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客是上帝」有人真把自己當上帝,尊重真的很難嗎?

2020-12-17 北晚新視覺網

大年初五,朋友請我出去涮火鍋。點菜前,我們向擦桌子的餐館小妹道了聲「春節快樂!」

作者:司馬小萌

本是一句再普通不過的節日問候,沒料到小姑娘聽了那麼高興,一片紅暈飛上臉頰。於是,我不由得「很小人」地想:是不是她難得聽到顧客的祝福啊?

不怪大家。餐館就是個來來去去的地方,坐下點菜,交錢走人,沒工夫跟你搭訕。正常。

可是,這是過節啊。一年了,誰不想回家樂樂呵呵地團聚?但是有一大批勞動者,就是不能走,想走也走不了,他們維繫著我們這個偌大城市的運轉。

說一句「感謝」不為過吧。

可是,別說感謝,「有些人點完菜不到三分鐘,就大聲呵斥我們,嫌上菜太慢……」餐館小妹悄悄訴苦。

有的人,脾氣真叫一個急。其實出來吃吃飯、逛逛街、購購物、旅旅遊,都是高興的事兒,輕輕鬆鬆就好,用不著「著急上火」的。

不過最讓我不解的,還是那些過於「豪放」的傢伙。雖然某些極端事例經常見諸媒體,遭到全民聲討,卻總有個別人不長記性,時不時出來「耀武揚威」。嚇得咱們的法律,不得不「捫心自問」:是不是定得太寬鬆啦?是不是漏掉了什麼條款?

咱們暫且戲稱這些人為「狂人」。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心比天大。好像馬路是他家鋪的,餐廳是他家開的,旅館是他家祖產,動車是他家專列,景區是他家後花園……行動張揚,口無遮攔,足以把我這個讀過幾年書、見過幾天世面、好歹算半個京城名人的傢伙,驚得踉踉蹌蹌。

明明是個別人的誇張表演,卻造成不小的社會影響。有人分析,這是一種「精神疾病」。我對朋友說,我一定要寫篇文章,題目叫《你不是上帝》,談談禮貌與尊重。

咱們服務業有個口號:「顧客就是上帝」。這是個「舶來品」,是中國式意譯。 Custom is the god ,作為一種營銷理念,源於美國馬歇爾·菲爾德,追溯到19世紀中後期的馬歇爾·菲爾德百貨公司。強調的是:顧客優先。

於是,一些人真的以為自己就是上帝了,處處擺譜。他們似乎忘了,服務交易的前提是,法律與人格的相互尊重。

對「上帝們」某些過火舉動,咱們的服務業通常表現出一種克制、一種寬容;也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和稀泥」心態。這不僅是職業操守與道德修養要求,也多少出於無奈。但並不意味著「上帝們」的過火舉動就具有合理性。相反,隨著國家法制的日益完善,將來,某種行為可能真就觸動了法律。

感謝他們吧,服務員、快遞員,乘務員,保潔員、安全員、售貨員、駕駛員……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各種「員」和各種「工」。

火鍋店那位服務員是個二十多歲的小姑娘,來自河南信陽。她很實在地說,雖然特別想回家,但春節留在北京加班,也是為了多賺一點錢。

人心都是肉長的,你敬他一尺,她可能敬你一丈。那天的服務,你想像有多周到,就有多周到:一頓飯的工夫,小姑娘跑來好幾趟,問我們還需要什麼。我趁勢再跟她聊上幾句。我發現,雖然在煙燻火燎的餐館工作,她的皮膚卻依然白裡透紅的細膩。於是再誇幾句。小姑娘高興得找不著北!這就是:皆大歡喜。

又想起一件事。

前不久我和家人去一個粵菜館吃飯。說實話,飯館沒名氣,價格也不菲。我點了一個「幹炒牛河」,沒料到,這道菜,做得非常好!於是我請服務員向廚師轉達讚揚。過了一會,廚師出來了,我又重複一遍:這是我吃過的最好的「幹炒牛河」……小廚師,廣東人模樣,也許是到北京後第一次聽到這樣動聽的話,激動得不知所措。我可以斷定,今後他一定會更加兢兢業業地做菜,不僅為賺錢,也為了顧客誇一聲好。

道個謝,難嗎?

