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一個請求,微信群裡家長互撕,網友:老師還沒說啥呢

2020-09-22 福娃談育兒

自打孩子入園後,孩子們便不是父母的跟屁蟲了,孩子接觸的對象也不再局限於家人。老師和同學的出現讓孩子所處的生活環境變得複雜有趣起來。對於新環境孩子們需要時間適應,而與此同時,家長們也要隨之做出一些相應的調整,比如說,家長們要開始學習怎樣和老師以及其他的同學家長保持良好的溝通交流方式。

寶媽在家長群裡提了個&34;,沒成想引發一場家長互撕,網友:老師還沒說話

此前在網上有一段家長群發言的截圖引發了網友們的關注。孩子幼兒園開學不久,家長們對於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也比較關注。這時候有一位寶媽在家長群裡向老師提了個要求&34;於是沒多大一會兒,老師便拍攝了兩張孩子的照片。不過雖然得到了老師的回應,但是這位寶媽卻不滿意,再次強調最好還是視頻,這樣自己可以感受到孩子的情緒狀態。

沒想到,這次發言後老師還沒有回話,群裡面就有一位家長發言了,&34;顯然這位家長對於寶媽要求多拍視頻的請求有些不滿。

寶媽看後覺得很不理解,於是爭辯說&34;於是寶媽和這位家長就此開啟了一波唇槍舌戰。

網友們看到這段截圖後,儼然已經能夠感受到當時的氣氛緊張。有網友評論說&34;老師還沒說什麼呢,這兩位家長倒是先懟起來了。&34;這兩位的態度完全不像是解決問題的態度,不吵起來才怪呢!&34;將心比心"的道理在家長與老師的溝通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影響作用。

2. 表達方式儘量委婉一些

過於強勢的姿態很容易給予對方壓迫感,雖然父母為孩子繳納了入園費,但是這並不意味著父母有權利把老師當成是孩子的保姆。在遇見問題分歧或者是對於教學理念有不理解時,家長在表達方式上尤其要注意情緒的把控,委婉的表達更容易被接納。


3. 給予對方充分的尊重

只有家長給予了老師足夠的尊重,把這一切看在眼裡的孩子才會有樣學樣地去尊重老師。不得不說老師對於孩子的管教是出於職業道德操守,對孩子真心真意的付出值得家長們給予相應的尊重。

在孩子入學後,家長們免不了要和老師以及其他的同學家長打交道,恰當的交流方法掌握不僅有助於問題的溝通解決也有助於孩子學校生活的順利度過。家長們也要調整好心態,給予老師更多的信任和尊重。

大家對於家長和老師的溝通方式有哪些見解分享呢?

