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三隻長頸鹿 原創
前段時間,不少人都紛紛轉發一個小學生的獲獎作文《危機》,這篇作文的小作者是杭州蕭山區匯宇小學六年級的男生董不非,憑藉該作文獲得了全國兒童消防作文大賽一等獎。
《危機》裡描寫的非常貼近生活,細節之處也非常引人入勝,代入感頗強,同時還加入不少的伏筆和想像,一個難以相信一個小學生是如何寫出如此優秀的作品呢?
董不非的媽媽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聊起了這篇作文背後的故事。其中教導孩子的經驗非常值得我們寶媽奶爸們學習。
從小培養孩子閱讀能力董媽媽說,平時沒有專門針對寫作給孩子進行培訓,如果真的要說,那就是從孩子小時候開始就有意識地讓孩子多閱讀。
孩子在能夠自主閱讀的時候就應該多讓他選擇自己喜歡的書籍進行閱讀,培養孩子閱讀的興趣。這個年齡段許多故事性很強的小說都是引發孩子閱讀興趣的鑰匙,例如鄭淵潔、楊紅櫻、曹文軒的書,還有一些童話類型的書籍。
在孩子對閱讀有了足夠的興趣的時候,就可以著手培養孩子的閱讀技巧,例如培養孩子的閱讀速度,如何閱讀不擅長的書籍並快速抓住中心思想,雖然這些在課堂上老師都會教,但並沒有孩子主動去學習的效果好。
畢竟,閱讀量跟不上,寫作就是無根之水,寫不出什麼好文字。
鍛鍊孩子講故事的能力閱讀只是輸入,還要學會如何將書本的知識變成自己的,那就需要家長鍛鍊孩子講故事的能力。
平時可以在接送孩子上學放學的路上,為孩子確定一個「主題」,可以是一個物件,也可以是今天剛學會的一個詞語,讓孩子圍繞這個主題講述自己的故事。
故事的內容可以是一天的學習生活,也可以適當展開自己的想像。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自然而然地將自己所學所想利用起來,也會培養孩子的想像力。
畢竟,藝術來源於生活,但高於生活。
鼓勵孩子多參與寫作活動雖然孩子會講故事了,但是有時候前言不搭後語,有時候邏輯不通順。講故事只是鍛鍊了孩子寫作必備的口頭表達力和想像力。還是需要系統的文字寫作將故事轉化為「文章」。
在孩子寫作的時候,家長老師一定要從旁教導,指出孩子邏輯、語法、內容的錯誤和需要完善的地方,但不要過於否定,打擊孩子的自信。
多多鼓勵孩子參加一些作文比賽或者活動,在榮譽和一定壓力的鞭策下,孩子會更加認真對待自己的作品,也會更有榮譽感和參與感。
畢竟,壓力也是動力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