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學地評估和提高自己的智力水平?

2020-12-13 腦洞風暴

當前人們對智商的了解存在兩大誤區,一是認為智商可以通過設置一些外部測試題來測量和評估;二是認為智商大部分靠先天遺傳,後天培養無法實現質的提升和飛躍,而目前還有一種聲音認為智力水平的決定因素中先天基因和後天環境各佔50%。

然而真相是什麼?我們可以試著從一些側面去揣摩。

(1)為什麼外部測試題無法準確衡量一個人的綜合智力水平?

當前大部分人對智力的了解有失偏頗,談起智力我們想到的更多是認知、記憶、邏輯、運算、學習等能力,但這些智力維度更多的是一種心理學上的標準,是為便於大眾理解而創造的心理學概念,現有的一些智力測驗本質上都是從心理學角度去評估一個人在不同維度的智力水平體現,但這種外部的智力表現往往還受到其它心理學因素的影響,而目前也沒有成熟的技術手段可以由內而外從生理層面衡量和評估一個人的綜合智力水平。

目前最能夠幫助我們從生理層面去了解和接近人的智力水平構成的主要是流體智力和晶體智力兩個維度,即使這原本依然是兩個心理學概念。

我根據個人的理解嘗試在生理層面找到了這兩個概念的特徵機制。

流體智力在生理層面的定義應該為個體在單位時間內構建和維持神經通路的能力,它是由以下一系列「小動作」構成的一套組合拳——激活神經元細胞(挑逗)、伸長細胞突觸(喚起)、連接細胞形成神經通路(結合)。神經通路的形成是我們實現認知、記憶、邏輯、運算等所有大腦功能的根本基礎。

流體智力本質上反映的是大腦的微觀運行能力,主要由基因決定,但也會受到一些後天環境影響。

晶體智力在生理層面的定義應該為個體在構建神經通路時形成的特定結構的神經網絡,類似神經網絡被「晶體化」以後作為長期記憶保存在皮質層。而這種特定結構其實和AI深度學習中提到的循環神經網絡、遞歸神經網絡等如出一轍,但人類的神經網絡結構更加多元和複雜,處理信息的方式和維度更廣,迭代特定信息的層次更深,而這種通過形成複雜神經網絡結構來保存、處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是我們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使用最為頻繁的智力形態。

晶體智力本質上反映的是大腦的宏觀運行能力,它才是反映人類綜合智力水平的關鍵指標。

晶體智力按迭代層次的不同,還可以延伸出狹義晶體智力和廣義晶體智力這兩個新概念。

其中,狹義晶體智力是指人類在處理和解決具體某個領域內問題時所形成的特定神經網絡結構,通過對某領域或行業內知識的積累來迭代認知便是一種深化狹義晶體智力網絡形成網絡模塊的過程;而廣義晶體智力是人類為處理和解決跨領域複雜問題而將多個狹義晶體智力網絡模塊融合併深化形成範圍更大、層次更深、結構更複雜的神經網絡,使我們具備融會貫通、舉一反三的抽象思維能力以及天馬行空的創造力,代表著我們對世界的整體認知水平,是當前為止所能發現的最高級的智力形式。

打個比方,如果把個體在某個領域內的狹義晶體智力看成是一顆播種在大腦裡的榕樹,那麼廣義晶體智力就像是為了形成一棵更為巨大的榕樹而將原來所播種的每一顆榕樹進行吸收和聯結並成為自身的一部分。

人類神經網絡的構建與榕樹的生長過程相似

在簡單了解智力在兩個層面的生理基礎之後,再來談一談外部測試題為何無法準確衡量一個人的智力水平。

大腦在動用認知、記憶、邏輯、運算、空間想像等各種智力維度去尋找智力測試題的答案時,並不只有流體智力在發揮作用,大腦會自行為了降低能耗提高運作效率而動用「現成的」晶體智力神經網絡,智力測驗的參與者又或多或少具備在學習時代參與數學運算、圖形推理等相關訓練而形成的神經網絡結構,這部分網絡結構構成與「圖形推理和邏輯分析」高度相關的狹義晶體智力模塊,並充分參與到智力測試過程中的腦力活動中。因此這就很難通過簡單的外部測試來了解個體的流體智力和晶體智力各自發揮的作用和參與程度。一句話概括,有的人題目做得好是因為運算能力強反應快(微觀運行能力強),有的人本身反應不快但是題目做多了熟能生巧(宏觀運行降低微觀運行負擔)。

