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全國各地國學愛好者在武漢工商學院研修國學
圖為:武漢工商學院舞龍舞獅表演
□楚天都市報記者曹磊通訊員彭寵藍靜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王永勝
5月8日晚,武漢工商學院外語樓207教室裡座無虛席。在這裡,該校電子商務學院大三學生曲光浩認真聽著講臺上吳天明教授講解《論語》。
武漢大學教授吳天明,如今也是武漢工商學院國學教育研究院院長。每個周二晚上,他都會為學院「青年領袖國學班」的學生們主講《論語譯註》。
經過13年的發展,黃家湖大學城的每所高校,都已經形成了各具特色、各有所長的辦學定位,武漢工商學院就有著鮮明的人文特色:十餘年的發展歷程中,始終堅持不變的,就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而這個國學講壇,正是武漢工商學院傳承傳統文化、傳播國學經典、提升學生涵養的一個縮影。
在國學中提升人文涵養
吳天明教授在每周二晚上主講的《論語譯註》,是武漢工商學院開設的眾多國學課中,最受歡迎的課程之一。
「學習國學有助於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養和道德修養,《論語》以仁學為核心,闡發了為人、為學、為政三位一體的智慧。」長期研究先秦文學思想的吳天明教授告訴記者,通過國學引導大學生學習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讓他們在經典文化的滋養中成長,能夠極大地提升氣質涵養,即使是進入社會之後,也會受益匪淺。
正是因為此,武漢工商學院除了在學生中開設《論語》《道德經》等國學課以外,還定期邀請國內知名的國學大師、國學研究專家等來校開壇講學,傳播國學經典文化,吸引了眾多學子前來聽課。
去年9月,武漢工商學院特聘教授、武漢大學國學院院長郭齊勇來到黃家湖畔,為學生們講授「國學經典和青年成長」。他結合《四書》《五經》等國學經典,傳遞出「成長以立志為先,務在勤學、修德、明辨、篤實」的國學要旨,培養學生們「仁義禮智信」的中華民族傳統價值觀念。「國學經典教育對大學生成長、成人尤為重要。」郭齊勇說。
深深被國學文化吸引的曲光浩,慢慢捨棄了此前特別熱衷的網絡文學,轉而通過國學經典來領悟先賢的人文智慧和思想內涵,「它讓我覺得特別充實、踏實,能夠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
武漢工商學院黨委書記陳偉認為,我們迫切需要深化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性的認識,迫切需要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價值內涵,進一步激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機與活力,也迫切需要用優秀傳統文化滋養大學生心田,賦予涵養。
在體驗中傳承文化精髓
雖然時間已經過去了一個月,但武漢工商學院學生郭嘉威對自己在學校國學社裡經歷的一場「戊戌年開科取士考試大典」久久難忘。
4月12日下午,一場「戊戌年開科取士考試大典」在該校外語藝術樓中庭舉行。來自該校國學社、法學系讀書會的同學們身著古代服裝,體驗了一把古代「科舉考試」。「在準備考試的過程中,我能切身感覺到科舉考試對文字功底、文史哲知識、時政思考能力,甚至書法水平等都有很高的要求。」郭嘉威說,學校的國學社會不定期舉行茶藝展演、書畫雅集、國學知識競賽、漢服走秀等一系列國學活動,大家能夠在實際體驗中感悟國學文化的魅力。
在武漢工商學院的眾多國學、國粹文化活動中,最有體驗感的莫過於傳統舞龍舞獅。「這些是中國的傳統技藝,也是非遺項目。在龍獅社,我了解了中國龍文化的起源。」龍獅社成員張耀說起自己選擇龍獅項目時,語氣和眼神中都透著自信:「舞起龍獅來,我會有很強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實際上,張耀的自信與自豪,同樣也來自於該校龍獅社過去多年在國際國內多項賽事中屢獲大獎,龍獅技藝和文化韻味在師生中得到了傳承。去年5月,武漢工商學院被國家體育總局授予「中國龍獅協會培訓示範基地」,成為湖北唯一一所被中國龍獅協會授予培訓示範基地的非體育專業高校。
與龍獅社相似,武漢工商學院的武術協會也吸引著大量學生。由此,武術、詠春拳、中國劍術、刀術等中國傳統技藝在一屆屆成員中傳承,對普通師生也產生了明顯影響。「通過練習武術增強了體魄,更重要的是讓大家對中華武術的博大精深,有了深刻的認識和理解。」武術協會成員向慶梅說。
在服務中傳播國學精神
去年9月1日,武漢工商學院藝術設計專業大四學生熊嫚,和同學們一起參加了學校舉辦的首屆國學夏令營。他們不僅感受到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國學精神,也從國學經典中汲取了設計靈感。
熊嫚在國學夏令營中的生活,是她從未經歷過的薰陶:學習國學文化課、太極拳、書法、龍獅、國學歌曲和傳統武術;參觀武漢大學國學院、經心書院、拜孔子像……全方位、更專業地領略國學文化魅力,體驗國學文化精神:「國學經典中很多哲理都有著非常深刻的寓意,不僅對生活中的言行有指導意義,還是我很多藝術設計靈感的來源。」
類似的國學活動,武漢工商學院也曾在2016年的暑假期間舉行過。在那一次名為「珞珈國學·大學·論語」的大學生公益高端研修營裡,來自全國70所高校、近140名大學生一起感受以「仁愛」傳播為核心、以眾多國學經典書籍研修為重點,開展的人性、心性、性情的教育以及文化、精神與信仰教育。
除了對經典的研讀,研修營還舉辦了七場國學專題講座、四場文化專題講座,組織了黃梅聽禪、問津祭孔、珞珈尋跡、省博觀古等遊學活動。武漢工商學院通過一系列的組織、服務,讓全國各地的國學愛好者們接受了一場深入而系統的國學文化洗禮,傳播了國學精神。
學校愛好傳統文化的師生還常常走出校園,向社會傳播和弘揚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去年暑期,學校藝術學院師生為荊州市江陵縣馬林村的村民們手繪了一排120米長的「文化長廊」,長廊裡的古詩詞、24孝圖為村民們傳播了中國的孝文化、詩詞文化,使村民們也深受傳統文化的薰陶。此前,他們還在元宵節等中國傳統佳節之際為荊州市江陵縣兩橋村等村的村民們送上了詠春拳、書法展示、龍獅表演、送燈籠、猜燈謎等傳統文化節目,通過文化下鄉,讓村民在豐富多彩的文化體驗活動中切身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此外,記者同時了解到,為了更好地傳播國學文化,武漢工商學院還成立了國學教育與研究院,專門負責開展國學文化的教育、研究和傳承、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