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悠久傳統文化汲取成長力量,用精深國學經典提升學生涵養菁菁校園...

2020-12-11 楚天都市報

圖為:全國各地國學愛好者在武漢工商學院研修國學

圖為:武漢工商學院舞龍舞獅表演

□楚天都市報記者曹磊通訊員彭寵藍靜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王永勝

5月8日晚,武漢工商學院外語樓207教室裡座無虛席。在這裡,該校電子商務學院大三學生曲光浩認真聽著講臺上吳天明教授講解《論語》。

武漢大學教授吳天明,如今也是武漢工商學院國學教育研究院院長。每個周二晚上,他都會為學院「青年領袖國學班」的學生們主講《論語譯註》。

經過13年的發展,黃家湖大學城的每所高校,都已經形成了各具特色、各有所長的辦學定位,武漢工商學院就有著鮮明的人文特色:十餘年的發展歷程中,始終堅持不變的,就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而這個國學講壇,正是武漢工商學院傳承傳統文化、傳播國學經典、提升學生涵養的一個縮影。

在國學中提升人文涵養

吳天明教授在每周二晚上主講的《論語譯註》,是武漢工商學院開設的眾多國學課中,最受歡迎的課程之一。

「學習國學有助於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養和道德修養,《論語》以仁學為核心,闡發了為人、為學、為政三位一體的智慧。」長期研究先秦文學思想的吳天明教授告訴記者,通過國學引導大學生學習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讓他們在經典文化的滋養中成長,能夠極大地提升氣質涵養,即使是進入社會之後,也會受益匪淺。

正是因為此,武漢工商學院除了在學生中開設《論語》《道德經》等國學課以外,還定期邀請國內知名的國學大師、國學研究專家等來校開壇講學,傳播國學經典文化,吸引了眾多學子前來聽課。

去年9月,武漢工商學院特聘教授、武漢大學國學院院長郭齊勇來到黃家湖畔,為學生們講授「國學經典和青年成長」。他結合《四書》《五經》等國學經典,傳遞出「成長以立志為先,務在勤學、修德、明辨、篤實」的國學要旨,培養學生們「仁義禮智信」的中華民族傳統價值觀念。「國學經典教育對大學生成長、成人尤為重要。」郭齊勇說。

深深被國學文化吸引的曲光浩,慢慢捨棄了此前特別熱衷的網絡文學,轉而通過國學經典來領悟先賢的人文智慧和思想內涵,「它讓我覺得特別充實、踏實,能夠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

武漢工商學院黨委書記陳偉認為,我們迫切需要深化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性的認識,迫切需要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價值內涵,進一步激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機與活力,也迫切需要用優秀傳統文化滋養大學生心田,賦予涵養。

在體驗中傳承文化精髓

雖然時間已經過去了一個月,但武漢工商學院學生郭嘉威對自己在學校國學社裡經歷的一場「戊戌年開科取士考試大典」久久難忘。

4月12日下午,一場「戊戌年開科取士考試大典」在該校外語藝術樓中庭舉行。來自該校國學社、法學系讀書會的同學們身著古代服裝,體驗了一把古代「科舉考試」。「在準備考試的過程中,我能切身感覺到科舉考試對文字功底、文史哲知識、時政思考能力,甚至書法水平等都有很高的要求。」郭嘉威說,學校的國學社會不定期舉行茶藝展演、書畫雅集、國學知識競賽、漢服走秀等一系列國學活動,大家能夠在實際體驗中感悟國學文化的魅力。

在武漢工商學院的眾多國學、國粹文化活動中,最有體驗感的莫過於傳統舞龍舞獅。「這些是中國的傳統技藝,也是非遺項目。在龍獅社,我了解了中國龍文化的起源。」龍獅社成員張耀說起自己選擇龍獅項目時,語氣和眼神中都透著自信:「舞起龍獅來,我會有很強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實際上,張耀的自信與自豪,同樣也來自於該校龍獅社過去多年在國際國內多項賽事中屢獲大獎,龍獅技藝和文化韻味在師生中得到了傳承。去年5月,武漢工商學院被國家體育總局授予「中國龍獅協會培訓示範基地」,成為湖北唯一一所被中國龍獅協會授予培訓示範基地的非體育專業高校。

與龍獅社相似,武漢工商學院的武術協會也吸引著大量學生。由此,武術、詠春拳、中國劍術、刀術等中國傳統技藝在一屆屆成員中傳承,對普通師生也產生了明顯影響。「通過練習武術增強了體魄,更重要的是讓大家對中華武術的博大精深,有了深刻的認識和理解。」武術協會成員向慶梅說。

在服務中傳播國學精神

去年9月1日,武漢工商學院藝術設計專業大四學生熊嫚,和同學們一起參加了學校舉辦的首屆國學夏令營。他們不僅感受到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國學精神,也從國學經典中汲取了設計靈感。