可能看到這裡有人會覺得前者天賦更高更有潛力,但現實生活中資源分配的不均埋沒了無數的天賦。微觀運行能力再強的大腦也無法通過有效的宏觀運行方式來表達這種天賦。

另外,社會對人類智力水平的高低其實自有評判,因為我們的流體智力和晶體智力始終結合在一起發揮作用並影響個體對世界的價值和貢獻度,智力測驗結果反而更像是一塊遮羞布,和當下社會很多人喜歡貼標籤一樣,只是想用實際上並不準確的智力數值來掩蓋自己在廣義晶體智力或其它某些方面的不足。

我們是否可以用有限的先天資源為自己開發更強大的智力?我們利用自己有限的智力資源又能為這個世界留下什麼?解決哪些問題?幫助多少人?才是最公平公正的智力測試。

(2)智力水平到底由什麼影響和決定?

為何說智力水平高低並非主要由基因先天決定,是因為基因對智力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腦容量的大小,腦容量大小對應神經元細胞數量也對應了個體開發潛力,二是神經膠質細胞的數量和活性,即大腦的信息處理極限和能耗峰值。三是神經元細胞互相連接形成通路的速度,即人的思維和反應速度。

由此來看,基因確實能夠影響一個人的流體智力水平,但流體智力無法代表人類的綜合智力水平體現,一句話概括就是「學得快不代表學得好」,我們忽略了晶體智力在綜合智力水平中起到的作用。另外,流體智力實際上也可以通過後天訓練來提高,對於這件事中國的基礎教育(瘋狂做題)就是最好的佐證。

雖然目前我們並未找到所有與智力表現相關的基因,也很難通過現有技術手段評估這些基因對智力的影響方式(詳細文獻可以參考另一篇科普文:基因對智力的預測能力不到7%,別迷信它),但有幾個比較充分的論據可以從側面表明基因對人類整體智力表現的影響非常有限——

人類的大腦擁有極強的神經可塑性。神經可塑性+良好的後天環境和資源稟賦=較為突出的晶體智力人類的創造性成就主要仰賴突出的狹義和廣義晶體智力而非流體智力。

神經可塑性指:大腦受到新鮮的外部刺激會擴大、改變或調整原有的神經網絡結構,從而使這種神經網絡結構所對應的某種或多種能力得到提升,這也是之前所提到的形成晶體智力的生理基礎,而晶體智力也是一種純粹在後天環境中構建的能力。

神經網絡有極強的可塑性來應對環境和事物的千變萬化

換句話說,無論一個人的流體智力水平如何,只要他不蠢,又是好奇寶寶,如果他在一個良好的後天環境中成長,得到良好的教育,受到良好的引導,他就可以通過長時間高強度的思維活動不斷提升晶體智力,甚至在一定的環境影響下結合自身的努力融合各項狹義晶體智力形成獨特的廣義晶體智力,所以很多時候基因無法直接造就聰明,但環境卻可以。

所以,真正意義上的智商其實並不存在所謂高低之分,只存在開發程度上的高低之分。

從另一角度來說,這也解釋了「弗林效應」——為什麼人類的平均智商水平隨著時間推移一直在提高的原因——一方面,環境的複雜性倒逼人類智力活動的增加,另一方面,我們開始逐漸找到正確開發智力潛能的教育方法。

一句話概括三種智力形態的關係:流體智力只能讓你在學生時代風光無限。踏上社會,無論你從事什麼行業、什麼職位,你主要是依靠晶體智力在吃飯。如果你還想再往上面爬,就必須要具備超越絕大多數人的廣義晶體智力。

總結來說,神經可塑性的存在使得基因改造不會誕生超級智力的人類,富人階層也不會因為基因改造技術而讓窮人永無翻身之地,然而,環境的巨大差異卻是導致階層持續和加深分化的主要原因,因為環境才能造就聰明。

猶太人聰明也絕不是因為他們攜帶聰明基因,而是因為猶太人所塑造的成長環境對智力開發極為有利。

(3)如何科學地去評估和測量一個人的智力水平?

