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學地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2020-12-17 藍色winds

剛出來工作時,我曾嚴重懷疑自己不適合教學。

課堂上,好不容易講完知識點,發現學生還是一臉懵逼。做練習,學生打鬧開小差,課室像個菜市場,我卻只能站在後面的角落,假裝沒看見。大型考試,成績還沒出來,我就料到自己班級的排名,如果發現沒有墊底,我會懷疑成績是否出錯了。

為了跟上大隊,我努力地學習周圍同事的做法。有一個被大家公認的大神,為了向她學習,我調整自己的課表去聽她的課,聽一節,然後模仿著上一節,就這樣持續了將近一個月。

跌跌撞撞了五年,我漸漸地發現,自己的班級也可以擠進年級前列,甚至還能排到第一,而且是連續四個學期第一!

這給我帶來的最大啟發是,教學可以不用拼顏值,也可以不用拼體力,而是可以拼技能的提升。

既然教學技能可以提升,那如何提升更科學呢?

《為什麼學生不喜歡上學?》告訴我們,教學技能是一種認知技能,它的核心是有效思考。

如果把大腦看作電腦,我們的記憶有兩部分,一部分是工作記憶,相當於「內存」;另一部分是長期記憶,相當於「硬碟」。如果把周圍的環境看作U盤的話,思考就是把「U盤」的文件和「硬碟」的文件放到「內存」中打開,重新整合以後,把結果存入「硬碟」的過程。

教學也符合這一個框架。

首先,教學對「內存」的要求很高。

我們不光要記得每個班級的課程進度,還要分析學生的作業情況,同時還有各種各樣的常規檢查,總之,需要同時兼顧的事情相當多,一不留神就把自己搞得一團亂麻。

其次,教學對「硬碟」的要求也很高。

「硬碟」裡面儲存著兩類知識,一類是事實性知識,相當於各種文檔;另一類是過程性知識,相當於各種軟體。

對教學很重要的事實性知識有兩種。一種是學科知識。有數據顯示,學科知識豐富的教師,教出來的學生更有可能出色,尤其是中學數學(表示躺槍)。另一種是教學方法的知識。作為數學老師,你懂概率很好,but,能幫助學生也弄懂概率,才算你的本事。數學好不等於數學教得好。想想也是,否則最好的數學老師應該是數學家才對。

教學還需要大量的過程性知識。有的過程處理簡單的任務,比如收發試卷、批改作業、帶領學生背書,等等。有的過程處理複雜的任務,比如解釋概率的概念,解決學生之間的衝突,等等。

由此可得,提高教學技能的核心,在於提高「內存」的使用效率。要想提高「內存」的使用效率,就需要往「硬碟」增加大量正確的事實性知識和過程性知識。做到這一點的最佳方法,就是練習。

練習是一種活動,比如切菜、投籃、打遊戲等等。一個活動需要具備三個條件,才能稱為練習。

1.有主動提高的意識。

只有參與,沒有主動提高的意識的活動,只能算是經驗。我們經常把經驗和練習混為一談,但是經驗明顯不如練習靠譜。比如打羽毛球,在高中的時候,我就從只會拿拍,到能贏上幾場球,也就是一個學期的時間。這提高還是相當明顯的。可是從那時到現在,儘管也算有五六年的球齡,但是水平也就高中時候的水平,因為在打球的時候,我再也沒有試著怎麼打得更好,只是單純作為業餘愛好。

教學也是一樣。以學生的成績作為衡量標準,有數據表明,剛走上崗位的教師,頭五年的教學水平提高的特別快。五年之後,水平開始趨於平坦,甚至偶爾下滑。隨著時間推移,二十多年教齡的老教師可能和十多年的教師的平均水平相差無幾。其中的原因,就是因為多數教師在達到一定水平的時候,就不再主動地提高自己,而是靠過去的經驗來教學。

是他們不想提高的原因嗎?不一定是,因為練習本身不好玩,而且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對於還要照顧自家小孩,關心柴米油鹽的教師來講,依賴經驗似乎是更接地氣的選擇。

