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上經常聽到一句話「顧客是上帝」!顧客真的就是上帝麼?

2020-12-11 這個社會有點暖Z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聽到這麼一句話、「顧客是上帝」!身為顧客真的該拿自己當上帝麼?

從顧客角度來說:我們是「消費者」,我們不該把自己當作「上帝」!每個職業都該得到應有的尊敬!因為每個職業都要有人去做,這個社會才能完整的運行下去!

從服務行業來說:這個觀點是正確的!是該抱著「顧客是上帝」這種觀念去工作、去服務!

身為服務行業,服務的就是「顧客」,所以在工作上要儘量做到讓顧客滿意!只有這樣、才能提升顧客的好感度,從而給自己帶來更大的效益!

舉例來說、假如我去買一瓶水,我是給店家帶去了經濟效益,所以他理應尊重我這個顧客!

同時、店家賣給我水的時候,同樣給我帶來了生活上的便利,解決了我的某些需求,所以我這個「顧客」也理所應當的對店家抱著感激的態度!

個人認為、這才是社會上本應該存在的、又比較正確的一種心態!只有這樣,社會才能更為和諧!

然而,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就是,顧客拿自己當上帝一般,對著服務行業的人士挑三揀四的,指責他們的服務不到位!要麼就是對著某些服務行業的人士呼來喚去,內心還覺得理所應當一樣!

還有某些服務行業的人士,(如某些司機、導購、客服)對顧客也是挑三揀四,擺出一副愛買不買、愛用不用的態度,嚴重拉低了服務行業的整體水平!

這種情況生活中很常見!

其實個人覺得、這些人沒有擺正心態,沒有找到正確的、適合自己的社會位置!

這個社會上的每個職業都不分高低尊卑、無論是「服務行業從業者」還是「顧客」都應該得到應有的尊敬!哪怕你是顧客,也理應尊敬每一個服務過你的人!只有大家都這樣做、社會才會越來越和諧、越來越暖心!

