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論克賣,一斤近10萬元,卻還供不應求,農民:真是瘋了

2020-12-20 騰訊網

昨日筆者看到一位老鄉拉著一車富士蘋果在村裡叫賣,車上還掛著一張牌子,蘋果5元5斤,買10斤送2斤,然而到了下午,車上的蘋果根本沒少多少。一問才得知,今年的蘋果產量過剩,價格大跌,不值錢了,1塊一斤都沒人要,果賤傷農。

其實今年不止蘋果這樣,還有很多蔬菜和水果均是如此,讓不少農民朋友都覺得今年太難熬了。那麼今年是不是所有農產品都是如此呢?其實並不是,聽村裡一位老鄉說,上周他跟朋友去雲南走了一圈,發現當地的一些特色農產品不僅沒跌價,反而還大漲,其中就有一種農產品漲到了一斤近10萬元,卻還供不應求,讓他不得不感慨「真是瘋了」。

看到這個價格,估計很多朋友都猜到了是什麼特色農產品了!沒錯,就是「冬蟲夏草」!

說起這冬蟲夏草,這幾年真的是火的不要不要的,甚至一度被譽為「神草」、「神藥」,至於冬蟲夏草為什麼這麼火?相信熟悉它的朋友都了解,因為炒作和稀缺性。

說到炒作,這些年被炒成「神草」、「神藥」的植物並不少,比如瑪卡、金線蓮、七葉一枝花、天麻、白芨、肉蓯蓉、黑枸杞等等,但是卻沒哪一種的價格能有冬蟲夏草這麼厲害,畢竟其他植物被炒成「神草」、「神藥」最貴也就上千元一斤,而冬蟲夏草在市場上卻一直論克賣,這幾年的價格大概都在每克100到150元左右。

並且其他幾種被炒成「神草」、「神藥」的植物,在這幾年都相繼跌落神壇,而冬蟲夏草在這幾年的價格依舊高漲,今年更是誇張,品質最差的冬蟲夏草小草,其市場價都接近一斤10萬元了。

而冬蟲夏草除了炒作之外,就是其稀缺性了。俗話說「物以稀為貴」,冬蟲夏草算是這句俗語中的典型了。那麼冬蟲夏草有多稀缺呢?

其一,分布少。目前冬蟲夏草在全球僅有我國、印度、尼泊爾等幾個國家有,其中我國產量是最高的,而我國冬蟲夏草僅在青海、西藏、四川、雲南、甘肅五省的高寒地帶和雪山草原才有生長。

其二,產量低。冬蟲夏草是有冬蟲夏草菌和蝙蝠蛾科幼蟲結合而成的複合體,這2者能遇到的機率本來就小,故而使得冬蟲夏草的產量低了。

其三,資源少。冬蟲夏草的養殖難度非常大,到目前為止,我國從事冬蟲夏草養殖的農民非常少,大部分都是去高原地區挖野生的,故而使得冬蟲夏草的野生資源在這幾年逐年下降,再加之環境的破壞,導致今年的冬蟲夏草產量更是低,據一些專門挖冬蟲夏草的農民朋友說,今年相比去年,減產了了近一倍,故而今年價格才會大漲且還供不應求。

這麼高的價格,別說農民朋友會說「真是瘋了」,相信大部分消費者也會說「真是瘋了」。但是不管冬蟲夏草是真的「神草」、「神藥」,還是炒作,還是數量稀少,我們普通老百姓都用不起,只有看熱鬧的份兒了。

各位朋友,你覺得冬蟲夏草真的那麼神奇嗎?你覺得它真的值這麼高的價錢嗎?歡迎留言交流,說說你的看法!

