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5年時間,打造6支青少年棒球隊,在國內獲獎十餘次……紀錄片《棒!少年》的上映,讓強棒天使棒球基地走進了觀眾的視野。雙手長滿老繭,身上十幾處傷痕,這些平均年齡只有13歲的棒球少年,付出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努力,在棒球之路上不斷前行,他們要用手中的球棒改變自己的命運。
手上磨出血也不放棄
「嘿!哈!」下午2時,位於通州區漷縣的強棒天使棒球基地,球場上傳來了隊員們的喊聲。室外氣溫接近零攝氏度,一群10歲上下的女孩子正進行訓練。
跑步、高抬腿、折返跑……熱身結束,孩子們將外套脫下後,整齊地碼放在訓練場的一角。每兩個隊員相隔10米,左手戴著棒球手套,開始傳接球練習。
這些孩子剛來基地報到兩個月,棒球的基本功還不紮實,教練楊赫強站在一邊不停地糾正細節:「投球的手不要太僵硬,前腳站好之後就別動了,腳步別那麼碎。」
比賽專用的棒球裡填充著橡膠,且被麻線牢牢纏緊,打在身上的滋味可不好受。「哎呦!」10歲的爾西被飛來的球打中肩膀倒在了地上,小隊員們立刻上前查看,楊赫強卻站在原地沒動。不到三秒鐘,爾西又站了起來,原本齜牙咧嘴的表情也變成開懷大笑。「別看只練了一個月,這些孩子每天都會被棒球砸到。從剛開始哭起來沒完,到現在拍拍土就站起來,這項運動帶來的樂趣和痛苦,他們都習慣了。」
「嘟!」楊赫強叫停了訓練,開始了比賽環節。他將20個孩子分成兩隊,依照棒球規則進行4輪比賽。比賽進行到第三輪,擊出棒球的爾西全力奔跑,最終穩穩站上了一壘。可當第二名隊員準備擊球時,爾西卻突然舉起右手示意。大家這才注意到,爾西的左手正淌著鮮血。原來,由於長時間的揮棒訓練,爾西左手大拇指的外側磨出了一道口子,傷口原本已經結痂,但在剛才揮棒時,傷口崩開了。僅僅過了10分鐘,包紮好傷口的爾西重新回到場邊,舉手示意後再次投入了比賽。
在棒球基地,每一個孩子的手上都有厚厚的老繭。教練說,扭傷、拉傷以及紅腫、淤血,對孩子們來說是家常便飯。14歲的小雙是強棒天使U15的主力投手,他曾和右臂的傷情做了一年的鬥爭。「因為投球時姿勢不對,我的右臂拉傷了,從胳膊肘到肩膀特別疼。」比賽臨近,小雙就用繃帶纏緊右臂,每次比賽都是咬著牙打完的,每次下場右臂疼得都無法動彈。
從混世魔王到球隊主力
「大家好,我叫馬虎,今年十二歲,來自十字路口。走丟了,然後就被棒球愛心基地撿到了。」在影片《棒!少年》中,主人公之一馬虎的這句臺詞讓人印象深刻。如今已經15歲的他,完成了從混世魔王到球隊主力的蛻變。
來自寧夏的馬虎身體素質出眾,但是初來棒球基地的他,卻被貼上了「小混蛋」「愛惹禍」的標籤。食堂打飯插隊、嘴裡出言不遜……他能因為各種原因與隊友打架。基地的教練們說:「那段時間真想把馬虎送回家。」
然而棒球基地就像個熔爐,馬虎也在一點點的改變。一次訓練中,馬虎因為訓練不認真,被教練懲罰去蛙跳,不跳完不許吃飯。聽到自己要受處罰,馬虎心裡很不服氣,每跳一步就要在原地歇一分鐘。教練孫嶺峰走到馬虎身邊說:「我讓你蛙跳,這是對你不認真訓練的懲罰。我相信你可以做到,如果不行你就回家吧。」
