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書將古代小說序跋的本體研究與個案研究作為重點,全面系統地挖掘古代小說序跋(包括敘、述、題詞、弁語、凡例、評、引、傳、自記等,同時參考讀法、寓意等)所涉及的內容,按照小說觀念、創作主體、文本敘事、文本詮釋、傳播接收的順序主要包括八個方面的內容,即古代小說序跋與小說觀念演變、古代小說序跋與小說創作理論、古代小說序跋與小說敘事理論、古代小說序跋與中國小說詮釋理論、古代小說序跋與古代小說審美理論、古代小說序跋與中國古代小說價值論、古代小說序跋與中國古代小說傳播理論、古代小說序跋與小說文化學。
《金瓶梅詞話》序
該書在研究方法方面亦有所創新:
一是古今小說理論相結合。古代小說序跋本身蘊涵著豐富的古代小說理論,但比較零散和隨意,本課題運用現代的小說理論對其做出概括和分析,使之具有更為鮮明的理論色彩和系統的理論特徵。
二是中西小說理論相結合。各民族之間的文化既有所區別,也有一定的聯繫,作為小說及其理論也是如此。因此運用西方的小說理論對古代小說序跋中的小說理論進行研究,可以更好地把握其所具有的鮮明的民族特色。
三是歷史性與邏輯性相統一。本書所涉及到的古代小說序跋前後相距千餘年,其間理論的內涵、範疇既有同一性,又有差異性。總體上來看,小說理論在不斷發展和進步,但特定歷史時期的某一理論也有其不可替代的價值。
中國古代小說序跋中蘊涵著豐富的小說史及小說理論資料,挖掘並進而分析這些資料,廓清某些學術誤區,對構建中國小說史具有重要意義。
本書以中國古代小說序跋為研究對象,以古代小說序跋的本體研究與個案研究作為重點,探尋了古代對於小說創作與接受的態度,透視了小說觀念的分段演進,梳理了古代小說序跋對中國古代小說理論的貢獻。
瞿佑《剪燈新話》序
具體來說,本書對小說序跋所記錄的小說搜集、整理、修改、成書的創作過程,對小說作者的生平和小說創作的緣起,對當時及後來人們對小說性質的認識和接受態度,對古代小說版本流傳的情況,對作者、作品的評論以及有關問題的闡述等問題,依照小說史發展的順序,進行了實事求是、詳略不一的論述。
本書的創新之處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古代小說序跋做出比較全面系統的研究,在此基礎上,挖掘出古代小說的許多基本問題。二是突破批評論、創作論、風格論等固有的理論範疇,建立符合古代小說實際的研究體系。
本書是在同題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基礎上完成的,2012年5月獲得立項後,我與我的博士生王軍明、碩士生史欣共同開展了研究工作,其間在學術期刊上發表了多篇相關論文,並於2015年順利結題。
《明清小說傳播研究》
具體分工是: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六節、第四章、第五章第一、二兩節及第十章由王平撰寫;第三章第一至第五節、第五章第三、四兩節由史欣撰寫;第六章至第九章由王軍明撰寫。初稿完成後,由王平統一做了修改訂正。
2018年在齊魯書社多位領導和學友的鼎力相助下,本書獲得國家出版基金的資助,並被列入了齊魯書社2019年的出版計劃,使本書得以順利出版。在此對關心、支持本書撰寫及出版的各位師友表示誠摯的謝意。
由於作者水平所限,本書不足之處乃至於謬誤之處在所難免,還望讀者不吝批評指正。
王平
2020年6月
【相關閱讀】
本文經作者授權刊發,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