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和日語的區別體現在哪?當把日本姓翻譯成中文後,我秒懂了

2020-12-08 大宇雜貨鋪

喜歡戰爭題材電視劇的小夥伴應該經常會接觸到和抗日有關的電視劇,還有經常看動漫的小朋友一定會接觸到日漫。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有一些日本人的姓氏很奇怪,那這是為什麼呢?今天感覺來聊一聊。

日本人已經習慣了自己的姓氏和名字。不過如果我們來讀的話,有時會感覺很彆扭,之前大宇也學過日語,在學習的過程中發現日語很有趣。尤其是當你把日本人的名字翻譯成漢語,就會發現有很大的差別。

日本有相當多的姓氏,有一些很好聽,大家應該比我還熟悉。還有一些翻譯成漢語後,感覺好像在罵人。

接下來咱們羅列幾個比較典型的。第1個就是犬養,在中國這話明顯就是罵人的,在日本卻有「養狗人家」的意思。

還有一個姓氏叫做豬口。豬口在日本很常見,有很多人會被稱為「豬口男士」或者「豬口女士」,有一位姓豬口的女士,自小就受到高等的教育,精通好幾門語言,可是當她把自己的名字翻譯成中文後,發現好像有點不對勁。

最後一個就是「我孫子」。我們都知道在漢語裡孫子有三層含義,第一是孫子兵法裡面那個孫子。第二是指輩分,爺爺和孫子的那個孫子。第三就是罵人的意思。

但是我孫子在日本非常受歡迎,早些年還是貴族的姓氏。有一個很著名的運動員名字就叫我孫子智美。

總而言之,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風俗。日本和過去雖然不一樣了,不過還是一些讓人討厭的地方。話雖如此,我們還要勇於承認日本確實有一些值得我們學習的方面,在這點我們應該謙虛學習,學會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盲目的抵制和排斥要不得,那和印度還有什麼區別?

