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論人口遷移理論的跨學科應用

2020-12-15 光明數字報

    如所周知,人口學學科理論體系的建設,大量汲取了經濟學、社會學、統計學等其他學科的相關理論和方法,逐步形成了現代人口學理論和方法體系。由此啟發了我們兩點思考:其一,經濟學、社會學等學科研究的事物,其決定因素是人,人對於地球上各種事物的支配程度越來越高,使得許多事物在一些方面表現出很大程度的「人格化」特徵。一些經濟、社會的運動、變化具有類似人口運動與變化的特徵,因而可以運用人口學的理論與方法去認識、分析這些事物的運動與變化。其二,過去主要靠從其他學科汲取養分而成長的人口學理論,在某些認識點上也可以對其他學科尤其是經濟學、社會學反哺,即用人口學的理論與方法去認識、分析一些經濟、社會現象。

 

    用人口遷移理論分析經濟事物的空間運動

 

    人口遷移理論研究的鼻祖是萊文斯坦,他曾根據1881年英國人口普查中有關人口出生地和居住地的資料發表了《人口遷移的法則》一文。1889年他又根據歐洲20多個國家的資料,發表了另一篇同名文章。他的人口遷移法則集中體現在這兩篇論文之中,其要點如下:

 

    人口遷移與距離:人口遷移受距離的影響。通常,人們傾向於短距離的遷移,長距離的遷移只是移向大的工商業中心,離中心越遠,遷移人口越少;

 

    人口遷移呈分級遞進的特徵:大的工商業中心吸引鄰近城鎮的人口遷入,而後者留下的空缺則由更遠的鄉村居民遷入填補,如此形成整個社會的遷移全景。反過來,當大城市人口向外擴散時,也是由近及遠,逐步外推;

 

    遷移流與反遷移流:每一個人口遷移的遷移流(由同一遷移出發地到同一遷移目的地的一批遷移者)都具有一個相反方向的反遷移流,二者同時並存;

 

    技術發展與人口遷移:運輸、交通工具及工商業的發展使人口遷移呈現增加的趨勢;

 

    人口遷移以經濟動機為主:雖然稅收、氣候、地理環境等因素是促使人們遷移的重要原因,但人口遷移的最重要原因仍是經濟因素。人們為改善生活條件而進行的遷移佔全部遷移的絕大多數。

 

    儘管萊文斯坦的研究還比較粗略,但這並沒有抹殺其理論的開創性意義。在現代投資區位選擇過程中,一些經濟事物的運動規律性與萊文斯坦法則概括的人口遷移法則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因此,我們可以用萊文斯坦概括的人口遷移法則來分析某些現代企業投資的區位選擇過程。即,我們可以利用萊文斯坦人口遷移法則來演繹分析現代企業投資的區位選擇過程。這就是,投資決策者與投資地點之間存在著距離反比規律,即社會經濟事物的空間運動往往傾向於短距離,投資決策者與投資地點之間的距離越遠,這種投資活動越少;城市作為一定區域的多區位中心,所吸引的社會經濟事物的向心性空間運動存在一定的層級性特點,小城鎮往往更多地吸引周邊農村的社會經濟事物;某級中心地往往更多地吸引腹地內次級區域的社會經濟事物;反向的類似活動也存在,高級中心地的向外投資往往傾向於選擇次級中心地;技術發展為社會經濟事物增添了「翅膀」,使社會經濟事物空間運動越來越普遍,越來越頻繁;雖然以社會動機、政治動機、情感動機、個人名譽動機為主的也不少,但總體而言社會經濟事物的空間運動以經濟動機為主。

 

    用人口遷移中間障礙模型分析資本的區域流動

 

    根據德國學者李(Lee)的解釋,影響遷移的因素包括四種,即遷出地因素、遷入地因素、中間阻礙因素和個人因素。四種因素之間關係的分析框架稱為人口遷移的中間障礙模型。該模型可用於資本區域流動的分析:社會經濟事物的空間運動過程(如投資行為)也存在遷出地因素(挽留或排斥)、遷入地因素(引力或潛入門檻阻力)、中間障礙因素(遷入地與遷出地之間的距離、信息、制度與政策性摩擦等等)、個人因素(投資決策者的個人影響或遷入地與遷出地的某地方領導)。

