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是一項複雜的健身運動,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們去學習研究,在太極拳中意是比較難學的一項,圖老師小編今天在文章中給大家總結了一些意的練習方法,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一、以理作意意在形先
學習太極拳要明白太極拳架的來源,了解太極拳,太極拳是把大自然的物象,內化成借假修真的修煉模式,從而抵達優化生命的目的。
明了這個道理,我們可以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這個有,就是把日月星辰、大地山河、風雨雷電、龍馬龜蛇、虎熊鹿兔、雀雁鷹鶴、雞犬鴨鵝、樹木花草、漩渦海螺等大自然的事物,內化成拳架內涵,日久天長,則自然具備了內外混化的太極功夫——大自然處處有龍象,時時在說法。太極拳為什麼講究意在先,因為只有實現了這個先,才是內動——內裡的運動,方可濡養身體這個有。
為了實現意在形先,必須先練內功太極拳。如此,才能養成習慣。初學內功太極拳,不能僅僅去學招式招法,哪怕學得慢,也要先掌握意的規律和法則,掌握之,就能以理作意了,在未來,則會日日精進,反而能事半功倍地獲得太極拳的效益。
對於自己太極拳水平的評判,不是看動作做得怎麼樣,而是看你的動作中有沒有意。如果你的太極拳拳架演練中能夠通過意念引導招式的進行,那麼自然也就能夠符合太極拳的拳理,才能算是打太極拳而不是太極操。
二、意念造型氣催姿勢
由於意之本體為神,而神的特性陰陽不測」,因此,只有煉神導氣」,返觀自性,方可階及神明」,登堂入奧。那麼,既然神」不好揣度和不好把握之,入手的功夫就只能是意」了,意調濟神和氣。所以,以意之修煉,至為重要。意到氣到,氣到養神。神有氣的養育,則靈明。
由於意無形無相,虛無渺茫,不好理解。所以,老前輩慈悲為懷,創造了全世界獨一無二的意念造型」——仿效大自然的事物,製造出相應的形象思維,帶動氣產生律動,催動形體運動。那麼,如果實現之,根據所學太極拳的每招每式之名稱,做意念想像,通過意念活動,製造出具體的物象來,比如攬雀尾」、白鶴亮翅」、白蛇吐信」、小七星捶」、抱虎歸山」等等,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在我們所傳授的內功太極拳中,傳說前輩已經於細微處,編出這個意之運用的法則了,這個法則,就是內功心法——意念造型的實質,就是由心生出的方法。此外,意念製造出這些物象,跟本出,不在其外在的形象,而是物象的特徵、本性。古人說,寫詩的功夫在詩外」,而練太極拳更要在拳外,拳外如何下工夫,悟大自然之事物的理,歸攏其性,表達其意,如是揣摩,則必然有一天,會豁然貫通太極拳的真意。意念造型,決定著動作姿勢、招法技藝的生發、生機、充實等內功修為。氣,是內外之氣的混融,如何混融,必須意到。意到,則氣之混融運動,會催發出動作姿勢;意念造型不同,則動作姿勢也不同。
三、意發即空空而不空
某位太極拳大家反覆強調:發落點對即成功。這是告訴後學者,太極拳的意念活動,在開始階段,可通過模擬、想像的辦法,在身體外,凝聚出氣態的點(迷茫之點、虛擬之點、想像之點、觀想之點),進而發放之、移動之、同虛空混融之,這個點,是憑空凝聚、隱現的,雖然一般人肉眼並不能看到它的客觀存在,但日久天長,憑空運動的意念之點,可產生一定的作用,使得自身帶動、調動內外之氣的能力提升,催動形體的能力強化,運拳走架,自然協調,舒適自然。
不過,一定要注意,意念發出來,馬上要空掉,不要留戀之,否則就會僵滯,不靈動。這個意同練拳密切相關,則為太極拳譜中所說的專注一方」;這個意法而空了,則在空中並不是沒有了,而是成剎那間的混沌狀態,氣呈巋然獨立的朦朧狀,等待新的意念之生發,從而醞釀出新的走向。空而不空,虛空法身和靈覺化身、報身,此時是一體的。
意發即空,空而不空,不空亦空,乃為真空妙有。空中什麼都沒有。然而,因為意識的生滅聚散,則一定會有所不同。尤其對於太極拳習練者來說,應作如是觀。
四、意虛靈明圓滿無礙
我們所稱之的智勇太極學體系,是由內功太極拳+松腰太極拳、水性太極拳、圓覺太極拳等三大次第組成的,而貫穿始終的,是意的修煉。意的修煉,是為了抵達有意若無意,無意之中有真意」的境界。
真意,就是《伍柳仙宗》所說的故真意即虛無中之正覺,所謂相知之微意是也」。通過非常安靜、非常虛明的狀態下行拳走架,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意識狀態的那部分功能就是真意。
真意,才是太極拳所說的意。真意,一般要經歷有意、淡化意、無意、真意四個階段,才能逐漸養成習慣。真意,就是駕虛摩空,乘幽控寂」,這是從練太極拳學練之始,就要反覆揣摩的練法。駕馭著意,摩擦於空中;乘載著意這個幽冥之君,注於、遨遊於意之本體的空寂中。
意念的修煉,不僅僅能夠幫助你的太極拳水平提高,也能夠幫助練習者改善自己的身心狀態。不過除此之外,意念的鍛鍊還能夠給人們帶來更大的改變。意念修煉到完滿,那麼練習者自身的境界也能夠達到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