目前受到技術方面限制,我們無法通過某種儀器深入人類大腦去充分記錄大腦運行時神經元細胞的全部活動、神經通路的全部形成軌跡乃至顯現的所有神經網絡結構形態,我們甚至都不知道全面評估和測量一個人智力水平到底要參考哪些生理指數和標準。

因此目前沒有任何真正科學的手段能夠客觀評估個體的綜合智力水平。

按照個人的理解,加上一些揣測,將評估綜合智力水平的公式做一個最簡單粗暴的推導:

流體智力F(fluid intelligence):

流體智力運行機制:單位時間內通過構建神經通路將輸入信息的神經網絡結構轉變成新的神經網絡結構並輸出信息(答案)的能力

流體智力商數F=單位時間內的大腦信息處理能力=神經通路總長度/時間,假設大腦作出運算活動的神經通路總長度為L,時間為t,那麼F=L/t

狹義晶體智力SC(special crystalized intelligence):

狹義晶體智力運行機制:以後天環境中形成的特定區域的神經網絡為框架基礎,通過構建一定量的神經通路調整並形成新的特定神經網絡結構來輸出信息(答案),以便解決工作和生活中的問題。其中特定區域內有效神經網絡分布越廣、結構層次越深,那麼運行時需要構建的神經通路也就越少,也就是說較高的狹義晶體智力可以減少大腦的工作量和對流體智力的依賴,解決特定問題也更快更高效。

由此可得:狹義晶體智力SC與特定神經網絡的總體積以及平均密度成正比,但與運行時需要構建的新神經通路長度成反比(在解決相同問題的情況下,被迫構建的神經通路越短說明特定神經網絡越發達、晶體智力越高)

狹義晶體智力商數SC=(特定神經網絡總體積特定神經網絡平均密度)解決問題所構建的神經通路長度

假設特定神經網絡總體積為V,平均密度為ρ,所需構建神經通路長度為L,那麼SC=/L

廣義晶體智力GC(general crystalized intelligence):

廣義晶體智力運行機制:通過在後天形成的特定神經網絡(代表狹義晶體智力的神經網絡)之間構建一定量的神經通路去連通不同區域內的神經網絡,並在這個過程中將每個區域的神經網絡結構進行簡化和「提純」(也即思維的抽象化),從而以局部認知上升為全局認知,最終將相關區域的神經網絡按一定的方式有序融合併重組為一個分布更廣、層次更深、結構卻更簡化的神經網絡結構,並從中誕生創意和發現。

由此可得:廣義晶體智力GC與狹義晶體智力SC成正比,而需要注意的是,將各個區域的神經網絡簡化(思維的抽象化)也是構建全新神經通路的過程,再加上連通全部神經網絡以及重組神經網絡都需要構建新通路,因此廣義晶體智力GC與需要構建的新神經通路長度也成正比。

一句話概括,還可理解成構建更多神經通路是一種動態基礎,而原有神經網絡(狹義晶體智力)是一種靜態基礎。通過動態和靜態的結合,達成從抽象思維--多維度思想融合--提煉和碰撞出新的想法。

廣義晶體智力商數GC=相關特定神經網絡的總體積相關特定神經網絡的總平均密度解決問題所構建的神經通路長度

假設相關特定神經網絡結構的體積分別為V1、V2。。Vn,相關特定神經網絡的平均密度分別為ρ1、ρ2。。ρn,神經通路長度為L,那麼GC=(ΣVn/n)*Σρn/n)*L。

最終,我們得出一組公式,我把它稱之為動態綜合智力水平方程組

F=L/tSC=/LGC=ΣVn/n)*Σρn/n)*L

之所以叫動態,是因為我們的智力水平其實每天甚至每秒都在發生變化。

基於這個方程組可以發現:

1.智力水平無法通過單獨的一個數字或標準來體現,智商也不存在簡單意義上的高低之分,只有開發程度的高低之分,F高的人,SC和GC不一定高,SC高的人F也不一定高,而GC高的人F也不一定高。目前絕大多數人的開發程度和他們的潛能相比都太低了,地區發展越落後開發程度越低,絕大多數聰明人也不是因為天生就聰明,而是有幸生於一個良好的後天環境。

2.由於Vρ(特定神經網絡)的強化可以同時降低對L(構建神經通路)的依賴,即Vρ增長的同時L會降低,使SC增長更快更有效,因此雖然SC狹義晶體智力的提高過程漫長而痛苦,但是這種提升帶來的技能和經驗增長會越來越事半功倍。另外,F天生較高的人反而往往不會擁有太高的SC,因為他們思考時的L太長,也更多的傾向於依賴自己的高L帶來的高F水平。

