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浴室、還有壁爐 西安首次發現秦漢後宮遺址

2021-01-08 看看新聞Knews

前不久在陝西西安閻良區,考古人員第一次大面積發掘出了戰國中期秦國宮城遺址內的後宮生活區。

櫟陽是秦代重要的都城之一,歷史上著名的商鞅變法也就發生在這裡。櫟陽城位於現在的西安市閻良區武屯鎮一帶。就在前不久,考古人員第一次大面積發掘出了戰國中期秦國宮城遺址內的後宮生活區,面積超過3000平米。讓考古人員意外的是,這裡發現了獨立的浴室房,下面還有一套完整的排水系統,陶製的排水管道直通滲井。歷經2400多年的風風雨雨管道和浴室內的牆壁上的花紋都清晰可見。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櫟陽考古發掘隊領隊劉瑞說:「發現這個遺址其實還挺意外的,因為北邊就是夯土城牆了,沒想到這裡還有一片宮殿群,通過挖掘才看到了整個後宮生活區的面貌。」

從2018年到2020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等單位,對櫟陽城遺址內三號古城北側區域進行了較大面積的考古發掘,完整揭露了櫟陽城遺址的多座宮城建築,以及浴室、壁爐等設施和灶址、水井等生活遺蹟,戰國中期的秦國後宮生活區域的歷史面貌為世人所揭曉。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櫟陽考古發掘隊領隊劉瑞說:「我們之前很少發掘後宮的區域,原本我們以為秦國的宮殿是特別巨大的,在這兒我們發現都是一個個的小房子,空間並不是很大,這樣組成的整個宮殿群,同時我們也發現了一些建築材料,也有助於我們了解秦宮殿的結構。」

櫟陽「北卻戎狄,東通三晉」,處於關中地區的交通樞紐位置。在中國歷史上兩個重要的朝代—秦漢時期,櫟陽都被選中成為都城。考古人員還在遺址中發現了兩件「公」字瓦當,這也是目前所發現最早的文字瓦當。還發現了「櫟陽宮」陶文,進一步明確了秦漢櫟陽城遺址的性質。考古人員認為,最新發掘的櫟陽城遺址三號古城的建築規模大、等級高,對深入揭示戰國秦漢建築布局和發展有著重要的學術價值。(素材來源:陝西都市青春頻道 記者:李凌風 陳志愷 編輯:陳佳雯)