2.尋求反饋。

既然有意識主動提高,那麼怎樣才能知道自己的確是在提高呢?答案是尋求反饋,反饋可以幫助我們看到自己與目標的距離,從而分析自己是否有在進步。

對於教師來講,一種辦法是從學生那裡得到反饋,另一種辦法是請別人觀察和評價自己的教學。關於反饋的建議,下文還會繼續說。

3.完成額外的輔助性任務。

假如你在練習下棋,有了提高的意識,也找到了反饋的方式,那是不是只要不斷地下棋,就能夠坐等提高了?不是,一味地下棋,對棋藝的提高很有限。高手除了下棋,還會花很多時間學習開局,以及分析其他專業選手的棋局。類似的,跑步運動員也不是一味地賽跑,而是會經常通過負重練習和心肺功能訓練來積累體能。

教學也是一樣。就拿上課來說,你既要會講知識點,又要能夠組織學生開展活動,還要能幫助學生解決問題,這裡面的每一項,都值得你去專門的訓練。輔助性任務的價值,在於完善教學技能的每一個組成部分,推動技能的提升。

了解了練習的三個條件,我們可以怎樣正確地開展練習呢?

1.用執行計劃代替提高的意識。

有的人覺得主動提高的意識很簡單,不就是在上課前對自己說一句:「我想提高,來吧!」這樣做的話,堅持幾節課還可以,之後可能就沒下文了。你想想看,多少人在新年辦的健身卡,除了自己下定決心的幾天刷一下,剩下的時光不還是愛幹嘛幹嘛!

思考對大腦是一件苦力活,大腦是能躲就躲,他最喜歡的是記憶。因此,多數人在大多數時候是不動腦子的,動腦筋不如靠經驗來得輕鬆。

教學也一樣,許多老師在積累了一定的教學經驗後,就開始變得自動化了。上課拿起課本就走,也不用備,過去怎麼上就怎麼上。作業收上來就改,過去怎麼改就怎麼改,沒做好的就罰,過去怎麼罰還是怎麼罰。

有時經驗的確能解決一些問題,但是面對變化的學生,提高教學技能是長遠之計。既然想提高,我們就需要控制對經驗的依賴,調動大腦來思考。要做到這一步,光靠自我提醒是不夠的,更好的辦法,是制定執行計劃。

執行計劃可以由一系列的行動指令組成,每個指令的基本句式是:「如果……就……」。比如,如果上課預備鈴響,就讓科代表提醒大家開始課前小測;如果有學生過來提問,就耐心給他解答,等等。

執行計劃有兩個好處。第一,每個行動指令都是經過思考後得出的最優方案,你只需要關注計劃是否落實就行。第二,落到紙面上的執行計劃,既能幫助大腦記憶,又能降低大腦思考的成本。你還可以對計劃進行補充和修改,比如你覺得默寫知識點比課前小測的效果更好,就可以調整指令:「如果上課預備鈴響,就讓科代表提醒大家默寫知識點」。

2.用量化思維尋求反饋

量化思維的好處,是讓我們尋找的反饋更加客觀清晰。比較兩個反饋,一個是「班上絕大部分學生都會求概率了」,另一個是「班上40個學生,有35個會求概率了」。前者很籠統,後者不僅清晰,還能讓你更容易思考下一步該做什麼。

量化思維有兩個要點。

第一是描述行為,而不是對行為的評價。比如,「小明怎麼學都不會列方程」,這個是對行為的評價;而「小明不知道如何在題目中找到等量關係」,就是對行為的描述。

第二是尋找合適的指標輔助分析。比如,要想了解學生的成績水平,你會怎麼做?我會藉助一個指標,就是學生所有測驗成績的平均分,即歷史平均。如果一個學生的歷史平均是83分,那他下一次測驗大概率是80分水平;如果他的歷史平均是50分,你就不能太過指望他能衝上及格。