3.人們往往在狹義晶體智力SC達到一定數值後會產生較高的對Vρ(特定領域的知識和技能水平)的依賴,從而不去發展V2、V3。。Vn(知識技能和認知層面的橫向拓展),再加上大腦能源效率極限以及隨年齡增長而固化甚至降低的F(流體智力)水平,這就限制了其發展出較高廣義晶體智力GC的可能,因為廣義晶體智力的提升需要SC和F同時發揮作用。

綜上,目前看來,測定和評估個體綜合智力水平比較科學的方法是基於以上思路通過先進的全腦成像(FRM技術)和神經網絡活動掃描裝置來捕捉個體在從事不同類型智力活動時大腦在以上三個基本智力維度上的表現。

大腦這個機器精密到讓人恐怖,以至於至今無法同時捕捉所有神經元細胞的活動狀態

(4)如何科學地提高綜合智力水平?讓人生開掛?

說到智力提升首先離不開教育。

中國為什麼如此重視青少年時期的基礎教育?為什麼要逼迫大家犧牲玩耍拼了命地做題?因為這是通過後天訓練提高流體智力的最有效的方式,東亞人的大腦結構也很適合開發流體智力。(流體智力的代表學科——數學)

而西方的教育體制則側重於選出那些天生具備較高流體智力的人,從而在大學階段進行重點培養,指數級地去提升他們的晶體智力,而通識教育本身也更加側重培養和提升一個人的廣義晶體智力。(廣義晶體智力的代表學科——哲學)

狹義晶體智力則主要依靠大學裡的專業課學習和職場中的經驗積累來構建和提升,這一點上東西方是相同的。

東西方智力培育的側重點不同,過程也不盡相同;

中國智力培育的大致路徑:

流體智力(小學+中學)——狹義晶體智力(大學+職場)——廣義晶體智力(人生)

美國智力培育的大致路徑:

流體智力(小學+中學)——廣義晶體智力(大學)——狹義晶體智力(職場)/廣義晶體智力(人生)

某種意義上來說,中國教育體系培養的更像是一種滿足社會分工要求的標準化產品,而國外教育體系更多的幫助個體建立三觀並遵從個體自身的選擇。

當前國內很多家長會去逼迫小孩做一個學霸,然而流體智力無法保障人生的成功,決定人生成就的恰恰是晶體智力水平,同時晶體智力又主要通過父母所創造的後天環境來施加影響,但受制於國家和地區發展水平,國內大部分父母自身的晶體智力依然有很大提升空間。真正需要受到教育的首先是父母不是後代,而社會又是最好的學校,但社會這個學校也分好班和差班。

舉個慄子:有兩對父子在動物園裡,其中A孩子指著一頭黑山羊問A父親:這山羊為什麼是黑色的?A父親回答:因為這本來就是黑山羊啊!B孩子在另一處指著黑山羊問B父親同樣的問題,B父親卻回答:我們並不能完全確定這個山羊是黑色的,我們只能確定在當前這一時刻,從我們這個角度看到的這個山羊的側面是黑色的,有可能這個山羊摔倒在髒水裡變黑的,也有可能這個山羊基因出現變異而單側羊毛髮黑,所以你要記住,一旦當你開始認同一件事情,你對這件事情的想法就會變得片面。(臺詞摘自電影《動物世界》)

A孩子和B孩子的未來會如何,其實早已可見一斑。

為什麼西方發達國家的階層分化更為嚴重?因為後天環境才是個體智力開發最最首要的因素;後天環境差異也是導致個體綜合智力水平差異的罪魁禍首

現代社會的競爭表面看是對優質資源和優質環境的掠奪戰爭,實質上最終還是為了在智力競爭中獲取持續性的絕對優勢。

然後再來談談提升智力的方法。

首先是流體智力。

無需多言,提升流體智力的方法其實非常簡單粗暴,除了精子卵子結合重組雙方基因的過程中走狗屎運獲得先天優勢以外,後天的兩大因素也起到關鍵作用,一是生活環境,包括空氣、水質、營養等,其中營養對大腦的生理髮育極為重要。二是生活習慣,比如運動、睡眠(生長發育時期)、學習、訓練等,其中選對正確的方法才是關鍵,推薦兩大法寶,樂器(鋼琴)和遊戲。