熊嫚在國學夏令營中的生活,是她從未經歷過的薰陶:學習國學文化課、太極拳、書法、龍獅、國學歌曲和傳統武術;參觀武漢大學國學院、經心書院、拜孔子像……全方位、更專業地領略國學文化魅力,體驗國學文化精神:「國學經典中很多哲理都有著非常深刻的寓意,不僅對生活中的言行有指導意義,還是我很多藝術設計靈感的來源。」

類似的國學活動,武漢工商學院也曾在2016年的暑假期間舉行過。在那一次名為「珞珈國學·大學·論語」的大學生公益高端研修營裡,來自全國70所高校、近140名大學生一起感受以「仁愛」傳播為核心、以眾多國學經典書籍研修為重點,開展的人性、心性、性情的教育以及文化、精神與信仰教育。

除了對經典的研讀,研修營還舉辦了七場國學專題講座、四場文化專題講座,組織了黃梅聽禪、問津祭孔、珞珈尋跡、省博觀古等遊學活動。武漢工商學院通過一系列的組織、服務,讓全國各地的國學愛好者們接受了一場深入而系統的國學文化洗禮,傳播了國學精神。

學校愛好傳統文化的師生還常常走出校園,向社會傳播和弘揚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去年暑期,學校藝術學院師生為荊州市江陵縣馬林村的村民們手繪了一排120米長的「文化長廊」,長廊裡的古詩詞、24孝圖為村民們傳播了中國的孝文化、詩詞文化,使村民們也深受傳統文化的薰陶。此前,他們還在元宵節等中國傳統佳節之際為荊州市江陵縣兩橋村等村的村民們送上了詠春拳、書法展示、龍獅表演、送燈籠、猜燈謎等傳統文化節目,通過文化下鄉,讓村民在豐富多彩的文化體驗活動中切身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此外,記者同時了解到,為了更好地傳播國學文化,武漢工商學院還成立了國學教育與研究院,專門負責開展國學文化的教育、研究和傳承、創新。

