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離奇腹瀉總不好,此為蛋白丟失性腸病,應對過敏才是關鍵

2020-12-23 騰訊網

如果家裡的狗狗患上了疾病,而這種疾病的名字又是自己所不知道的,那麼各位會向誰請教呢?按照常理來講,肯定是找專業的醫生求教,可實際上卻有相當一部分的鏟屎官不願意或不想詢問專業人士,而是扭轉頭來在網上發起了提問。

在網上提問不是不行,只不過各位在提問的時候可一定要擦亮眼睛,小心各種謠言。要知道,我們人類在進步,可謠言也是在進步的。現在網上有許許多多的謠言,要是乍一看還覺得有幾分道理。可如果真的有人相信,那真是吃虧吃到姥姥家了。

今天我就在朋友圈裡看到了一位鏟屎官曬出了自家狗狗的蛋白粉,宣稱是要給狗狗治療蛋白丟失性腸病。

這件事情的起因也很簡單,醫生通過診斷告訴鏟屎官他家的狗狗出現了蛋白丟失性腸病的症狀。結果鏟屎官詢問了網友後立刻將狗狗抱回了家裡,拿出一大罐蛋白粉,說要給狗狗進行家庭治療。按照網友的想法,狗狗患上了蛋白丟失性腸病,那意思就是說蛋白質會大量丟失,所以必須要用蛋白粉來補充空缺。

這個邏輯簡單易懂,再加上「蛋白丟失性腸病」這樣的高深語言,使鏟屎官的朋友圈贏得了一大群人的點讚,除了我。這倒不是我不待見人家,實在是鏟屎官說出去的話太過荒謬了,不管這是他從哪裡聽來的,但說它是謠言絕對不為過

咱們的革命導師馬克思先生就一直說透過現象看本質,我們鏟屎官在處理寵物疾病的時候也是如此。我們不能去糾結於單一的病症本身,而是要透過現象看到本質,找出產生這種病症的真正元兇。

蛋白丟失性腸病的背後有著大boss

一、別人丟手絹,它丟蛋白

丟手絹這首兒歌是我們從小就聽過的,不過丟手絹是人類孩子的遊戲,而丟蛋白卻是蛋白丟失性腸病給狗狗帶來的磨難。

如果狗狗的身體吸收系統出現損壞,原本儲存和將要吸收的蛋白質就會出現丟失,而丟失途徑不外乎三種。分別是從呼吸道,比如大量咳痰;從泌尿道,比如排洩出大量尿蛋白;從消化道,比如與糞便結合被排出。

而蛋白丟失性腸病就是指血漿蛋白經腸道黏膜時出現向腸腔內大量排出,並隨著糞便一起丟失的一種病症。如果狗狗出現了蛋白丟失性腸病,最終的結果就會導致血漿蛋白的濃度降低,出現低蛋白血症,嚴重的情況下會威脅生命。

以上是關於蛋白丟失性腸病的基本介紹,,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細節,就是我在定義蛋白丟失性腸病的時候一直說它是一種「病症」,而非是一種「疾病」。

這代表著什麼呢?嘿嘿,這代表著蛋白丟失性腸病只是表象,其背後的本質才是關鍵。

二、蛋白丟失性腸病是病嗎?

在我們的印象裡,似乎病症和疾病是同樣的東西,可實際上,它們既有聯繫又有區別。比如我們所熟知的大部分疾病,它們都有一個顯著的病症,那就是發燒。肺炎會發燒,胸膜炎會發燒,肺結核會發燒,蕁麻疹會發燒。

所以說發燒本身只是一種病症,提醒我們身體出現了問題,但這個問題究竟是什麼,往往需要進一步的觀察和探討。並且如果僅僅只是發燒,身體素質好的人也可以用物理降溫的方式將其強行壓下去。但發燒背後所代表的疾病,卻不是僅靠物理降溫就能解決的。

狗狗所患的蛋白丟失性腸病只是一種病症,而非是疾病。也就是說狗狗出現腸道內部蛋白丟失的情況,往往是因為它們患上了其他的疾病所導致的。如果鏟屎官只是一味地給它們補充蛋白質,卻沒有考慮到背後所隱藏的疾病。那就是關注錯了重點,最後甚至有可能南轅北轍。

三、那應該關注的重點是什麼?