一句話概括:基因結合是基礎,營養和睡眠(生長發育時期)是內部催化劑,學習和訓練是外部催化劑。

然後是晶體智力。

提升狹義晶體智力的方法,無需多言,各位學霸和行業大佬們心裡都很清楚,長時間針對某一學科、行業或領域內的縱向深度思考。因為狹義晶體智力在生理層面反映的是特定神經網絡結構的模塊化水平。

提升廣義晶體智力,就絕不僅僅是拓寬知識和眼界那麼簡單,拓展知識結構開闊眼界只是第一步,但關鍵的卻是第二部,即在你全部的知識體系之間尋找和創造更多的關聯、探索和發現更深層次的關係。因為廣義晶體智力的高低是由神經元網絡模塊(反映狹義晶體智力水平)之間的有效連接數量來決定的。

提升廣義晶體智力的關鍵通俗來說是養成一種帶著哲學思辨看待事物的習慣,透過表層現象看表層本質,透過表層本質看到深層現象,再透過深層現象發現深層本質。長期以往,自然能夠通過思維的抽象化使大腦中更多區域的神經網絡之間產生關聯,形成全視角看待問題的習慣,最終不斷接近所謂的上帝視角——既能夠同時容納兩種完全衝突的思想,也能夠包容世間的一切,也更容易發現一些未知並誕生創意。

然而,現實依舊是殘酷的,因為要培育和提升代表人類最高階智能形態的廣義晶體智力,我們首先必須要讓自身流體智力和狹義晶體智力水平均提升到一定的程度。至於這個程度是多少,以目前的技術條件,無從得知。

不同的大腦、不同的世界

(5)結語

1.外部測試題反映的是智力運動的結果而不是過程,但衡量人的智力水平不能只看運行結果,更要看運行過程。

2.目前無法確定智力水平受先天和後天影響佔比多少,因為每個人的先天和後天條件都不同,按照我個人的猜測結合自己和周圍人的經歷,先天佔比不到20%,後天佔比超過80%。

3.智力不存在絕對的高低之分,只有開發程度上的高低之分。目前多數人的智力開發程度與潛力相比都普遍較低。

4.人的綜合智力水平是動態浮動和變化的,主要從流體智力、狹義和廣義晶體智力三個方面來體現,且三者具有數學上的相關性,具體還有待技術突破之後深入發掘。

5.決定個體成就的不是流體智力,而是晶體智力,晶體智力很大部分受後天環境的影響。

6.提升流體智力的方法有做題、樂器和遊戲,提升晶體智力的方法是長時間的深度思考累積引發模塊化的認知更迭,以及長時間的哲學思辨習慣引發系統性的認知更迭。

7.興趣決定了你的大腦在你做喜歡的事的時候願意分配多少資源,人在做他真正感興趣的事情的時候一定比做其它事的時候更聰明。

8.直覺很多時候準確不是因為運氣好猜對了,而是大腦的潛意識在暗中幫助我們走出了思維的迷宮,只是我們並不能完全察覺走出迷宮的過程。我們的廣義晶體智力很多時候就隱藏在我們的潛意識裡。

9.腦洞大開、靈感乍現從來不是什麼蘋果掉落頭上的扯淡機緣巧合,而是培育廣義晶體智力所帶來的必然結果。所以,幫助和引導讀者提升廣義晶體智力,彌補國內教育體制的不足,也是本公眾號的一個重要主旨。

10.要消除世間所有罪惡,其一是徹底解放生產力,其二是實現全民開智——假設所有人都能站在上帝視角去看待問題,重新審視自身和世界的關係,罪惡就會失去它存在的根本意義——越來越聰明並不是真正的目的,真正的目的是越來越具備佛性、神性,我們的大腦似乎就是為了達到此目的而進化的。