相關焦點

  • 學會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智慧,帶頭踐行傳統經典的修身功夫
    ,帶頭踐行傳統經典的修身功夫」為主題,為各位老師進行學習分享,並就如何學習傳統文化進行探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當下國家大力提倡推廣優秀傳統文化,老師是教書育人的靈魂工程師,是傳播優秀傳統文化必不可少的一股中堅力量。
  • 加強國學經典誦讀,提升學生綜合素養
    即: 通過開發學生左右腦,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培養科學精神品質、人文精神素養全面具備的學生個體。2 國學經典誦讀在學生人文素養提升方面的優勢2.1 傳承中華傳統美德在當今社會存在較多不文明現象,這主要是由於在學校教育管理中沒有加強對中華傳統美德的傳承及發展。
  • 舜緣文化國學名師張詩苓---解讀傳統國學經典!
    現如今國學文化是當今社會必學的主流文化,那麼如何定義傳統國學?借用季羨林先生的一句話就是:國學不是「 漢學 」「 儒學 」等狹隘的國學,而是集全中國56個民族文化財富於一身的「大國學」。我們怎麼研究和學習傳統大國學?需要找到正確的方式來解讀!
  • 用悠久國學助力新媒體時代的青少年
    比如有人用孔子之名去搞孔子和平獎的評選,這不是傳播傳統文化。文化在這種變態的傳播中,被貶值了、汙名化了。「孔子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標誌,你有資格使用孔子的標誌,做幾個人的私活嗎?」 鮑鵬山質疑道。  鮑鵬山說:「我們要對傳統文化心存敬畏。
  • 2017營口奉元書院-國學寶貝經典教育傳統文化國學冬令營!
    養品格  提升心靈成長《課程內容》  國學經典:大學經典課程  易經基礎知識古樂箜篌:箜篌基礎知識  箜篌名曲欣賞詠春拳法:詠春拳法學習  圍棋知識入門茶藝禪修:基礎茶道課程  兒童禪修訓練國畫丹青:國畫技藝學習  青花素胎製作
  • 全民學國學 | 《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電視訪談》首期來啦!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認真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傳統經典文化是中華文明傳承數千年的重要載體,內容博大精深,流傳的經典浩如煙海。
  • 閱讀國學經典 親近傳統文化
    100年後,商務印書館激活「學生國學叢書」,出版了「學生國學叢書新編」,讓學生在閱讀中走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因植入學生的肌體,「增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和影響力,創造中華文化新輝煌。」
  • 萊蕪:吟誦經典弘揚國學 傳統節日讓傳統文化淵遠流傳
    弘毅學堂:用國學傳遞人生智慧     「我們在逐漸引進吟誦教學,讓孩子們像唱歌一樣把經典唱出來。孩子們讀累了的時候,我們會引導孩子變換方式,讓孩子像做遊戲一樣唱著讀。會結合一些傳統節日,讓孩子們了解傳統節日的意義,背誦一些和傳統節日有關的詩詞。」
  • 國學課程的德育功能與實施策略
    【摘要】國學不是靜態的死知識,而是活化的知識傳承。將國學經典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創新國學課程模式,可拉近學生與國學文化之間的距離,引導廣大青年學子領悟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涵養道德品格、堅定文化自信。
  • 蕪湖學習弘揚傳統文化"四步走" 發揮優秀文化的引領作用
    講座後很多家長表示,希望通過參加此次講座,激發孩子們對詩詞及傳統文化的熱情,分享古詩詞之美,感受古詩詞之趣,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  蜀山鎮傳承國學經典 打造書香校園  為弘揚國學傳承經典,幫助學生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感悟傳統文化的精髓,蜀山鎮各學校採取多種方式加強對學生的國學經典教育,國學經典進校園,德潤莘莘學子,打造書香校園。
  • 西湖一中「國學經典誦讀」成校園特色文化
    為傳承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提升學生的文化底蘊和人文素養,以國學經典誦讀為特色的校園文化,正成為西湖一中傳統文化教育的一道風景線。學生根據安排,不但朗誦課內經典,還將《弟子規》、《三字經》、《論語》、《孟子》、《中庸》、《大學》等引進課堂。每到這時,校園內書聲琅琅,瀰漫著經典文化的氣息。
  • 傳承國學經典,爭做國風少年——淄博四中舉行「國學小名士」經典...
    「誦讀經典,傳承美德,知行合一,學以致用」,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激發學生學習國學、誦讀經典的興趣,拓展學生的國學知識儲備,近日,我校舉行了淄博四中「國學小名士」經典誦讀校園選拔賽。初賽於12月9日在學術報告廳進行。
  • 開發傳統文化課程 提升綠色教育內涵
    原標題:開發傳統文化課程 提升綠色教育內涵 山東省龍口市潤新小學以提升學生生命質量為辦學宗旨,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載體,整合、開發傳統文化課程,探索傳統文化教育策略,全面實施「綠色教育」。
  • 弘揚傳統文化,傳承國學經典,看《國學傳承人》助力新學期
    為了更好的引導青少年健康成長,傳遞經典國學文化,中國教育電視臺與北京雲之國傳媒共同出品,聯合中國電影製片人協會、華夏文化促進會、中國微電影大典組委會、中國藝術節基金會影視藝術委員會、聯合國海陸絲綢之路城市聯盟、一帶一路國際文化藝術可持續發展中心等單位,同時集合了國內優秀的欄目製作陣容,邀請最契合節目氣質的明星嘉賓,製作出了中國首檔原創青少年國學素養教育傳承節目一《國學傳承人》。
  • 應辦中心中學:誦讀國學經典 弘揚傳統文化
    為了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陶冶學生情操,提升語文素養,推進素質教育,11月27日,應辦中心中學七年級積極落實國學經典誦讀活動。該校經典誦讀活動組織有序,語文教師為各班國學經典誦讀輔導老師,各班班主任協同組織活動。
  • 知識分享:國學是中國悠久傳統文化的明證
    五千年的歷史,積澱了中華民族獨具魅力、博大精深的燦爛文化,數千年的思考探索,凝聚了炎黃子孫卓絕超群、返璞歸真的精神智慧,國學所傳承的中華文化價值,是涵養民族主體意識的根基,是維繫民族精神命脈的源泉,是中華民族雄踞於世界民族之林的靈魂支柱。
  • 廣場路小學開展國學經典誦讀展演暨傳統文化課題成果展示活動 用...
    近幾年來,學校經過多方面的探究,尋找到了一條教育孩子成才必先成人有效途徑,那就是加強國學經典教育,將經典誦讀課程化,讓書香浸潤孩子的童年。  誦讀經典可以提高學生們的專注力和學習的效率,學校期待著學生們在書香校園的浸潤下,通過學習國學經典塑造人格,做中華傳統文化的踐行者和傳承者。
  • 國學經典悄然回歸蕪湖課堂 學生古詩文教育成為必修課
    一、指導思想:堅持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建設的若干意見》(中發【2004】8號)為指導,貫徹落實《蕪湖市中小學開展國學經典教育實施意見》(教德【2013】2號)文件要求,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切實加強對青少年傳統美德和國學經典的教育,努力提升青少年文明素養,總結新經驗,探索新路子,努力用傳統文化經典鑄造新時期校園文化。
  • 劉孝聽:誦讀國學經典的八大好處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大力加強黨風政風、社風家風建設」等一系列講話精神指引下,「文化自信」「文化強國」的口號響徹祖國大江南北,「國學熱」「傳統文化熱」已在全國蓬勃興起。那麼,中小學生為什麼要學習傳統文化?誦讀文化經典到底有什麼好處呢?
  • 誦讀經典詩文 弘揚傳統文化 一中東校區舉辦國學講座
    活動現場(學校供圖)    為提高學生的國學素養,弘揚中華傳統文化,2016年4月16日,石家莊一中東校區邀請「燕趙講壇」特聘講師、河北衛視《中華好詩詞》六期擂主、石家莊學院教師王子龍來校做國學講座。語文教研室全體教師、初一年級全體學生和高中部分學生聆聽了此次講座。    語文教研室主任、信息宣傳處副主任遊莉霞向同學們介紹了王子龍老師,明確誦讀經典詩文,弘揚國學文化的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