 

    人口遷移推拉理論在投資區位選擇中的推演

 

    簡單地說,人口遷移的推力拉力理論認為,遷移行為發生的原因是遷出地與遷入地的推力(或稱排斥力)和拉力(或稱吸引力)共同作用的結果。德國學者李(Lee)於1965年完成的人口遷移推力拉力理論可以分為四個方面:影響遷移的因素;遷移量;遷移的流向;遷移者的特徵。

 

    上述理論有助於我們認識社會經濟事物空間運動的推拉規律,如香港的一些企業向內地的遷移、珠江三角洲的一些企業向西部的投資。在香港的一些企業,一方面受到當地優惠政策、卓越的投資環境的「拉力」,但也受到當地勞動力成本高、土地價格昂貴等因素的「推力」,二力之合:F1=f1(拉)-f1(推);中國內地的改革開放、廉價的土地與勞動力資源,對香港企業形成「拉力」,而勞動力素質低、生產的軟環境仍有待進一步完善等等則成為「推力」,二力之合:F2=f2(拉)-f2(推)。當F2>F1時,港資源源不斷地流入內地;原來由香港遷入深圳、東莞等地的一些企業,在一定的政策環境等影響下,開始產業梯度轉移,遷入我國中、西部地區等等。

 

    人口遷移新理論——社會網絡鏈式遷移理論與區域招商

 

    愛森斯坦是連鎖遷移研究的先行者,他將影響人口流動行為的宏觀要素歸結為國家、市場和社會網絡。「國家」通過制度和政策設定和對一些基本資源的控制,從而劃定人們可能的行為領域。「市場」領域則已被廣泛證明,它的價格、利益比較機制是現代社會中一般人口流動的決定因素。「社會」是各種經由長期的共同生活而沉澱下來的「關係網絡」,包括作為流出地的農村,因親緣、地緣結成的關係、流動者內部結成的關係,以及在二者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更複雜的網絡(結構)。我國現代農村勞動力流動具有顯著的社會網絡特徵。

 

    人口社會網絡遷移理論對區域招商過程的理論指導是:類似於人口遷移中的社會網絡鏈式遷移模式,現代經濟事物空間運動存在同樣的運動規律。例如,在我國廣東等地總結出的「以商招商」、「以資引資」等招商引資經驗就是對經濟事物(廠商、投資等)空間運動過程中類似人口社會網絡鏈式遷移現象的經典總結。

 

    通過分析我們看到,經濟事物空間運動與人口遷移在一些場合中具有一定的、共同的運動規律,我們可以利用人口學遷移的理論與方法去分析、研究這些經濟事物的空間運動和變化,同時也開拓人口學研究的新視野、放大人口學的學科價值,為人口學開闢新的、更為廣闊的用武之地。(作者單位:中山大學行政管理研究中心)

 