相關焦點

  • 家長: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老師:我更想退群!家長老師互撕為哪般
    」這番話迅速引發了廣大家長的共鳴,「壓垮成年人只需一個家長群」的微博話題建立後,短時間內閱讀量破億,登上熱搜榜。 這件事情不僅上了熱搜,把老師推上了風口浪尖,而且還鬧上了央視,央視的晚間新聞點評:家長批改作業,是老師的缺位。
  • 家長: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老師:我更想退群!家校互撕為哪般
    」這番話迅速引發了廣大家長的共鳴,「壓垮成年人只需一個家長群」的微博話題建立後,短時間內閱讀量破億,登上熱搜榜。這件事情不僅上了熱搜,把老師推上了風口浪尖,而且還鬧上了央視,央視的晚間新聞點評:家長批改作業,是老師的缺位。
  • 老師賣保健品 家長微信群裡「開懟」:「您是老師還是做直銷的?」|...
    而這一切的開始,要從去年9月,吳老師擔任該班數學老師說起。學生家長趙女士(化名)回憶,開學沒多久,不少家長就收到吳老師「幫幫忙」的請求,要求加入某直銷品牌會員。剛開學吳老師就打電話給我推銷,我覺得有點反感,電話微信都是不接不回的,然後她就找我愛人。」家長趙女士說,「電話說的根本不是孩子學習的事,都是產品,後來就買了一個月的會員。」
  • 家長送小孩上幼兒園秒加11個微信群 聊的全是套路老師也很無奈
    對於家長群裡的信息,田女士覺得有些小無奈,因為總是怕看漏消息。雖然曾經有人發過廣告,在老師提醒下,就再沒發過了。而群裡的消息,大都是老師發布的學校放假通知啊、注意事項啊、食譜什麼的。當然群裡也有家長問小孩在幼兒園的情況。但這些消息都不是很多,沒有刷屏的情況,所以在田女士看來,除了自己手裡群太多,也沒有什麼不好。
  • 隨後老師和家長在微信群裡互嗆 孩子遭老師勸退學
    隨後,學生李青的爸爸在群裡發言:「現在的六年級課程,叫家長監督按質完成,行嗎?家長如果行的話,就不用費神費力把孩子送進學校了,在家自學還能省下一大筆費用呢。」對話過程中,徐老師說道:「只是監督,喊你批改了嗎?只是監督,監督何意?我斷定你不能理解。」徐老師在後面添加了笑的表情。
  • 孩子被班主任沒收手機,結果家長群裡的對話……好多人深有感觸
    現在,微信群成了老師和家長聯繫的主要方式。可以說,一個幾十、上百人的小小微信群,就是一個「複雜的江湖」。最近微博上有博主曬出了這樣一組微信聊天對話,引起網友熱議。回應其他家長紛紛附和看完這段聊天記錄網友們議論紛紛有的聲援李X梅家長認為班主任的說話方式不對網友熱評:@打你唷:這班主任說話也太衝了吧 我覺得只是提出自己的疑問和顧慮 就噼裡啪啦被說了一大堆 那麼多家長都在群裡看著誰不要面子啊。
  • 元旦節就要到了,家長們在微信群裡排隊祝老師新年快樂
    有手機沒微信的時候也很麻煩,有時手機一不小心丟了,號碼又得重新存入,費時費力。現在幾乎每個班級都建了一個家長微信群,加強了家校間聯繫。老師在群裡發發通知,學生在校有突發意外也可以在群裡聯繫家長,家長要給孩子請假也可以在群裡給老師說一聲,老師不會因為正在上課還要接聽電話而影響課堂,非常方便。但是微信群的建立給我們帶來便捷的同時,又出現了新的問題。
  • 孩子沒完成作業,老師在群裡點名批評並@家長,聰明的家長這樣做
    老師往往會在群裡表揚作業做得好的同學,但是也會點出一些不好的現象,這一環節最容易引起家長的不適,被表揚的孩子家長當然喜笑顏開,連忙在群裡回復謝謝老師,然而並點名批評的孩子家長就覺得顏面掃地了。所以,這就十分考驗老師在拿捏語言方面的技術與藝術了。
  • 衡水班主任343:女博士班級微信群發飆+家長發文被班主任拉黑,說好的家校合作呢?
    她還罵其他家長「陪酒女出身」、「擅長跳脫衣舞」、「戴綠帽」等,她聲稱是玉林師院博士、副教授,「誰敢踢我試試看?不自量力!」自稱中國社會科學院博士,丈夫是清華畢業,在北京有房有戶口,女兒是最優秀的那一個,「恥與為伍!」「告去吧!你不告,沒人知道我們這麼優秀!」
  • 家長因孩子被罰抄作業在班級群裡和老師互懟,教育局責成老師道歉
    小學生抄題寫作業引發的矛盾不是第一次了,在我上小學的時候,我的老師布置的作業就有抄生字十遍二十遍的內容,有時候還要一個字一張這樣寫。記得有一次,我還在小學一年級,晚上寫了整整三張還沒有寫完。我的手已經被鉛筆磨出了血包,都發僵了,可是不寫又不行,第二天老師要檢查,沒寫完的人是要用教鞭打手的。
  • 幼兒園老師穿著「暴露」引家長不滿,群裡的這場互懟,結局很難堪
