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實習記者 高沛通 記者 趙毅 徐州、惠州報導
自2019年7月1日截至12月11日,國內已實施摩託車「國四」標準163天。
而現在,江蘇宗申車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宗申車輛」)的經銷商們,似乎正被複雜的情緒所裹挾。在江蘇省徐州市的一個江蘇宗申三輪摩託車專賣店中,店主蔣鵬程(化名)直言:「國三的都是化油器的,國四的都是電噴的。」甚至他坦承,面前安裝著化油器的三輪摩託車都是「國三的車,國四的合格證」。但當被進一步問到「為何國三的車能上國四的合格證」時,蔣鵬程遲疑了幾秒鐘,然後將話題轉移。在《中國經營報》記者走訪江蘇、廣東、湖北等多地的宗申車輛經銷商時,這種直爽和遲疑經常出現,而這兩種不同的情緒背後,亦有更深的含義。
流水線不會被情緒所左右。12月上旬,《中國經營報》記者進入位於江蘇省徐州市徐州東站附近的宗申車輛工廠內部,2個總裝車間8條生產線運轉有條不紊,不同車間的多名作業員工、物流部多名員工稱,廠內日生產、運走摩託三輪車約1000餘輛,其中基本均安裝的是化油器,電噴系統僅有50輛左右,生產後運往全國各地銷售。
生態環境部官網2016年8月發布的《
據宗申車輛官網介紹,其自2003年成立至今,累計產銷三輪摩託車、電動三輪車等各類小型車輛1500萬輛,連續10年位居行業第一位。另在走訪中,有經銷商向本報記者介紹,宗申車輛是摩託三輪車行業「絕對的龍頭」,「銷量比第二、第三合起來大」,不過本報記者查詢中並未找到權威第三方數據信源。另有經銷商計算稱,宗申車輛摩託三輪車銷售單價約為4000~13000元,僅計算7月至11月期間合計5個月的時間,按每天1000輛計算,宗申車輛涉排放造假的車輛也有約15萬輛,涉金額約為6億~19.5億元。
12月12日,本報記者致電宗申車輛董事長安繼文,當詢問是否其生產的車輛都安裝的是電噴系統時,對方說「那都是的,那不達到就不能生產了,現在管得很嚴」,「我們這個企業是會長企業,絕對帶好這個頭了」,當記者表示在多地走訪中確實看到經銷商買的車型安裝著化油器時,對方說「沒有這個事兒,就這樣吧,開著會了」,隨即掛斷電話。
宗申車輛 本報實習記者 高沛通 記者 趙毅 攝
「國三車 國四證」
有多名宗申車輛的經銷商稱,他們與宗申車輛籤署了「保證書」。
「保證書」具體是什麼?宗申車輛經銷商劉明(化名)發給本報記者一份《特殊車型產品定製申請》,解釋稱其就是「保證書」。在這份文件中寫道:「以上產品屬於特殊定製,本人知曉上述產品實際狀態,保證以上產品銷售後僅作為廠內轉運車使用。銷售時與購車用戶籤訂定製協議,將產品的尺寸、參數以及性能等相關信息告知用戶。」
劉明介紹,自7月1日後,他們下訂單時需要籤訂相關申請。有經銷商向本報記者表達疑慮稱,這在他們眼裡意味著相關訂單是經銷商向工廠提出要求下的,實現經銷商與工廠的「利益綁定」。此外,經銷商亦可走正常流程下真正的國四車輛訂單。
在一個倉庫內,有經銷商當面拆下多款宗申車型,講解具體「化油器」和「電噴系統」的諸多不同之處,並拿著相關「電噴系統」電子文件材料佐證,而在一輛VIN碼(車輛識別號碼)一致的宗申三輪摩託車和封裝的合格證上,寫著製造年月為「2019年9月」,排放標準為「GB14622-2016(國四)」,依據經銷商提供的依據,這輛車型是2019年7月之後生產的安裝著化油器的車型。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對應車輛上安著化油器,但在上述和合格證一起被封裝的說明書中,在「主要零部件維護保養」一欄,第一項「安裝注意事項」中涉及的3項均為「電噴系統」的相關事項,不過在說明書中並未具體的電噴系統實物配圖。
作為對照,在記者查詢的原國三車型時,說明上在「主要零件維護保養」一欄,第一項和第二項分別為「化油器的維護保養」和「化油器的怠速調整」,上面配以化油器實物圖。本報記者觀察發現,被經銷商指雖配國四合格證但實際安裝了化油器的相關部件外觀具有高度相似性。
「化油器是國三的。」在廣東省惠州市的一個宗申車輛專營店中,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道,雖然眼前的車安裝的是化油器而非電噴系統,但車輛是國四合格證,電噴系統則要貴「一千多塊錢」。本報記者走訪廣東、江蘇、湖北近10個宗申車輛經銷商發現,相關店內基本是安裝著化油器的三輪摩託車型,且配以國四合格證,有經銷商銷售時採用的話術是「電噴系統沒什麼用」「貴而且剛剛進入市場、故障率高」「沒人會修」等。湖北多名經銷商表示,其店內有數百臺的庫存,僅有數輛是國四車型,其餘均是「國三車國四證」。
「商場如戰場」,一個宗申車輛的經銷商在採訪中向本報記者表達了他的「焦慮」,他稱已經聽到了其他真正實行國四標準的經銷商要向當地部門進行舉報的「風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