人類歷史的本質是一條大腦進化之路,每當我們用新發現和新創造去點綴大腦中沉睡的星空,都能用這每一絲微弱的星光去照亮我們靈魂的一部分——直到我們最終發現我們是誰。

下期預告:誰告訴你人的身價是靠財富衡量的?如何科學評估和提高真正的「身價」?預計推送時間——2018.8.4前

相關焦點

  • 小丫丫(旭程)教育何英:科學評估走進孩子的世界
    廣州小丫丫(旭程)教育總校長、韋氏智力測試主試、家庭教育專家何英告訴記者,而是我們家長沒有科學地了解自己的孩子,沒有走進孩子的世界。 何英從廣州醫科大學畢業後從事醫學工作13年,2019年底放棄正式編制,從廣州醫科大學附屬一院離職全心投入到教育事業中來。
  • 如何科學地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跌跌撞撞了五年,我漸漸地發現,自己的班級也可以擠進年級前列,甚至還能排到第一,而且是連續四個學期第一!這給我帶來的最大啟發是,教學可以不用拼顏值,也可以不用拼體力,而是可以拼技能的提升。既然教學技能可以提升,那如何提升更科學呢?
  • 如何評估自己的雅思口語能力和水平?
    二、如何恰當評估自己的口語狀態?有的考生可能對自己的口語非常弱這種情況不以為然,覺得口語並沒有想像的那麼難。有的考生可能對此感到無可奈何,認為沒什麼好的辦法加以改變。然而當你坐在考官面前,滿腦子都是漢語的聲音形象,內心充滿思辨和邏輯,卻在笨嘴拙腮、色厲內荏地表達自己,你自己會相信你能完成你所要表達的意思和意圖嗎?你能達到你的交際目的嗎?最重要的是你能獲得口語考試的高分嗎?那麼,怎麼辦?首先應該對自己的口語能力和水平做出比較恰當的評估,然後根據評估情況採取相應的策略和措施,或許你可以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獨特的有效的提高口語能力和水平的途徑。
  • 俞敏洪:如何提高自己的聽力和口語水平?
    當你英語水平不是很高時,你盲目地去讀大量的英語學習書籍是收效甚微的。相反,你應該精挑細選一兩本特別好的、包含了能鍛鍊聽力和口語兩方面內容的教科書去讀,同時教材還必須提供音頻訓練,這點非常重要。只有這樣你才能全面地提高英語綜合能力。
  • 幼兒智力測試:韋氏兒童智力量表,幼兒智力發展評估|韋氏智力測試
    《韋氏L童智力量表(R)-第四版中文版》是在北京師範大學張厚粲教授主持下修訂的,修訂內容包括常模的取樣及題目的本土化。     《韋克斯勒兒童智力量表》1949年初版,實際上許多項目是以WBI型為基礎。1974年修訂,即為WISC-R, 適用年齡為6-16歲的兒童,其編制原理和特點與WAIS相同。
  • 寶寶智力低下的6個症狀 如何提高寶寶的智力
    原標題:寶寶智力低下的6個症狀 如何提高寶寶的智力   寶寶出現智力低下的話就會讓家長十分的擔心,那麼你知道寶寶智力低下的症狀有哪些嗎?我們要怎麼才能提高孩子的智力?希望對每位家長都能有所幫助。
  • 聽莫扎特真的能提高智力水平嗎?《Nature》雜誌告訴你答案!
    聽莫扎特真的能提高智力水平嗎?這個故事是怎麼來的呢?1993年,來自《Nature》雜誌的一篇論文呈現了一個"莫扎特效應"的實驗。兩組大學生分別完成一份測試,而其中一組成員在做測試之前,被要求先聽完莫扎特的雙鋼琴奏鳴曲"D major Sonata for Two Pianos" K. 448"。
  • 全面提高中學教育質量的科學路徑
    其中,重點部署的第二項戰略任務是「發展中國特色世界先進水平的優質教育」,核心是立德樹人、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教育質量評估監測作為教育質量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鮮明的導向作用。概言之,沒有監測評價就無從改進質量,也難以精準決策,因此,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將促進教育質量的有效提升。
  • 韋氏智力測試,韋氏智力測試兒童智力量表
    對於智力的定義不同的心理學家有不同的看法,這裡著重說說韋氏兒童智力量表。韋克斯勒是最早編制韋氏智力量表的心理學家,他對於智力的定義:智力是一個人有目的的行動,有理智地思考,和更有效地適應環境的能力。韋氏智力量表實際上是對兒童認知發展水平做一個全面的評估,通過該量表家長可以知道自己孩子的認知水平和全國同齡孩子相比處於哪個位置,同時該量表也強調一切只看智商分數不重視原因分析的智力測驗都是耍流氓。因此該量表除了有鑑別特殊兒童如自閉症,智力障礙等功能外,另一方面的重要功能是用來對正常兒童做發展諮詢,學習指導,特別是針對有偏科的兒童。再說說這個量表的效度(測驗的準確率和符合率)。