相關焦點

  • 安介生:現代化進程中的人口遷移規律
    原標題:現代化進程中的人口遷移規律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以拉文斯坦「移民法則」為代表的西方人口遷移理論對於中國學術界也產生了重大影響,不少學者主張借鑑西方理論,嘗試提出適合於中國國情或具有中國特色的新的理論模式或遷移規律⑧。
  • 國內蒸汽壓縮機發展簡論及應用
    國內蒸汽壓縮機發展簡論及應用北極星環保網  來源:《壓縮機》雜誌  作者:張健  2016/5/27 13:18:36  我要投稿  北極星環保網訊:蒸汽壓縮機原理MVR技術節能的核心是將二次蒸汽的熱焓通過壓縮提升其溫度作為熱源替代新鮮蒸汽,即外加一部分壓縮機做功來實現循環蒸發。
  • 拓展語言學跨學科與跨文化研究新領域
    原題:拓展語言學跨學科與跨文化研究新領域——第九屆中國語言學研究方法與方法論問題學術研討會召開與會專家學者合影 作者/供圖為深入探討語言學在跨學科、此次會議的主題是「語言學的跨學科、跨文化研究」。與會學者圍繞我國語言學研究如何堅持問題導向開展跨學科交叉研究,如何實現中國語言學理論體系創新,為建設學術中國、思想中國作出應有貢獻展開研討。在會議主題之下,設立了6個議題。一是「語言學的本土化與跨文化研究」。
  • 學習的遷移理論
    學習的遷移理論在教師招聘考試當中是,大多以客觀題的形式進行考察,但也有部分考試中出現了簡答和案例分析題。需要各位考生認真備考。不僅要掌握一些識記型的知識點,更要深層次的理解每個理論的核心觀點。一、形式訓練說形式訓練說是對學習遷移現象作出最早的系統解釋的理論,以官能心理學為理論基礎。代表人物:18 世紀德國心理學家沃爾夫。
  • 學習遷移之早期的遷移理論
    學習遷移這一部分的考點,在教師招聘的考試中,通常以單選或者多選題的形式呈現,作為一個易錯知識點,在這一部分,我們將重點知識以及考察形式都給各位考生做一個區分。1.形式訓練說代表人物:18世紀德國心理學家沃爾夫。觀點:形式訓練說是對學習遷移現象作出最早的系統解釋的理論。
  • 學習遷移理論
    關於學習遷移理論,主要分為早期的遷移理論和現代遷移理論。但是根據往年的試題來看,早期的遷移理論考到的機率會更大。所以我們幾天來看看這一部分的理論對於這一部分的內容來說,首先我們來要知道,它主要是以單選題和簡答題這兩類題型出現。
  • 早期遷移理論
    在教師招聘考試中,早期遷移理論是一個重要的考點,考試形式主要是以客觀題:單選題、多選題和判斷題為主,主觀題:簡答題為輔助。在我們學習過程中,重點以理論名稱、代表人物、理論主張及實驗相對應來理解、識記為主,下面具體來介紹遷移的理論。一、形式訓練說1、代表人物:沃爾夫。
  • 遷移學習理論與實踐
    本文闡述了遷移學習的理論知識、基於ResNet的遷移學習實驗以及基於resnet50的遷移學習模型。 >>加入極市CV技術交流群,走在計算機視覺的最前沿在深度學習模型日益龐大的今天,並非所有人都能滿足從頭開始訓練一個模型的軟硬體條件,稀缺的數據和昂貴的計算資源都是我們需要面對的難題。遷移學習(Transfer Learning)可以幫助我們緩解在數據和計算資源上的尷尬。
  • 早期的遷移理論
    在我們的教招考試中,遷移這部分內容是教育心理學的一個重難點,多數考察分類和理論。一般都是以單多選題的形式考察。所以今天我們重點了解遷移的早期理論,希望對大家的備考有一定的幫助。學習遷移也稱訓練遷移,是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或習得的經驗對完成其他活動的影響,如通常所說的「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 "計算社會經濟學"長文綜述:洞察社會經濟發展的跨學科新視角
    電子科技大學的周濤、高見和瑞士弗裡堡大學的張翼成,近日在 Physics Reports 期刊上發表了一篇題為「Computational Socioeconomics」的綜述,著重介紹計算社會經濟學(Computational Socioeconomics)這一新興的跨學科研究領域。本文將通過解讀這篇論文,來介紹這個研究領域的數據來源、計算工具方法、理論模型和新應用。
  • 早期的學習遷移理論
