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此前,有多項研究評估了新冠患者們的胸部影像,這有助於增進對這種疾病如何影響肺部的了解。
而最近,又有報導表明,胃腸道症狀、肝損傷和血管疾病是這些患者中的常見症狀。但可惜的是,腹部成像的發現尚未得到廣泛報導。
最新發表在《放射學》(Radiology)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卻顯示了一個不容忽視的症狀:新冠患者容易出現腸異常,包括局部缺血。
這項回顧性研究納入了2020年3月27日至2020年4月10日陸續進入一個四級護理中心的412例患者,這些患者均被檢出新冠陽性。該研究包括241名男性(58.5%)和171名女性(41.5%),平均年齡為57歲。
記錄顯示,有17%的患者進行了腹部橫斷面成像,包括44次超聲檢查,42次CT掃描和1次MRI。在31%的CT掃描中發現腸異常(佔所有患者的3.2%),並且在重症監護病房(ICU)患者中比其他住院患者更常見。
表1:新冠陽性測試的住院患者的描述性數據,包括進行的腹部影像學研究次數和研究適應症。
這些腸道症狀包括腸壁增厚和缺血,例如肺氣腫(腸壁有氣體)和門靜脈氣體。4名患者的手術相關性顯示,其中3名患者的腸出現異常變黃,2名患者有腸梗死(死腸)。
CT檢查結果如下:
大多數CT掃描均採用靜脈造影(n = 35 / 42,83%)。 31%(n = 13/42)的腹部CT掃描發現腸壁異常,並與進入ICU相關聯(OR 15.5,p = 0.01)。腸壁異常的存在與年齡(OR 1.06,每年增加,p = 0.10)、性別(女性OR 0.59,p = 0.54)或胃腸道症狀(OR 2.02,p = 0.40)無關。在29%(n = 12/42)的CT掃描中發現腸壁增厚,包括結腸/直腸增厚(n = 7)和小腸增厚(n = 5)(圖1)。這批研究樣本中,僅在ICU患者中觀察到小腸增厚(ICU,n = 5;非ICU,n = 0)。在ICU患者(n = 4/20)進行的CT掃描中,有20%發現了肺氣腫或門靜脈氣體(圖2-5),佔所有ICU患者的2.9%(n = 4/136)。在這些CT掃描中均未發現血管原因。這些患者中的1位患有腸氣腫性囊狀結腸(PCI)。在4名患有氣腫或門靜脈氣體的患者中,有3名在進行CT之前首先在X線照片(n = 2)或超聲檢查(n = 1)上觀察到這一發現。4名患者中的1名出現小腸穿孔,圖像中出現明顯的腸壁不連續性。
圖3a:一名52歲男性的腹部X光片(A)顯示門靜脈血氣(A中的細箭頭),提示腸梗塞。術後CT(B)也顯示門靜脈氣體(B中的細箭頭)。在剖腹手術中,發現缺血性和壞死性腸以及小腸的非典型黃色變色。顯微照片(H和E,400x)(C)顯示黏膜下小動脈有纖維蛋白血栓(箭頭)。上層黏膜(右上)部分壞死,腺窩脫落,表面上皮部分丟失。
波士頓麻薩諸塞州總醫院放射科腹部影像學研究員Rajesh Bhayana指出,這類腸道異常症狀在被送進ICU的患者中更為常見。
在2名接受腸切除術的患者中,病理表明局部缺血伴有斑片狀壞死(由於動脈血流減少和細胞死亡的斑片區域而造成的傷害)。2人均在黏膜下小動脈(腸壁小動脈)中有纖維蛋白血栓(血凝塊),表明這些患者的腸缺血可能是由這些小血凝塊引起的。1名原本僅僅是表現出腹部症狀的患者,後被確診新冠。
在右上腹超聲檢查中,有87%進行了肝臟實驗室檢查,有54%的患者膽囊擴張分泌產生淤泥狀流凝體,這顯示他們膽汁淤積或膽汁流量減少。
表2:新冠陽性住院患者的CT和右上腹超聲影像學表現。
Bhayana博士說:「有些發現是腸缺血或腸垂死的典型表現,在接受手術的人中,我們在死腸區域附近看到了小血管凝塊。」 他稱,ICU中的患者可能會因其他原因出現腸缺血,但新冠肺炎帶來的凝血和小血管損傷,也是不可忽視的風險。
研究人員稱,新冠患者腸道表現譜的可能解釋包括直接病毒感染、小血管血栓形成或腸繫膜非缺血性閉塞。據他們分析,ACE2在肺泡上皮細胞、小腸的腸上皮細胞和血管內皮中的表達最為豐富,這表明小腸和脈管系統可能易受新冠病毒感染。
目前,仍需進一步的研究來闡明新冠患者腸道中出現這些病變和症狀的原因,從而確定新冠病毒在腸道或血管損傷中是否起直接作用。
編譯/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原文來源: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05-imaging-reveals-bowel-abnormalities-patients.html
https://pubs.rsna.org/doi/10.1148/radiol.2020201908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