  • 如何在職場中清晰地認清自己的水平、需要提高的能力?
    【話題】1、 如何在職場中清晰地認清自己的水平、需要提高的能力?2、 如何知道自己在職場中的定位,以及發展方向?【分析】職場中常常會發生這樣的事情:有些人在公司表現出色,又積極主動,但當公司要提拔他時,他卻畏首畏尾不願接受新的挑戰!
  • 人工智慧會如何改變我們衡量孩子智力的方式
    首先是跨學科學術智力,即把學科聯繫在一起而不是孤立地研究的能力。(當然,芬蘭在這方面正走在前面:拋棄分學科來進行教學的理念,轉而指引學生們在諸如「歐盟」這樣的主題下,聯繫數學、歷史、經濟學和語言等學科來進行綜合性的思考。)然後是社會智力,或者說形成對我們自己的情緒以及我們如何在群體中控制那些情緒的意識。
  • 自閉症和智力障礙:剪不斷理還亂
    她主要關注健康,科學,冒險和複雜的環保問題。她的作品發表於自然雜誌,華盛頓郵報,NPR,Aeon, bioGraphic等媒體。醫生們經常把自閉症和智力障礙混為一談,當然,這也沒什麼奇怪的:兩者的生物學差異本來也不明顯。科學進展依賴於探索這兩種障礙之間的分分合合。
  • 生活中這十件小事利用好,有助於提高孩子智力水平,平時別忽略
    導讀:生活中這十件小事利用好,有助於提高孩子智力水平,平時別忽略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生活中這十件小事利用好,有助於提高孩子智力水平,平時別忽略!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如何科學又全面地提高英語水平?試試這套教材!
    ,請各位家長認真閱讀介紹,根據自己孩子的水平購買使用。每個單元都有練習題,提高孩子們的閱讀理解能力,相信經過長時間的閱讀訓練,孩子們也能根據自己的心得體會萌發寫作的靈感。要想讓閱讀和寫作變得更輕鬆,離不開單詞的積累。詞彙是學習一門語言的基礎,也是學好這門語言最大的障礙。
  • 如何評估科學教育?你可以嘗試形成性評價
    ---短期:一位老師提到,「同伴和自我形成性評估」過程中,不同學生提供反饋或反思自己的工作所需要時間,並不是相同的,所以在時間上要做好規劃。-教學法:---評估的預設標準,可能在單元過程中無法進行調整被改編。其中一位老師認為,這種「意想不到的方面出現時,極大地阻礙了靈活性」。---還提到了在探究過程中提供反饋意見的正確時機的選擇。
  • 如何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英語水平
    現在市面上有很多測試工具幫助大家來評估自己的英語水平,但是僅僅依靠工具還不足以獲取適合自己的提升策略。
  • 全國首次專業學位水平評估詳解,教你看懂評估結果
    20多年來,我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迅速,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了大批應用型人才,通過水平評估分析專業學位教育質量和建設成效,分析優勢和不足,有利於更好地實現立德樹人的要求。   具體地說本次評估主要有以下四個目的:   一是服務大局。
  • 關注早產寶寶智力發育,預防腦癱和智力低下!
    家長如何來判斷孩子是否存在智力發育問題呢? 智力發育的早期幹預其實就等同於早期教育,都是根據寶寶的實際發育水平,孩子的智力發育是先天因素和後天因素共同參與作用的。
  • 如何更加高效地提高英語水平
    作者:張鷹來源:科學網  一些英語水平較高的人,通常會推薦讀者一些原版英語小說書,作為全面提高詞彙量與英文閱讀能力的方法
  • 韋氏智力測試第四版,韋氏兒童智力量表,免費測試丨多元智能測試
    對於智力的定義不同的心理學家有不同的看法,這裡著重說說韋氏兒童智力量表。韋克斯勒是最早編制韋氏智力量表的心理學家,他對於智力的定義:智力是一個人有目的的行動,有理智地思考,和更有效地適應環境的能力。韋氏智力量表實際上是對兒童認知發展水平做一個全面的評估,通過該量表家長可以知道自己孩子的認知水平和全國同齡孩子相比處於哪個位置,同時該量表也強調一切只看智商分數不重視原因分析的智力測驗都是耍流氓。因此該量表除了有鑑別特殊兒童如自閉症,智力障礙等功能外,另一方面的重要功能是用來對正常兒童做發展諮詢,學習指導,特別是針對有偏科的兒童。再說說這個量表的效度(測驗的準確率和符合率)。