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曬英國科幻作家的「科技三定律」 引發造句熱潮

2020-12-14 中國科學技術館

  「1)任何在我出生時已經有的科技都是稀鬆平常的世界本來秩序的一部分。2)任何在我15-35歲之間誕生的科技都是將會改變世界的革命性產物。3)任何在我35歲之後誕生的科技都是違反自然規律要遭天譴的。」

  據果殼網編輯、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博士生@Ent_evo 今天(15日)在微博介紹,這是英國科幻作家道格拉斯·亞當斯的科技三定律。道格拉斯·亞當斯以《銀河系漫遊指南》(又譯:《銀河系搭車客指南》)著稱,他的作品充滿英式幽默,被科幻迷奉為聖經。而上面這三句話也體現了這種調侃的智慧,引得網友紛紛技癢難耐,保持隊形留言造句。

道格拉斯·亞當斯

  科幻作家@寶樹 的反諷造句,就深得原文神髓三昧:

  「1)大多數我出生時已經有的流行文化都是陳舊老土不值一提的。2)大多數在我10-30歲之間誕生的流行文化都是無法複製的經典。3)大多數在我30歲之後誕生的流行文化都是愚蠢膚淺,幼稚可笑的。」

  對此,著名作家@馬伯庸 唱和:「人心不古,世風日下」。著名博主@英式沒品笑話百科 則坦言:「揭穿得太殘忍」。

  有網友的造句乾脆給出一個實例:

  「1)任何在我出生時已經有的國產動漫都是稀鬆平常的探路者。2)任何在我10-25歲之間製作的國產動漫都是無可比擬的經典。3)任何在我25歲之後製作的國產動漫都是垃圾。」

  如果說@寶樹 的造句是「流行文化三定律」,網友@live2life 則給出自己的「社會三定律」:

  「1)任何在我出生時已經發生的苦難都只是人類歷史發展必然階段的一部分。2)任何在我15-35歲之間經歷的苦難都是永不磨滅的記憶和人間慘劇。3)任何在我35歲之後的社會發生的苦難都只是無病呻吟。」

  也有網友從不同角度來造句

  據觀察者網小編查證,「科技三定律」出自道格拉斯·亞當斯的遺作《懷疑的鮭魚》。這本書收錄了道格拉斯·亞當斯的訪談、為雜誌寫的專欄、給孩子們的詭異小故事……直到最後的悼詞,書名出自愛爾蘭神話。

  在科幻領域,最著名的「三定律」是阿西莫夫的「機器人三定律」,其創意和句型曾經也引來許多模仿者:

  1)機器人不得傷害人,也不得見人受到傷害而袖手旁觀。2)機器人應服從人的一切命令,但不得違反第一定律。3)機器人應保護自身的安全,但不得違反第一、第二定律。

  「歷史退化論」則不僅是人類青春期的症狀,也是自古以來不少中外思想家的重要觀點。古希臘詩人赫西俄德就在《工作與時日》中把人類歷史分為「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青銅時代、英雄時代、黑鐵時代」,在中國古代,道家否定人類社會文明,儒家稱頌堯舜、謳歌「三代」,都體現了這種觀念。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科普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其它相關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日本科幻作家:《三體》在日本引發熱潮,日文版比英文版更傳神
    10月25-27日,第十屆華語科幻星雲獎超級盛典在重慶舉行。大會除邀請到了國內的科幻作者,還有來自日本的著名科幻作家參與其中,日本作家如何看待中國科幻呢?日本科幻作家、日本科幻協會前任會長藤井太洋講述了《三體》今年春天在日本發行後引起的風潮。
  • "舌尖2"熱播"舌尖體"網絡躥紅 引發網友造句熱潮
    近年來,「甄嬛體」等網絡文體層出不窮,而隨著《舌尖上的中國2》熱播,「舌尖體」也在網上迅速躥紅,引發了網友們的造句熱潮。接下來,讓我們看看網友們的造句。    普通食物經洗禮 瞬間高大上    @巴喬-徐:水煎包,魯北平原的一種傳統美食。平鍋加油放入包子,生煎稍許,澆上調製好的麵漿,鍋底的熱油與麵漿激烈地碰撞,演奏著美妙的交響。
  • "人在江湖漂"引發全民造句熱潮
    為此,北京衛視聯合多家強勢媒體,面向全國徵集「人在江湖漂」的後半句經典表述,活動發起不到一周,便一呼百應吸引了眾多網友發揮自己的奇思妙想參與其中,掀起了全民造句的熱潮。網友紛紛通過造句的形式抒發各自對江湖的感悟,內容涉及之廣泛、創意之精妙、語言之幽默確實讓人大開眼界,大致可分如下版本:職場版:人在江湖漂,受挫不能倒;人在江湖漂,比把人才招。
  • 舌尖2熱播舌尖體網絡躥紅 引發網友造句熱潮(圖)
    人民網北京5月15日電(易瀟)近年來,「甄嬛體」等網絡文體層出不窮,而隨著《舌尖上的中國2》熱播,「舌尖體」也在網上迅速躥紅,引發了網友們的造句熱潮。普通的食物經過「舌尖體」洗禮後,瞬間變高大上。接下來,讓我們看看網友們的造句。
  • 科技倫理與科幻敘事
    探索符合人類整體利益的倫理規範不僅是科技倫理學的終極目標,也是科幻小說這一文化形式的切實追求。科幻小說的未來性使人們能對即將面臨的新倫理問題進行預演,同時,其認知與間離相結合的特徵又使科學幻想與當下人類現實相勾連。這使科幻小說成為人類回應科技發展的真實映射,也是人們進行科技倫理探索可資借鏡的絕佳文化形式。
  • 科幻類編劇寫作熱潮:科幻電影是如何講故事的?
    北師大教授、科幻作家吳巖,職業編劇人老丘,電影策劃、編劇麥田,國際電影製片人董璦琿應邀出席,他們圍繞《科幻電影寫作》一書,現身說法,與眾多到場的編劇、科幻影迷交流互動,分享了各自對於科幻電影劇本改編的工作經驗和思考。
  • 葉一茜曬小亮仔語文作業 為了造句「不擇手段」笑翻網友
    葉一茜曬小亮仔語文作業近日葉一茜曬出一組兒子小亮仔田宸羽的語文作業,照片中顯示小亮仔為了造句「不擇手段」,在作業中說自己是「大笨蛋」,用光字組詞光頭強,還造句「我的寶寶在哪裡」,葉一茜配文道:為了造句把自己活生生逼成了大笨蛋,笑翻網友。
  • 作家星河帶你入門科幻創作,細講科幻文本類型
    星河,北京作家協會專業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常務理事。主要從事科幻小說和科普作品創作,著有科幻作品《網路遊戲聯軍》《殘缺的磁痕》等數十部,著有科幻電影評述「視覺的衝擊」叢書,主編《中國科幻新生代精品集》、「年度科幻小說」(灕江版)等作品集,已出版和發表作品數百萬字。曾獲「五個一工程」獎、宋慶齡獎、冰心獎、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銀河獎等諸多獎勵。
  • 海外"我為祖國體"爆紅網絡 引發網友跟風造句熱潮