相關焦點

  • 改個名字就大賣!「相思果」40元一斤供不應求,農民為啥不種植?
    導讀:改個名字就大賣!「相思果」40元一斤供不應求,農民為啥不種植?種植戶前一刻可能還千元一斤不賣,下一刻,幾元一斤沒人要,如墜冰窟……同樣的還有外國櫻桃「車釐子」,雖然和中國櫻桃也有不同之處,但本質上它還是「大櫻桃」,幾十元一斤在中國收了很多年的智商稅,起碼它的價格太高了;紐西蘭獼猴桃「奇異果」,確實也夠奇異,從中國帶過去的獼猴桃種子繁殖起來的「獼猴桃」,搶佔了中國的市場,卻被很多人大吹大擂「這是進口貨,幾十塊錢一斤,一般人吃不起
  • 一隻大不過2斤,一斤賣50元,市場供不應求,農民:繼續養
    以前50元1斤供不應求,很多農民跟風養殖,如今賣種苗的發財了。大家好,我是小喬,與你每天分享有趣的三農知識。北方的經濟一直都比南方落後,尤其是農村地區,很多南方人早早的就開始搞養殖或者種植經濟作物,而北方大部分人還是一直種植玉米和小麥,很少種植經濟作物。
  • 農民種植「百益果王」每個賣十幾二十元,供不應求
    沒錯木瓜也是我們常見到的水果之一,一般在一些小商店,和一些路邊的水果攤,還有一些小菜販的攤上都會看到有在擺賣木瓜,當然這些木瓜都是我們平常隨處可見的普通的木瓜品種,隨隨便便幾毛錢一斤,幾塊錢就可以賣到一個了。但是在廣東茂名這裡的農民他們種植的木瓜就不一樣了,在市場零售價能賣到十幾二十元一個,還供不應求。
  • 鮮果鮮有問津,烘乾後供不應求,市場40一斤,夏威夷果魅力何在?
    眾所周知近年來國家對於農業這款的幫扶力度是非常大的,因此也吸引了不少在外打工的農民朋友返鄉創業。但是返鄉創業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即使有國家政策以及資金上的幫扶,可還是有很多農民朋友不僅賺不到錢,反而還賠了進去,而且由於不少新農民的湧進,再加上原有農民,也導致了市面上農作物以及水果出現滯銷的情況。但是有一部分農民卻並沒有受到市場不利因素的影響,反而手中的產品傾銷的很快。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介紹一下供不應求的夏威夷果究竟有何魅力。
  • 長滿刺的「糖罐子」,上市就賣30元,市場供不應求,但農民卻不種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長滿刺的「糖罐子」,上市就賣30元,市場供不應求,但農民卻不種眼下正是深秋時節,對於很多農民朋友來說,秋種基本已經結束,而對於種植瓜果蔬菜的農民來說,秋收還沒有結束,近些年在農村種植經濟作物的越來越多,不管是中藥材還是瓜果蔬菜,這些經濟作物給農民也帶來了更可觀的收益,以前農村有些不起眼的野生植被也被很多農民開始推廣種植。
  • 售價高達40元一斤,畝產350斤市場供不應求,農民大多不敢種植
    售價高達40元一斤,畝產350斤市場供不應求,農民大多不敢種植說到水果,估計沒有誰不愛吃吧,水果可以幫助我們補充各種身體所需的營養,幫助我們的皮膚補充水分,讓我們的皮膚更加光滑嫩白,所以很多女孩子的減肥餐就只吃水果。
  • 幾年前賣到40元一斤,如今10元一斤無人問津,農民:不如餵雞
    曾經的小龍蝦可謂是火爆一時,還沒上市就被搶購一空,市場上面賣到了接近40元一斤的價格,風頭一時無兩。再看如今的小龍蝦,跌到10元一斤無人問津,有農民直言:還不如拿去餵雞。每年到了夏季,就是小龍蝦的上市季節,不管是大型飯店還是路邊的小餐館,總是能看到小龍蝦的身影,而且很多消費者都是小龍蝦的忠實擁躉,筆者也不例外。
  • 與燕窩齊名,一天能採幾十斤,卻一斤50元,市場供不應求
    現在人們越來越注重滋補,一些名貴的保健食品在市場上熱度很高,其中以燕窩為代表。現在市場上燕窩的品種繁多,價格也略有差異,雖然很多消費者不知該如何挑選,但大家的購買熱情卻很高。除了燕窩以外,還有一種食材與它齊名,那就是猴頭菇。猴頭菇這種食材一天能夠採幾十斤,價格卻一斤50元,市場上供不應求,很多人都搶著買。
  • 鄉下常見的「驅蚊草」,7元一斤還不愁賣,可惜常被農民忽略
    鄉下常見的「驅蚊草」,7元一斤還不愁賣,可惜常被農民忽略中國農村風景優美,樹木蔥蘢,尤其是到了夏天,暑假到來,更是許多小夥伴們最高興的時候了。但夏天雖然美麗,也有美中不足之處,那就是蚊子會出來張狂半年。
  • 須知:價格從3元一斤漲到9元一斤,市場還供不應求!農民:等著再漲
    今年的生薑,價格也有所下滑,在山東日照莒縣的生薑主產地,今年6月份生薑的價格平均只有3元一斤左右。這樣的價格對於農民來說,雖然不會虧本,但要想賺錢不太可能。莒縣是山東地區的生薑主產區,這裡的市場行情也能代表其它產區的價格。莒縣的生薑種植有很長的歷史,這裡的氣候和土壤環境特別適合種植生薑,已經有380多年的歷史。  涮好的粉條。後者多採用混合生產線。