    網上經常會有很多人曬一些長得漂亮穿得好看的老師的照片,不少網友都紛紛感嘆,要是我上學的時候有這麼好看的老師也不至於成績這麼差。雖然這些老師穿著奇特,但也引來了不少家長的不滿,不少家長認為有些老師的穿著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好的影響。
  • 班級微信群就該這樣管理,老師、家長請查閱
    班主任老師在享受利用新技術溝通交流的快捷便利的同時,卻又不得不面對此起彼伏的群「事件」:刷屏、客服、紅包、曬娃、潛水、攀比……管理「班級微信群」瞬間成了不少班主任的「頭疼事」。 如何讓家長微信群有規範!究竟什麼才是微信群的「正確打開方式」呢?老師在使用群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 家長和老師在班級微信群裡應該怎麼交流
    前不久,也有新聞稱有家長因「一言不合」就被踢出了微信群。到底家校網絡互動是合理的呢?  首先,應該看到,面對面的傳統人際交往正逐漸被微信群、QQ群等網絡交流方式衝擊,儘管前者不會被後者取代,但網絡交流在教育裡扮演的角色的確越來越重要。  分清公共交流和私人交流的邊界,是維護良好的家長群聊風氣的首要問題。
  • 「家長群」令老師家長鬧心!這個地方推出「班級微信群公約」,白巖松點讚!
    從前的我露一個天真的笑臉,笑眯眯地找同伴玩遊戲,最後滿頭大汗還沒滿足,而現在,我久居題海,與世隔絕,每天劈波斬浪,花全部身心之力理解數學公式、定義、原理,記住各種各樣的英語固定搭配、單詞、課文……有許多時候沉入其中無法自拔。如若醒來,耳畔便迴蕩著爸爸媽媽嚴厲的叮囑與警告:「寫不完你別想睡覺!」「還看課外書,課堂知識你掌握沒?」「要我說多少次你才長記性?」「π和12。
  • 家長群成「交友群」:異性家長互加微信,交流帶娃經驗成「幌子」
    文丨小影(文章原創 ,轉載請註明,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家長群成立的初衷,是為了讓老師和家長有個交流的平臺,或者說讓家長之間能彼此交流,探討孩子可能出現的問題,然而現如今卻因為一些不和諧的事情東窗事發,讓人不得不對家長群的作用做一個&34;。
  • 春節家長在微信群裡發紅包,老師搶到手氣最佳,卻倒吸一口冷氣
    春節家長在微信群裡發紅包,老師搶到手氣最佳,卻倒吸一口冷氣年剛剛過去,年味還在,雖然大部分人的身體已經開工開始工作,心思卻依舊沉浸在春節的歡樂氣氛裡。正月裡拜訪親朋好友,串串門,吃喝玩樂,發發紅包,要的就是開心快樂高高興興。
  • 家長群成曖昧「重災區」:異性家長互加微信,孩子成倆人「幌子」
    幼兒園開學後,家長們也同時給孩子報了附近的興趣班,各種家長群應接不暇。家長群讓老師和孩子的家長交流起來更便捷,也讓家長們在群中發現有聊得挺投機的人,於是便會互加好友。尤其是異性家長之間的互加微信,雖然沒有實際性的事情發生,但是有一些家長在長時間相識的過程中,彼此逐步產生好感,有的甚至還出現精神出軌的情況。
  • 媽媽果斷地退了家長微信群,現在的微信群已經變質了!
    現在的孩子呢,基本上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要什麼有什麼。然而,這個年代的孩子卻遠遠沒有以前活得那麼真實。近日,又是開學季,剛開學3天,一位媽媽卻果斷地退了家長微信群,如今的微信群早已腐壞變質了!小編不禁慶幸,幸好我們上學的那個年代沒有微信群,也沒有其它校通訊,上學就是自己的事,父母完全不用這麼操心,只要我們平常在學校不打架,沒有什麼大的過錯,老師就不會聯繫家長的。
  • 家長沒批改孩子作業,在群裡被老師猛懟 網友稱:要老師幹什麼
    家長沒批改孩子作業,在群裡被老師猛懟:以後孩子與你一樣可悲說起老師這個職業,之前在上大學的時候,很多同學都在考教師資格證,因為我們上的是大專,在08年那個時候,大學生也已經很普遍了,大專這樣的學歷其實在社會上並沒有太多的優勢,只能自己通過學習繼續深造或者多考一些有用的證書來為自己的以後謀一個比較好的出路
  • 孩子坐教室最後一排,家長和老師「開撕」,網友:越前近視越快
    一個教室的大小,空間是有限的,最多可以坐八、九排學生,即使是這樣,許多家長對於孩子的座位,還是十分在意的。只要是孩子被分到了教室最後一排,家長就很生氣,覺得老師是沒有重視自家孩子。而且,家長往往認為,孩子坐在了教室最後,肯定聽不清老師在講什麼,學習也會落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