上文說過,反饋的來源有學生和其他教師兩種。

如果你想從學生那裡獲得反饋,你就需要觀察學生。他們對什麼感興趣,音樂、遊戲還是八卦?他們對未來有什麼計劃?他們怎樣看待自己的學習?他們之間是如何溝通的?他們在課堂上的表現,和他們在課外的表現一樣嗎?......給自己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你會有許多過去沒有留意的發現。

如果你想從其他教師那裡得到反饋,你就需要找機會和他們討論。一般來說,每個星期的集體備課活動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這樣的集體備課至少有兩個好處,一個是大家可以互相發發牢騷,也可以分享教學經驗,從中感受到集體的力量;另一個是針對某一個教學難題,大家一起出謀劃策,,還可以一起觀摩其他人的課堂,從中討論更好的教學策略。

3.寫教學日誌迭代升級

如果你只是一味地上課、改作業和測驗,你的教學能力很難得到提高。因為你不可能在教學的同時,還能思考自己的教學,所以思考教學只能尋找額外的時間。

寫教學日誌是一種有效的自我迭代方式。一方面,文字可以充當工作記憶的角色,讓大腦可以更加安心地專注於思考;另一方面,思考的過程通過文字沉澱,可以讓我們用長期的眼光來看到自己的成長。

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風格,來寫教學日誌。你也可以用下列三個核心問題,作為每一篇教學日誌的框架:

我當時是怎麼想的?我這麼想有什麼不對的地方?我應該怎麼想才對?

寫教學日記最難的地方,不是寫一篇,而是每天堅持寫一篇。有三個小技巧可以幫助你,一個是固定寫教學日誌的時間,比如每天上完自己的最後一節課,就馬上動筆寫,用習慣來避免遺忘;另一個是每次堅持至少寫一點,比如你實在想不出有什麼好些的,就乾脆寫一句「今天上的每一節課都爽翻了!」;還有一個是不要追求完美和整潔,你可以寫文字,也可以塗鴉,還可以貼貼紙,只要自己喜歡,都沒問題。

參考資料:

《為什麼學生不喜歡上學?》作者:(美) 威廉厄姆Willingham.D.T.) 出版社: 江蘇教育出版社 2010年

- End -

相關焦點

  • 如何科學地評估和提高自己的智力水平?
    我們是否可以用有限的先天資源為自己開發更強大的智力?我們利用自己有限的智力資源又能為這個世界留下什麼?解決哪些問題?幫助多少人?才是最公平公正的智力測試。(3)如何科學地去評估和測量一個人的智力水平?大腦這個機器精密到讓人恐怖,以至於至今無法同時捕捉所有神經元細胞的活動狀態(4)如何科學地提高綜合智力水平?讓人生開掛?
  • 提高孩子的科學素養——如何鍛鍊孩子的能力與掌握科學探究方法
    當青少年科學素養提高了則國家科學素養就真的提高了。本文講講如何鍛鍊孩子的能力和掌握科學探究方法。首先我們先了解在科學的學習中可以鍛鍊孩子哪些能力,這些能力又該如何培養。思考能力的鍛鍊方式如下:1、誘發動機,創設情境,所謂動機是指為實現一定目的而行動的原因。大腦思考必須要有動機,沒有動機的思考只能是本能的重複和再現。一般地說,思維動機可分為內因和外因,如何藉助外因促使內因起作用,提高思維興趣和動機,這正是家長發揮主導作用的地方。例如,誘導孩子思考時,家長設計的導言能否產生懸念,激起孩子的求知慾望,打開思維的門扉,這是引起孩子思考能否成功的關鍵。
  • 新教師如何提高自身的備課能力?
    對於新幼師來說,提高備課能力是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的重要途徑之一。那麼新教師應該如何提高自身的備課能力呢? 以下是給您的一些建議: 建議一:模仿中要有自己的分析和思考
  • 如何提高孩子的科學素養(一)
    這一段話揭示了少年對國家的重要性,同時也指出了國家未來的發展要重視少年的教育,當少年科學素養提高了則國家科學素養就真的提高了,所以提升全民的科學素養就要從小抓起。那如何提升孩子的科學素養呢?4、培養科學精神讓孩子有明辨是非的能力 下面我就逐條來講解,如何保持並激發孩子的科學興趣呢?
  • 如何提高自己的能力?
    每一個人都想提高自身能力,但是究竟應該如何提高呢?能力這個詞的定義很廣泛,概括起來說就是以自己的見識、經驗對某些事情所能做到的程度,能力高,做到的程度就高,能力低,做到的程度就低。具體應該如何做呢?1、首先要對自我進行一個分析,自己現在的優勢是什麼,缺點是什麼,有哪些是急需改進的,有哪些是要慢慢培養的。可以找張紙把這些都寫出來,想到什麼寫什麼,不用管有沒有重複,只管寫,直到寫不出來為止。把所寫的東西進行一個全面的分析,哪裡要發揮長處,哪裡要改進短處。給自己一個全面客觀的評價,針對性的提升自己。這就是知己。
  • 如何提高自己的隨機應變能力?
    在職場中很多事情、麻煩從天而降,這都需要你的隨機應變能力,下面就是小編整理的如何提高自己的隨機應變能力的方法。一、學習聰明人的做法做事在生活中會遇見很多聰明人,相信大家還是是能夠識別出來的。二、多積極主動地去參加活動1、多站在舞臺上例如演講、會議等等,這些都能很大程度的提高自己的隨機應變能力,尤其在演講舞臺上,因為站在舞臺就要面臨很多不確定因素,非常考慮人的隨機應變能力,就像之前看的一篇文章是關於支付寶客服的隨機應變能力,客服真的很鍛鍊人的隨機應變能力,因為你不知道給你打電話的人是什麼樣的,同樣在舞臺上,你永遠不知道會有什麼奇葩問題,你又要如何應對
  • 【教學實踐分享】如何進行有效的科學·英語整合教學
    摘 要:隨著科學·英語整合教學的實施,筆者發現設定合理的教學目標、重視情境創設、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穿插有趣的課堂遊戲、聯繫生活,能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從而可以提高小學科學·英語整合教學的教學質量。
  • 如何在職場中清晰地認清自己的水平、需要提高的能力?
    【話題】1、 如何在職場中清晰地認清自己的水平、需要提高的能力?2、 如何知道自己在職場中的定位,以及發展方向?【分析】職場中常常會發生這樣的事情:有些人在公司表現出色,又積極主動,但當公司要提拔他時,他卻畏首畏尾不願接受新的挑戰!
  • 教師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教學方式更為靈活多樣,必要時走出書本,走出課堂,走進生活、走向社會,通過現代信息資源,通過現代電教手段,創設真情實景,師生身臨其境,通過自我感受,獲得知識體驗,發現科學規律,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新型學習方式,大大提高個人課堂學習效率。
  • 小學數學教學中,「解決問題」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小學生主要以特定的形象思維方式為基礎,普遍性較低,思維能力較弱,依賴於老師的指導。因此,教師在解決問題的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老師如何幫助學生學習理解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能力並達到整合的效果?通過閱讀各種材料,結合教學的實際情況,談談在教學中解決問題的一些方法。
  • 大學生如何提高創新創業能力?
    ,但是大多數的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以及能力還是有待提高的,那麼,大學生如何提高創新創業能力?生活中處處有新知,大學生作為「七八點鐘的太陽」,應該在老師教學的第一課堂之外,積極開闢自己的第二課堂。只有首先有了提高自身能力的意識,大學生們才會在課餘思考實踐的問題,才能投身到課餘實踐中來。課餘實踐的機會多了,才能結合理論產生創新思維,再利用創新思維指導實踐,實現「意識到實踐,實踐到意識,意識再到實踐」往復循環的認識飛躍。
