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新冠患者腸道出現病變 CT超聲影像顯示腸壁增厚和缺血、腸...

2020-12-22 前瞻網

警惕!新冠患者腸道出現病變 CT超聲影像顯示腸壁增厚和缺血、腸梗死現象

 Evelyn Zhang • 2020-05-14 14:02:42 來源:前瞻網 E2779G0

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此前,有多項研究評估了新冠患者們的胸部影像,這有助於增進對這種疾病如何影響肺部的了解。

而最近,又有報導表明,胃腸道症狀、肝損傷和血管疾病是這些患者中的常見症狀。但可惜的是,腹部成像的發現尚未得到廣泛報導。

最新發表在《放射學》(Radiology)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卻顯示了一個不容忽視的症狀:新冠患者容易出現腸異常,包括局部缺血。

這項回顧性研究納入了2020年3月27日至2020年4月10日陸續進入一個四級護理中心的412例患者,這些患者均被檢出新冠陽性。該研究包括241名男性(58.5%)和171名女性(41.5%),平均年齡為57歲。

記錄顯示,有17%的患者進行了腹部橫斷面成像,包括44次超聲檢查,42次CT掃描和1次MRI。在31%的CT掃描中發現腸異常(佔所有患者的3.2%),並且在重症監護病房(ICU)患者中比其他住院患者更常見。

表1:新冠陽性測試的住院患者的描述性數據,包括進行的腹部影像學研究次數和研究適應症。

這些腸道症狀包括腸壁增厚和缺血,例如肺氣腫(腸壁有氣體)和門靜脈氣體。4名患者的手術相關性顯示,其中3名患者的腸出現異常變黃,2名患者有腸梗死(死腸)。

CT檢查結果如下:

大多數CT掃描均採用靜脈造影(n = 35 / 42,83%)。 31%(n = 13/42)的腹部CT掃描發現腸壁異常,並與進入ICU相關聯(OR 15.5,p = 0.01)。腸壁異常的存在與年齡(OR 1.06,每年增加,p = 0.10)、性別(女性OR 0.59,p = 0.54)或胃腸道症狀(OR 2.02,p = 0.40)無關。在29%(n = 12/42)的CT掃描中發現腸壁增厚,包括結腸/直腸增厚(n = 7)和小腸增厚(n = 5)(圖1)。這批研究樣本中,僅在ICU患者中觀察到小腸增厚(ICU,n = 5;非ICU,n = 0)。在ICU患者(n = 4/20)進行的CT掃描中,有20%發現了肺氣腫或門靜脈氣體(圖2-5),佔所有ICU患者的2.9%(n = 4/136)。在這些CT掃描中均未發現血管原因。這些患者中的1位患有腸氣腫性囊狀結腸(PCI)。在4名患有氣腫或門靜脈氣體的患者中,有3名在進行CT之前首先在X線照片(n = 2)或超聲檢查(n = 1)上觀察到這一發現。4名患者中的1名出現小腸穿孔,圖像中出現明顯的腸壁不連續性。

圖3a:一名52歲男性的腹部X光片(A)顯示門靜脈血氣(A中的細箭頭),提示腸梗塞。術後CT(B)也顯示門靜脈氣體(B中的細箭頭)。在剖腹手術中,發現缺血性和壞死性腸以及小腸的非典型黃色變色。顯微照片(H和E,400x)(C)顯示黏膜下小動脈有纖維蛋白血栓(箭頭)。上層黏膜(右上)部分壞死,腺窩脫落,表面上皮部分丟失。

波士頓麻薩諸塞州總醫院放射科腹部影像學研究員Rajesh Bhayana指出,這類腸道異常症狀在被送進ICU的患者中更為常見。

在2名接受腸切除術的患者中,病理表明局部缺血伴有斑片狀壞死(由於動脈血流減少和細胞死亡的斑片區域而造成的傷害)。2人均在黏膜下小動脈(腸壁小動脈)中有纖維蛋白血栓(血凝塊),表明這些患者的腸缺血可能是由這些小血凝塊引起的。1名原本僅僅是表現出腹部症狀的患者,後被確診新冠。