根據世界知名的幾家寵物醫院以及寵物醫學學會的相關統計,研究人員總結出來的幾種導致蛋白就是腸病的疾病,這其中包括:

1.過敏

這裡的過敏根據過敏原又可以分為很多種,其中有一種是鏟屎官特別要注意的,那就是蛋白過敏。關於狗狗的蛋白過敏,相信各位鏟屎官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了解。

這裡還是要提醒各位鏟屎官一句的是,蛋白過敏是蛋白丟失性腸病的主要病因,而每個狗狗都有不同的體質。如果鏟屎官想要給狗狗補充蛋白,切不可操之過急,並且要時刻關注狗狗的狀況。要知道,「防蛋白過敏甚於防川」。

2.腫瘤

腸道炎症性疾病雖然可怕,但比起腫瘤來,那真是小巫見大巫了。而腫瘤因為會對狗狗的腸道黏膜造成損壞,導致血漿蛋白直接漏入腸道,所以才會引發蛋白丟失性腸病。

3.自身免疫系統疾病

自身免疫系統疾病主要是指系統性紅斑狼瘡,混合結締組織病等等。這種疾病大部分都是先天有之的,所以在最開始鏟屎官就需要注意到狗狗出現蛋白丟失性腸病的可能。

一旦狗狗出現了類似症狀,那就一定要警惕再警惕,千萬不能掉以輕心。

4.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看似與腸道離得很遠,但因為心臟要將血液輸送至全身,而蛋白丟失性腸病所丟失的正是血漿蛋白。所以當心臟出了問題後,也極其容易引發蛋白丟失性腸病。

這裡的心血管疾病主要指充血性心力衰竭,縮窄性心包炎等等。

5.淋巴管異常

淋巴存在於狗狗身體各處,這裡說的淋巴管異常主要是指原發性的小腸淋巴結擴張,因為這個淋巴管位於小腸,所以一旦出現異常就會導致腸道出現病變。

6.缺血

這裡所說的缺血並不是簡單的大缺血,而是指狗狗身體內部的缺血,這樣的缺血有的是原發性的疾病,比如腸繫膜血栓性靜脈炎。還有的則是術後的大出血,所以鏟屎官在照顧手術後的狗狗時,也一定要注意到蛋白缺失性腸病的可能。

7.腸道炎症性疾病

腸道炎症性疾病是一種統稱,主要可以分為克羅恩病潰瘍性結腸炎兩個類型。

腸炎作為鏟屎官經常要打交道的一類疾病,它的外在表現特徵也是廣為人知的,比如嘔吐、腹瀉、血便、體重減輕等症狀。

8.感染

這裡說的感染範圍也很廣,比如細菌的感染、真菌的感染、寄生蟲的感染以及病毒的感染等等。這一點相信也不用我多說什麼,基礎的預防,是每一位鏟屎官必須要做的。如果是很嚴重的感染,就說各位鏟屎官積極帶狗狗就醫。

根據以上的簡單羅列,相信各位能夠發現會引發狗狗蛋白丟失性腸病的疾病範圍還是挺廣的,這就需要我們做到兩方面的事情。

第一個方面就是要時刻關注狗狗的身體狀況,並且要對狗狗的既往病史做到心裡有數。這樣一來,如果狗狗出現了蛋白丟失性腸病的症狀,我們也能夠對背後的病因進行基礎的判斷。

第二個方面則是要各位鏟屎官,相信並聽從專業人士的意見,不可意氣用事。否則只會耽誤狗狗的病情,越拖越嚴重。

所以說呀,養狗還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不但要有足夠的愛心和耐心,還要有一些基本的辨別能力。也希望各位鏟屎官能夠在生活當中抽出一點時間多了解一些新知識,既提升了自我,又幫助了狗狗,兩全其美,豈不美哉?

參考文獻:[1]何秀文.犬蛋白丟失性腸病的診治[J].獸醫導刊,2011(01):67+70.

[2]陳雪,王立.蛋白丟失性腸病的研究進展[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0,7(13):1395-1396.

[3]丁堯海,張愛平,郭雲珊,王豔俠,李震.系統性紅斑狼瘡致腸壁明顯增厚及蛋白丟失性腸病1例[J].實用醫學雜誌,2010,26(07):1086.

[4]Waldmann T A,Wochner R D,Laster L,Gordon R S. Allergic gastroenteropathy. A cause of excessive gastrointestinal protein loss.[J].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1967,276(14).

