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場作文細評,對比、發現、借鑑,深圳一模優秀作文
浩瀚的蒼穹裡,有時繁星滿天,有時月明星稀,哪一種景象更吸引你?遼闊的草原上,有時萬馬奔騰,有時一騎絕塵,哪種場面更震撼你?
請以「『繁星滿天』與『月明星稀』」或「『萬馬奔騰』與『一騎絕塵』」為題目,寫一篇議論文談談自己的見解,不少於 800 字。
[歡迎添加語文月刊公眾號yuwenyuekan]
1.「萬馬奔騰」與「一騎絕塵」(57分)
遼闊的草原上,有時萬馬奔騰,有時一騎絕塵。這兩種景象各有特點與魅力。前者場面壯闊恢弘,讓人心生澎湃;後者瀟灑自在,讓人不禁嘴角輕揚,心生快意。
不同的景象吸引不同的人,正如不同的人選擇不同的人生路。於我,我更鍾意「一騎絕塵」,雖沒有「萬馬奔騰」的豪壯氣勢,但勝在胸中志向明確的堅定,以及獨面困難的勇毅。也讓我一騎絕塵吧!勇敢堅定地向著遠方策馬騰躍,把影子留在身後。(作者巧妙地將「萬馬奔騰」與「一騎絕塵」轉化成不同的人生路,開門見山地提出自己的觀點,直截了當,統攝全文。)
不是說朋友的陪伴不夠溫暖,但有些路只能我們自己走;不是說父母的庇護不夠溫存,只是有些困難只能我們自己解決。(連用兩個「不是……但……」的對稱句式,回答為什麼我更鍾意「一騎絕塵」,很有說服力。)人是社會中的人,離不開人情的維繫。但人世迢迢,萬水千山,我們總會遇到一個拐角,開始一人行走。因此,我們沒有理由縱容自己依賴別人的幫助,我們要學會「獨步」的能力,勇敢地掙脫親人好友的手,在人生道路的拐角淡定而堅定地走,不回頭。不回頭不意味著冷漠不信任,而是決絕,決絕地創造條件讓自己成長,決絕地給別人一個契機——認識到自己的獨立以及渴望飛翔的翅膀。
「一騎絕塵」往往給人孤寂甚至不合群的印象,但這種變相的獨處只是為了讓我們更好的認識自己,縮短與靈心的距離。(進一步將「一騎絕塵」轉化為獨處,承上啟下。)
簡媜曾說:「在花事茶蘼的人生市街上,走入幽靜無人的小徑才能體會獨處的獨特魅力。」「杏花枝頭春意鬧」固然令人心嚮往之,但我更喜歡「青蘿拂行衣」的噴湧而發的感嘆。」(引用論證,簡媜的這句話很自然地將文意引向獨處的魅力與作用,「杏花枝頭春意鬧」與「青蘿拂行衣」兩個詩句也很恰當地表達出熱鬧與幽靜兩種截然相反的意境。)獨處,是給自己一面鏡子,追溯過去的人和事,不僅僅是懷舊,更是啟明心智,總結寶貴經驗,指引我們走向更美好未來的過程。在一次次卸下人前虛偽的面具,狠心揭開傷痂時,你才有可能真正認識自己,不是來自你的自以為是與別人帶有成見的不負責的意見。這樣與自己坦誠相見,是離群後「一騎絕塵」的獨處珍貴的恩賜,讓你認清自己的優點缺點,不因自卑黯然神傷,也不因一葉障目而被動退步,獨處讓你成為更好的自己。
我不會因為選擇「一騎絕塵」而孤寂,因為我拉近了與心靈的距離,成為了自己的知己。我也不會因此而處於孤立無援狀態,因為這會使自己成長為自己的上帝,擁有飛翔的翅膀。
(語言精練,結尾有力。)
[歡迎添加語文月刊公眾號yuwenyuekan]
2.繭(56分)
(標題簡潔,富有象徵意義)
磨刀的李師傅已經上了年紀,他的鋪面藏在窄小的巷子裡,來找他磨刀的人能從最深的巷子裡排到巷子口。(開篇簡明,交代背景,引出下文。)
