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企把「籤收」翻譯成sign name and take it,老闆會感覺不專業

2020-12-11 教育家園

很多同學都不敢去外企面試,覺得肯定要考英語,進去工作之後也用到英語,自己英語差, 沒有信心。其實,到外企工作,也不一定都用英語,比如你做後勤工作。你想在辦公室有好的發展,自然少不了英語。

為了幫助大家掌握外企常用英語,我總結了不少典型表達,大家可以看一看。

第一個:如何表達「帶領某人參考」?老外到公司談業務,你少不了帶他走走。怎麼表達「參觀」,有同學犯難了。聽到過有人說take you everythere to see,這個會讓老外蒙圈的。「帶領某人參觀」的地道表達是show sb around。

第二個:如何翻譯「水貨」?有同學不假思索,回答water goods。這絕對是笑話。所謂的「水貨」其實有兩個意思,第一個是未經授權的貨物,可以翻譯成unauthorized commodity,第二個含義是質量差,沒有達到標準的貨,可以翻譯成shoddy goods,單詞shoddy就是「做工粗糙的,劣質的」。

第三個:如何表達「貨到付款」?翻譯成get the goods and pay money,意思沒有錯,但是中式思維直譯,地道的說法是cash on delivery或者pay on delivery。單詞delivery就表示「交付」。

第四個:如何翻譯「預計到達時間」?翻譯成expecting time,那就不好了!在外企,一般都說estimated time of arrival,簡寫ETA,外企職員都知道!

那麼,如何用英語表達「籤收」呢?大家都喜歡在網上購物,收到快遞的電話,就去拿東西,然後就顯示為籤收。國際快遞也一樣,外國寄來的東西,也需要公司前臺小妹籤收。有同學把「籤收」翻譯成sign your name and take it,或者sign name and receive it。這些表達都錯了!

"籤收」的地道表達是sign for it。短語sign for 本身就表示「籤收」,後面要跟上具體的東西,比如籤收快遞就是sign for express,籤收文件就說sign for documents。

When the postal clerk delivers your order, check the carton before signing for it.

