。
這也是很多跨部門合作在會議上會明裡暗裡互懟的原因。一旦你攻擊了對方,對方就會想辦法通過各種形式反擊。這樣就形成了內耗,大家的關注點都偏離了工作目標。
所以,如果下屬有過失。要批評不是不可以,但要私下進行。這也是避免產生企業內耗的一種方法。
三、控制合理的團隊規模,保持團隊活力
你是否有發現,一個團隊人越多,工作效率就會越低?
由帕金森定律得出的林格曼效應:當拔河的人數逐漸增加時,每個人所用的力量反而越來越小了。並沒有達到力量累加的效果。
有的企業在創業時期,工作效能是最高的。人少事多,但個個都能抗能打。企業發展壯大後,反而運作效率大不如前。
如何合理的控制團隊規模呢?
1. 當一個團隊,超過12人時,就要開始分班組。每個班組5-6人,負責同一個工作目標。模擬類似自主創業的小團隊。
360董事長兼CEO周鴻禕也持有相同的觀點,所以他把集團戰略分成不同的獨立垂直公司。採用外部投資、內部孵化的經營理念。
2. 採取簡單又公開的:開始-停止-繼續的匯報方式。
當一個團隊分為不同班組之後,每個班組就有自己的目標和每周工作計劃。此時開會就有了明顯需要呈現的內容與討論的議題。
如果某個班組連續數周都沒有辦法完成工作計劃,就需要停止。或者更換班組帶頭人,或者進行班組重組。
如果每周都能夠良好完成工作計劃,那麼繼續保持高效。
良禽擇木而棲,一個優秀的平臺,自然能夠凝聚到更多人才的加入與留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