相關焦點

  • 漢語和日語的區別在哪?把日本姓氏譯成中文後,看完你就懂了
    我相信有些人喜歡看一些抗日戰爭電影或電視劇等。不知道你是否注意到日本的姓氏很奇怪。
  • 初學日語要了解日文漢字和中文漢字的區別
    ‍‍‍‍日語中漢字眾多,關於日語漢字的來歷及演變過程,各種說法與考證不一而足,但其意思與中文意思有很大的差別,所以日語學習前首先要了解日語漢字和中文漢字的含義與不同
  • 日本有一個奇葩姓氏,女孩無論取啥名,翻譯成中文後讓人捧腹大笑
    然而,日本熱衷於模仿中國古代封建王朝,其姓氏的起源是否與中國有關?事實上,除了用漢字書寫外,日本姓氏與中國的聯繫並不是很緊密。在天皇出現之前,日本人沒有姓。而且,他們不僅沒有姓,而且過著相當原始野蠻的生活,因為他們居住的日本島與世隔絕,封建文明的光芒沒有照進這片土地。
  • 日語這樣翻譯成中文,為啥越看越不懂了?……
    「日本繁體漢字的標誌很多,完全沒問題」「日本街頭到處可以看到漢字的指示標誌,所以去日本根本不成問題。」.然而,很多小夥伴們去完日本之後,陷入了漫長的思考。究竟是我不懂中文,還是中文不懂我!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講講日本的這些奇葩中文翻譯,這些奇葩食物,到底是吃還是不吃?日本很多餐廳都非常的貼心,害怕大家看不懂日文,沒有辦法點餐,所以都在菜單上標註了中文,但是看完中文翻譯後網友表示更不敢點了。
  • 《日本的漢字》:日語中的漢字,也是日本文化一部分
    從推古朝(公元6世紀到7世紀)開始,日本正式從中國大陸和朝鮮半島接受儒釋道等思想,漢字正是其媒介。中國文字傳入日本之前的許多年,當地人已經生活了很久並有自己的語言,只是沒有文字。中文傳去以後,他們用漢字的發音來標他們說的話,他們對於漢字的理解也是按照他們自己的習慣來的。
  • 日本人不懂漢字,亂給自己取中文名字,翻譯後是什麼樣?
    日本人不懂漢字,亂給自己取中文名字,翻譯後讓人哭笑不得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如今各國之間的交流也變得越來越頻繁,而到其他國家旅遊和留學,如今也是再常見不過的事。就好比當年日本人不懂漢字,非要用中文給自己取名字,結果翻譯後讓人哭笑不得。其實我們中國對于姓氏文化是比較重視的,有了姓氏,我們才能在不同氏族之間通婚,所以姓氏的作用非常強大。但日本不同,日本並不重視姓氏文化,比如說早年的日本人,他們只有名沒有姓,後來是到我們中國學習了之後,那些統治級別的貴族才有了自己的姓和氏。
  • 日語中的漢字,也是日本文化一部分
    從推古朝(公元6世紀到7世紀)開始,日本正式從中國大陸和朝鮮半島接受儒釋道等思想,漢字正是其媒介。中國文字傳入日本之前的許多年,當地人已經生活了很久並有自己的語言,只是沒有文字。中文傳去以後,他們用漢字的發音來標他們說的話,他們對於漢字的理解也是按照他們自己的習慣來的。
  • 偽中國語走紅 不懂中文的日本網友用日語中的漢字聊天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日本網友用偽中國語交流&nbsp&nbsp&nbsp&nbsp最近,一種名為「偽中國語」的交流方式在日本流行
  • 日語漢字和語感對翻譯的影響,初學者要知道
    最近在網上看到這樣的一個觀點,有網友認為:中日在語系上相對來說比較接近,而且日本在文化上也繼承了中國的部分,所以在翻譯的時候中文翻譯者相較於英文翻譯者更有優勢。但是實際上日文的語系一直沒有定論,語言學界也沒有公認的看法。
  • 懂點歷史!那些日語漢字還是中文漢字的意思嗎?
    如果你懂點英語,那麼詞彙量更是蹭蹭上漲。所以很多人在除了英語選擇第二語言的時候,都優先考慮日語。因為大家都說日語簡單啊!但是還是有很多前輩說,因為日語漢字與中文太過於相似,所以我們更容易混淆。那到底日語漢字是怎麼發展過來的?作為中國人學日語到底是優勢還是劣勢呢?
  • 9個絕對不能翻譯成日語的中國名字,在日本我的名字叫王棟!
    不過,加上這個「さん(san)」之後,一些中國人的名字如果翻譯成日本文,就變得有意思多了!1. 王棟——日本人都呼他為「爹」加上「さん」後,「王棟」的名字跟日語的「爸爸」——「お父さん」讀音一模一樣,讀音為「otousan」,這麼說來,王棟到了日本,估計會變成世界上「兒女」最多的「爸爸」了!
  • 日本人不懂漢字,亂給自己取中文名字,翻譯後讓人哭笑不得
    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如今各國之間的交流也變得越來越頻繁,而到其他國家旅遊和留學,如今也是再常見不過的事。一般到了一個新的國家,首先就是要了解當地的民俗文化,學會當地的語言,因為每個國家的文化不同,如果什麼都不懂的話,溝通起來就非常困難,甚至還會讓人笑掉大牙。
  • 日本網民:漢字降低了日語的功能性,日本人應該繼續使用漢字嗎?
    大家都知道,世界上除了中國,日本也使用漢字。漢字引入日本後,隨著時間的發展,已經融入日本人生活,變得不可或缺。以前朝鮮半島和越南也是使用漢字的國家,但是他們都已經廢除漢字,只剩下日本還堅持在語言中使用漢字。日本歷史上也出現過廢除漢字的聲音,但是均未能成功。有日本網民發帖吐槽稱,「平假名裡面混用漢字,感覺降低了語言的功能性,日本人應該繼續使用漢字嗎?
  • 資深日語翻譯被指不懂日語(圖)
    從事過十多年日語翻譯工作的範先生,在認真翻譯了「上海速成家教」提供的資料後,卻被人硬說是把日語翻成了繁體字,不願支付承諾的費用而溜之大吉。範先生對此相當惱火,向本報讀者熱線投訴了這個「家教」,並質疑這究竟是家什麼「公司」?
  • 日本最奇葩的四個姓氏,翻譯成中文就像罵人一樣
    歷史的第一頁是從互相猜忌、搞陰謀和耍手腕開始的。過去日本人沒有姓,只有名。自1870年頒布《平民苗族性格津貼令》後,強制要求日本居民姓氏,但日本居民對此並不熱心。但直到現在,他們的姓氏已經從單字姓發展到四字姓。用中文翻譯幾個姓氏還是很有意思的。一起來看看吧。第一個姓是「四月一日」。
  • 日語翻譯成中文為什麼不音譯?
    而日本在文字改革中卻保留了大量漢字,並根據漢字的偏旁部首和草書形態創造出了「片假名」和「平假名」。但日本很尊重傳統文化,他們的人名、地名以及正式場合的名稱標註,一般都要用漢字書寫。日本所用漢字,大部分與我國漢字字義相同,但讀音卻完全不同。因此,同是一個漢字,我們中國人和日本人讀出來的音卻不同。
  • 看了日本人的中文翻譯,我笑哭了哈哈哈
    ,深受漢語文化的影響去日本之前原本以為自己看不懂日本字到了才知道我這是看不懂中文啊日本的中文翻譯足以承包我一整天的笑點啊嗯我怎麼看不出來呢 不翻譯我還看得懂咋的一翻譯搞得蒙圈了到底能不能泡腳看我的一步、兩步..
  • 日本罵人只會說「八格牙路」?翻譯成中文,才知道這話有多「狠」
    抗日戰爭勝利許多年後,現在越來越多的抗日劇層出不窮,主要是為了表彰當時無私奉獻人民的革命烈士,使我們能夠和平生活與和平記住歷史。在許多抗日戲劇中,聽得最多的日語就是「八格牙路」,那麼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翻譯成中文,才知道這話有多「狠」
  • 日語漢字源自古漢語的異同和其發展的優缺點
    日本和中國是東亞一衣帶水的鄰居,很多遊客去日本旅遊,儘管不會日語還能看得懂日語,是因為在唐代的時候,日本派遣了很多。遣唐使,從中國帶去了非常多的文明,其中包括建築、習俗、佛經、漢典等等。日本人之前只有語言沒有文字,所以要造日語的文字的時候,是直接拿了中國的漢字來用,當然有一些為了表示這是日語,也做了一些改動,所以大家今天看的一些日本的文字跟中國的繁體字是不一樣的。日本人在用中國的漢字的時候,很多漢字的意思也是直接拿過去用的。
  • 當年日本人不懂漢字,胡亂給自己取中文名字,翻譯後讓人笑掉大牙
    當年日本人不懂漢字,胡亂給自己取中文名字,翻譯後讓人笑掉大牙! 但日本不同,日本並不重視姓氏文化,比如說早年的日本人,他們只有名沒有姓,後來是到我們中國學習了之後,那些統治級別的貴族才有了自己的姓和氏。至於那些普通的老百姓,他們到了明治維新才慢慢擁有了自己的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