相關焦點

  • 浴室、水井、壁爐……陝西首次發現戰國時期秦國後宮遺址
    陝視新聞記者從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了解到,秦漢櫟陽城考古又有新發現。考古人員通過2018-2020年度的考古發掘,第一次在較大面積發掘的基礎上,清理出了戰國秦漢宮城區域內的「後宮」區首次發現戰國時期秦國後宮遺址。
  • 秦漢櫟陽城遺址2018-2020年考古收穫發布 秦漢都城「後宮」首次被...
    秦漢櫟陽城遺址2018-2020年考古收穫發布秦漢都城「後宮」首次被發現櫟陽城遺址三號古城考古發掘現場 西安市文物局供圖秦漢櫟陽城是2001年國務院公布的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近日,西安市文物局公布秦漢櫟陽城遺址2018-2020年考古收穫,首次發現2000多年前秦漢都城的「後宮」區域。據文獻記載,櫟陽城在秦獻公孝公時期、秦末楚漢相爭之際塞王司馬歇、漢初劉邦都曾以之為都城,是西安附近秦鹹陽、漢長安外的第三座秦漢都城。
  • 壁爐、灶臺、浴室……秦漢櫟陽城遺址再現古人日常生活近觀商鞅...
    秦漢櫟陽城三號城遺址發掘區。(本組圖片 通訊員 張興懷 記者 楊力 攝)秦漢櫟陽城三號城壁爐遺址。秦漢櫟陽城三號城浴室遺址。市民近距離一睹櫟陽城真容活動現場,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櫟陽城遺址考古隊隊長劉瑞介紹了秦漢櫟陽城遺址考古發現和櫟陽城的歷史內涵;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院研究員、著名秦漢考古專家李毓芳解讀了秦漢櫟陽城考古發掘的意義和影響;櫟陽城遺址考古隊隊員韓海鷗分享了櫟陽城遺址考古的故事。
  • 西安發現秦國國君與后妃浴室 浴室牆上貼有陶磚
    據中新網11月6日報導,記者從陝西文物部門了解到,考古人員在西安附近的秦漢櫟陽城遺址,發現了高等級戰國時期秦國國君、后妃浴室,浴池裡鋪有地磚,四壁嵌有精美牆磚。 櫟陽城是位於西安的秦鹹陽城、漢長安城之外的第三座秦漢都城。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與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聯合組成的阿房宮與上林苑考古隊,通過勘探、試掘,在遺址內確定了三座古城。
  • 考古發現2300年前王家浴室 牆上貼陶磚、有地漏
    原標題:陝西發現2300年前王家浴室考古遺址為商鞅變法前秦國都城櫟陽 浴室牆上貼陶磚、地板有地漏戰國時期秦國都城櫟陽遺址一共發現3處浴室2300多年前的王家浴室長什麼樣?近日,考古學家在西安市的戰國時期秦國都城櫟陽遺址內發現了3處浴室。
  • 陝西血池秦漢祭祀遺址發現「畤」字陶文 印證「畤」文化遺存的真實...
    新華社西安6月26日電(記者付瑞霞)陝西省考古人員近日對鳳翔雍山血池秦漢祭祀遺址此前出土的建築材料和陶片進行分類整理時,從幾塊漢代陶缸(甕)的殘片上發現了「上」「上畤」的陶文,書寫字體近似漢隸。這是從上世紀20年代以來,首次發現「畤」字陶文,是迄今為止對「畤」文化遺存屬性判斷的最直接實證。
  • 吉林發現秦漢長城遺址 長城東起點有望重新界定
    中新網長春十二月十二日電 吉林省通化縣境內新近發現十一處秦漢長城遺址,其中有四處已經確認,七處有待進一步發掘。專家表示,這標誌著目前秦漢長城的最東端將重新界定為通化縣,而並非普遍認為的遼寧省新賓縣旺清門鎮孤腳山烽燧。今年六月初,受中國國家文物局委託,吉林省成立長城資源調查小組,對吉林省境內的秦漢時期長城遺址展開調查。
  • 西安灞河發現漢代埽體遺址
    西安文物保護修復中心秦建明研究員對古代的埽體工程技術,有獨到的研究。他說,「下埽」是中國古代傳統的一種治水方法,主要用於堵塞決口、保護堤腳、減殺水勢,也可以沉入水中作為堤基,築挑水壩以及構築碼頭等。埽體因為是人工製成,所以埽體大小隨工程需要而定,大埽甚長,巨如長龍,長度可達數十米,直徑則可達數米,為一龐然大物。
  • 嵐皋發現戰國秦漢聚落遺址 分為生活區和墓葬區