    針對於遷移發生理論的探索,更有助於學習有關遷移的知識。有關遷移發生的理論教育心理學家已經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並根據理論研究的階段分為了早期遷移理論和現代遷移理論。其中,有關早期遷移理論在教師招聘考試過程中常以選擇題或者簡答題的形式出現。因此,對於早期遷移理論的分析以期對學員的備考有所啟發。
  • 學習遷移的早期理論
    學習心理學家都非常重視學習遷移問題,遷移的本質是什麼?遷移發生的基本過程怎樣?影響學習遷移的條件是什麼?針對這些問題,學習心理學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從而形成了各種學習遷移理論。一、形式訓練說形式訓練說是最早的學習遷移現代理論,它主張遷移要經歷一個形式訓練過程才能產生。形式訓練說的心理學基礎是官能心理學。
  • 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解讀:學習遷移的基本理論
    後來武德沃斯把相同要素說改為共同要素說,也就是說在兩種活動中有共同的成分才能發生遷移。桑代克的相同要素說在當時的教育界曾起過積極的作用,使學校脫離了那種在形式訓練說影響下不考慮實際生活只注重所謂的形式訓練的教學狀況,在課程方面開始注意重視應用學科,教學內容的安排也儘量與將來的實際應用相結合。
  • 人口遷移與人口增長率專題訓練
    【名師點睛】解答人口遷移,在分析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時要注意先從自然方面分析,再分析社會經濟原因,當然做題時要看清問題,問什麼就答什麼,比如本題問的是有利氣候條件,我們就回答有利氣候條件就可以了,不用再去考慮其他的。
  • 快速掌握學習遷移理論
    近期很多地市都在開展教師招聘考試,很多同學都進入了最後的備考衝刺階段,進入了刷題階段,但是很多同學都在反映在學習遷移理論的人物和觀點時,還是不能理解相關考點,那麼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教育心理學中學習遷移理論的相關人物和主要觀點:首先我們要清楚,教育心理學所研究的學習遷移是狹義的遷移,特指前一種學習對後一種學習的影響或者後一種學習對前一種學習的影響
  • 2019福建教師招聘備考:遷移理論「分得清」
    賈德說:「理論」( 指折射原理)曾經把有關的全部經驗――水外的、深水的與淺水的經驗――組織成為整體的思維體系。他們(被試)知道靶子在水中的移動速度不同,因而遇到第二種深度的水的時候就能有效地應付了。換言之,他們在理論的高度上把握理解了實際情況後就能利用概括了的經驗去迅速地解決需要按實際情況作分析和調整的新問題。根據遷移的概括化理論,對原理了解概括得越好,對新情境中學習的遷移越好。
  • 教育心理學——早期遷移理論
    教育心理學在教師招聘考試中歷年是一個繞不過去的考點,而遷移理論又是教育心理學的,知識比較抽象,難度較大,通常也是大家失分比較多的地方,但又是教師招聘的,考查形式比較靈活,單選、多選、判斷甚至案例分析都是有可能的,為了幫助大家順利掌握知識,下面把遷移理論的相關內容進行了整理。
  • 關於「學習遷移理論」的難點解讀
    學習遷移屬於學習心理的內容之一,在教師資格證考試中要全題型備考,學習內容有遷移的分類、學習遷移的理論等、影響遷移的因素、有效促進遷移的教學策略。其中,學習遷移的分類是重點,而學習遷移的理論是難點知識,本文重點來講關於學習遷移理論的要點知識,以及由理論貫穿產生的影響遷移的因素以及教學策略。
  • 不得不區分的四大傳統遷移理論
    遷移理論是指學習遷移理論。學習遷移是指一個人在一種情境中的學習影響他在其它情境中的學習。傳統的遷移理論的四大金剛主要有形式訓練說、桑代克的共同因素說、賈德的概括化理論、苛勒的關係轉化說。這可是教師招聘考試中的哦,下面給大家介紹下這四大金剛,以便同學們能夠更好地備考,在考試中取得佳績!
  • 學習遷移理論當中的實驗
    在教師招聘考試中,學習遷移中的遷移理論往往並不好理解,那麼現在就請大家跟隨著中公教育的腳步一起來從實驗的角度來理解一下這些遷移理論。1.共同要素說代表人物:桑代克、伍德沃斯實驗過程:訓練學生判斷紙張大小和形狀不同的紙張大小先讓被試估計127張長方形、三角形、圓形和不規則圖形的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