  • 教師應該提高教學能力,探討教學新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教師在課堂上為學生創造問題學習的情境,讓學生以教師的問題為引導,進行自覺主動地發現和解決問題,最終運用自己學習和掌握的化學知識,解決相關的化學問題,樹立化學知識的學習意識,讓學生的核心素養能夠在教師的帶領之下得到提高,最終實現好的教學結果和提高學生的問題學習意識。
  • 教學心得/興趣,構建科學知識的動力,是培養創造能力的源頭
    學習是學習者主動建構知識的意義,生成自己的經驗、解釋、假設。知識的意義是由學習者建構起來的,是無法通過直接傳遞而實現的。教學不是傳遞東西或者產品。教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運用適當的教學策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使學生做到「想學習」,學生在自身需要的推動下,與外部環境相互作用,才能建構知識,有效地促進自身素質的提高。下面談談「建構科學知識的動力──興趣」方面的嘗試。
  • 「延小教育教學論壇」如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算理不明,算法不清歡迎收聽延安實驗小學教育教學論壇第三個板塊:如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我是今天的主播康豔莉老師,我認為算理不明,算法就不清。因此,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是形成運算能力的基礎。作為一名現代教師的我們,應該幫助學生們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算理,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算理」在數學的定義上,是指四則計算的理論依據,它是由數學概念、性質、定律等內容構成的數學基礎理論知識,其內涵包括數和運算的意義,運算的規律和性質。
  •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應用題解題能力,以下值得一看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注意培養學生的應用題解決能力。通過提高學生的應用題解決能力,我們也可以不斷提高學生的基礎知識能力和數學思維能力。可以說,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應用題解決能力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關鍵一步。本文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將討論如何提高學生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問題解決能力。
  • 教學創新丨王開宇:如何通過實驗教學提高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
    在傳統的實驗教學中,學生需要到實驗室裡才可以做實驗,實驗結果的評定需要指導老師來確認;實驗室資源和實驗時間有限,學生們經常在老師規定的框架下完成一些驗證性實驗及基礎性設計實驗,很難有比較創新的設計實驗成果;此外,學生單一地從課本及課堂上獲取電路相關的知識,經常出現學不透、考完試了不會應用的情況。
  • 優化語文教學過程 提高課堂教學能力
    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能力,創設開放有活力的語文課堂。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的總目標就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在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利用信息技術手段,豐富教學內容。教書育人是我們的責任。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解題習慣。在布置作業時,注意作業分層,激發他們的克難攻堅的意志品質。
  • 我們如何才可以快速提高自己的能力?
    回復「簡歷」免費下載1000套精美簡歷模版現在是一個從資格社會向能力社會轉換的重要歷史階段,人的發展最終可依靠的就是能力。那麼什麼是能力呢?又需要怎樣快速提高呢?因此,能力的第一要素是態度,是人的傾向、是人的努力。人的主觀能動性,其核心是自主選擇,其實就是自信心。   自信亦稱自信心,是一個人相信自己的能力的心理狀態,即相信自己有能力實現自己既定目標的心理傾向。自信是建立在對自己正確認知基礎上的、對自己實力的正確估計和積極肯定,是自我意識的重要成分。   怎樣提高自信心呢?
  • 如何提高自己的共情能力?
    原問題為:如何提高自己的共情能力?共情能力的表現是什麼樣的?在回答這個問題時,我只選取了前半個著重回答,今天整理時,又特意加進了自己在學習心理諮詢過程中的一些想法和感悟。希望能和大家一起交流討論。點擊閱讀原文的連結,可以看到我當時的回答,和其他老師的回答。任何一種能力的提高,都需要不停的練習才行。這裡講的共情,主要是指心理諮詢中的共情。
  • 說課在教學活動作用,提高教學效率,從而提高教師群體的綜合素質
    1.演講目的通過演講活動,可以促進教師更好地掌握教育教學的理論知識,進一步掌握教學標準,明確教學思路,明確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效率,從而提高教師群體的綜合素質。(2)有利於提高教師綜合素質教師不僅應該清楚地講授什麼,如何教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