相關焦點

  • 顧客就是上帝——服務行業的病態理念
    「顧客是上帝」多麼耳詳能熟的一句話,幾乎被服務行業當作金句,還被寫在初中的政治課本裡。當初給我的印象是,服務好顧客比什麼都重要,我也是萬千顧客中的一員,我花錢,就是為了讓別人給我最好的服務。看完這個故事以後,你明白「顧客就是上帝」這句話的真正含義了嗎?進入社會後,無論哪裡都充斥著「顧客就是上帝」的話語。當顧客與服務人員發生矛盾時,大多數領導人為了企業的利益,都會認為顧客時正確的,得到他們的滿意是首要因素;而服務人員只要得罪了顧客,他們永遠就是錯誤的一方。
  • 多少人被「顧客就是上帝」這一說法帶偏啦!
    無論什麼場合,經常能聽到」顧客就是上帝「這一說法,也因為此說法,衍生了社會上對於客戶應該」低三下四「供祖宗式服務的想法。其實沒有人考慮過正確與否,但是卻驕縱了消費者」我是上帝「的心理。「每當在職場上遇到被投訴的時候,消費者大多數喜歡開口就提的一句話就是」我可是付了錢的!
  • 「顧客是上帝」有人真把自己當上帝,尊重真的很難嗎?
    作者:司馬小萌本是一句再普通不過的節日問候,沒料到小姑娘聽了那麼高興,一片紅暈飛上臉頰。於是,我不由得「很小人」地想:是不是她難得聽到顧客的祝福啊?不怪大家。餐館就是個來來去去的地方,坐下點菜,交錢走人,沒工夫跟你搭訕。正常。可是,這是過節啊。
  • 顧客並非是上帝,而是……
    顧客真的是上帝嗎?你是不是也把自己所有的顧客當成上帝來對待了呢?如果你的回答」是「。那你可得小心了,小心上帝會給你製造不斷的麻煩!有一些顧客的確需要把他們當上帝那樣來對待,但也有一些顧客我們也應該把它當成惡魔一樣要遠離屏蔽他們!否則他們隨時都可能會毀掉你!
  • 「顧客是上帝」,營業員:「上帝也不能隨意罵人!」
    做零售這些年,深切地感受到「顧客就是上帝」這句話多麼的糟糕!個別顧客會因為導購員的聲音大一些,或者其他覺得不爽的地方,就對她們責罵、言語侮辱,甚至動手,然後還要高高在上的讓別人道歉,因為自己是「上帝」,自己怎麼做都是對的。
  • 如果說顧客是上帝,那女顧客就是執行上帝
    由此,大木良雄認為:家庭主婦和職業婦女在購物傾向難達到最佳效果,必須根據顧客的變化而變化。那麼,該怎麼變呢?於是他繼續觀察5點以後的顧客,發現這時候的顧客人數多,一小時的銷售額就相當於日間一小時的2倍,尤其是服裝的銷路最佳,於是他就傾其全力來銷售年輕女性用的流行服裝,而且還全天供應;照明設備的光線和窗簾的設計也對吸引顧客有很大的關係,在這兩個方面他都下過一番功夫。自此,日伊的流行商品比別家便宜的消息不脛而走,吸引了成千上萬的新顧客。
  • 顧客真的是上帝嗎?
    雖然服務質量還有待提高,但「顧客是上帝」這句話在國內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很多企業家都會經常掛在嘴邊。如果問一個企業的管理者「顧客滿意度」與「員工滿意度」哪一個更重要?相信99%的人都會不假思索地給出答案:當然是「顧客滿意度」重要,顧客是「衣食父母」嘛!
  • 顧客是上帝你能接受,可如果顧客自己把自己當上帝呢
    半糖37度「顧客就是上帝」,這句話上學時我便聽過了。但那時也就聽聽,基本無感。直到今天,我自己學做生意,才多少懂得一點點它的分量和含義。開門做生意,誰都希望生意好,而這一切你得依靠顧客來幫你完成實現!那麼,不是上帝又是什麼?唯一的缺憾咱不信耶穌。
  • 這家日本居酒屋反駁「顧客就是上帝」的言論,你同意嗎?
    話說,在服務行業,有一句話很流行,「顧客就是上帝」,但是日本一家居酒屋卻不這樣想…▼那結帳的時候說「多謝款待,超美味的,謝謝啦」的話,能再便宜一點麼(笑)▼▼現在這個社會,就連這種理所當然的事也要貼出來才行了麼…▼國內的網友看到這個任性菜單後,也發表了自己的意見,大家感受一下…
  • 搞笑微電影《顧客是上帝》
    搞笑微電影《顧客是上帝》 《顧客是上帝》點擊觀看 歡迎轉發留言!
  • 踐行「顧客是上帝」要以尊重為前提
    雖然司機沒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帶有辱罵性言語,但事情的根本原因是乘客在司機解釋沒水的情況下,依然用一副高高在上的「上帝」姿態,咄咄逼人地要求司機必須多給自己一瓶水喝。在乘客看來,司機作為服務者必須無條件滿足顧客的需求,司機的服務必須讓顧客滿意。這種高高在上的姿態完全建立在人格不對等的基礎上,怪不得司機會惱羞成怒。
