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FendiDior等品牌紛紛提出女性主義,是否標誌著女性自主時代?

2020-12-23 冷眼奢華觀察站

有人說女應該為悅己者容,其實這句話太不負責任了。女人和男人一樣,女人的魅力不僅僅是因為容貌,還因為她們的實力,底氣,而這是由內而外的氣質。一個自強自立自尊自愛的女人永遠比一個嬌弱的永遠都需要依附男人撒嬌承歡的女人更加耐看!不知你心目中自信氣質女人是怎麼樣子的?是朝著目標乘風破浪的夢想家?是給人「堅定不移」印象的職場女性?還是舉手投足間透露獨特氣質的知性女子?

2020年秋冬季米蘭時裝周上,很多品牌把女性主義掛在理念闡述最醒目的位置上,這些時裝表達著設計師本人的審美取向,也就是他們眼裡時裝能賦予女性的某個成功屬性。多個品牌圍繞「力量」和「權力」構建出獨立、自由的新時代女性形象。

01時尚品牌為女性意識代言

2020年Prada秋冬季時裝秀通過硬朗廓形、復古單品、透明薄紗和鮮明色彩為新系列服裝塑造出女權主義的颯爽和灑脫氣質。

Max Mara扣緊品牌近幾季強力打造的強勢女性形象,用一整個系列的中性海軍風襯出女性英氣。同樣鍾情於詮釋女性主義的還Fendi,不同於Max Mara的海軍風,Silvia Venturini Fendi將結構感與柔和感相嫁接,融合出剛柔並濟的「溫柔力量」,並將這股氣氛揉入了碩大燈籠袖、緊身胸衣和明亮皮革等元素當中,展現出各自對「女性主義」的解讀。同時,展示自我力量也是本季Versace的設計初衷,設計師Donatella Versace將品牌的美學標準從基於性的力量轉移到了女性的自我力量上,呈現出既鮮活又強勢的美學體系。

更為巧妙的是,不僅是米蘭,而且在2020秋冬季巴黎時裝周上,創意總監瑪麗亞·格拉齊亞·基裡(Maria Grazia Chiuri)最終都通過新的迪奧系列表達了她理解的的女性主義的心。她以「I Say I」為主題表達了強有力的女權主義立場。首先,在展覽的布置中,藝術家團隊克萊爾·方丹(Claire Fontaine)用霓虹燈裝置懸掛了女權主義的口號,為大膽而激進的氛圍鋪平了道路。在服裝方面,本季的剪裁特別寬鬆,適合身材不同的女性。他們以創造性的方式關注女性受眾的多功能性。

2020年巴黎秋冬時裝周Dior

這打破以往單一的審美標準,去打造多元的的時裝風格,以利落乾淨的剪裁去更好的呈現出女性的身材的優點,使得整體給人的感覺是有精神與幹練,這體現出了女性更多的可能性與可塑性,向大眾展示了一個更有力的女性形象。可見,實現男女平衡、兩性自由是本季時裝周的普遍議題,也會一直延續到未來。

02真實的高貴氣質

提及高貴,怎麼能看看外國那些真實的王室成員他們的氣質與時尚,在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就以自身獨立自強的氣質和品格,帶領著英國從混亂的二戰時期一直走到現今發達國家。而女王本身的影響在英國舉足輕重,國民心中女王更像是英國的象徵和「守護神」。雖然女王形象一直恬靜和溫和的,但是這並不能懷疑女王的堅韌和強大的內心。

英國另一位女性代表人就是黛安娜王妃,照片上王妃的服裝也完美的體現了女人身材線條又不失莊重和威嚴,雖然黛安娜王妃的婚姻是失敗與不幸的,但是這樣不影響王妃成為英國人心目中民望最高的王妃,她的堅強和親切成為了她的武器,使得她一直為英國的慈善事業和世界愛滋病的宣傳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西班牙王后一身修身的淺藍色西裝上衣搭配柔美的同色長裙,裙擺,行走之間靈動的律動感使柔美情懷削弱了獨立女性的剛強,展現王后出剛柔並濟的女性力量。王后在婚前也是電視臺一名職業獨立的女性,在結婚後依舊可以見到王后的儀態是那樣的端莊大方,自信從容,體現了王后的風範,真是令人為其感到深深著迷。

三位無論是哪一種類型的穿搭,都顯示了她們堅強、獨立、淡定的個人主義精神,可見真正迷人不是她們的王室地位,而是她們的那毫無畏懼的為人處世的風格。

03具有女王魅力的女明星

一般說到女王都是權威的,使人感到懼怕,這與傳統女性形象背道而馳,因此大多數女明星都不喜歡以強勢、個性、精明的人設示人,反而媒體總是強調女明星「少女感」和呆萌的形象,因此在亞洲娛樂圈具有這樣氣質的女明星並不多。但是隨著女性意識的崛起,這樣類型的女明星就成為了既稀缺又擁有龐大的受眾市場的香餑餑。