如果你不吝嗇一句好話,不吝嗇一個笑臉,溫暖對方的同時,也會溫暖你自己。

記住,咱們不是上帝。我就是我,你就是你,一群普普通通的公民。

即便上帝在,也不會飛揚跋扈,否則贏不了人心,絕對當不了上帝。

來源:北京晚報

編輯:tf10

相關焦點

  • 社會上經常聽到一句話「顧客是上帝」!顧客真的就是上帝麼?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聽到這麼一句話、「顧客是上帝」!身為顧客真的該拿自己當上帝麼?從顧客角度來說:我們是「消費者」,我們不該把自己當作「上帝」!每個職業都該得到應有的尊敬!因為每個職業都要有人去做,這個社會才能完整的運行下去!從服務行業來說:這個觀點是正確的!是該抱著「顧客是上帝」這種觀念去工作、去服務!身為服務行業,服務的就是「顧客」,所以在工作上要儘量做到讓顧客滿意!只有這樣、才能提升顧客的好感度,從而給自己帶來更大的效益!
  • 顧客真的是上帝嗎?
    雖然服務質量還有待提高,但「顧客是上帝」這句話在國內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很多企業家都會經常掛在嘴邊。如果問一個企業的管理者「顧客滿意度」與「員工滿意度」哪一個更重要?相信99%的人都會不假思索地給出答案:當然是「顧客滿意度」重要,顧客是「衣食父母」嘛!
  • 踐行「顧客是上帝」要以尊重為前提
    視頻中,男子堅決要司機多給自己一瓶水喝,司機一直強調「沒水了」「沒水不是我的錯」,「你自己坐車16元,要喝我多少水?」雙方因此引起了激烈的爭吵。雖然司機沒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帶有辱罵性言語,但事情的根本原因是乘客在司機解釋沒水的情況下,依然用一副高高在上的「上帝」姿態,咄咄逼人地要求司機必須多給自己一瓶水喝。
  • 顧客並非是上帝,而是……
    顧客真的是上帝嗎?你是不是也把自己所有的顧客當成上帝來對待了呢?如果你的回答」是「。那你可得小心了,小心上帝會給你製造不斷的麻煩!有一些顧客的確需要把他們當上帝那樣來對待,但也有一些顧客我們也應該把它當成惡魔一樣要遠離屏蔽他們!否則他們隨時都可能會毀掉你!
  • 顧客是上帝你能接受,可如果顧客自己把自己當上帝呢
    半糖37度「顧客就是上帝」,這句話上學時我便聽過了。但那時也就聽聽,基本無感。直到今天,我自己學做生意,才多少懂得一點點它的分量和含義。開門做生意,誰都希望生意好,而這一切你得依靠顧客來幫你完成實現!那麼,不是上帝又是什麼?唯一的缺憾咱不信耶穌。
  • 顧客就是上帝——服務行業的病態理念
    看完這個故事以後,你明白「顧客就是上帝」這句話的真正含義了嗎?進入社會後,無論哪裡都充斥著「顧客就是上帝」的話語。當顧客與服務人員發生矛盾時,大多數領導人為了企業的利益,都會認為顧客時正確的,得到他們的滿意是首要因素;而服務人員只要得罪了顧客,他們永遠就是錯誤的一方。
  • 「顧客是上帝」,營業員:「上帝也不能隨意罵人!」
    做零售這些年,深切地感受到「顧客就是上帝」這句話多麼的糟糕!個別顧客會因為導購員的聲音大一些,或者其他覺得不爽的地方,就對她們責罵、言語侮辱,甚至動手,然後還要高高在上的讓別人道歉,因為自己是「上帝」,自己怎麼做都是對的。
  • 顧客還是上帝嗎?
    事情大概是這個樣子的:她和她家人吵架了,導致有位顧客來買煙的時候,她放煙的手重了一點,導致煙掉地上了,不痛不癢的說了句對不起。顧客要求換包煙,她就是不肯,說這是最後一包煙,愛要不要。從她和網友的評論互動來看,個人感覺,她還是沒覺得自己有問題。
  • 顧客是上帝,但是上帝被打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顧客是上帝,但是上帝被打了,這是怎麼回事呢?我們都說顧客是上帝,不管你去買什麼,工作人員都是很熱情的。就比如大伙兒平常去售樓部或中介看房子的時候,工作人員總是會笑臉相迎,笑臉相送,非常的熱情。都盼著成交嘛,買賣不成仁義在嘛。
  • 如果說顧客是上帝,那女顧客就是執行上帝
    由此,大木良雄認為:家庭主婦和職業婦女在購物傾向難達到最佳效果,必須根據顧客的變化而變化。那麼,該怎麼變呢?於是他繼續觀察5點以後的顧客,發現這時候的顧客人數多,一小時的銷售額就相當於日間一小時的2倍,尤其是服裝的銷路最佳,於是他就傾其全力來銷售年輕女性用的流行服裝,而且還全天供應;照明設備的光線和窗簾的設計也對吸引顧客有很大的關係,在這兩個方面他都下過一番功夫。自此,日伊的流行商品比別家便宜的消息不脛而走,吸引了成千上萬的新顧客。