相關焦點

  • 蛋白丟失性胃腸病的診斷
    核心提示:蛋白喪失胃腸症候群(protein losing gastroenteropathy syndrome)又稱蛋白喪失性胃腸病(protein losing gastroenteropathy)也有人稱為蛋白漏出性胃腸病或滲出性胃腸病 是指由於多種原因所引起的血漿蛋白特別是白蛋白從胃腸黏膜丟失而導致的一種症候群。臨床上主要表現為全身性浮腫和低血漿蛋白血症。
  • 反覆腹瀉、腹痛要當心炎症性腸病!
    消化系統的問題有多種,有從胃腸道感染引起的短期痛痛到類似於炎症性腸病(IBD)引起的長期病痛等。 「什麼是炎症性腸病?」 舉個臨床病例讓大家了解一下。 最近小王因為腹瀉「撓破了頭」,在家附近的醫院看了多次,用過止瀉藥,也沒見好轉。
  • 應對牛奶蛋白過敏,看這篇就夠
    據統計,過敏性疾病影響著全球範圍內約25%的人口,其中嬰幼兒牛奶蛋白過敏(CMPA)是兒科常見的食物過敏性疾病,平均每100個兒童中約有2~3個患病。雖然90%的患兒在3歲內可以獲得自發性耐受,但也有一部分患兒會持續反覆發作,嚴重影響其身心健康。基於此,我們今天和大家談談CMPA的診斷及相關治療。
  • 應對牛奶蛋白過敏,看這篇就夠了
    據統計,過敏性疾病影響著全球範圍內約25%的人口,其中嬰幼兒牛奶蛋白過敏(CMPA)是兒科常見的食物過敏性疾病,平均每100個兒童中約有2~3個患病。雖然90%的患兒在3歲內可以獲得自發性耐受,但也有一部分患兒會持續反覆發作,嚴重影響其身心健康。基於此,我們今天和大家談談CMPA的診斷及相關治療。
  • 陳旻湖:常被誤診為胃腸炎,炎症性腸病是怎樣一種疾病?
    今天推出第51期:《陳旻湖:常被誤診為胃腸炎,炎症性腸病是怎樣一種疾病?》。 【視頻】陳旻湖:炎症性腸病 潰瘍性結腸炎的主要臨床表現就是慢性腹瀉、粘液膿血便、腹痛。克羅恩病的主要表現是腹痛、體重下降還有腹瀉。 潰瘍性結腸炎的表現是慢性腹瀉、粘液血便。很容易被誤診為急性胃腸炎或者慢性胃腸炎,需要做一些鑑別診斷。
  • 寶寶對牛奶蛋白過敏怎麼辦?
    作者:寶寶知道 親子百科前段時間大寶早上起床總是打噴嚏,還流鼻血,經過醫生檢查,是過敏性鼻炎,對塵蟎過敏。哎,心情略down。在群裡一談起過敏這事,才發現有不少媽媽說,自己的寶寶也有過敏現象。東東媽特意查了《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過敏是兒童時期常見的疾病,而牛奶蛋白過敏是食物過敏最早的表現形式。
  • 牛奶蛋白過敏?優博特醫奶粉為心焦父母排憂解難
    ,很多爸爸媽媽都心焦如焚,那麼,為何會發生牛奶蛋白過敏呢?牛奶蛋白過敏有什麼表現?根據臨床表現可將牛奶蛋白過敏分為輕-中度和重度:輕-中度牛奶過敏、嘔吐或反流造成生長障礙、中到大量的便血造成血紅蛋白下降、蛋白丟失性腸病、內鏡或組織學證實的腸病或潰瘍性結腸炎;②皮膚:嚴重滲出性溼疹樣表現伴有生長障礙
  • 反覆腹瀉 警惕「炎症性腸病」
    據估計,我國克羅恩病的患病率約為2.29/10萬人。那麼,炎症性腸病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疾病?目前具體的治療手段和預防措施有哪些?本報記者特此採訪了相關專家。何為克羅恩病和潰瘍性結腸炎今年18歲的小吳,是一名大一學生,最近3個月反覆出現中下腹痛,每天5次~6次的排便,把他折騰壞了。
  • 科普|皮疹,腹瀉,便秘...寶寶牛奶蛋白過敏怎麼辦?
    科普|皮疹,腹瀉,便秘......寶寶牛奶蛋白過敏怎麼辦?★具有一種或多種上述症狀為輕-中度★重度 ★胃腸道由於拒食、腹瀉、嘔吐或反流造成的生長障礙、中到大量便血造成血紅蛋白下降、蛋白丟失性腸病、腸炎等皮膚嚴重滲出性溼疹樣表現伴生長發育障礙、貧血呼吸
  • 連續4~6周腹瀉 小心患炎症性腸病
    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消化內科呂小平教授指出,我國炎症性腸病的患病率在增加,且大部分為青年患者,其典型症狀是反覆腹瀉、血便,久拖不治,炎症性腸病不僅會影響生活質量,還會增加癌變的概率。因此,對待炎症性腸病,早診斷早治療尤為重要。