    海報沒有透露發布者信息,網友紛紛猜測是誰在「世界的十字路口」告白,感恩抗戰勝利70周年放假一天。同時網絡上也掀起一股「我為祖國體」的造句潮流,祖國為我們放了假,我們為祖國做點啥?很有意思。「我為祖國體」的爆紅,不僅跟中華兒女們的愛國之情分不開關係,社交媒體的裂變傳播屬性也在發揮著其不可小覷的作用,當然,如今,這句話火了,自然就有各種不同的解讀:有網友抒情說,通過我為祖國做點啥,便知道祖國有多偉大,從而更加熱愛我們的祖國了。還有網友說,剛好國慶大閱兵,正是全世界人民都在關注中國動態的時候,這個時候為祖國做點啥,倒是真正的應景了。
  • 住在回龍觀的科幻作家
    家住回龍觀的陳先生是一名科幻作家,愛好是觀察人類。別看陳先生外表不到三十歲,可擔任科幻作家這一身份已有十幾年,至今仍然是相當活躍的作家。他的那些現代人類觀察筆記被寫成《未來病史》,當然,你也可以在他其他作品中讀到人類異化、人機融合、靈魂墮落等。
  • 科幻作家眼中的瘟疫|專訪張冉
    今天要介紹的這位科幻作家,在科幻圈一出道就以處女作奪得2013年度中國科幻銀河、星雲雙項大獎,迄今為止沒被退過稿。而這位神奇的作家就是張冉。
  • 「沈從文體」引造句熱潮 網友調侃可做婚禮開場白
    近日,沈從文《邊城》裡面的經典名言,經韓寒微博引用之後爆紅網絡,引發新一輪「沈從文體」造句熱潮。  網友紛紛以「我……,過……,過……,卻只……」的格式造句,學生、上班族、文藝範兒、苦逼青年等紛紛撰文,仿若沈從文附體,網友們在發揮想像力的同時,也玩了一把自嘲式的幽默。
  • 「舌尖體」掀唯美造句潮 湖北網友創熱乾麵神作
    「舌尖體」掀唯美造句潮 湖北網友創熱乾麵神作 2014-05-28 09:02:40如果沒有參與當下流行的「舌尖體」造句狂歡 ,很少有人明白,這段文字是在描述「洗碗」。近日,隨著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2》熱播,眾多觀眾和網友在欣賞各種美食之餘,對其華麗的解說詞也爭相模仿,使「舌尖體」在網上迅速躥紅,某論壇甚至發起了「舌尖體」造句大賽,網友們直呼「完全停不下來」。
  • 豐谷酒業企業廣告語引發網絡造句新潮
    該微博一出立馬引起了網友的吐槽: 李伯清當即回復——「讓背時更背時」(背時:四川方言,意為倒黴)。 李伯清的和氣讓許多網友熱衷於「調戲」他,就在3月15日,有網友PS了一張李伯清眼戴墨鏡,嘴叼香菸的照片,他看到後說,「你們以為這樣惡搞就能損壞我的形象嗎?大家喜歡我不只是因為我的外表,還有我那強大的內心。」
  • 成都申辦2023年世界科幻大會
    本報電(立風)7月28日,四川省成都市召開申辦世界科幻大會委員會申幻動員大會。會上,成都申幻委員會正式成立,面向全球發起申辦2023年世界科幻大會宣言。世界科幻大會(TheWorldScienceFictionConvention,簡稱WSFC)創始於1939年,是全球規模和影響力最大的科幻活動,迄今已有81年的歷史。
  • 《流浪地球》引發了一場造句熱潮!
    吳京也憑藉對這部電影的慧眼識珠,從全網嘲到開始有了一些呼吸權,沙雕網友甚至還給他和moss組了CP,並且是《流浪地球》裡人氣最高的一對CP。同時還興起了「流浪地球造句大賽」別人家電影的周邊都是什麼抱枕玩偶鑰匙扣,《流浪地球》的周邊是幾句臺詞:
  • 丁卓 | 科技悖謬與悖謬超越——王晉康哲理科幻研究
    《科普創作》執行主編姚利芬認為,哲理意識是王晉康科幻小說的顯著特色,他的科幻文學都是以此為基點生長演繹的,其核心在於探討科技力量和信仰之間的平衡。學者趙柔柔指出,王晉康與英國科幻文學家威爾斯進行超越時空的「對話」,他通過對重塑歷史獲得新的世界圖景,故而應重點關注王晉康作品中的現實意味,作家「從大千世界中尋求一條具有超強解釋力的公理,以應對和消解歷史與現實的問題。」
  • 科幻作家韓松:所有科幻小說都應該是推理小說
    與此同時,隨著科技的發展與受眾休閒娛樂形式的進化,這兩種類型文學也在相互影響,並衍生出了更多新形式的作品。日前,在上海書展「科幻推理:21世紀娛樂作品的發展方向」活動現場,科幻作家韓松與推理作家時晨、趙婧怡討論了科幻和推理兩者之間藕斷絲連的關係,以及娛樂作品的新方向——「科幻推理」。
  • 科幻作家眼中的瘟疫 | 專訪張冉
    今天要介紹的這位科幻作家,在科幻圈一出道就以處女作奪得2013年度中國科幻銀河獎,迄今為止沒被退過稿。而這位神奇的作家就是張冉。張冉不僅是科幻作家,也是科學與幻想成長基金的發起人,喜歡他的科幻迷都會親切地叫他一聲「冉爺」。冉爺是80後,學計算機的,當年還考了思科的CCNP網絡工程師證書,但大學畢業後卻沒跟其他同學一樣繼續普通的IT人生,而是進了文學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