你訂購的貨物由郵政人員送達時,要先檢查一下包裝盒再籤收。

這篇文章,分享了不少外企常用表達,屬於商務英語範疇,適合工作用到英語的朋友。

相關焦點

  • 在外企,千萬不要把「年營業額」翻譯成year sales amount
    當然,能夠過四六級的同學,英語水平都不差,多對比一下外企常用表達還是有益處的。比如,要表達「備貨時間」,你絞盡腦汁翻譯出了time of preparing for the goods,以為老闆會表揚你,他卻跟你說,lead time 就是「備貨時間」;要表達「銀行水單」,有很多同學創造性地譯出bank water bill,自然也暴露了實戰英語不足,外企常把「銀行水單」說成bank slip
  • 把「請你放心」翻譯成don't worry,外企老闆對你不放心
    把英語練好,在北上廣深,你會有一席之地的,特別是工作常用的高頻表達。我們總結了不少外企外貿高頻用語,覺得有用的,可以學習一下。大城市沒有一個企業會嫌棄英語好的人,除非企業負責人想把企業弄搞垮。翻譯成first payment並不好,一般都說deposit payment,單詞deposit本身也可以表示「訂金」,還有「存錢」的含義。客戶說給你打訂金了,但是空口無憑,這個時候,你會讓客戶發來「銀行水單」,也就是匯款的相關證明,怎麼翻譯「銀行水單」呢?
  • 在外企把「利潤低」翻譯成earn little,外企經理會說不專業
    學了之後你會發現,大學四六級很多單詞和表達,幾乎用不上。這不是否定四六級,而是說,你工作之後需要學習的東西太多!我們本節課來分享一些外企外貿常用英語表達,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要表達「你的訂單信息填寫有誤」,不少同學會說the information of the your order was written wrongly,雖然語法正確,但是不地道,換成商務英語,可以說成the order was filled incorrectly,有多少同學懂用incorrectly呢?
  • 把「計算成本」翻譯成count the cost,在外企,難以讓老闆信任
    現在這個商務發達的時候,不會商務英語,就考了CET4,CET6,是很難用英語做生意,也就是到了外企,你發現自己不懂的英語太多。說到「提貨」,不要譯成take the goods,外企都用take delivery of the goods,也可以pick up the goods;用英語表達「短斤少兩」,你如何說?
  • 在外企把「銀行水單」翻譯成bank water bill,老闆會非常不滿意
    不少英語好的同學,去外企工作的前面半年,依舊會在英語方面受到打擊!為什麼呢?因為外企經常用的表達,和我們考試見到的,非常不一樣。所以,在外企工作的前面一年,很多英語高手都會做不少筆記,以防止出差錯。我們可以對比外企經常使用的英語和隨便自由組織的有什麼不一樣。相信你可以從中學習到不少。
  • 「網際網路+」時代:「籤收」用英語怎麼說?
    二、有「老師」笑你:把「籤收東西」說成 sign name and receive it ,外企同事笑了。然後,「老師」就會再告訴你「怎麼說?」的答案,你再「學會」,並死記硬背下來。這就是「非網際網路+」時代只學「英語」,不學獲得「英語」的方法的典型。
  • 在外企把「lead time 」翻譯成領導時間,老闆會嚴重懷疑其能力
    第一個:你怎麼翻譯「剩下的利潤低」?大部分在校大學生翻譯成「The remaining profits are low」,對不對呢?意思是正確的,但是不夠地道。外企經常說it leaves us with small margin。
  • 在外企把「請你放心」說成please don't worry,老闆會真的不放心
    每天學習一些外企外貿常用英語表達, 對你工作會有很大幫助。所謂的英語水平高,並不一定是精通語法,有一萬以上詞彙量,外企更看重的是英語運用能力。也就是說,哪怕你四六級就踩線過,但是和外國客戶能順暢地談論業務,進而接下訂單,比你過了專八卻不敢開口好,外企老闆更喜歡前者。
  • 在外企把「水貨」翻譯成water goods,外企老闆表示你就是個水貨
    要去外企工作,或者到外貿公司工作,你必須要懂得一些實用的商務英語。那是工作場合最常用的英語,你運用得好,人家覺得你是一個溝通沒有問題的人。老闆願意委託重任給你,隨之而來的是好職務和高工資;外國客戶也樂意給你大的訂單,因為訂單在你手裡,他們十分放心。
  • 把difficult customer翻譯成「困難的客戶」,在外企無法脫穎而出
    >親自負責某事」,不少過CET4/6的朋友會說try to do it by yourself,外企常說 be personally responsible for sth,副詞personally你會用嗎?
  • 把「提貨」翻譯成take the goods,去外企還需要努力,再努力
    很多大學生不重視英語學習,出社會工作就知道錯了。雖說四六級證書含金量不高,但至少可證明你在學校看過一點書。四級都沒有考過的同學,出來工作真的要努力一把,到時沒有四六級可以考,可考慮商務英語考試,比如BEC。
  • 把「銀行水單」翻譯成bank water bill,外企老闆非常不滿意
    ,去外企工作的前面半年,依舊會在英語方面受到嚴重打擊!為什麼呢?因為外企經常用的表達,和我們考試見到的,非常不一樣。所以,在外企工作的前面一年,很多英語高手都會做不少筆記,以防止出差錯,鳥哥我不是高手,卻也記了不少。我們可以對比外企經常使用的英語和隨便自由組織的有什麼不一樣。相信你可以從中學習到不少。
  • 在外企把「最高限價」翻譯成the highest price 會顯得有些Low.
    我們來學習一些外企常用表達,對你去外企工作或者和外國客戶交流有很大幫助。要表達「擬定合同」,記得不要說sign a contract,這個是「籤合同」,地道的說法是draw up a contract,短語draw up表示「起草,擬定」的含義。
  • 在外企工作,把「首付款」翻譯成first payment,老闆非常不滿意
    你讓一個託福雅思高分的人,剛開始去美國,在和英語native speaker交流上,肯定會有點問題;同樣,一個學漢語十幾的老外,剛到北京,依舊不能完全理解我們說的話。所以,要去外企工作,也要懂外企常用的那套英語表達。一般來說,工作語境用到的英語是非常實用,非常準確的,這樣就不容易引起誤解。直白翻譯的話,會錯誤不少。我們可以對比學習以下幾組表達。
  • 把「我的專業是」翻譯成「my major is」,外企真的不敢錄用你
    「come all the way」;要表達「進入大學」,我們會說go to university,地道的表達是「attend university」;要表達「負責做某事」,我們常說「be responsible for sth」,外企常說「be in charge of sth」。
  • 把「收購公司」翻譯成buy a company,在外企,老闆說你錯得離譜
    現代社會,優秀英語人才依舊缺乏,不缺的是略懂英語的人。外企招聘人才的時候,發現很多同學手握四六級證書,甚至專四專八證書,去了外企並不能立馬上手,還需要通過很長時間培養鍛鍊。這說明英語教育沒有和市場接軌。
  • 總把「質量好」翻譯成have good quality,外企老闆越來越不滿意
    在外企這樣的商務語境,儘量不要用過於口語化的表達。我們總結了很多外企高頻表達,不妨來對比學習一下。要翻譯「生產能力」,在外企儘量不要說production ability,一般都說production capacity;要表達「到期付款」,過四級同學翻譯成pay money when it reaches time,這樣就不好,一般都說pay at due date,單詞due就是「到期的」;
  • 把「質量差」翻譯成 bad quality,外企老闆非常不滿意
    筆者覺得,想獲得老闆青睞,獲得外國客戶大訂單,真的需要提高商務英語,不然,誰會放心把百萬美金的大單,交給一個表達含糊的人呢?錢多了是嗎?我們今天來學習一些常用表達,覺得有用可以記筆記。說到「單獨包裝」,不要翻譯成single packing,正確表達是individual packing,單詞individual體現了「獨立性」。
  • 外企老闆說,你這個表達非常不好:把「在途中」翻譯成on the way
    如果在外企的話,你還要注意很多常見的表達。有時候自己翻譯的意思是對的,但是未必符合老外的用法習慣。為了讓大家學到地道的外企英語,我們不遺餘力地分享一些有用表達。要表達「訂購一空」,翻譯成have sold out,那就錯了,訂購不等於賣出,所以地道的表達是was booked out;要表達「使合同生效」,翻譯成let the contract meaningful,也不算好,一般都說bring a contract into effect;要表達「分期付款」,說成pay by different time,老外會困惑,一般都說payment by installments
  • 在外企不知道「運費到付」如何翻譯,老闆真的不滿意
    由於工作的原因,經常和不少外企老闆或負責人談論人才的問題。毫無疑問,現在的畢業生,英語水平棒棒的,要什麼證書都有。關鍵是工作之後,他們遲遲不進入狀態,英語表達並沒有達到預期,大部分不能用英語和老外談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