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你就是你自己的上帝

2020-09-10 秋風晚風

同學們,在學習上,老師不是你的上帝,同學也不是你的上帝,父母也不是你的上帝,誰都不是。惟有你依靠自己的自覺和努力,才能使你自己的學習上進,也只有你才是你自己的上帝。

有些同學的紀律總是那麼不自覺。

老師前腳剛邁出教室門口,有些同學後腳就搞天搞地:出位、吹牛、玩東西,甚至打架……不一而足,極盡變態。

我就想問,這些同學是畜牲嗎?你也別怪我說話難聽,事實存在了就別違疾忌醫。讓我來給你剖析剖析。

幾千年來,社會的物質和人們的生活方式雖然日新月異,但人性幾乎不變。

比如懶惰、自私、貪婪、嫉妒、痴惘等等。

又比如孔子說的:「性相近也, 習相遠也」;「唯小人與女子難養也」等等。

當今總有些人自以為是,總以為自己聰明,至少比古代人聰明。其實這樣的人是非常膚淺無知的。

當一個學「生」,不能老實安分靜心的「坐」下來學習,把凳子「一」丟掉了,只能為「牛」。

「生」無「一」即為「牛」,是為畜牲。看來古人造字之前,就已經把人性看得透透的,至今仍然不變,千年後萬年後,一樣不變。

人與畜牲的最大區別是什麼?

畜牲具有物性,人具有智性。

具體來講,物性就是指天生的貪婪、自私、懶惰、享樂等等的特性,是低級的基本生理需求。這種物性低級需求,大抵和地球的吸引力有一定關係吧?!

人,從物質結構上講,本身就是動物。有些人終其一生,都是動物,都是畜牲。否則就不會有「衣冠禽獸」「人模狗樣」等等這些詞彙了。

所以,人,要想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就必須克服物性帶來的困擾,也就是人必須具有智性。

具體來講,就是人要學會思考、學會學習、學會勞動、學會友愛等等等等這些具有人文價值的高級行為。

也只有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才能贏得他人尊敬,才是自己的上帝。

而畜牲則不然,它們永遠需要人類的管束。

有些同學在測驗考試中總想偷偷摸摸,老是需要老師監督。

這也是懶惰畜牲行為,他們不自信,不自尊,不自重,不相信自己是「人」。從來不從「人」的角度思考人該幹什麼,不該幹什麼。

老師不在教室,他偷偷摸摸。老師在教室,他也偷偷摸摸。這跟老鼠有什麼區別?

如此偷偷摸摸,你偷到了什麼?

你偷不走老師的工資,也偷不走老師的知識。你偷走的可能是你的信仰、你的青春。當有一天你回首發現,你自己的青春被自己無意中偷走了,是多麼懊悔!。

我才不相信,老是偷偷摸摸的人,能成就一番大事業。畜牲野獸有偉大夢想嗎?有偉大事業嗎?

請相信自己是人,是能夠拯救自己的上帝。

有些同學作業總是不按時完成,需要老師催促。

當然還是懶字當頭,日子總是懶洋洋的得過且過。老師的訓導當耳旁風,父母的教育總是「啊啊哦哦」應付了事,當面一套背後一套,能蒙就蒙,能騙就騙。

不上進,無擔當,無未來。

後果是什麼?

大抵是容易成為啃老族的。娶個老婆父母養,嫁個老公公婆養,生兒育女公公婆婆養。

現代人啊,啃老也是那麼心安理得,悠哉遊哉,何其安逸乎!

只是有一天,當父母遠去,自己老矣,兒孫是否已經繼承了你的啃老基因?或是把啃老基因發揚光大,有過之而無不及?

懶,是很容易被世代繼承的。勤,卻是需要人性的努力支撐,需要有讓自己成為自己的上帝意識!

有些同學總是不自覺讀書,總讓老師逼著背書。

讀書苦,背書更苦。對辛苦的逃避,是物性的自然選擇,任何動物都一樣。

但我們是人,人想成為人上人,人中龍鳳,必定要克服這種物性,自覺的做「人」該做的事。

讀書其實有一個好處:開發你的智力。有研究表明,一般人的腦部智力開發還達不到5%。就算學霸,也大抵只有7%~8%之間。能達到10%的人,那是萬中無一的超級大腦了。

同時我們要注意,聽說這種智商開發,是具有遺傳性的。也就是說,你現在努力學習,那麼你的子女也比較聰明。

按照我本人,及同事老師們的觀察,當年父母讀書比較厲害的,其兒女讀書也比較厲害。反之,讀書很差的,其子女讀書也好不到哪兒去。雖然不是百分百的正確,但95%以上概率都是這樣。

所以,你想子孫後代聰明,就得從你這一輩開始努力。如果你現在不願意努力奮鬥,你的子孫後代只能跟著你「吃土」。大抵就是那個「龍生龍鳳生鳳……」的意思吧!