在右上腹超聲檢查中,有87%進行了肝臟實驗室檢查,有54%的患者膽囊擴張分泌產生淤泥狀流凝體,這顯示他們膽汁淤積或膽汁流量減少。

表2:新冠陽性住院患者的CT和右上腹超聲影像學表現。

Bhayana博士說:「有些發現是腸缺血或腸垂死的典型表現,在接受手術的人中,我們在死腸區域附近看到了小血管凝塊。」 他稱,ICU中的患者可能會因其他原因出現腸缺血,但新冠肺炎帶來的凝血和小血管損傷,也是不可忽視的風險。

研究人員稱,新冠患者腸道表現譜的可能解釋包括直接病毒感染、小血管血栓形成或腸繫膜非缺血性閉塞。據他們分析,ACE2在肺泡上皮細胞、小腸的腸上皮細胞和血管內皮中的表達最為豐富,這表明小腸和脈管系統可能易受新冠病毒感染。

目前,仍需進一步的研究來闡明新冠患者腸道中出現這些病變和症狀的原因,從而確定新冠病毒在腸道或血管損傷中是否起直接作用。

編譯/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原文來源: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05-imaging-reveals-bowel-abnormalities-patients.html

https://pubs.rsna.org/doi/10.1148/radiol.2020201908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除了炎症性腸病和淋巴瘤,「結腸潰瘍」還要考慮這個病因
    2020年2月16日患者再次入院,CT示小腸局部梗阻、腹腔內多枚增大淋巴結;結腸鏡示結腸多發性潰瘍伴糜爛、乙狀結腸及直腸隆起性病變伴腸腔狹窄;病理示炎症、未見肉芽腫及腫瘤改變。鑑於患者SLE病史,鑑別診斷的疾病範圍就包括SLE相關性腸炎、淋巴瘤、炎症性腸病(IBD)及藥物相關性腸炎。圖3:鑑別診斷因此檢查從腸道、淋巴結和下肢皮損三方面入手:腸道雙源CT:乙狀結腸局限性腸壁增厚(約0.7cm),炎性病變可能,餘腸管及腸繫膜血管(-)。
  • 腸道白塞病的影像學表現和鑑別
    這項研究有什麼新發現: 研究者搜集2009年1月-2018年12月在上海瑞金醫院經臨床、腸鏡或病理證實的26例腸白塞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小腸CT造影雙期增強檢查,影像資料完整。
  • 經常出現腹脹嘔吐,可能是腸壁血運行發生障礙,警惕絞窄性腸梗阻
    導語: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出現腹痛、腹脹、停止排氣、排便、產生嘔吐等異常現象,如果出現這幾種異常,千萬不要以為這是簡單的胃部問題,很可能是因為腸壁血管受壓,血栓或者是血栓的形成,從而導致腸壁血運做發生障礙,形成絞窄性腸梗阻,一旦出現這幾種情況,一定要及時的去醫院檢查
  • 反覆腹瀉 警惕「炎症性腸病」
    「由於對炎症性腸病的認識不夠,近半數的患者都會像小吳一樣不能早期被確診,導致耽誤治療、病情惡化。」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王化虹指出,炎症性腸病指克羅恩病和潰瘍性結腸炎兩種疾病,其中克羅恩病是一種突發性腸道炎症性疾病,而潰瘍性結腸炎是結腸黏膜層和黏膜下層連續性炎症。