  • 兩年前還賣10塊錢一斤,今年一斤五毛錢賣不動,農民:炒作失敗
    導讀:兩年前還賣10塊錢一斤,今年一斤五毛錢賣不動,農民:炒作失敗 對於農產品的炒作,從來都沒有停止過,像前幾年的「天價」農產品,無一不是通過商家炒作而來的,像大家熟知的瑪咖、肉蓯蓉、黑枸杞等等,都曾經賣到過千元一斤的天價。隨著人工種植的大量開展,加上這些產品的真實面目被揭露。
  • 山裡一種野果,9月已成熟,市場40元一斤不愁賣,農民爭相採摘
    "秋天分為初秋、中秋和深秋,而現在算是中秋,現在正值是滿山遍野的秋色讓人應接不暇的時候,而秋收也開始進入高潮,像北方的玉米已經進入到了收穫的季節,這也對於很多農民來說秋收的喜悅剛開始,山裡的柿子雖然還沒有成熟但已經掛滿了枝頭,又香又脆的蘋果也開始壓彎了枝頭,今年雖然各地的雨水相對比較多,但今年農產品依然是一個豐收年。
  • 南方特有水果,很多人的最愛,售價15元一斤,市場供不應求
    在南方種植著一種叫做釋迦果的水果,它主要生長在海南、雲南、兩廣和福建地區,釋迦果口感香甜是很多南方人的最愛,如今市場售價15元一斤。釋迦果市場零售價15元一斤釋迦果零售價15元一斤,市場供不應求。如今市場上品質稍好的釋迦果可以賣到15元一斤,品相一般的也超過10元一斤。
  • 一年能產仔8窩,市場一斤20元,供不應求,敢養的卻不多
    為了能夠儘快走上致富的道路,除糧食,很多農民都走上了養殖或種植的道路。搞種植的農民大部分選擇的都是種果樹、中藥材、蔬菜,而搞養殖的農民,大部分選擇的是養豬、養雞、養鴨,這些都是最常見的了。不過如果想銷路好,利潤高,特色養殖才是硬道理。只有農民養殖的產品在市場上很稀少,而且需求也高,農民才能掙到可觀的利益。
  • 買菜都是論斤買,網上賣菜卻論克賣!商家都把客戶當傻子?
    我們很多人的傳統理解是:買東西從來都是論斤或論件買或賣,如今的商家精明到論克賣!記得論可賣的東西基本上都是非富即貴的,譬如黃金。但不知從何時開始,這市民天天要買的菜也開始論克賣了!這個蔬菜論克賣,大概是從網絡大咖們參入賣菜開始的吧。因為本人轉行擺地攤,有幸「入股」了阿里拼多多美團等大佬們開的網絡「買菜館」。
  • 以前40元一斤不愁賣,如今10元一斤都滯銷!農民:虧慘了!
    最近幾年,農村地區從事水產養殖的農民也越來越多,有的人找到合適的項目,通過自己的努力也賺到了一些錢。前幾年的時候,紅鼓魚在市場上比較火爆,價格賣得高,國內沿海地區很多的農民在飼養這種魚。紅鼓魚也叫美國紅魚,原產地在美國,1991年的時候,才引進國內,它的肉質鮮嫩,肉多刺少,口感鮮美,在國內上市以後,價格和銷量也節節攀升。
  • 雄性才能繁殖,一克賣6元,市場供不應求,養殖的人還很少
    估計很多人都回答不出來吧,其實,雖然可能有些難以置信,但海馬也是一種魚,而且按照生物學上的分類,海馬還屬於是硬骨魚綱。身為一種體型嬌小的海洋生物,海馬家族還是很大的,不算亞種的話,全世界共有五十四種不同品種的海馬,而我們國家因為海岸線拉得很長,海洋面積龐大的緣故,分布有六種常見的海馬品種,這些都是很寶貴的海洋資源。
  • 成品賣300元一斤,原料每畝產值3千元,如今農民卻很少養殖
    不僅是穿著方面,在睡覺的時候,也需要睡得暖暖的,可是北方很多地方現在還沒開始供暖,就會選擇保暖性好的被子。今天咱們就來說一種東西,它的成品在市場上賣300元一斤,原料每畝產值3千元,如今農民卻很少養殖。這就是蠶繭,記得兒時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種植幾畝的桑樹,那時候通過桑樹養蠶可以能讓農民增加不少收入。
  • 南方才有的水果,名字很霸氣,收購價3元一斤,市場供不應求
    摘要:南方才有的水果,名字很霸氣,收購價3元一斤,市場供不應求11月份以後,正是水果集中上市的季節了,在北方這段時間梨子、蘋果就紛紛上市了,今年因為豐收,不少地區蘋果還出現了銷售不暢的情況,果農們急著等待果商去收購。
  • 它是「海裡的蟲草」,8年前一斤10元,如今一斤100元,供不應求
    海腸子是近幾十年來才被人們當作美食的,以前一般是當作魚餌或牲畜飼料。海腸子的美味是怎麼被發現的呢?傳說慈禧太后有個廚師對老佛爺的賣國行為極為憤恨,偷偷在她的御膳中,加入當時給牲口吃的海腸子。沒想到,慈禧用膳後感覺鮮美無比,人們才知道海腸子這麼好吃。後來,很多廚師用海腸子粉來給飯菜提鮮,屢試不爽。海腸子炒韭菜,是膠州灣地區的一道名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