誰也改變不了你,也救不了你。

你就是你自己的上帝,也只有你能拯救你自己。

相關焦點

  • 相信自己,上帝就是自己
    人生需要導師,好的導師能夠影響你的一生。我曾向他索過書上留言,他寫道,相信自己,上帝就是自己。這個題籤給我莫大的鼓舞。他的著作總是給我以許多的啟發,他提倡上課要「新、活、實」,要真實、紮實、樸實。這也是我在教學中始終希望達到的目標。
  • 顧客是上帝你能接受,可如果顧客自己把自己當上帝呢
    半糖37度「顧客就是上帝」,這句話上學時我便聽過了。但那時也就聽聽,基本無感。直到今天,我自己學做生意,才多少懂得一點點它的分量和含義。開門做生意,誰都希望生意好,而這一切你得依靠顧客來幫你完成實現!那麼,不是上帝又是什麼?唯一的缺憾咱不信耶穌。
  • 2020高考作文經典素材:做你自己的上帝
    一日,我與上帝一同出行。  路過一條河時,我看到水裡有一個人在掙扎,我指著那個人問:「上帝,為什麼你不去救那個人,難道他沒有向你祈禱嗎?」上帝回答:「不,他向我祈禱了兩次,但我也救了他兩次——第一次我讓一根圓木從他身邊漂過,他沒有去抓。第二次我讓一個人划著竹筏從他身邊經過,他又不肯去抓那個人向他伸出的手。
  • 【上帝】保佑你
    泰語君從泰國小學一年級詞彙帶你一起學習哦~一起重做「小學生」吧~今天的單詞พระเจ้า該讀第幾調呢?∩)O~接下來就開始我們要學習的單詞吧。[2018.6.20]第921個詞:พระเจ้า看到單詞後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一定要自己想想:它是有幾個音節,每個音節分別應該讀第幾調哦。
  • 上帝如此愛你,我又如何敢不愛自己?
    野地的花草今朝出現,明天枯萎,給扔在火爐裡焚燒,上帝還這樣打扮它們,他豈不更要賜衣服給你們嗎?你們的信心太小了!「你擁有著自由的意志和獨立的人格,是上帝揀選了你,也是你選擇了神。神是保守你的,而個人對於上帝的信念也是需要自己來守護的,我們是誰?
  • 原諒你是上帝的事,我的任務就是送你去見上帝——談「以德報怨」
    孔子則說,你如果用恩德來回應罪惡,那麼你用什麼來回應恩德?對待罪惡,就要用懲罰來對待,而對待恩德,就要以恩德報答。這本是一句名言,然而胡亂的斷章取義卻讓這句名言變了味,進而形成了我們如今社會中的一個最大弊病,它的名字叫做——以德報怨。
  • 上帝給你關上一扇門,你就得為自己打開一扇窗
    很早的時候,我就聽過這樣一句話:「上帝給你關上一扇門,就會同時為你打開一扇窗。」最初覺得這句話說得真好,還蠻有詩意。那個時候也沒有細想,只是想上帝的心腸怎麼那麼好,那麼仁慈寬厚,替人們考慮得那麼周到,無論如何也要給你留一條活路,絕不會置你於死地,一時間感覺幸福滿滿,一副不需要努力奮鬥的樣子。後來不斷地從網絡上讀到這句話,而且出現的頻率也越來越高,尤其在一些「雞湯文字」中更是屢見不鮮,幾乎就是常客。
  • Hey,你就是天選之子|上帝的延遲,並不是上帝的拒絕
    我去到了幾乎排名最靠後的三本院校,再三思考還是去了,想著:在最差的學校沒有做到第一,你沒有資格說學校差。如果你真的做到第一了,那說明學校還是不錯的。其實從一開始我就是有野心的,我是有想法的。而當別人羨慕我的時候,我也就苦笑:你根本不知道我背後有多辛苦。在此時,我夢想啟航的一個很重要的地方就是牛人村——一個牛人匯聚學習英語的夢想之村。
  • 教你一個小小的禱告 幫助你明白上帝的心意
    我們是不是常常希望上帝拿走我們的壞習慣?希望上帝給我們快樂?NO,上帝要給我們的比這些更多。他要藉著這些來鍛造我們的生命。讓我們在一個美麗的禱告中,學習上帝的心意吧!我求上帝拿走我的壞習慣。上帝說:不,不是我拿走而是你要捨棄;  我求上帝使我殘缺的孩子健全。
  • 你的品格今日在上帝眼中如何呢?
    你在為那重大的審查預備自己的心靈,以便在那日可以擁有品格的白袍嗎?」你擔不起沉溺於罪惡和罪孽之中;你擔不起被發現是一個違背上帝公義的偉大道德準則的人。假如上帝沒有律法作為審判各人案件所必需的道德標準,就無法審判,男男女女的案件就無從審問了。我們若是被發現在今生不符合上帝的要求,在來生也不會符合上帝的要求。
  • 愛自己別人才能愛你 上帝只救自救的人