  • 多少人被「顧客就是上帝」這一說法帶偏啦!
    無論什麼場合,經常能聽到」顧客就是上帝「這一說法,也因為此說法,衍生了社會上對於客戶應該」低三下四「供祖宗式服務的想法。其實沒有人考慮過正確與否,但是卻驕縱了消費者」我是上帝「的心理。「,這一句話的含義多少包括了」顧客就是上帝「的情緒,總是認為花了錢,就應該享受到皇帝的待遇,可是卻從沒想過,現今社會人人都是需要尊嚴的,多少人仗著這個心理去謾罵了為他們服務的人員,甚至侮辱對方的自尊,那麼試問這樣的一個消費者,怎麼能讓人好好為他們服務呢?」沒人告訴你顧客就是上帝嗎?
  • 你秉持著「顧客是上帝」,但他們的體驗可能更差了
    不得不說, 「顧客是上帝」這一準則過分強調了顧客的重要性而忽視了員工本身的訴求,很容易造成員工對於公司的怨憤。當然,這也不能排除不良員工故意怠慢顧客,還通過批判「顧客是上帝」這一準則來給自己脫罪的案例。02、賜予了「不良客戶」不公平對待員工的優勢若是完全依照「客戶是上帝」的口號行事,那麼不良客戶可以要求任何事情,這將使得「規範客戶的行為」變得更加困難。
  • 為何說上帝的本質是愛?愛上帝的首要基礎是上帝本身是美好的
    但是,他們應該進一步思考:人為何將自己的幸福 寓於榮耀上帝、默想上帝的榮美並以此為樂?的確,當人認為上帝的榮耀以及上帝的完美屬性與己有利之後,他就會渴慕這一切,如同渴望自己的幸福。但是,他當初何以能如此喜愛這一切,甚至以榮耀上帝為自己至高的福樂?這豈不正是愛上帝的結果嗎?
  • 搞笑微電影《顧客是上帝》
    搞笑微電影《顧客是上帝》 《顧客是上帝》點擊觀看 歡迎轉發留言!
  • 顧客不是上帝,但也絕不是你的出氣桶
    候車大廳裡坐著等車的人聞聲紛紛透過玻璃門向他倆望去,老頭被女檢票員怒吼後終於醒悟過來,原來是讓自己把煙滅掉,於是快速滅了剛抽兩口的煙,在眾人驚魂未定的眼光中走回自己老伴身邊。老伴也覺得臉上掛不住,埋怨他道:「不能在這抽菸,人家這裡不讓。」老頭想辯解幾句,嘴張了幾下話到嘴邊還是咽了回去。
  • 上帝與外星人存在的機率---上帝篇
    兩個事件相互排斥,是說A成立B一定不成立,B成立A一定不成立,也就是說他們不能同時為真。 所以兩件事如果相互排斥,那這A為真的機率加上B為真的機率一定不會大於100%。所以如果你給每一個宗教定一個數字,這個數字代表你認為「他們的上帝為真」 的機率, 那所有這些機率之和是不能大於100%的。
  • 「顧客是上帝」已過時,平臺和用戶應該做朋友-虎嗅網
    而「顧客就是上帝」這句口號,便是用戶優勢地位的一種表徵。作為一種營銷理念,「顧客就是上帝」可以追溯到19世紀中後期的馬歇爾·菲爾德百貨公司。其創始人提出了「顧客永遠是對的」這一影響深遠的理念,同時也將這一理念貫徹到實際的經營活動中。
  • 我說,顧客就是上帝,上帝吃飯還要錢……笑抽!
    搞笑段子:在火車站附近買水,老闆問要泡麵嗎?我說行,拿一盒。他就指著店裡僅有的老壇和滷肉面問:你要汪涵口味的還是何炅口味的?搞笑段子:「先生,你還沒買單呢。」「顧客就是上帝,上帝吃飯還要錢?」服務員恍然大悟,果真沒敢收錢,然後,把我釘在了十字架上。
  • 客戶就是上帝,但上帝也要講理!
    現在的企業做生意都很不容易,產品質量要優、出售價格要低、服務態度要好……但老話說得好,顧客就是上帝嘛,這些都是應該的~可是遇到性格暴怒故意找茬的「上帝」該怎麼辦呢?記者實時電話採訪揭開了內幕,原來是顧客嫌他沒有把自家的垃圾帶下樓而產生的惡意投訴。仔細一想,這些都是有證據被曝出來,最終還得到公道處理了,現實中還有大把服務人員被冤枉,卻沒有證據,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 上帝常常不聽禱告嗎
    他們一面捶胸一面砍著自己,巴力啊巴力啊,你一定要聽我們的禱告,結果呢,時間到了,火沒有降下來,祭物沒有燒掉,輪到真先知的時候,以利亞很安靜的說,以色列啊,來到這裡來。以利亞不用情感,不勝很熱的心,他用很穩定的話,說到,亞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吶,現在聽我們的禱告,你是我們的上帝,活人的上帝啊,讓人知道你才是上帝;我是你的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