  • 南陽醫專一附院兒二科主任陳中慧:怎樣發現嬰幼兒牛奶蛋白過敏
    牛奶蛋白過敏(cow’s milk protein allergy,CMPA)多見於嬰幼兒,CMPA患病率報導不一,約為2%~7.5%。中國部分城市的研究顯示,0-3歲嬰幼兒CMPA患病率約為0.83%-3.5%。
  • 犬發炎性腸病
    病因及致病機制 發炎性腸病為自發性腸道發炎,其確切病因目前仍未知,目前推測致病機制與免疫系統對腸道細菌或飲食抗原產生過大或不適當的反應有關,亦有學者認為此病是由多種因素相互作用而導致,包含環境、遺傳、感染和免疫等因素。
  • 孩子牛奶蛋白過敏怎麼辦?
    嬰幼兒食物過敏最常受累的器官為皮膚、胃腸道、呼吸 道及黏膜,且臨床表現常無特異性,故易誤診或漏診。最常見的食物過敏原是雞蛋,第二位是牛奶蛋白。牛奶既是嬰幼兒期主要食物過敏原之一,又是主要蛋白質營養來源。根據臨床表現可將牛奶蛋白過敏分為輕一中度和重度。
  • 長期腹痛、腹瀉,你可能得了炎症性腸病
    當出現腹痛持續時間長,緩解困難,甚至伴有反覆發作的腹瀉時,我們就要警惕一種嚴重的慢性消化道疾病——炎症性腸病了。近年來,炎症性腸病的發病率不斷上升,並呈現年輕化發展態勢,熬夜、疲勞、西化飲食等均可誘發炎症性腸病,已逐漸成為危害人民健康的公共衛生問題。圖片來源於網絡炎症性腸病是什麼?
  • 牛奶蛋白過敏寶寶的餵養攻略
    文章轉載自:柳州市婦幼保健院兒科 柳州市婦幼保健院 消化專科簡介: 柳州市婦幼保健院兒科是集臨床、教學、科研為一體的兒童診療中心。
  • 為更好診斷炎症性腸病,志願者喝下自己的血液
    北京時間9月29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在一項最新研究中,16名志願者以更好診斷炎症性腸病為名進行了超越自我的研究——他們喝下自己的血液。炎症的問題炎症性腸病(IBD)包括克羅恩氏病和潰瘍性結腸炎,診斷和治療以上疾病存在一定挑戰,部分原因是腸道炎症並不總是與患者症狀相符。例如:瓦裡奇卡和他的同事在最新研究報告中描述稱,當腸道炎症基本消失之後,一個人可能繼續出現腹瀉等症狀,其嚴重程度與患者主觀判斷密切相關。同樣,炎症並不總是伴隨著臨床症狀。
  • 炎症性腸病患者快看,「會吃」是治療的關鍵
    此次會上,來自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上海市炎症性腸病研究中心的冉志華教授以《炎症性腸病的飲食幹預:目前的證據和挑戰》為題,全面解析了炎症性腸病的診療現狀以及飲食幹預方案。01炎症性腸病新療法:飲食幹預炎症性腸病大多發生在遺傳易感個體中,由於腸腔內抗原物質的改變導致腸黏膜免疫系統異常激活引起炎症遷延。
  • 假奶粉致「大頭娃娃」悲劇再現,牛奶蛋白過敏如何正確治療?
    ,是嬰兒期食物過敏反應最為常見的一種,純母乳餵養的嬰兒也可能發生牛奶蛋白過敏,患病率為 2%~3%,常見於嬰兒及 3 歲以下的兒童。消化系統 嬰幼兒:吞咽困難;頻繁反流;腸絞痛、腹痛;嘔吐;厭食、拒食、腹瀉 ± 腸蛋白或血液丟失;便秘 ± 肛周皮疹;生長緩慢 ;便潛血陽性;缺鐵性貧血 兒童:吞咽困難;挑食;反流;消化不良;噁心、嘔吐;厭食、食量小;腹瀉 ± 腸蛋白或血液丟失
  • 長期腹痛、腹瀉,你可能得了炎症性腸病!
    活動旨在喚起高校學生對於飽受炎症性腸病困擾的青年群體的關注,並鼓勵學生創意設計並開發傳播作品,提升公眾對於炎症性腸病的認知,給予患者群體更多關愛與支持。炎症性腸病是一種慢性、反覆發作、非特異性腸道炎症性疾病,通常由腸道免疫系統異常引起。炎症性腸病(IBD)包括潰瘍性結腸炎(UC)、克羅恩病(CD)和未定型的結腸炎。
  • 談談過敏性腹瀉(百病自療)(圖)
    腸黏膜通過免疫性機制構成「黏膜屏障」,阻止抗原進入體內或控制機體對侵入抗原的免疫反應。  如果這些黏膜屏障作用減弱或喪失,抗原便進入人的體內,激發人體產生主要為lgE型的抗體,人體的肥大細胞和嗜鹼粒細胞表面有高親和力受體,能結合lgE抗體,一旦暴露於相應抗原後,便引起不同類型的胃腸疾患,臨床上統稱為過敏性腹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