    中國園林網6月12日消息:近日,省文物普查隊在嵐皋縣城關鎮四坪村關州壩發現一處戰國秦漢時期聚落遺址,遺址中分布有明顯的古人類生活區和墓葬區。     據了解,該遺址距嵐皋縣城3公裡,207省道從附近通過。遺址區地勢平緩,文化層埋藏較深,暴露不明顯。
  • 廣東五華獅雄山秦漢遺址籌建大遺址考古公園
    這是廣東省現有的8個大遺址中首個進行論證籌建的。  當天,自全國各地的考古、規劃、古建專家學者們聚首五華縣華城鎮獅雄山秦漢建築遺址,細緻考察了該遺址的第五次古挖掘的壕溝、探方、古井,並參觀了挖掘成果展覽,他們對獅雄山秦漢遺址的發掘發現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 鐵嶺邱臺遺址 明確秦漢長城走向
    我省北部的遼河衝積平原,秦漢長城的延伸一度出現缺口。考古專家通過邱臺遺址的考古研究,不僅確證遼北秦漢長城的存在,並為秦漢時期重要邊塞——漢代望平縣方位的確定提供眾多線索。  反映秦漢時期邱臺守邊將士生活場景的雕塑。  邱臺遺址出土的繩紋瓦。
  • 中央集權國家,從王國進入帝國時代,解析秦漢聚落遺址
    秦漢王朝是中國古代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秦漢時代是中國歷史上從王國進入帝國的時代。秦漢時代國家的政治架構較之先秦時代發生了根本性變化,那麼接下來我們來了解一下這時期的聚落遺址。半個多世紀以來,考古發現的秦漢時代城址數以百座,遍布秦漢王朝的大多數地區。這些城址包括了諸侯王國都城、郡治縣城、一般縣城和其他城址。開展考古工作較多的秦漢時代城址主要有:秦漢櫟陽城、臨淄、邯鄲、魯城、無鹽、高密、壽春、盧城、凌縣、臨湘、番禺、崇安漢城、東冶、安邑、宛、元氏、東平陵、修遠、成東、沮陽、平剛、且慮、營丘等諸侯王國都城和郡治及郡之首縣之城址。此外,還有大量般城址也進行了一些考古工作。
  • 陝西考古遺址新發現:西安遠古時期或有野生鱷魚出沒
    曾幾何時,西安的西南一帶可能是湖泊連綿,水草茂盛,還有野生的鱷魚出沒其間。2017年1月11日,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發布2016年鎬京遺址考古發掘收穫,遺址中間一灰坑裡發現的12塊鱷魚骨板,為這樣一幅水澤汪國景象提供了佐證。
  • 武漢盤龍城發現大規模鑄銅遺址 系夏商都城之外首次發現
    「盤龍城遺址聯合考古項目」聯合考古隊近日披露,盤龍城發現了大規模鑄銅遺址,系在夏商都城之外首次發現,這一重大發現將改變學界主流觀點。為了進一步發掘出盤龍城遺址的功能與性質,武漢大學、芝加哥大學、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武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盤龍城遺址博物院近日組成中美聯合考古隊,開始了新一輪合作。
  • 西北地區,還有哪座城市的夜景比西安更美?一個皇家園林就沉醉
    夜遊西安,想不到曲江池遺址公園如此沉醉、迷人,沿著曲江池走完一圈,仍是不舍離去。曲江池自古就是一個旅遊勝地,興於秦漢,盛於隋唐,位於長安城西南隅,歷時千年, 是一個被皇家擁獲的園林,可見其風雅、幽趣、華麗和高貴。
  • 首次使用「蛙人」技術……解密西安地鐵施工
    ● 南稍門站主體基坑在西安地鐵首次採用三軸水泥土攪拌樁止水帷幕,降低由基坑降水引起的既有運營線的變形與沉降,保證了既有線的正常運營。  ● 首次使用「蛙人」管遷技術,實現在不斷流的情況下對管徑為1.8米和2.4米的汙水管道進行封堵和遷改作業,在西安地鐵建設中尚屬首次。  ● 在車站設計時首次引入了BIM+VR虛擬實境技術,提高了設計質量、減少了返工概率。
  • 江蘇鎮江首次發現吳國古城遺址
    新華網南京8月31日電(記者陳瑤 石永紅)江蘇省鎮江市日前首次發現一座吳國古城遺址,距今有近3000年歷史,是目前江南地區發現的最早的吳國城池,從而證明鎮江市是吳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之一。  該遺址位於鎮江市丹陽珥陵鎮葛城村。
  • 顏真卿真跡首次考古發現,網友驚呼:真是絕了
    顏真卿真跡首次考古發現,網友驚呼:真是絕了 2020-11-14 13: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