    很佩服一個人,佩服這個人死了好多年,還能把這麼多人聚攏到一起,聽他的話,按他的指令行事,這個人就是耶穌,親手創建了基督教的耶穌已經死去了2000多年,現在教堂、教會、聚會點遍地開花,追隨的信徒按億萬計!
  • 第六部 在地上學習的上帝的科目——苦難
    1) 試煉和苦難的理由痛苦和試煉是是基督學校中所施教育的一部分,為要煉淨上帝的兒女,從他們心中除去一切屬世的渣滓。上帝的允許他的兒女通過遭遇艱苦獲得的真實的福音經驗。試驗和障礙乃是上帝鍛鍊和考驗人的方法,也是他所指定使人成功的條件。上帝的百姓在地上生活,要接受基督學校的教育和訓練。他們行走世上的窄路,在苦難的熔爐裡得以煉淨自己。
  • 「顧客是上帝」有人真把自己當上帝,尊重真的很難嗎?
    餐館就是個來來去去的地方,坐下點菜,交錢走人,沒工夫跟你搭訕。正常。可是,這是過節啊。一年了,誰不想回家樂樂呵呵地團聚?但是有一大批勞動者,就是不能走,想走也走不了,他們維繫著我們這個偌大城市的運轉。說一句「感謝」不為過吧。
  • 顧客就是上帝——服務行業的病態理念
    看完這個故事以後,你明白「顧客就是上帝」這句話的真正含義了嗎?進入社會後,無論哪裡都充斥著「顧客就是上帝」的話語。當顧客與服務人員發生矛盾時,大多數領導人為了企業的利益,都會認為顧客時正確的,得到他們的滿意是首要因素;而服務人員只要得罪了顧客,他們永遠就是錯誤的一方。
  • 社會上經常聽到一句話「顧客是上帝」!顧客真的就是上帝麼?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聽到這麼一句話、「顧客是上帝」!身為顧客真的該拿自己當上帝麼?從顧客角度來說:我們是「消費者」,我們不該把自己當作「上帝」!每個職業都該得到應有的尊敬!是該抱著「顧客是上帝」這種觀念去工作、去服務!身為服務行業,服務的就是「顧客」,所以在工作上要儘量做到讓顧客滿意!只有這樣、才能提升顧客的好感度,從而給自己帶來更大的效益!舉例來說、假如我去買一瓶水,我是給店家帶去了經濟效益,所以他理應尊重我這個顧客!
  • 基督徒,你眼中的上帝究竟是怎樣的一位?
    在耶穌與行淫婦女被抓的那個故事中,在長老與文士們眼裡,這個婦女就是試探耶穌的工具,或者是罪的工具,他們沒有看到她還是一個人,還是一個女人,是上帝創造的人類一份子。但耶穌的不同之處就在於,耶穌眼裡所有的人都是上帝創造的人,都是上帝所愛的人。正如康德所言,所有的人都是目的,而不是工具。
  • 客戶就是上帝,但上帝也要講理!
    現在的企業做生意都很不容易,產品質量要優、出售價格要低、服務態度要好……但老話說得好,顧客就是上帝嘛,這些都是應該的~可是遇到性格暴怒故意找茬的「上帝」該怎麼辦呢?這還沒完,小張按照公司規定被罰了一個月的獎金,被冤枉也無處說理,沒證據啊,你說你態度其實很好,但客戶都投訴了怎麼解釋?小張的例子不是個案,很多客服人員都反映遇到過這種問題。不分青紅皂白一味寵著客戶對公司真的好嗎?對於胡攪蠻纏的客戶,有時候搞清楚情況,讓真相顯露出來未必不是好事。
  • 參透王陽明:強大的內心是自己的上帝
    強大的內心是自己的上帝。   (1)強大的內心無須外求——「此心具足,不假外求。」   我們之所以具有各種各樣的生命活動,能通過眼、耳、鼻、舌、身、意去認識世界,去分辨是非、善惡,去做出各種判斷和推理,就在於我們具有一個「心」。王陽明所說的「心」不是一塊血肉,「凡知覺處便是心。」
  • 你怎麼知道《聖經》是上帝的話?
    所以,你能選擇的範圍是上面的四個。如果《聖經》不是上帝的話,那是人的話嗎?是魔鬼的話嗎?是天使的話嗎?《聖經》是上帝的話,因為上帝啟示人以後,他是這樣交代吩咐我們。《聖經》上提到越過4800次提到「耶和華如此說」,而孔子的《論語》一次都沒有這樣講。
  • 上帝賜予我們的那五百萬是什麼,你知道嗎?
    假如上帝賜予你五百萬,面對著這突如其來的五百萬,你該如何去處理呢,是直接花掉呢,還是借著上帝賜予的那五百萬去掙取屬於自己的那另外五百萬呢。假如是你,你該怎麼做呢?假如上帝賜予你五百萬,千萬不要以為上帝是在憐惜你,也千萬不要認為上帝在可憐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