  • 胃腸十大經典影像徵象,你都掌握了嗎?|十二指腸|乙狀結腸|胃腸|...
    左圖:克羅恩病 X 線小腸鋇劑灌腸,病變腸腔不規則狹窄(箭頭),段壁僵硬,呈節段性分布;右圖:CT 橫斷面示小腸腸壁節段性增厚,腸腔狹窄(細白箭)影像表現:在小腸鋇劑檢查中,小腸形成類似於粗糙棉線一樣的細鋇線
  • 「腸道潰瘍」除了炎症性腸病,還可能是這種病,很容易漏診
    全腹部CT示:1.回盲部腸壁增厚,闌尾根部顯示不清,闌尾增粗,建議強化掃描;回盲部周圍稍大淋巴結;2.少量盆腔積液;宮腔節育器。2018年4月21日複查胃鏡示:慢性非萎縮性胃炎;腸鏡示:回盲瓣潰瘍性質待定,病理示:黏膜慢性炎症活動期,並見壞死及肉芽組織。
  • 研究人員發現一種奇怪的新冠病毒症狀:腸道異常
    據外媒報導,研究新冠病毒對人體影響的醫生們發現,新冠病毒會對腸道產生巨大影響。該病毒攻擊細胞上的ACE2受體的能力被認為與腸道異常有關,但還需要更多的研究才能得出肯定的結論。該研究發表在《放射學》雜誌上。
  • 腸粘連的3種檢查方法
    腸粘連的3種檢查方法   什麼是腸粘連呢?腸粘連是腸道疾病的一種,自然就少不了腸鏡檢查了。不過,除了腸鏡可以檢查腸粘連以外,還有其他的醫學影像檢查對腸粘連也會有所幫助。接下來,一起了解了解腸粘連的症狀和檢查方法吧。
  • 胃腸超聲分享(55)
    超聲提示:右側腹闌尾壁瀰漫性增厚(炎症性?惡性待排)圖1高頻探頭縱切面掃查:顯示闌尾不規則增粗、腫脹,延長,壁瀰漫性增厚、毛糙CT提示:右下腹闌尾區病變,需警惕:1)腫瘤 2)炎症 ,請結合內窺鏡檢查腸周LN13個示反應性增生。另送「右盆壁組織」示纖維結締組織。
  • 腸功能障礙綜合症,你了解嗎?
    目前認為其作用可能與益生菌進入腸道後能競爭性抑制致病菌,減少有害菌群在腸道定植相關。常見的腸道微生物製劑有:乳酸桿菌、雙歧桿菌、糞鏈球菌、非致病性大腸桿菌、糞桿菌和枯草桿菌、地衣芽孢桿菌等。根據不同的患者往往需要採用不同的益生菌製劑。3、什麼是炎性腸病?那些人容易患炎性腸病?
  • 腸息肉「拖」出來的腸癌,很致命!便便的4種變化,警惕腸息肉
    很多粉絲在問「體檢查出腸道息肉怎麼辦?會癌變嗎?」其實出現腸道息肉還是挺嚴重的,當腸道裡的良性息肉沒有得到及時處理,就會在腸道裡越長越大,同時可能使整個息肉發生癌變,致使癌細胞擴散到腸壁,繼而將演變為腸癌。因此,為了降低腸癌發生的機率,提早對腸道裡的息肉進行幹預非常關鍵。
  • 狗狗離奇腹瀉總不好,此為蛋白丟失性腸病,應對過敏才是關鍵
    而蛋白丟失性腸病就是指血漿蛋白經腸道黏膜時出現向腸腔內大量排出,並隨著糞便一起丟失的一種病症。如果狗狗出現了蛋白丟失性腸病,最終的結果就會導致血漿蛋白的濃度降低,出現低蛋白血症,嚴重的情況下會威脅生命。
  • 黑龍江3歲女孩「囫圇吞棗」 棗核尖兒刺入腸壁
    三歲幼兒腹痛小腸末端發現棗核5月8日晚上,哈醫大二院小兒外科接診了一名三歲的小患者,小女孩兒最近總是嚷著肚子疼。醫生給孩子做了超聲檢查,在孩子的小腸末端發現了引起腹痛的元兇——一個類似於棗核的東西。
  • 九旬老人 腸扭轉命懸一線,多科室通力協作 共 渡難關