全智賢曾以其那清冷高傲的形象,在韓國那新人輩出、殘酷的娛樂圈,在經歷了結婚、生子、息影多年後,依然可以憑藉在來自星星的你中個性高傲的千頌伊紅爆全亞洲,就可以說明觀眾是很喜歡、很欣賞這種女王的氣質,因此這種氣質很值得我們去學習與借鑑。

因此Alexander McQueen也選擇了全智賢去表達他們對於的力量與柔美的平衡結合以及浪漫與不羈的兼融個性的這季時裝理念,演繹出獨具其特色的美豔風格。

全智賢是少見在成熟大氣的女人味裡還混合了恰到好處的中性氣質,這給觀眾帶來了一種「帥」、「酷」的感覺,使得全智賢的形象顯得女王氣質,十分具有氣場,這種氣質把觀眾的目光都抓的死死的。

而在中國說起女王氣質,就不能不說的就是最近乘風破浪的姐姐中觀眾最愛的靜靜子——寧靜。靜姐在那股不服輸,倔強的勁特別吸引人的注意,就算是在30位漂亮的小姐姐身邊,在人群中第一眼看見的也是靜姐這種氣質可見具有女王氣質在日常生活中會成為人群焦點。

靜靜子的杏色拼接半高領毛衣搭配黑白格子裙多了幾分乾淨,隱隱約約的又透出女性魅力的小設計,尤其是那雙奶茶棕的腳踝靴,不僅是配合了整體的棕色系主題,還整體給人一種「溫和」的感覺,而金色正正方方的大耳環恰到好處點亮了整個寧靜的女王氣質。

這兩位女明星都體現了強勢的女性氣質更能凸顯她們身上的個性,而且她們就是對美有種漫不經心的恣意和任性,這種獨一無二的氣質令她們更受到大眾的認同與肯定,很多人都誤解了女王氣質一不小心就用力過猛,導致於整個人看起來很不協調。而且女王氣質不局限於樣貌和身材,我們可以根據身材和面容去選擇適合自己的女性氣質。無論是你是知性的、強勢的、瀟灑的只要是你足夠堅定就會形成氣質。雖然氣質需要長期培養才可以形成的一種氣場,但是我們可以從穿搭上先給人一種自信感覺,再去慢慢形成屬於自己的貴不可攀的風格。

這幾年隨著女性經濟能力的提高,恬靜、溫順的女生不只是唯一的標準,女性往往更欣賞獨立自主,個性果斷的女人。獨立女性具有獨立的思想和行動,擁有完整的自我和完整的個性 ,她們獨立的自我為她們帶來了自我實現 、滿足和幸福。依附女性只有掙脫束縛,走向獨立,重新獲得自我意識,才能獲得解放和自由。反而傳統柔弱、溫順的女性形象在現在的社會上更無法站穩腳步。即使現在性別不平等的現象還存在,但是現今的女性不在扮演「忍氣吞聲」的角色,更多的女生想成為瀟灑自信的女性,想做個自信的女子要像獅子一樣高傲,又像少女一樣溫柔,也想要化最美的妝,走最野的路,做個專屬自己的女王。

最後,小編希望大家都能成為自信勇敢的自己,無論成為怎麼的女人,那顆談定,知世故而不世故的心,最具有女性魅力!