  • 你秉持著「顧客是上帝」,但他們的體驗可能更差了
    「以太資本」(ID:xuetang2014)本文批判了很多公司所宣揚的「顧客就是上帝」的口號,強調了保護員工利益的重要性,強調了「將員工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從而驅動員工發自內心地將顧客放在第一位」的理念。一邊是員工的權益,一邊是顧客的權益,如何平衡二者的關係是每個管理者都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你是怎麼看待其中的利益關係平衡的呢?
  • 如何反駁「」顧客就是上帝「」這句話?
    在中國人的思想裡,顧客就是上帝,一切員工和顧客之間的矛盾,最後都會歸結到是員工的問題。只要顧客給錢買單,不管這個顧客多難纏,都不會輕易的拒絕掉。而在國外,一旦顧客做出很不禮貌的舉動,老闆不僅拒絕這樣的顧客,還會把顧客直接拉進黑名單,讓這位顧客永不能踏進店裡面一步。在美國阿拉斯加就有這樣的一個小餐廳,因為外賣員送餐晚了幾分鐘,就大家投訴。當時老闆給他解釋,今天雨下的太大了,而且這位外賣員腿腳不靈便。
  • 顧客還是上帝嗎?
    #社會百態事情大概是這個樣子的:她和她家人吵架了,導致有位顧客來買煙的時候,她放煙的手重了一點,導致煙掉地上了,不痛不癢的說了句對不起。顧客要求換包煙,她就是不肯,說這是最後一包煙,愛要不要。從她和網友的評論互動來看,個人感覺,她還是沒覺得自己有問題。
  • 顧客是上帝,那我們是什麼呢?如何搞好店家和顧客的關係
    顧客是上帝,那我們是什麼呢?如果上帝們有衝突,我們該怎麼辦?思達米的業務有三塊:賣貨,寫稿和服務。最近都比較忙,忙就忙在應付顧客上了。如果說顧客是上帝,那我們是什麼呢?作為一個店主,思達米今天就探討一下這個問題的根本:店家和顧客的關係
  • 顧客是上帝,但是上帝被打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顧客是上帝,但是上帝被打了,這是怎麼回事呢?我們都說顧客是上帝,不管你去買什麼,工作人員都是很熱情的。就比如大伙兒平常去售樓部或中介看房子的時候,工作人員總是會笑臉相迎,笑臉相送,非常的熱情。都盼著成交嘛,買賣不成仁義在嘛。
  • 我說,顧客就是上帝,上帝吃飯還要錢……笑抽!
    「顧客就是上帝,上帝吃飯還要錢?」服務員恍然大悟,果真沒敢收錢,然後,把我釘在了十字架上。搞笑段子:今天給我理髮的小哥有個特別不好的習慣,就是時不常地拿剪子在我肩膀蹭一下,以蹭掉剪刀上的頭髮。我問他為什麼要這樣,他說:小時候給豬刮毛,習慣了。搞笑段子:在地鐵上我越發的感覺現在乘客們素質低了!
  • 「顧客是上帝」已過時,平臺和用戶應該做朋友-虎嗅網
    而「顧客就是上帝」這句口號,便是用戶優勢地位的一種表徵。作為一種營銷理念,「顧客就是上帝」可以追溯到19世紀中後期的馬歇爾·菲爾德百貨公司。其創始人提出了「顧客永遠是對的」這一影響深遠的理念,同時也將這一理念貫徹到實際的經營活動中。
  • 顧客不是上帝,但也絕不是你的出氣桶
    剛抽上兩口,一個女檢票員便走了過去:「大叔,把煙掐滅了這裡不讓抽菸。」老頭沒有聽明白,愣了一下。女檢票員又重複了一遍:「大叔,這裡不讓抽菸,把煙掐了吧。」聲音裡已經有了些許不耐煩。或許是女檢票員的語速太快老頭沒聽明白,也或許是老頭上了年紀反應遲鈍,總之老頭還是愣愣的望著女檢票員。
  • 英國購物,在商業步行街,盡享顧客就是上帝的樂趣
    英國購物,在商業步行街,盡享顧客就是上帝的樂趣記得當時小編剛到國外的時候,出去活動總擔心給小費,因為好像很多書都介紹過,在西方不給小費會如何如何。可是,如果給的話,中國人一定很心疼。英國的法律規定服務行業的小費都統一記入帳單,任何人不能主動要求顧客另給小費,而且不能因為顧客給不給小費而在服務水平上有任何差別。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出去吃飯,帳單裡會有15%的服務費,這就是法定的小費,至於你要不要給服務生留幾鎊零錢當小費,完全看你自己。不過可別以為丟幾個硬幣在桌上就是小費,你不留則已,要留就得是3鎊、5鎊的「大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