    10多天前 , 於大爺 出現腹痛、腹脹 伴排便困難,精神狀態萎靡,子女們察覺不對勁 , 第一時間將老人送至我院, 完善全腹C T 顯示 急性腸梗阻 , 乙狀結腸扭轉可能 。 此時 , 老人的腹脹 非常嚴重,腹部高度膨隆,痛苦不堪。
  • 新冠治療利器—酪酸梭菌腸球菌三聯活菌散
    據悉,此次新冠病毒流行和 100 年前爆發的西班牙流感,日本人的死亡率相對較低,和日本人經常食用海藻、納豆、益生菌及乳酸發酵食品,保持腸道菌群平衡有關。於1963年在日本上市益生菌「酪酸梭菌腸球菌三聯活菌散(商品名:百賜益)是目前國內上市時間最早、全球範圍內安全應用史最長的微生態調節劑。作為腸道微生態調節劑的佼佼者,它正是解決這場疾病不可多得的利器,在對抗新冠病毒,保持腸道健康,發揮很重要的作用。
  • 九旬老人腸扭轉命懸一線,濱醫煙臺附院多科室通力協作共渡難關
    10多天前,於大爺出現腹痛、腹脹伴排便困難,精神狀態萎靡,子女們察覺不對勁,第一時間將老人送至我院,完善全腹CT顯示急性腸梗阻,乙狀結腸扭轉可能。此時,老人的腹脹非常嚴重,腹部高度膨隆,痛苦不堪。此時,醫生和患者都陷入了兩難境地。如果不手術,患者幾乎沒有生的希望,而如果手術,不僅難度極大,手術時機和手術方式的選擇也尤為重要,同時還需要主刀醫生具備充足的信心、高超的能力和精湛的技術。「只要病人家屬不放棄,有一線希望,我們都要盡力為病人爭取!」
  • 腸息肉會癌變嗎 腸息肉竟是這樣形成的
    腸息肉,好多人都不知道這個是什麼意思。顧名思義,腸息肉就是腸道上長了一些肉疙瘩。那麼好好的腸道為什麼就長了肉疙瘩呢?腸息肉會癌變麼?長了腸道息肉我們應該怎麼辦呢?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什麼是腸道息肉腸道息肉通俗上說,就是腸道黏膜所隆起性的病變,簡單的說就是腸道上長了肉疙瘩。這其中包括腫瘤性的和非腫瘤性的病變。
  • 腸道菌群與炎症性腸病
    蔣麗蓉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消化內科(上海 200127)摘要:炎症性腸病(IBD)的病因和發病機制目前尚不清楚。有研究顯示IBD患者存在腸道內菌群失調,補充益生菌糾正菌群失調,可使IBD病情緩解。
  • 腸癌早期,檢查時做B超、CT為什麼發現不了?醫生給出科學解釋
    不得不說,近些年我國大腸癌的病發率的確是呈現出了上升趨勢,每年新發的大腸癌患者就達到了近35萬左右,但這些患者中有超過70%都是在中晚期才被確診發現的。有部分腸癌患者每年都進行常規體檢,也並沒有發現腸癌。
  • 成人腸套疊,需警惕腸道腫瘤
    近日,懷化市第二人民醫院靖州院區胃腸外科收治了一例成人腸套疊患者,成功實施手術後,患者康復良好。患者女性,50歲,反覆腹痛1年餘,每次在當地醫院對症治療後症狀好轉,故患者未引起重視。患者本次腹痛為腸脂垂髮炎壞死所致,而小腸腫瘤症狀輕微,如不是此次手術發現,極易漏診,為此,長期腹痛患者需考慮小腸問題。腸套疊分為原發性及繼發性,是一段腸管的一部分及其繫膜套入其遠端或近端的腸腔內,腸管受壓後出現以嘔吐、腹痛、便血及腹部包塊為主的症狀體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