李師傅去年收了個小徒弟,跟著師傅學了一個年頭,年輕人的手掌上覆了一層層薄薄的繭。前兩天,那年輕人跑了,不幹了。(簡明扼要為後文做鋪墊。)
我捏著一小疊調查問卷,坐在小板凳上,看著李師傅磨刀。(這一句和前文銜接不夠緊湊,「乘」得不是很恰當。)這是我最近的研究課題,調查中國人的敬業率。(按語:引出話題)對於蓋洛普公司的那份調查結果,我是不願承認的。中國人一輩子勤勤懇懇,不辭辛勞地奮鬥在工作崗位上,敬業率怎麼會是最低呢?(結合材料,提出疑問,引出下文。)
於是我老找李師傅。他幹這一行,少說幹了三十年。
「你瞧瞧我的手。」聽完我的憤慨陳辭,李師傅把他的手掌遞到我面前。(該段有錯別字,是「陳詞」不是「陳辭」。)
我有些懵。困惑地瞧了一眼,那是一雙布滿細細皺紋的手,像是由一塊做成千層餅的生麵團捏成。(「懵」字後的句號應改為逗號,不然後面一句話沒有主語。另外,這個比喻形象卻不夠恰當,語言還需精心組織。)我又看了幾眼,這才發覺異狀:
李師傅臉上露出一個笑容:「原來是有的,厚厚一層,幾年後繭子就磨沒了。長繭、磨平,這麼幾十年,我已經記不清楚有多少回啦。」他輕輕嘆了口氣:
「現在得人心不在事業上,手頭幹著活,心已經飛遠了咧。長了薄薄一層繭,就飛走了。」(這一段不需要另起一段,頂格寫。)
我一怔,看了看手裡的調查報告。與敬業率的可憐數值恰恰星相反,中國人的跳槽率高得驚人。(這裡的「調查報告」後面的句號改為冒號更為合適。)
「不愛這份活兒,走的時候就只能留下繭子了」李師傅最後說。(這句話意味深長,富有哲理。)
我想起上一回見到李師傅的徒弟時,他總是在搓著自己的手掌,大概是始終不習慣那些繭。他對這份工作沒有愛,更談不上敬業,學習磨刀恐怕只是為了餬口。而全中國又有多少人在工作崗位上揮灑汗水,卻從未從中得到快樂,心中只餘忍耐、焦躁、麻木或苦悶。(從身邊小事拓展到社會現象,由小入大。)
梭羅《瓦爾登湖畔》中有這樣一個寓言:一個工匠想做一柄最完美的權杖,於是他日夜不息,任時空流轉百年,最後那柄權杖,成為梵天世界最美的作品。這便是敬業。正如紀德所言:「我為美好的事物消耗著自己的感情,它們的光輝來自於我不斷地燃燒,但這是一種美妙的消耗。」(引用寓言和名人名言,佐證觀點,材料選擇較為恰當,符合文意,可見平時閱讀面較廣。)我想那位工匠一定是愛著他的繭的,倘若說權杖是他為事業奮鬥不息換來的獎勵,那麼掌心中幾經重生的繭,便是他敬業者的勳章。(這個比喻生動恰當,很好!)
桑塔格說:「我寫作,不是因為那裡有讀者,而是因為那裡存在著文學。」李師傅笑說他沒有這麼高的覺悟,他的快樂與自豪感緣於磨出的利刃閃著的光輝,也來自顧客的好評,因此他愛這份事業。
我想所謂敬業大抵如此了。希望那位小徒弟有朝一日找到自己熱愛的事業,並能為之長繭也心甘情願。(結尾沒能很好地升華主題,草草結束,不盡如人意。)
總評:文章以小見大,運用多種描寫方式,故事敘述生動,而且觀點清晰,立意深刻。語言質樸無華,道理卻引人深思。整體行文較為流暢,能夠合理引用典故、名人名言,可見閱讀較為紮實。豐富的閱讀量是寫好作文的必備條件,想要作文拿高分,就盡情徜徉書本的海洋吧!
(許芳菲老師 點評)
[歡迎添加語文月刊公眾號yuwenyuek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