相關焦點

  • 國內服飾品牌意識覺醒 首談「女性主義」的是瑪絲菲爾
    從去年Gucci表態支持反槍枝遊行,多個奢侈品牌宣布放棄使用皮草,時裝秀場出現各式口號T恤,再到Nike的宣傳廣告,品牌堅持中庸形象的時代已經過去,千禧一代對有明確價值觀的品牌好感度越來越高。隨著#MeToo運動在全球的興起,女性主義也成為熱度最高的話題之一。
  • 女權主義抬頭是否說明女性真正開始獨立?
    時至今日,男女是否真的平等?這還得劃一個大大的問號。近幾年女權主義者的呼聲越來越高,呼籲全社會關注女性生存狀態,以使喚女性在社會生活中獲得與男性相同的機會。女權主義到底是什麼?現代社會的經濟壓力,使更多的女性開始重新審視婚姻和自我價值,與此同時,女權主義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那么女權主義的抬頭,是否意味著女性真正開始獨立,並且社會地位得到了實質性的提高?由於體力和社會分工的不同,縱使在當今比較文明的現代社會,男女依舊無法實現真正平等。
  • 塞拉·本哈比對女性主義與後現代主義聯盟的批判
    後現代主義強調主體與差異問題,重視女性因國家、階級、種族、性別等不同而產生的差別,主張根據偶然性或當下的權力關係與話語來分析、理解社會結構、生產、父權制、階級等概念,〔1〕並試圖通過解構傳統男性中心主義,建立兩性平等的新型文化。女性主義經歷了與馬克思主義「不幸的聯姻」後,逐漸向後現代主義靠攏,它們在與西方啟蒙運動和現代性的宏大敘事的鬥爭中,發現了自己的密切關係。
  • 文學理論——女性主義批評主義——上(理論學習)
    父權制把聖經中的夏娃解讀為世界上原罪和死亡的始作俑者:傳統的西方哲學將女性再現為非理性的動物;教育、政治、法律和商務制度都仰仗陽物中心主義(phallogocentric)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的詞彙、邏輯規則以及衡量認知是否客觀的標準都是以男性為中心)。
  • 審慎對待後現代女性主義
    對於中國的女性/性別研究,始終有不同的爭論和反思。應該說,這些爭論和反思對於推進學科發展是很必要的。不過,一些反思性文章提出中國社會性別知識生產的局限性,其實是以西方為標準的。我們除了要思考這些問題是中國社會性別知識生產所獨有的,還是中國社會學乃至整個中國社會科學知識生產的局限,也必須認識到,所謂「西方的女性理論」也正如有學者提出的,同樣是五花八門,其內涵、邊界和生成機制始終是變動不居的,具有多元、開放性,是個不斷反思、揚棄和更新的理論場域。  因此,這些反思和批評是否到位,需要更加細緻地辨析。
  • 關於女性主義,巴黎時裝周上的品牌各持己見
    記者 | 陳奇銳編輯 | 樓婍沁1巴黎時裝周剛剛揭幕,對女性主義的討論是它的主調。事實上,從紐約、倫敦再到米蘭、巴黎,這一議題在過去數年裡已被無數設計師廣泛探討。但與之相對的另一種聲音在近期愈發響亮:我們對女性平權的探討是否已經到了轉向的時候?伴隨著對Harvey Weinstein審判的落幕,與之相關的種種討論被廣泛提及。作為展現內心態度並反映社會變化的時裝,自然也免不了受此影響。
  • 現代神話學|存在一種賽博格女性主義和進步主義嗎?
    》中以書娟的月經初潮為開場引出南京大屠殺這一時代背景的技巧,幾乎已被認為是女性主義書寫的經典例證。此時,哈拉維「以一種後現代主義的、非自然主義的方式、在想像一個無性別的世界——也許是一個沒有遺傳的世界,但也許也是一個沒有終結的世界——的烏託邦傳統中,促進社會主義女性主義的文化和理論」,她在《賽博格宣言》中毅然提出了這樣的一個看起來非常「科幻」的問題:如果人機融合技術的發展可以抹平一切性別上的生理差異,那麼性別問題還有必要存在嗎?
  • 【理論與方法】女性主義與人類學
    如何繼續開展以女性和社會性別為主題的研究是人類學研究者一直在深思的問題。我們發現僅僅採用一些新詞彙、新術語(主要是一些翻譯過來的理論和概念)仍不足以豐富我們的認識,深化我們的思考。「我們必須要學會、要了解這個學科的世界語言,不是說講英文或講什麼語言,而是概念的問題、思維的問題。」[2]我們必須解決的問題不僅僅是更新而且還要重新學習和審視我們的知識結構和積累。
  • 《兩性》在中國出版,這是一本法國女性主義旗幟性著作
    說到法國女性主義思潮,很多中國讀者都會首先想到波伏瓦和她的《第二性》。然而波伏瓦遠遠不能代表法國女性主義,安託瓦內特·福克(1936-2014)同樣是法國女性主義的代表人物之一。作為知識女性和社會活動家的福克,對性別差異理論化,在生育問題上提出了前所未有的研究視角。
  • 第二波女性主義是新自由主義的共謀嗎?