為了證明給教練看,身體素質出眾的馬虎一口氣跳了3圈。「真棒!去吃飯吧。」孫嶺峰欣慰地離開了球場。蹲在地上的馬虎卻陷入了沉思。「我第一次見識到我身體裡的能量,原來我並不比別人差。只要好好訓練,教練就喜歡我,隊裡的小夥伴也會願意和我做朋友的。」馬虎說。
自此之後,訓練場上的馬虎就像換了一個人,不僅訓練認真,而且還比其他隊員付出了更多的努力。馬虎說:「那時我比較胖,每次訓練結束後我都要繞著球場跑十圈,晚上回到宿舍我也會加練仰臥起坐、手臂彎舉、高抬腿。我把休息和吃飯的時間儘可能壓縮,以便用來鍛鍊。」
在揮棒訓練中,馬虎的手掌因為長時間握棒被磨出了很多水皰。一次發力時,這些水皰破了,疼得他蹲在了地上。隨後,他戴上手套繼續訓練。可訓練結束後,手上的膿水卻將手套牢牢地黏在了手掌上。馬虎說:「我一咬牙,就把手套揭下來了。可是鮮血也流滿了手掌,導致我一周都沒能參加訓練。」
馬虎的進步讓棒球基地所有人驚嘆。目前他是球隊裡跑步速度最快的,投球速度可以達到每小時110公裡,擊球速度也達到每小時130公裡左右。
學到的不僅僅是球技
強棒天使棒球基地成立於2015年,創始人孫嶺峰是前國家棒球隊隊長,曾帶隊參加2008年北京奧運會。他說:「取名叫強棒天使,就是希望這些孩子像天使一樣,而且是戰鬥天使,要讓他們樹立不服輸的信念。」
棒球基地中還有一位重量級人物——張錦新,孩子們口中的「師爺爺」,他是孫嶺峰的啟蒙老師。從事棒球運動40多年,張錦新把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了發展青少年棒球上,如今他是棒球基地的總顧問。張錦新坦言,這些孩子需要他,而他更需要這些孩子。
「這些孩子的年齡,契合了我從事的專業。我之前教孫嶺峰打棒球,現在他又招來了這麼多孩子,感覺和我自己的孩子沒有什麼區別,我有義務把棒球一代代傳下去。」張錦新感慨地說。
馬虎口中的「十字路口」,也曾代表了棒球基地內每一位孩子的境遇,這些出身貧寒的孩子面對自己的未來曾經十分迷茫。孫嶺峰說:「相較於其他孩子,基地裡的小球員幾乎沒有選擇。幸運的是他們可以來打棒球,這項運動的條件並不嚴苛,無論高矮胖瘦,各種身體條件,都能在棒球場上找到一席之地。所以是棒球選擇了他們。」
每一個進入基地的孩子都是先從禮儀學起,所以孩子們在訓練前會整齊地擺放運動服、比賽時會與對手友好握手、向裁判脫帽致意、賽後列隊感恩場地,甚至用餐前也會感恩做飯的叔叔阿姨。
從2017年參加第二屆清華大學尹嘉瑞杯青少年棒球邀請賽獲亞軍,再到2019年底獲得第三屆「海峽杯」學生棒球聯賽總決賽季軍,強棒天使們已經獲得各類棒球賽事獎項近20次,其中冠軍的戰績佔了半數。也是在2017年,基地的4位小球員還入選了國家少年棒球隊。
一路磕磕絆絆走來,強棒天使棒球基地已有棒球隊員60名左右,各級別的青年隊6支,其中還包含兩支青少年女子棒球隊,這在全國範圍內都是少有的。
「我要去打職業聯賽。」「以後我也想當棒球教練。」說到未來,基地中大部分孩子都會給出這些答案。孫嶺峰說,棒球不僅給他們帶來了出色的球技,還有自我認同和自我接納,這種力量讓他們不再迷茫,也更有勇氣向命運抗爭。
原標題:雙手長滿老繭 不向傷痛服輸 棒!靠堅強改變命運的少年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張群琛 文並攝
流程編輯:u004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