    相伴而生的女性「解放」運動,在今天看來不免有些尷尬,因為那場運動其實可以有兩種發展方向:第一種情況,它揭示了一個可能藉由參與式民主和社會團結(social solidarity)來實現「解放」的願景;相反地,另一種情況則是接受修正自由主義,以賦予女人與男人同等的個人自主、自由財產、生涯選擇、成為社會精英的機會等等。
  • 佟新|女權/女性主義認知共同體的形成與發展
    要 目一、問題的提出二、女權/ 女性主義的知識生產:課堂上的性別反思三、網絡女權/ 女性主義認知共同體的建立四、關於「接續」的一點思考正文,分析女權女性主義「認知共同體」產生的過程和狀況,特別是女權/女性主義的代際關係和時代特點。
  • 女性主義對新自由主義的批判與反思
    女性主義新自由主義化之利弊不可否認,上述學者對新自由主義的猛烈批判是出於強烈的現實情懷,其目的指向是希望自身所處的社會環境越來越公正和友好。因此,對女性主義新自由化進行批判並不是為了否認女性主義的積極意義,而是迫使人們去檢驗,女性主義在實踐中,是挑戰了資本主義,還是與資本主義結成了盟友?批判,不是為了否定女性主義的時代意義,否定它取得的成就與潛能,而是為了更好地發展它。
  • 從耶穌對女性的重視談:歷史長河裡女性主義的崛起
    馬丁路德提出人人皆祭司,每個人都有權利閱讀《聖經》。也是時代造英雄,因著印刷術的發展,使改教家的理念變為可能。3基督教發展到今天,雖然人人都可以閱讀《聖經》已經成為現實,但解經,從整體上看,被另一個群體壟斷了——男性。
  • 沉默規則打破者:女性主義四人談
    正在狂野生長的#MeToo運動究竟會走向何方,它是否蘊含了更多我們尚未覺察的危險和意義,女性主義理論和文學又如何與之相互牽拉、相互提拔,這些都有待繼續探索實踐。在女性解放運動急行軍的步伐中,適時坐下來總結回顧近年相關的文學和事件,嘗試讓理論和現實的雙生花彼此糾正和呼應,將有可能為正在發生的#MeToo運動開闢出新的戰場和方向。
  • 李銀河《女性主義》:婚姻,為什麼焦慮的大部分是女性?
    當然,談女性,就避不開女性主義倡導者李銀河了。女性要覺醒,首先必須了解「女性」的來源。我們女性,到底是以什麼樣的角色存在於這個社會的。李銀河教授在《女性主義》一書中,這樣談到男性與女性:「男權制思想認為,這種男尊女卑的性別秩序不僅是普遍存在的,而且是不會改變的,因為它是自然形成的;而女性主義卻認為,這一性別秩序既不是普遍存在的,也不是永不改變的,因為它並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由社會和文化人為地建構起來的
  • 臺灣的女性電影和女性主義電影——陳明秀訪談
    這些女性影像,用黃玉珊的話來說,就是"以女性觀點來顯微在不同的社會、文化、時代背景下,女性所共同面對的第二性處境,將女性的地位放在一個歷史的脈絡下來檢視,分別觸及了女性與工作、性別與身體、自覺與成長、族群與媒體,以及婦女運動等主題。"   張文中:臺灣女性電影,是不是大都專注在女性主義意識的訴求上?   陳明秀:也不是。
  • 女性主義視角下解讀《阿霞》中的女性形象
    因而,小說的內容除了深刻的現實主義之外,許多讀者對文中的女性也表現出了極大的關注。以女性主義文學批評為理論框架,對《阿霞》中出現的三位女性形象進行文本細讀,展示小說中獨特的哲學批判。作家葛亮一、女性主義理論和文學批評對於女性主義,縱觀古今,最早為女性吶喊的聲音來自宗教領域。
  • 神奇女俠是女性主義精神合適的代言人嗎?
    她伸張正義、博愛,崇尚和平與性別平等,啟發無數女性一同聲援女性主義奮鬥。不過,神奇女俠這一角色是否能夠作為女性主義精神的代表,圍繞這一問題的爭論,從其誕生之日起就未曾停止。有人質疑,雖然神奇女俠的初創者威廉·莫爾頓·馬斯頓希望她能成為帶領女性改變自身處境的先鋒,但馬斯頓本人卻有著強烈的厭女情結。
  • 女性主義視野拓寬外交話語翻譯研究
    斯皮瓦克在其系列著述中提出,翻譯是女性實現其理論及政治主張的重要途徑,採用女性主義話語策略,為女性翻譯活動提供生存空間;女性主義翻譯理論顛覆了傳統的翻譯思想,強調翻譯過程中的創造性叛逆和譯者地位及主體性的提升,其本質是女性主義者的一種言語行為和政治抗爭。女性主義翻譯理論的代表人物西蒙從女性主義立場出發,提出在翻譯實踐中應儘量「使女性在語言中得以顯現,從而讓世人看得見和聽得見女人」。
  • 從現代女性寫作到中國女性主義
    你會發現女學校裡面設計的科目,一開始有家政,後來沒有了,有物理、化學。在這裡面你會看到整個社會對學校、對一個女性的期待在慢慢發生改變。包括北師大圖書館裡面有很多女學課本,我自己一一去翻。你發現這些課本有可能自己是第一個翻閱者,尤其是早年的那些課本。我慢慢有一種發現的樂趣,慢慢自己來勾勒這些女學生怎樣成為現代的新女性,它其實是「五四」的一個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